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库区论文_邓珊珊,陈洪凯,游来凤

导读:本文包含了喀斯特库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喀斯特,库区,水库,红水河,贵州,技术,土地利用。

喀斯特库区论文文献综述

邓珊珊,陈洪凯,游来凤[1](2012)在《喀斯特山区危岩崩塌形成机制研究——以叁峡库区巫溪海螺湾危岩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叁峡库区危岩崩塌地质灾害的演变机制和规律能帮助采取更合理的治理防护措施。采用地貌学和构造地质学等研究方法,对海螺湾危岩带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据调查,该区的危岩单体和危岩群体均较发育,总面积达4.30×104 m2。根据其失稳模式可将该区的危岩主要分为压剪-滑动型和拉裂-倾倒型两种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93.7%和6.3%。研究发现,海螺湾危岩崩塌的形成属于斜坡自我稳定的平衡发展过程。在河流的下切运动过程中,流水不停地淘蚀岸坡底部。长期的风化卸荷和岩溶作用,使坡体内部近于垂直的4组次生裂隙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并且得到发展,最终贯穿,形成危岩体。研究认为,岩溶作用和大量的人类工程活动对灰岩地区危岩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黄秋燕,胡宝清,曾令锋[2](2009)在《红水河梯级电站喀斯特库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电开发在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对当地土地利用方式与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以红水河库区典型区域广西大化县为研究对象,基于1988年~2006年四期遥感影像资料,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特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对景观类型脆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整个研究期内研究区土地变化核心是水田、旱地、园地、城乡建设用地、水域、中覆盖荒草地、低覆盖荒草地、灌木林地与有林地,其中园地、城乡建设用地、水域面积显着增加,水田、有林地、灌木林地、中覆盖荒草、低覆盖草地、旱地大幅度减少,裸岩砾石地相对变化幅度不大;②各个研究期内土地利用变化有较明显的差别,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明显,各种地类相互转换复杂,土地退化及各地类转化为水域现象十分明显;③景观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景观呈破碎化趋势,景观多样性提高,斑块类型趋于离散,景观变化的区域差异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基本一致;④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水电建设及脆弱本底环境对库区的累积作用是库区生态环境难以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喀斯特库区土地资源开发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人类活动强度超过喀斯特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将会导致喀斯特库区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促进库区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09年10期)

黄秋燕,曾令锋[3](2008)在《红水河梯级电站喀斯特库区土地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源,通过人机交互判读提取广西大化县1988-2006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并分析该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及其驱动力。基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对各地类生态服务价值重新赋值,估算近18年来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园地、城乡建设用地、裸岩砾石地持续增加,水田、中覆盖荒草地持续减少,旱地、水域先增后减,有林地、灌木林地、低覆盖荒草地先减后增,土地利用变化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脆弱生态环境与生存型经济双重驱动、库区建设、移民安置、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及国家政策是导致区域人地关系变化的主要动因。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功能产生了显着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经历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调控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加大对国家生态政策实施力度,合理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发展,是喀斯特库区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探讨喀斯特地貌单元中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区县,寻找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是促进红水河梯级电站喀斯特库区生态服务价值良性发展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期刊2008年02期)

徐光祥,封云亚,李剑飞[4](2005)在《索风营水电站库区左岸河间地块喀斯特渗漏勘察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喀斯特渗漏勘察是喀斯特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勘测设计的重要内容,成果评价将对工程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制约到工程成立与否。本文拟以索风营水电站水库左岸河间地块的喀斯特水文地质勘察为实例,对有关勘察工作的技术路线、勘察技术、喀斯特水库渗漏评价方法及处理思路作相应的探讨。(本文来源于《地球与环境》期刊2005年S1期)

徐光祥,封云亚,李剑飞[5](2005)在《索风营水电站库区左岸河间地块喀斯特渗漏勘察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喀斯特渗漏勘察是喀斯特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勘测设计的重要内容,成果评价将对工程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制约到工程成立与否。文中以索风营水电站水库左岸河间地块的喀斯特水文地质勘察为实例,对有关勘察工作的技术路线、勘察技术、喀斯特水库渗漏评价方法及处理思路作相应的探讨。(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05年09期)

徐光祥,封云亚,李剑飞[6](2005)在《索风营水电站库区左岸河间地块喀斯特渗漏勘察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喀斯特渗漏勘察是喀斯特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勘测设计的重要内容,成果评价将对工程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制约到工程成立与否。本文拟以索风营水电站水库左岸河间地块的喀斯特水文地质勘察为实例,对有关勘察工作的技术路线、勘察技术、喀斯特水库渗漏评价方法及处理思路作相应的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05-09-01)

陈维国[7](2003)在《土工膜用于喀斯特库区防渗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喀斯特岩溶地区水利工程渗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喀斯特地区粘性土稀缺,混凝土铺盖防渗造价高,适应变形差,土工膜抗渗性好,伸长性强,施工方便,造价低。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水利工程中得到广泛采用,但在喀斯特岩溶库区,应用较少。 云南省罗平县大麦田水库补漏加固工程,首先比选出土工膜的型号和规格,进行常规物理化学性能试验,通过大型水压击穿、挚层、过渡层与土工膜整体抗渗,以及大型压缩等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所选材料的合理性。挚层料要求颗粒级配良好,过渡层土料要求细粒含量较高的粘性土。施工过程中铺设方式、搭接工艺,库区落洞、软弱地基处理,排水网的布置、土工膜与其它构筑物的连接等问题也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工程实际应用验证了本课题研究成果的科学合理性。 土工膜在喀斯特岩溶地区水利工程防渗补漏试验研究及成功应用,为类似工程积累了经验,大中型水利工程的防渗问题也可以此借鉴。(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3-09-01)

殷红梅,梅再美[8](2002)在《贵州喀斯特库区可持续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喀斯特库区是贵州省重要的旅游开发地 ,本文分析了其可持续旅游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指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人地矛盾的突出性、水利环境的限制性和管理权属的复杂性 ,尤其是急功近利的掠夺式浅层次重复开发是限制库区旅游开发的重要因素。对此 ,文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02年06期)

殷红梅,熊康宁,梅再美[9](2002)在《贵州喀斯特库区的景观特征与旅游开发体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喀斯特库区是一种特殊的自然与人文生态景观系统 ,它既是喀斯特地貌和水域共同构成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水陆嵌套生态系统 ,又是特殊的水利工程。作为水陆嵌套生态系统 ,喀斯特库区类型多样 ,并具有封闭性与不便捷性、异质性、稳定性与脆弱性等特征 ;作为水利系统 ,喀斯特库区管理权属复杂 ,旅游开发明显受环境与功能的限制 ,库区景观具有多样性与雷同性、水利工程构景的科学性与美学观赏的独特性等。为此 ,喀斯特库区旅游开发应采取建立在相关利益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开发模式 ,突出科技投入与绿色经营理念 ,建立库区旅游资源开发预警系统和生态环境监测站 ;设置完善的旅游解说系统 ;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产品 ,创建环保型旅游库区。在经营管理体制与运作方面 ,建议成立库区旅游产业委员会、旅游开发公司和旅游开发研究与咨询中心。(本文来源于《中国岩溶》期刊2002年02期)

王剑[10](2001)在《喀斯特库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开发规划优化设计研究——以贵州东风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考虑旅游经济行为对环境所产生的各种正、负效应。喀斯特环境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主要的脆弱生态环境类型之一,在喀斯特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综合分析喀斯特库区的地域特性、开发状态和旅游环境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待开发区和已开发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包括资源环境承载力、社会环境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等叁部分。通过引入旅游环境承载量的概念,并结合承载力构建了旅游环境承载指数,并以此对旅游地的旅游开发规划进行评价,实现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角度来对开发规划进行优化设计。在理论上提出了把旅游环境承载力作为其开发规划优化设计工具的一套具体操作方法,为该类旅游地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计算和开发规划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以贵州喀斯特库区——东风湖区为例,根据其资源状况、区位条件和市场需求,进行了开发规划设计;同时,通过对其地域特性和开发状态的分析,建立了旅游环境承载力和承载量计算的指标体系。计算中最关键的是指标的量化和取值,其中资源环境承载力(量)指标的取值主要通过野外调查、室内图件分析和借助于GIS和遥感对库区的TM影像解译来实现:社会环境承载力(量)指标的取值主要通过库区的社会调查(如问卷调查等)来获取;而对经济承载力(量)指标,其取值除了野外调查外,更重要的是开发规划方案的确定和基本空间容量的确定。在数学模型的选取上,考虑到承载力计算的综合性和复杂性,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而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计算。最后,在东风湖旅游环境承载力和承载量计算的基础上,得到了所作开发规划的旅游环境承载指数。结果表明,东风湖旅游环境指数属“弱载”,须进行调整。从而也说明了把旅游环境承载力作为开发规划的工具的可操作性。(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01-06-01)

喀斯特库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电开发在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对当地土地利用方式与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以红水河库区典型区域广西大化县为研究对象,基于1988年~2006年四期遥感影像资料,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特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对景观类型脆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整个研究期内研究区土地变化核心是水田、旱地、园地、城乡建设用地、水域、中覆盖荒草地、低覆盖荒草地、灌木林地与有林地,其中园地、城乡建设用地、水域面积显着增加,水田、有林地、灌木林地、中覆盖荒草、低覆盖草地、旱地大幅度减少,裸岩砾石地相对变化幅度不大;②各个研究期内土地利用变化有较明显的差别,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明显,各种地类相互转换复杂,土地退化及各地类转化为水域现象十分明显;③景观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景观呈破碎化趋势,景观多样性提高,斑块类型趋于离散,景观变化的区域差异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基本一致;④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水电建设及脆弱本底环境对库区的累积作用是库区生态环境难以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喀斯特库区土地资源开发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人类活动强度超过喀斯特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将会导致喀斯特库区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促进库区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喀斯特库区论文参考文献

[1].邓珊珊,陈洪凯,游来凤.喀斯特山区危岩崩塌形成机制研究——以叁峡库区巫溪海螺湾危岩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2].黄秋燕,胡宝清,曾令锋.红水河梯级电站喀斯特库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资源科学.2009

[3].黄秋燕,曾令锋.红水河梯级电站喀斯特库区土地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

[4].徐光祥,封云亚,李剑飞.索风营水电站库区左岸河间地块喀斯特渗漏勘察技术[J].地球与环境.2005

[5].徐光祥,封云亚,李剑飞.索风营水电站库区左岸河间地块喀斯特渗漏勘察技术[J].水利水电技术.2005

[6].徐光祥,封云亚,李剑飞.索风营水电站库区左岸河间地块喀斯特渗漏勘察技术[C].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2005

[7].陈维国.土工膜用于喀斯特库区防渗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3

[8].殷红梅,梅再美.贵州喀斯特库区可持续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

[9].殷红梅,熊康宁,梅再美.贵州喀斯特库区的景观特征与旅游开发体制研究[J].中国岩溶.2002

[10].王剑.喀斯特库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开发规划优化设计研究——以贵州东风湖为例[D].贵州师范大学.2001

论文知识图

喀斯特库区水陆嵌套景观特征(左:...取土样过程(3)土样选取后应迅速装入备好...刘家沟水电站库区地质构造示意剖面图云鹏电站库区岩性、构造展布示意图长江流域重庆地区坡地耕种Fig.4.11W...长江上游生态类型区示意图

标签:;  ;  ;  ;  ;  ;  ;  

喀斯特库区论文_邓珊珊,陈洪凯,游来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