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传热论文_石超凡,康琦,王天祺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传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态,凝胶,模型,玻璃,性能,太阳,结构。

动态传热论文文献综述

石超凡,康琦,王天祺[1](2019)在《考虑沸腾传热和流固耦合的缸盖热-机动态应力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详细研究气缸盖的动态热机耦合应力场,进行了一系列沸腾传热实验,并提出提出一种修正后的RPI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冷却液缸盖的流固耦合计算模型,同时建立了柴油机的工作过程计算模型。以上述模型为基础,对某重型柴油机缸盖的温度场,热应力场,热机耦合应力场以及动态热机耦合应力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螺栓预紧力对缸盖的热机耦合应力影响最大,缸盖底部排气门鼻梁区的热负荷较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19期)

闾浩,张镜洋,陶晶亮,陈丽,张若骥[2](2019)在《小卫星瞬态外热流下动态传热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小卫星瞬态外热流下的动态传热特性规律,以小卫星双层集总参数模型为研究对象,推导得到动态热平衡方程。类比阻尼振荡系统,采用时频变换和传递函数分析的新思路,对温度与热流波动量间的幅值特性和相位特性变化规律进行理论研究,并利用数值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推导获得了小卫星传热系统自然频率和阻尼比的热参数准则式,并证明了小卫星传热系统在热激励下振荡特性为过阻尼。阻尼比和频率比的增大及热流静位移的减小均可降低温度的波动幅度,不同频率比范围下阻尼比对热流的波动量与温度波动量间的相位差的影响呈相反规律,数值结果与解析分析结果一致。可为低热惯性小卫星的热控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上海航天》期刊2019年03期)

汪婷,李贺,钟珂,亢燕铭[3](2019)在《不同传热系数南墙传热动态过程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上海为典型城市的代表,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量化分析了在冬季不同传热系数南墙传热过程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传热系数越大,南墙整体温度越低,这有利于墙体对太阳能的实际吸收效果,故虽然传热系数越大,南墙的温差传热损失越多,但传热系数增大4倍时,南墙外表面的全天热损失仅高出1.5倍。因此在这一地区提高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对降低供暖能耗作用的有限。(本文来源于《洁净与空调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王杰[4](2019)在《结霜条件下LNG空温式气化器动态传热特性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全世界节能减排的号召,LNG在中国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我国LNG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LNG空温式气化器作为LNG的气化装置,在设计和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由于LNG为-162℃,进入空温式气化器并气化的过程中会与环境空气温度产生极大地温差,空气中水蒸气的存在,会在冷壁面处产生结霜,严重恶化了空温式气化器的换热效果。本文针对LNG空温式气化器(LNG Ambient Air Vaporizer AAV)在运行过程中的结霜进行动态换热研究。首先通过对物理模型的研究,建立了基于能量守恒和质量守恒原理的传热特性预测模型,描述了在结霜条件下的空温式气化器非稳态传热传质过程。利用Fortran计算机语言实现了数学模型的数值计算,分别得出了沿时间长度和空间长度上管内外物性参数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外界影响因素对空温式气化器的传热传质效果的影响规律,得出了不同运行时间、不同空间位置、不同翅片管数下的空温式气化器结霜换热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冷壁面温度对结霜有较大的影响,冷壁面温度越高,霜层厚度越小,同时霜层热阻越小;当温度足够大时,霜层厚度、霜层热阻均会降低至0;并且沿着管长方向的霜层厚度并不是均匀减少的;结霜主要在液相段和两相段积累较多,气相段积累较少;结霜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明显的恶化了管外换热效果,明显的降低了结霜段的管外换热系数,不结霜条件下地换热系数是结霜条件下的2.28倍;结霜不单单造成了管外换热系数的变化,还会对管内对流换热系数,空气侧到LNG流体侧的换热系数产生明显的影响,并且逐渐增加的热阻也会对二者结霜段的换热系数产生明显的抑制;管内流体温度,翅片管外壁面温度受到结霜的影响也较大。在不结霜的条件下,可以得出不结霜的管内流体温度与结霜条件下的管内流体温度有明显的不同;当环境温度较高时,翅片管管内流体叁段比例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到达平衡,并且当环境温度为30℃时,翅片管出口温度并不会因为运行时间而降低;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则管内叁段比例并不会保持平衡,并且出口温度会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空温式气化器在纵向不同位置的质能转移效果是不同的,采用4、8、12翅片数进行模拟,翅片数越大换热系数越大,但是对最高结霜厚度并没有太大的影响,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翅片数越多的空温式气化器结霜厚度下降的时间越早。本论文对AAV传热管的传热特性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能够为我国空温式气化器传热管结构及性能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9-05-29)

郑思倩,陈友明,李宇鹏,刘洋[5](2019)在《气凝胶玻璃系统动态传热模型及能耗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纳米气凝胶玻璃对太阳辐射的透过、吸收特性,考虑室外太阳入射角变化和气凝胶材料吸收太阳辐射引起温度变化的影响,建立动态状态空间传热模型和太阳辐射传递模型,并实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模拟分析该气凝胶玻璃在长沙地区的节能潜力,结果表明与中空玻璃对比,通过气凝胶玻璃的传热得热增加,太阳辐射得热减少,夏季气凝胶玻璃引起的总得热量比中空玻璃减少约20%,冬季通过中空玻璃的室内得热量比气凝胶玻璃低61%。(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于琦[6](2019)在《二氧化碳低温热管传热性能及动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低温制冷技术的快速发展,选择一种高效快速的传递冷量的方法对低温制冷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热管作为一种高性能的导热元件,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中、高温区的传热,但在低温领域的应用尚不充分。二氧化碳作为一种高效的制冷剂,是一种理想的低温热管工质。因此,对二氧化碳低温热管的研究可有效扩宽热管的应用领域。本文自主设计制造了二氧化碳重力热管及其实验测试系统,并以R134a为工质的低温重力热管进行了对照实验。并以恒热流加热以及酒精浴加热两种方式对热管进行加热,其中,恒热流加热采用间接加热的方式进行,酒精浴加热采用位于杜瓦瓶底部的酒精浴实现对热管的加热。实验主要对热管的轴向温度进行测量,并对热管的热阻以及当量导热系数进行了计算。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工况下二氧化碳低温重力热管的稳态传热性能,主要包括加热功率、充液率、冷凝段长度及位置、工作温度、不凝性气体以及倾角对其稳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二氧化碳重力热管在-56.56℃—0℃范围内,具有较强的传热性能,性能远优于R134a为工质的热管,在相同的实验工况下,二氧化碳热管的热阻约为R134a热管的25%,热阻量级为0.1~0.4K/W;(2)随着加热功率以及充液率的升高,二氧化碳低温重力热管热阻逐渐减小;(3)不凝性气体对热管传热性能有着极大的影响,混入不凝性气体的热管传热性能明显降低,不凝性气体对R134a热管的影响远大于二氧化碳热管,适当增长冷凝段长度或下移冷凝段能有效降低不凝性气体的影响;(4)倾斜角度对二氧化碳热管的传热性能影响不大。为了研究变工况下二氧化碳热管性能的稳定性,对二氧化碳低温热管的动态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包括加热功率、充液率以工作温度对启动时间和启动温度的影响,并对变工况以及极限工况下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二氧化碳低温重力热管的启动需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冷凝温度低于蒸发温度,二是蒸发温度与冷凝温度存在最适温度区间,当冷凝温度或蒸发段温度低于二氧化碳叁相点(-56.56℃)时,二氧化碳低温重力热管无法正常工作;(2)二氧化碳低温重力热管的启动时间随着冷凝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增长,随着加热功率和充液率的增加逐渐变短;(3)在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二氧化碳低温重力热管对温度有着较快的响应速度,可迅速对冷凝段温度的变化作出响应,将冷量向下传递;(4)二氧化碳低温重力热管在极大加热功率下热管各点温度出现明显的波动,冷凝段温度与冷凝酒精浴温度存在较大的温差,该工况可视为一种传热极限。(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25)

张冲,王劲柏,刚文杰,李辽[7](2019)在《建筑外墙排风隔热机制的动态传热模型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排风隔热墙是一种以多孔材料内气流外渗为核心,将围护结构保温隔热与空调排风热回收相结合的新型外墙结构。多孔材料内的外渗排风气流可以将以导热形式通过外墙传入室内的热量反向带走。本文建立了排风隔热墙的二维非稳态传热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将该传热模型离散化,用于分析排风隔热墙在外扰作用下的动态传热特性。建立排风隔热墙的热特性实验平台,通过实验对其热特性理论分析方法及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准确地模拟出排风隔热墙的温度分布情况,多孔材料室内侧表面温度的平均计算误差仅为0.1℃。(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姜硕,吕留根,王珊美,赵子文,杨飞鸿[8](2019)在《泡沫玻璃节能装饰复合墙体动态传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常见的泡沫玻璃复合墙体有粘锚式和干挂式两种,建立了两种泡沫玻璃复合墙体的传热计算模型,计算了其传热特性,并对非稳态工况下两种复合墙体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邓志勇,兰凤崇,陈吉清,张晓东[9](2019)在《多因素耦合的多层结构传热模型及车舱内动态传热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单层结构传热研究中难以准确反映汽车结构内外层复杂的非均匀动态传热问题,在汽车全天候动态温度特性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与自然环境多因素相耦合的多层结构动态传热模型分析方法。与单层模型相比,多层模型动态温度误差均在10%以内,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仿真得到乘坐区非均匀温度分布和动态传热特性规律,定量对比和分析辐射、对流和传导叁种传热方式对乘坐区吸热和散热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辐射不均衡分布是自然暴露试验中乘坐空间出现多个局部高温区的主要原因。重点研究和预测不同车窗、车身和座椅属性组合下乘坐区动态传热特性变化规律,该传热模型和研究方法可用于评估乘坐空间动态传热特性,可为汽车设计制造提供一种研究乘坐空间动态热负荷和热舒适性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肖亚玲,陈友明,郑思倩,刘洋,李宇鹏[10](2019)在《气凝胶玻璃的K-SC模型与动态传热模型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气凝胶玻璃的光学模型及动态传热模型,将该模型计算值与传统的K-SC模型计算值,以及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动态传热模型的太阳辐射得热量和各层玻璃温度的模拟值均与实测值吻合度较高,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而K-SC模型的太阳辐射得热量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白天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4.9%,高估了通过气凝胶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而且K-SC模型无法计算得到各层玻璃的温度,这既对K-SC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对比有影响,也不利于分析气凝胶玻璃的传热特性。此外,应用两种模型对气凝胶玻璃在各气候区典型城市各朝向上的累计室内得热量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K-SC模型的计算值偏大,这会导致在用K-SC模型来评价气凝胶玻璃的节能潜力时:供暖期预估的采暖能耗偏低,高估了气凝胶玻璃的节能潜力;空调期预估的空调能耗偏高,低估了气凝胶玻璃的节能潜力,这将不利于气凝胶玻璃的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动态传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揭示小卫星瞬态外热流下的动态传热特性规律,以小卫星双层集总参数模型为研究对象,推导得到动态热平衡方程。类比阻尼振荡系统,采用时频变换和传递函数分析的新思路,对温度与热流波动量间的幅值特性和相位特性变化规律进行理论研究,并利用数值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推导获得了小卫星传热系统自然频率和阻尼比的热参数准则式,并证明了小卫星传热系统在热激励下振荡特性为过阻尼。阻尼比和频率比的增大及热流静位移的减小均可降低温度的波动幅度,不同频率比范围下阻尼比对热流的波动量与温度波动量间的相位差的影响呈相反规律,数值结果与解析分析结果一致。可为低热惯性小卫星的热控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传热论文参考文献

[1].石超凡,康琦,王天祺.考虑沸腾传热和流固耦合的缸盖热-机动态应力场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

[2].闾浩,张镜洋,陶晶亮,陈丽,张若骥.小卫星瞬态外热流下动态传热特性分析[J].上海航天.2019

[3].汪婷,李贺,钟珂,亢燕铭.不同传热系数南墙传热动态过程特征的研究[J].洁净与空调技术.2019

[4].王杰.结霜条件下LNG空温式气化器动态传热特性计算[D].西安石油大学.2019

[5].郑思倩,陈友明,李宇鹏,刘洋.气凝胶玻璃系统动态传热模型及能耗性能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9

[6].于琦.二氧化碳低温热管传热性能及动态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7].张冲,王劲柏,刚文杰,李辽.建筑外墙排风隔热机制的动态传热模型及实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9

[8].姜硕,吕留根,王珊美,赵子文,杨飞鸿.泡沫玻璃节能装饰复合墙体动态传热特性研究[J].绿色科技.2019

[9].邓志勇,兰凤崇,陈吉清,张晓东.多因素耦合的多层结构传热模型及车舱内动态传热特性[J].机械工程学报.2019

[10].肖亚玲,陈友明,郑思倩,刘洋,李宇鹏.气凝胶玻璃的K-SC模型与动态传热模型对比分析[J].建筑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散热器动态传热物理模型墒体动态传热的比较ImlF5g.5功...4.3气凝胶玻璃动态传热程序开发...散热器的热动态传热模型建筑动态传热热阻网络图

标签:;  ;  ;  ;  ;  ;  ;  

动态传热论文_石超凡,康琦,王天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