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瘤内注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平阳,霉素,肝癌,超声,腮腺,紫杉醇,血管瘤。
瘤内注射论文文献综述
初晓阳[1](2019)在《共载siRNA与紫杉醇胆固醇复合物的磷脂壳聚糖纳米粒用于姑息性瘤内注射抗肿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姑息性瘤内注射治疗是针对全身一般状况差、肿瘤复发等无法手术治疗、或无法耐受全身化疗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目的是控制或缩小肿瘤体积,缓解由于肿瘤占位造成的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姑息性瘤内注射治疗可用于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肺癌、食管癌、消化道肿瘤等。但是,目前临床上没有适合瘤内注射给药的化疗药物剂型,普通注射液肿瘤局部停留时间短,肿瘤细胞对药物摄取差,目前研究较多的温敏、pH敏感凝胶有注射压力大等问题。小分子化药与基因药物联用在癌症治疗中的协同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化药与基因药物双载的纳米系统可以改善药物耐药通道、提高细胞药物摄取量以增加化疗疗效,基因药物siRNA可以通过沉默肿瘤细胞特定基因,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起到协同抗肿瘤作用。双载纳米制剂一方面可以增加小分子化药溶解度,降低其毒副作用,另一方面保护siRNA不被血浆中的核酸酶降解,增加其细胞摄取量。基于以上目的,本课题设计制备一种磷脂壳聚纳米粒(LCS_NPs)同时负载紫杉醇胆固醇复合物(PTX-CH)及siRNA~(VEGF),一方面利用PTX-CH的抗肿瘤作用,另一方面siRNA~(VEGF)抑制肿瘤细胞VEGF蛋白的表达,减少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中新生血管的生成,协同发挥抑制肿瘤的目的,用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姑息性瘤内注射治疗。首先,为了进一步增加PTX的亲脂性,以增加LCS_NPs的载药量,用溶剂蒸发法将PTX与胆固醇(CHO)制备成紫杉醇胆固醇复合物(PTX-CH),DSC、FTIR、X-射线粉末衍射检测确定其制备成功。其次,用乙醇滴入法制备紫杉醇胆固醇复合物磷脂壳聚糖纳米粒(PTX-CH-loaded LCS_NPs),在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条件下,纳米粒粒径为142.83±0.25nm,Zeta电位为13.5±0.2mV,包封率为92.83±0.29%。稳定性实验证明纳米粒3天内稳定性良好,满足体内外实验要求。药物体外释放研究表明,在偏酸性环境下药物可以更快的从纳米粒中释放出来,而肿瘤组织微环境呈酸性,纳米粒在肿瘤组织可以加速释放,有一定的靶向性。用4T1细胞对PTX-CH-loaded LCS_NPs进行体外抗肿瘤评价,激光共聚焦及流式细胞仪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速度及摄取量明显高于游离药物。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机制为高尔基体参与下有能量依赖性的穴样内陷内吞及巨胞饮。细胞凋亡实验表明,PTX-CH-loaded LCS_NPs可以诱导更多的肿瘤细胞发生凋亡。荷瘤小鼠体内实验表明,PTX-CH-loaded LCS_NPs瘤内注射治疗较PTX溶液能够更有效的抑制肿瘤生长并延长小鼠生存周期,可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的远处转移。基于对PTX-CH-loaded LCS_NPs的研究基础,本研究选择靶向VEGF的siRNA——siRNA~(VEGF)为基因药物,涡旋法制备siRNA~(VEGF)/PTX-CH-loaded LCS_NPs,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49.63±2.05nm,平均Zeta电位为10.70±0.30mV。凝胶阻滞实验结果表明PTX-CH-loaded LCS_NPs可以较好的固缩住siRNA~(VEGF),并保护siRNA~VEGFEGF 12h不被血浆中的核酸酶降解。用人鳞状细胞癌细胞CAL-27对siRNA~(VEGF)/PTX-CH-loaded LCS_NPs进行体外抗肿瘤评价,激光共聚焦及流式细胞仪实验结果表明LCS_NPs作为载体可以将siRNA有效的递送至细胞内部,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LCS_NPs为载体的复合纳米粒能够有效的沉默CAL-27细胞中VEGF基因的表达,降低细胞中VEGF蛋白的表达量。siRNA~(VEGF)/PTX-CH-loaded LCS_NPs能够更有效的抑制CAL-27细胞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为了考察siRNA~(VEGF)/PTX-CH-loaded LCS_NPs瘤内注射给药体内抗肿瘤效果,本实验建立了Cal-27鳞状细胞癌荷瘤裸鼠模型,复合纳米粒瘤内注射后对肿瘤组织的抑制作用更强。肿瘤组织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siRNA~(VEGF)/Blank LCS_NPs组及siRNA~(VEGF)/PTX-CH-loaded LCS_NPs组中siRNA~(VEGF)mRNA相对表达量及siRNA~(VEGF)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肿瘤组织切片TUNEL染色后可以观察到siRNA~(VEGF)/PTX-CH-loaded LCS_NPs组肿瘤中有更多的肿瘤细胞发生凋亡。表明复合纳米粒瘤内注射给药后抗肿瘤效果更强,明显优于普通的PTX注射液。本研究结果表明LCS_NPs可以作为PTX及siRNA双载的载体,siRNA~(VEGF)/PTX-CH-loaded LCS_NPs用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肿瘤姑息性瘤内注射治疗时,可以更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降低肿瘤细胞VEGF蛋白的表达。(本文来源于《军事科学院》期刊2019-05-30)
郝燕云[2](2019)在《瘤内注射用SN-38 PLGA缓释微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癌症是严重困扰人类生存与健康的一类疾病,其发病过程极为复杂,遗传、环境甚至饮食习惯及心理负担等因素都在其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药理学、药剂学、分子生物学及药用器械的发展,癌症的治疗已取得不断突破。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很多人对癌症筛查还不够重视,多数癌症在初次诊疗时已处于晚期。化疗在癌症控制和治疗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但化疗药物在全身给药时由于缺乏选择性使得其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毒副作用,为此,直接靶向病灶的瘤内注射给药方式逐渐成为一种越来越受关注的给药途径。尽管瘤内注射能使药物直接达到靶区,提高了药物利用度,但在瘤内注射常规制剂后,随着时间延长,大量药物会通过组织间隙渗漏进入体循环,导致药物流失,化疗的潜力仍不能充分发挥。因此,为了使药物充分利用,采用制剂手段赋予其缓释效果并使其滞留在靶区成为当务之急。微球作为该递送载体的一种已被广泛应用,PLGA是被广泛认可的载体材料,已获FDA批准。有效化疗药物的选择是癌症治疗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伊立替康作为一种广谱抗癌药,对多种癌细胞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它须在羧酸酯酶存在下转变为SN-38后方可显示抗肿瘤效果,不幸的是,该转化效率仅有2%到8%,不能被高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为此,直接选用其高效代谢产物SN-38作为模型药物制成PLGA微球,可在瘤区长时间维持有效高浓度,有望应对上述难题。本课题以SN-38为模型药物,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构建了可供瘤内注射的SN-38包覆PLGA微球(SN-38-PLGA-MS),该研究主要分为:SN-38-PLGA-MS的构建优化与理化性质评价、SN-3 8-PLGA-MS在瘤区的药动学研究及渗漏量评价、SN-3 8-PLGA-MS瘤内注射用于肝癌的药效学评价等。1.SN-38-PLGA-MS的制备与理化性质表征首先,采用UV-Vis建立了体外SN-38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对其方法学进行了验证分析。其次,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 SN-3 8-PLGA-MS,以粒径、包封率为主要筛选指标完成了单因素考察,选择影响相对较大的四因素进行正交进一步优化了处方,综合考虑得到了制备的最佳处方及工艺,并通过叁批重现性试验验证了处方及工艺的合理性。随后,选择不同浓度的甘露醇为冻干支架材料,以成品的疏松性及再分散时间为筛选依据,选用适宜的冷冻干燥法制备SN-3 8-PLGA-MS冻干粉;最后利用DSC验证SN-38-PLGA-MS是否形成;同时对SN-38-PLGA-MS的外观、微观形态、粒径及其分布、包封率、载药量等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N-38在4.4~13.2 μg/mL范围以内,A与C呈现较好线性关系,所建方法可准确用于体外SN-38含量测定。通过单因素考察,发现工艺因素(剪切时间和剪切速度)对微球的包封率及载药量影响较小,而对微球的粒径影响较大,所以根据通针性要求及前期关于瘤内注射给药的调研以粒径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佳工艺:剪切速度为5000 rpm,剪切时间为1 min;同时考察了各处方因素的影响,取影响较大的四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并确定最佳处方:药脂比为1:10,水相中PVA浓度为1.5%,油水体积比为1:3,分散相中PVA浓度为0.5%,水相分散相体积比为1:5;在该最佳处方及工艺条件下制得的SN-38-PLGA-MS平均粒径(10.02±0.05)μm;包封率(81.91±1.91)%;载药量(6.89±0.07)%,批间差异小。甘露醇浓度为5%时微球呈现疏松状,复溶相对快。形态照片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球光滑圆整、分布均匀。2.SN-38-PLGA-MS在小鼠肿瘤部位的药物动力学研究首先,通过HPLC确立了小鼠体内SN-38检测的方法,并验证了其方法学项目。其次,建立荷H22的肿瘤模型,以SN-38的DMSO溶液(SN-38-Sol)为对照,分别瘤内注射SN-38-Sol和SN-38-PLGA-MS,通过检测不同时间小鼠肿瘤内和血浆中SN-38浓度,研究微球中SN-38在肿瘤局部的滞留维持情况和血液渗漏情况,并绘制药-时曲线;采用DAS 2.0求得相关药动学参数,考察SN-3 8-PLGA-MS的缓释及长效作用。结果表明,选用HPLC测定小鼠瘤组织及血浆中SN-38浓度,在所选波长下内源性成分对其测定没有影响,各项指标均在要求范围内,而且所得生物样品在储存过程中较稳定,完全能够满足其分析方法的需求。瘤内给药后,肿瘤组织中SN-3 8-PLGA-MS组中药物SN-38在各时间点的浓度均明显高于溶液组,说明SN-38制成微球后明显提高了其在靶区的滞留量,同时,滞留时间也有所延长。药动学分析数据表明,SN-38制成微球后,能有效减少SN-38向血液渗漏从而降低甚至避免其全身毒副作用。3.SN-38-PLGA-MS用于癌症治疗的药效学评价首先,以荷H22昆明鼠为动物模型,以生理盐水(NS)为阴性对照,分别瘤内注射NS、空白微球(Blank-PLGA-MS)、SN-38的增溶溶液和SN-38-PLGA-MS,选用游标卡尺每两天测量肿瘤长短径,记录瘤体积,绘制瘤体积-时间关系图,并计算相关抑瘤参数,量化评价各制剂的抑制水平;同时,记录实验周期内小鼠体重变化间接评价SN-3 8-PLGA-MS的毒性;然后,对不同时间点得到的瘤组织及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和皮肤)进行H&E染色分析,定性评价SN-3 8-PLGA-MS的抗肿瘤效果;并通过观察主要脏器的切片评价SN-38-PLGA-MS的体内安全性。结果表明,实验周期内(18天),Blank-PLGA-MS组和NS组的瘤体积大小接近(p>0.05),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增殖旺盛,说明载体材料本身对肿瘤并没有抑制作用,而SN-38-Sol组和SN-38-PLGA-MS组的肿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p<0.01),且后者抑制效果更明显(p<0.001);量化结果表明SN-38-PLGA-MS组的TGI、DT和SGR分别是SN-38-Sol组的1.42、1.97和0.5倍,说明SN-3 8-PLGA-MS能更好的抑制肿瘤长大。SN-38-PLGA-MS组小鼠体重呈上升趋势,证明微球安全性好。小鼠肿瘤细胞的H&E切片结果表明,在相同剂量下,SN-38-PLGA-MS组的治疗效果更好。小鼠主要脏器的H&E切片结果表明,各个组别之间无明显差异,表明SN-38-PLGA-MS对小鼠主要脏器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较为安全,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综上,本课题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构建了一种包封率和载药量相对较高、粒径适中的可用于瘤内注射给药的SN-3 8-PLGA-MS,该MS缓释效果明显,可大大延长所包载SN-38在肿瘤部位的滞留时间,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同时安全性较好,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达到了高效低毒的用药目的。该研究为其临床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1)
蔡海云,吴桂花,刘亚军,张卿,李鑫欣[3](2019)在《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子宫肌瘤患者在超声辅助引导下通过瘤内注射方式给予聚桂醇硬化的病情干预效果。方法:将本院超声科2016年—2018年间收治子宫肌瘤患者50例纳入研究对象并对其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用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聚桂醇硬化方案干预,通过归纳后总结该治疗手段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相对于治疗前,患者治疗3个月后肌瘤最大直径以及肌瘤体积等数据均有改善且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后子宫肌瘤患者血流分级情况得到有效改善且前有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治疗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轻微不适经对症干预后消失。结论:对医院收治子宫肌瘤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聚桂醇硬化方案治疗对病情有令人满意的改善效果,安全性高,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06期)
高华,徐广琪,霍然[4](2018)在《聚桂醇联合平阳霉素、曲安奈德血管瘤内注射疗法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影响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聚桂醇、平阳霉素、曲安奈德血管瘤体内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近年来全身不同部位血管瘤患儿90例,采用以上3种药物联合行瘤体内注射治疗。年龄均小于7岁,已经完成治疗不超过3年,且接受注射治疗3次及以上者,性别不限,无其他基础疾病。资料获取采用家庭随访、电话通知复诊和住院患儿调查统计的方法。检查患儿的血常规、肝功能、肺功能、心率、身高、体质量,与正常同龄儿童标准值比较,了解有无异常变化。结果患儿各项检查指标与正常同龄儿童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曲安奈德、平阳霉素、聚桂醇瘤体内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经近3年内观察,无明显毒副作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未发现不良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刘丽霞,高红燕,吴巧红[5](2018)在《瘤内注射碘化油混悬液和明胶海绵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TACE)以其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优越性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得以应用,其作为一种介入治疗手段被认为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首选,然而该治疗方式复发率高,远期疗效差。临床中提出在此基础上加用局部注射碘化油及化疗药物等治疗,为探究其有效性,研究收集我院6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予以分析,对研究结果予以总结与报告。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病例来源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18年11期)
赵洪涛,张占云,李威[6](2018)在《中药川芎嗪联合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碘油吡柔比星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药川芎嗪联合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碘油吡柔比星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选取102例中晚期肝癌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碘油吡柔比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川芎嗪治疗。观察2组治疗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IL)-1、IL-4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变化。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1年、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IL-1、IL-4和TGF-β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但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川芎嗪联合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碘油吡柔比星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并能改善病人相关免疫学指标。(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朱圣俊[7](2018)在《瘤内注射伊立替康PLGA缓释微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是细胞毒类抗癌药物的半合成衍生物,属于喜树碱类抗癌药。在临床应用中,CPT-11已用于治疗多种实体瘤,如妇科肿瘤、结直肠癌、胃癌、肺癌,肝癌等。但药物经静脉滴注后,CPT-11的化学结构在人体生理pH条件下易转变为羧酸盐形式,药效降低。目前临床上通过超声引导瘤内注射治疗肿瘤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此技术能实现瘤体内局部的药物浓度而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而肿瘤内的微酸环境能使CPT-11的内酯结构最大限度地维持活性形式,瘤内注射给药后更好的发挥药效。肿瘤局部注射CPT-11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有效结构,提高转化为SN-38的药物量,更大程度的发挥药效。微球给药系统是目前抗肿瘤药物研究的发展趋势,微球作为一种缓控释制剂的药物载体,可使药物缓慢释放,达到长效的目的,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本课题以CPT-11为模型药物,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伊立替康PLGA微球(CPT-11-PLGA-MS),以期通过瘤内注射给药为癌症的治疗寻找新的思路和新的治疗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内容包括:CPT-11-PLGA-MS的制备与理化性质研究、CPT-11-PLGA-MS的体外释药性研究、CPT-11-PLGA-MS体内药物渗漏及肿瘤组织滞留量的研究、CPT-11-PLGA-MS瘤内注射治疗H22实体肿瘤的药效学研究。1.CPT-11-PLGA-MS的制备与理化性质研究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CPT-11-PLGA-MS,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CPT-11-PLGA-MS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方法,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以最优处方重现制备了 3批CPT-11-PLGA-MS进行理化性质表征;以1%的甘露醇作为保护剂,采用低温冷冻干燥法制备了CPT-11-PLGA-MS干燥微球,采用DSC法验证微球的形成。结果表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可准确测定CPT-11-PLGA-MS的包封率和载药量,CPT-11在4.9~24.5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和回收率高;通过优化处方和工艺制备的叁批微球表面圆整,粒径为(9.29±0.02)μm,包封率为(77.97± 1.26)%,载药量为(7.08 ± 0.11)%;采用低温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干燥微球,复溶后的平均粒径为(9.51±0.28)μm;经 DSC 验证 CPT-11-PLGA-MS 已经形成。2.CPT-11-PLGA-MS的体外释药性研究采用动态膜透析法,在pH6.0的PBS(含0.1%NaN3)中对CPT-11-PLGA-MS和CPT-11-Sol的体外释放进行了对比研究;建立了 CPT-11在体外释放介质中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了 CPT-11-PLGA-MS和CPT-11-Sol在不同时间点的累积释放百分率,绘制释放曲线。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回收率高、稳定性好,在3.00~18.0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用于测定CPT-11在体外释放介质中含量的方法可行。体外释药试验的结果表明,CPT-11-Sol在1 h的累积释放百分率为(47.93 ± 0.23)%,6 h累积释放百分率达到(93.13 ± 0.13)%,释放迅速;而CPT-11-PLGA-MS混悬液1 h累积释放量为(21.00 ± 0.37)%,20d 时累积释放百分率为(96.33 ± 0.16)%,说明 CPT-11-PLGA-MS 的体外释放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3.CPT-11-PLGA-MS体内药物渗漏及肿瘤组织滞留量的研究本部分首先建立了荷瘤小鼠模型,然后建立了 HPLC法测定小鼠血浆和肿瘤组织中的药物(CPT-11和SN-38)浓度,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瘤内注射CPT-11-PLGA-MS和CPT-11-Sol,采用HPLC法测定小鼠血浆和肿瘤组织中的药物(CPT-11和SN-38)浓度,通过比较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CPT-11和SN-38的含量,证明渗漏率的大小;通过比较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肿瘤组织中CPT-11和SN-38的含量,证明预期治疗的效果,采用药物动力学程序计算瘤内动力学参数,证明微球制剂的缓释特性。结果表明,HPLC法测定血浆和肿瘤中药物(CPT-11和SN-38)的含量,专属性好、日内精密度高、重复性试验和提取回收率RSD均小于2%,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瘤内注射CPT-11-Sol后,药物(CPT-11和SN-38)在肿瘤组织中的滞留时间是72 h;而在瘤内注射CPT-11-PLGA-MS组后,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一直高于溶液组,且药物(CPT-11和SN-38)的滞留时间长达360 h(15d);同时,瘤内注射CPT-11-Sol后,与CPT-11-PLGA-MS组相比,其渗漏入血的CPT-11含量较高,而瘤内注射CPT-11-PLGA-MS后,1 h时血浆中并未检测到药物。在测定血浆中SN-38含量时发现,渗漏入体循环的药物(CPT-11和SN-38)含量相对较小且伴随着吸收和转化,SN-38转化生成的浓度极小,尚无法测定到其浓度。药动学数学模型参数表明,微球组CPT-11和SN-38的CL分别是CPT-11-Sol组的0.087倍和0.167倍;其AUC分别是溶液组的11.963倍和6.160倍;MRT分别为溶液组的4.943倍和5.502倍。由以上结果证明CPT-11-PLGA-MS能够在肿瘤组织中长时间缓慢释放并转化为SN-38,减少向体循环的渗漏从而降低对机体的毒副作用,提高抗瘤效果。4.CPT-11-PLGA-MS瘤内注射治疗H22实体肿瘤的药效学研究本部分首先建立了荷瘤小鼠模型,然后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以CPT-11溶液为对照组,瘤内注射CPT-11-PLGA-MS,观察测量荷瘤小鼠的瘤体积,通过各组瘤体积计算得到TGI,SGR和DT,评价各组制剂对荷瘤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通过测定不同时间小鼠的动物体重,间接评价药物制剂对机体的毒性。将不同时间点得到的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并进行病理学观察,通过组织切片中肿瘤细胞的坏死和修复变化情况,证明与CPT-11-Sol相比较,CPT-11-PLGA-MS有缓释作用和更强的抗癌效果。结果表明,溶液组和微球组对荷瘤小鼠的肿瘤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CPT-11微球组对肿瘤组织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CPT-11溶液组,其中微球组的肿瘤倍增时间是溶液组的2.64倍,抑瘤率是溶液组的2.13倍,肿瘤特定生长率是溶液组的0.38倍。生理盐水组的小鼠体重几乎呈直线下降,而CPT-11制剂组和微球组均大于生理盐水组,且在试验后期CPT-11微球组的小鼠体重呈上升趋势,可以间接判断出微球制剂的缓释作用对小鼠机体的毒性较小。小鼠肿瘤组织的HE染色结果表明CPT-11微球有长效的抗瘤效果,CPT-11溶液在肿瘤组织中易快速扩散入血液循环,对机体产生更大的毒副作用。在微球的缓释效果和肿瘤组织的抑制作用效果方面评价,抗癌效果在整体上要优于溶液组。本文通过制备瘤内注射用CPT-11-PLGA-MS,并对其进行体内外评价,为CPT-11治疗癌症的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8-05-01)
顾丽丽[8](2018)在《安柯瑞瘤内注射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进行重组人5型腺病毒(安柯瑞)瘤内注射与卡培他滨联用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和临床安全性。然后,通过建立裸鼠胰腺癌移植瘤动物模型,进一步验证安柯瑞联合卡培他滨的治疗方案对胰腺癌的治疗疗效,初步探究其潜在的抗瘤机制。方法1.纳入10例已经失去手术机会而且未进行任何抗肿瘤治疗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通过超声内镜引导下安柯瑞胰腺肿瘤瘤内注射,治疗后第3天开始口服卡培他滨化疗(1250mg/m~2,每天2次,连续14天,停7天,每21天为1个疗程)。观察计算治疗前后瘤体的体积、肿瘤的弹性系数、血清肿瘤标志物、Karnofsky评分、疼痛评分、患者生存期、治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2.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验胰腺癌Bxpc3细胞株p53蛋白表达类型,通过瘤块皮下包埋方法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观察各组裸鼠的一般状况,肿瘤的生长情况,描绘肿瘤瘤体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HE染色观察比较各组肿瘤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瘤体组织中野生型p53蛋白、ki67蛋白表达情况。应用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Elisa方法检测肿瘤组织研磨上清液中的IL-1β、IL-18、IL-10水平。电镜观察各组细胞超微结构。结果1.根据RECIST1.1标准,10例胰腺癌患者治疗后3周,1例患者获得PR,8例患者为SD,1例患者为PD,无CR患者。其中8例获得SD的患者中,有5例在治疗后6周瘤体内出现了液化坏死改变;患者治疗后6周的瘤体原发灶的弹性系数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疼痛评分从治疗前5.50(4.00~7.00)分降至治疗后3周0.00(0.00~2.00)分,Karnofsky评分从治疗前(64.00±12.65)分升至治疗后3周(90.00±14.14)分,两者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周、6周、9周胰腺癌患者的胰腺瘤体体积、血清CEA、CA199浓度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胰腺癌患者随访(8.5±6.1)个月,随访截止时存活1例,存活最短2个月,最长2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个月;治疗后1例出现轻微流感样症状,3例出现低热,1例出现高热。1例出现轻度高淀粉酶血症,其余病例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操作相关并发症。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表达突变型p53蛋白;联合组治疗后裸鼠瘤体的生长速度比化疗组、对照组明显减缓(P<0.05)。联合组治疗后1、2周、病毒组治疗后1周的瘤体体积均较治疗前略缩小(P>0.05);联合组抑瘤率为47.7%,病毒组为40.7%,化疗组为21.0%,联合组、病毒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HE染色可见大片坏死性病灶,淋巴细胞聚集在坏死区边缘。病毒组坏死区域被肿瘤组织包绕,内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化疗组可见少量局灶性坏死区域。对照组以实体肿瘤组织为主;光镜下联合组野生型p53蛋白阳性细胞、对照组ki67蛋白阳性细胞分布较广,四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凋亡细胞比例高于其余叁组(P<0.01);联合组IL-18、IL-1β水平高于其余三组,IL-10水平降低(P<0.05);电镜下观察病毒注射的两组胰腺癌细胞膜结构破裂,细胞器固缩、结构消失,细胞核固缩,核染色质凝聚、边集,胞内见膜性空泡状结构和自噬现象。结论1.超声内镜引导下安柯瑞瘤内注射与卡培他滨联用,能够缓解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癌性疼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其生存期,该治疗方案是安全有效的。2.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安柯瑞与卡培他滨的联合治疗方案比单药治疗更有优势,可缩小肿瘤体积,抑制肿瘤生长,提高瘤体组织中野生型p53蛋白的表达,并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焦亡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南通大学》期刊2018-03-20)
李玉宝,罗小玲,聂尹俊[9](2018)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儿童腮腺血管瘤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儿童腮腺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38例腮腺血管瘤患儿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儿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9例患儿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19例患儿给予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治愈率为46.1%,对照组患儿治愈率为26.3%;实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5.8%,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42.1%;实验组患儿治疗后面神经Ⅳ级-Ⅴ级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及家属对临床治疗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89.5%vs63.2%);两组患儿各项数据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血管瘤儿童给予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可有效促进患儿血管瘤消退,提升患儿颜面外观,并发症发生率低。(本文来源于《药品评价》期刊2018年02期)
杨福茂,许春梅,刘天奇,陈元元,周燕秋[10](2017)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特殊位置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联合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特殊位置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66例,共83个癌灶,癌灶靠近膈面、胆囊、肾脏、结肠、大中血管等特殊位置。其中研究组35例共43个瘤体,在超声引导行无水酒精瘤内注射联合RFA治疗,对照组31例共40个瘤体,单纯行RFA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瘤体完全灭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瘤体完全灭活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邻近器官损伤、腹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疼痛、低热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RFA联合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特殊位置原发性肝癌瘤体完全灭活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7年08期)
瘤内注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癌症是严重困扰人类生存与健康的一类疾病,其发病过程极为复杂,遗传、环境甚至饮食习惯及心理负担等因素都在其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药理学、药剂学、分子生物学及药用器械的发展,癌症的治疗已取得不断突破。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很多人对癌症筛查还不够重视,多数癌症在初次诊疗时已处于晚期。化疗在癌症控制和治疗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但化疗药物在全身给药时由于缺乏选择性使得其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毒副作用,为此,直接靶向病灶的瘤内注射给药方式逐渐成为一种越来越受关注的给药途径。尽管瘤内注射能使药物直接达到靶区,提高了药物利用度,但在瘤内注射常规制剂后,随着时间延长,大量药物会通过组织间隙渗漏进入体循环,导致药物流失,化疗的潜力仍不能充分发挥。因此,为了使药物充分利用,采用制剂手段赋予其缓释效果并使其滞留在靶区成为当务之急。微球作为该递送载体的一种已被广泛应用,PLGA是被广泛认可的载体材料,已获FDA批准。有效化疗药物的选择是癌症治疗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伊立替康作为一种广谱抗癌药,对多种癌细胞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它须在羧酸酯酶存在下转变为SN-38后方可显示抗肿瘤效果,不幸的是,该转化效率仅有2%到8%,不能被高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为此,直接选用其高效代谢产物SN-38作为模型药物制成PLGA微球,可在瘤区长时间维持有效高浓度,有望应对上述难题。本课题以SN-38为模型药物,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构建了可供瘤内注射的SN-38包覆PLGA微球(SN-38-PLGA-MS),该研究主要分为:SN-38-PLGA-MS的构建优化与理化性质评价、SN-3 8-PLGA-MS在瘤区的药动学研究及渗漏量评价、SN-3 8-PLGA-MS瘤内注射用于肝癌的药效学评价等。1.SN-38-PLGA-MS的制备与理化性质表征首先,采用UV-Vis建立了体外SN-38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对其方法学进行了验证分析。其次,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 SN-3 8-PLGA-MS,以粒径、包封率为主要筛选指标完成了单因素考察,选择影响相对较大的四因素进行正交进一步优化了处方,综合考虑得到了制备的最佳处方及工艺,并通过叁批重现性试验验证了处方及工艺的合理性。随后,选择不同浓度的甘露醇为冻干支架材料,以成品的疏松性及再分散时间为筛选依据,选用适宜的冷冻干燥法制备SN-3 8-PLGA-MS冻干粉;最后利用DSC验证SN-38-PLGA-MS是否形成;同时对SN-38-PLGA-MS的外观、微观形态、粒径及其分布、包封率、载药量等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N-38在4.4~13.2 μg/mL范围以内,A与C呈现较好线性关系,所建方法可准确用于体外SN-38含量测定。通过单因素考察,发现工艺因素(剪切时间和剪切速度)对微球的包封率及载药量影响较小,而对微球的粒径影响较大,所以根据通针性要求及前期关于瘤内注射给药的调研以粒径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佳工艺:剪切速度为5000 rpm,剪切时间为1 min;同时考察了各处方因素的影响,取影响较大的四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并确定最佳处方:药脂比为1:10,水相中PVA浓度为1.5%,油水体积比为1:3,分散相中PVA浓度为0.5%,水相分散相体积比为1:5;在该最佳处方及工艺条件下制得的SN-38-PLGA-MS平均粒径(10.02±0.05)μm;包封率(81.91±1.91)%;载药量(6.89±0.07)%,批间差异小。甘露醇浓度为5%时微球呈现疏松状,复溶相对快。形态照片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球光滑圆整、分布均匀。2.SN-38-PLGA-MS在小鼠肿瘤部位的药物动力学研究首先,通过HPLC确立了小鼠体内SN-38检测的方法,并验证了其方法学项目。其次,建立荷H22的肿瘤模型,以SN-38的DMSO溶液(SN-38-Sol)为对照,分别瘤内注射SN-38-Sol和SN-38-PLGA-MS,通过检测不同时间小鼠肿瘤内和血浆中SN-38浓度,研究微球中SN-38在肿瘤局部的滞留维持情况和血液渗漏情况,并绘制药-时曲线;采用DAS 2.0求得相关药动学参数,考察SN-3 8-PLGA-MS的缓释及长效作用。结果表明,选用HPLC测定小鼠瘤组织及血浆中SN-38浓度,在所选波长下内源性成分对其测定没有影响,各项指标均在要求范围内,而且所得生物样品在储存过程中较稳定,完全能够满足其分析方法的需求。瘤内给药后,肿瘤组织中SN-3 8-PLGA-MS组中药物SN-38在各时间点的浓度均明显高于溶液组,说明SN-38制成微球后明显提高了其在靶区的滞留量,同时,滞留时间也有所延长。药动学分析数据表明,SN-38制成微球后,能有效减少SN-38向血液渗漏从而降低甚至避免其全身毒副作用。3.SN-38-PLGA-MS用于癌症治疗的药效学评价首先,以荷H22昆明鼠为动物模型,以生理盐水(NS)为阴性对照,分别瘤内注射NS、空白微球(Blank-PLGA-MS)、SN-38的增溶溶液和SN-38-PLGA-MS,选用游标卡尺每两天测量肿瘤长短径,记录瘤体积,绘制瘤体积-时间关系图,并计算相关抑瘤参数,量化评价各制剂的抑制水平;同时,记录实验周期内小鼠体重变化间接评价SN-3 8-PLGA-MS的毒性;然后,对不同时间点得到的瘤组织及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和皮肤)进行H&E染色分析,定性评价SN-3 8-PLGA-MS的抗肿瘤效果;并通过观察主要脏器的切片评价SN-38-PLGA-MS的体内安全性。结果表明,实验周期内(18天),Blank-PLGA-MS组和NS组的瘤体积大小接近(p>0.05),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增殖旺盛,说明载体材料本身对肿瘤并没有抑制作用,而SN-38-Sol组和SN-38-PLGA-MS组的肿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p<0.01),且后者抑制效果更明显(p<0.001);量化结果表明SN-38-PLGA-MS组的TGI、DT和SGR分别是SN-38-Sol组的1.42、1.97和0.5倍,说明SN-3 8-PLGA-MS能更好的抑制肿瘤长大。SN-38-PLGA-MS组小鼠体重呈上升趋势,证明微球安全性好。小鼠肿瘤细胞的H&E切片结果表明,在相同剂量下,SN-38-PLGA-MS组的治疗效果更好。小鼠主要脏器的H&E切片结果表明,各个组别之间无明显差异,表明SN-38-PLGA-MS对小鼠主要脏器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较为安全,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综上,本课题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构建了一种包封率和载药量相对较高、粒径适中的可用于瘤内注射给药的SN-3 8-PLGA-MS,该MS缓释效果明显,可大大延长所包载SN-38在肿瘤部位的滞留时间,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同时安全性较好,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达到了高效低毒的用药目的。该研究为其临床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瘤内注射论文参考文献
[1].初晓阳.共载siRNA与紫杉醇胆固醇复合物的磷脂壳聚糖纳米粒用于姑息性瘤内注射抗肿瘤研究[D].军事科学院.2019
[2].郝燕云.瘤内注射用SN-38PLGA缓释微球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9
[3].蔡海云,吴桂花,刘亚军,张卿,李鑫欣.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4].高华,徐广琪,霍然.聚桂醇联合平阳霉素、曲安奈德血管瘤内注射疗法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影响的观察[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8
[5].刘丽霞,高红燕,吴巧红.瘤内注射碘化油混悬液和明胶海绵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
[6].赵洪涛,张占云,李威.中药川芎嗪联合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碘油吡柔比星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
[7].朱圣俊.瘤内注射伊立替康PLGA缓释微球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8
[8].顾丽丽.安柯瑞瘤内注射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初步研究[D].南通大学.2018
[9].李玉宝,罗小玲,聂尹俊.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儿童腮腺血管瘤临床分析[J].药品评价.2018
[10].杨福茂,许春梅,刘天奇,陈元元,周燕秋.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特殊位置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J].广西医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