审美意识结构论文-徐金凤

审美意识结构论文-徐金凤

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意识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粹”,人情本,持渡书,翻案小说

审美意识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徐金凤[1](2018)在《中国文化对江户时代“粹”的审美意识影响——以九鬼周造《“粹”的结构》中的引据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九鬼周造在《"粹"的结构》中解释"粹"的审美意识时引用了大量江户时代的文学作品,其中对人情本的引用为最多。而人情本的创作受到了中国通俗小说的巨大影响。论文以此为出发点,简要论述了江户时代中国青楼及才子佳人文学对日本人情本的影响,并由此浅述了中国文化对"粹"的审美意识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日本问题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袁俊华[2](2013)在《审美意识的立体网络式结构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审美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流动的、多层次的网络式结构系统,它由审美生理快感、审美意象、审美感受、审美理想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审美判断、审美标准、审美趣味等因素构成。各个因素在审美活动中都呈现出积极、活跃的状态,构成了一个动态的整体结构。它们互相关联又都起着这样或那样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罗杰[3](2013)在《从审美意识结构论文学形象的情象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文艺理论对文学形象的把握一般依靠的是"知人论世",但与文学形象密切相关的创作主体的创作意识及在作品中呈现的情象结构,却往往被忽略。创作主体与其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之间会形成互相对应的形象体系,情象结构在文学作品中构成的文学形象体系,能为把握文学形象创造及内涵提供新的诠释角度和相对客观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徐金凤[4](2012)在《解析“粹”的审美意识——以《“粹”的结构》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粹"主要是指江户时期在游里通行的审美意识标准,这一审美意识的形成与艺妓的演变有着必然的联系。论文主要以九鬼周造的《"粹"的结构》为中心分析"粹"的叁个本质内涵要素——媚态、自尊和达观,并对"粹"的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作了简要分析。(本文来源于《日本问题研究》期刊2012年03期)

王博文[5](2012)在《篆书结构体式转化中的审美意识(下)》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清代篆书的多元风格自唐至清,尽管有一些擅长篆书的名家出现,但始终局限于前人的观念,几乎没有寸步前行,直至邓石如的出现,才打破了这种僵局。清代有名可查的篆书家有近百人,杰出的创造者凤毛麟角,在邓石如的基础之上各自加以开拓。①外拓体式(本文来源于《书法》期刊2012年07期)

王博文[6](2012)在《篆书结构体式转化中的审美意识(上)》一文中研究指出篆书是五体之祖,时至今日,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很显然,实用性已不是其中的决定因素。篆书存在释读的难度,艺术欣赏也相对要求更高。真正的原因在于,篆书体式的发(本文来源于《书法》期刊2012年06期)

冯宪光[7](2010)在《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互文性理论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提出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是一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新,它把意识形态与审美这两个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说明文学的基本性质,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文学实践所张扬的新的文学精神,另一方面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的互文性理论结构的突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用唯物史观作为指导,对美学、文学理论学科知识总体体系的互文性改造。互文性理论结构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诞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从互文性理论结构,可以理解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合法性,也可以看到中国当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方法论上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当代文坛》期刊2010年05期)

李琦[8](2009)在《结构玩具提升儿童审美意识的途径与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玩具教育意义是通过儿童的手眼运动来认知事物,创造事物,从而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审美意识等。本文将针对结构玩具如何提升儿童审美意识出发,对儿童心理学中儿童审美心理的发生,发展做一个整体的阐述,儿童审美意识的发展其实就是儿童审美心理的发展,而这一切的发展又依赖于审美活动或者说是审美实践,文中将通过实例研究,分析结构玩具作为审美实践的客体是通过何种途径在审美实践中提升儿童的审美感知发展,审美态度发展,审美评价发展,并从中总结出具有审美教育功能的结构玩具设计方法。以期对市场开发该类玩具产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学院》期刊2009-05-15)

杨光[9](2008)在《消费结构引导设计的审美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存就是现实,因此把现实与审美的理想对立起来实际上是一种违背设计美学常识的见解。而设计师的任务,则是改变现实顺应潮流,引导创构理想。作为社会消费结构中人与世界的一种精神关系,审美活动具有现实性的特征。审美活动着眼于现实的人生,寻求理想的实现和幸福愿望的达成,从中提升和超越自我。我们不得不承认主体精神性的理想是在现实关系中生成的,几乎表现在等同于现实活动,是一种消费水平理想化、艺术化的活动,与现实活动没有距离。这种活动不但植根于自然生命的深处,以生命意识为基础贯通自然与社会消费,而且又在此基础上反映出社会化的情感对整个世界消费结构的精神需要。对于大众而言这种关系形式上不但涉及功利,而且暗含着功利的强度,它以现实消费水平关系为基础,之后才超越了现实及其约束,走向心灵中理想与自由的境界。在此基础之上设计的审美活动让主体的心灵从现实关系中获得一种超越。(本文来源于《消费导刊》期刊2008年04期)

罗杰[10](2007)在《审美意识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审美意识结构研究”一文是具体运用马克思科学整体方法来研究审美意识整体结构。审美意识结构的研究,须对审美意识结构作静态和动态的整体分析:静态分析是指出审美意识结构的多层面、多因素构成的结构模式,审美意识结构的形成最根本的原因是涉及到审美主体的生理、心理、社会活动;人类丰富的原初审美意识为审美意识结构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意识积累。审美意识结构的静态模式,是一个从低层到高层逐渐完善的审美意识整体结构。对审美意识结构进行动态描述和分析,须研究审美意识结构的动态模式,审美意识结构是一个拥有巨大心理能量的审美心理结构,蕴含了强大的审美心理动力,审美主体的审美心理交流系统在审美意识结构中发挥核心作用。研究审美意识结构的发生、发展、形成、运行、完善的过程,从整体上把握审美意识结构的完整形态。(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8)

审美意识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审美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流动的、多层次的网络式结构系统,它由审美生理快感、审美意象、审美感受、审美理想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审美判断、审美标准、审美趣味等因素构成。各个因素在审美活动中都呈现出积极、活跃的状态,构成了一个动态的整体结构。它们互相关联又都起着这样或那样的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意识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徐金凤.中国文化对江户时代“粹”的审美意识影响——以九鬼周造《“粹”的结构》中的引据为中心[J].日本问题研究.2018

[2].袁俊华.审美意识的立体网络式结构系统[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3

[3].罗杰.从审美意识结构论文学形象的情象结构[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

[4].徐金凤.解析“粹”的审美意识——以《“粹”的结构》为中心[J].日本问题研究.2012

[5].王博文.篆书结构体式转化中的审美意识(下)[J].书法.2012

[6].王博文.篆书结构体式转化中的审美意识(上)[J].书法.2012

[7].冯宪光.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互文性理论结构[J].当代文坛.2010

[8].李琦.结构玩具提升儿童审美意识的途径与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9

[9].杨光.消费结构引导设计的审美意识[J].消费导刊.2008

[10].罗杰.审美意识结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

标签:;  ;  ;  ;  

审美意识结构论文-徐金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