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合金软磁材料论文-鲍金锋

基合金软磁材料论文-鲍金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合金软磁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Fe基非晶纳米晶合金,软磁材料,单辊甩带法,非晶形成能力

基合金软磁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鲍金锋[1](2015)在《Fe基非晶纳米晶合金软磁材料制备及其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Fe基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以其优异的磁性能、低廉的成本、相对简单的生产工艺等特点,在电力电子、通信、能源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Fe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具有高饱和磁感应强度(Bs)、高磁导率(μ)、低矫顽力(Hc)、低损耗等优异的磁性能。为了扩大Fe基非晶纳米晶合金软磁材料的应用范围,需要提高其Bs,提高Bs最有效的方式是尽可能的提高其铁磁性元素(如Fe、Co、Ni等)的含量,然而在提高铁磁性元素后,合金中提高非晶形成能力元素(如Si、B等)的含量必然会降低,这样可能会降低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进而可能会恶化其磁性能。因此开发高Bs、低Hc同时兼具较强非晶形成能力的铁基非晶纳米晶合金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Fe-Si-B合金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元素替代、提高铁磁性元素含量的形式进行成分设计,开发高Fe含量的非晶纳米晶合金成分。通过单辊甩带法制备铁基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研究过渡金属元素(Zr、Nb、Mo)和Cu对合金薄带非晶形成能力、微观组织结构、热稳定性以及磁性能等的影响;并研究大原子元素Nb对高Fe含量Fe83Cu1Nb2Si2B12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和磁性能的影响,通过提高Nb元素含量对其磁性进行了优化。成功制备了Fe74Cu1Si13B9M3(M=Zr、Nb、Mo)、Fe(76+x)Cu1Nb3Si(11-x)B9(x=0、2、4)、Fe(79+x)Cu1Nb2Si(6-x)B12(x=0、2、4)和Fe(83-x)Cu1Nb(2+x)Si2B12(x=0、1、2、3)非晶纳米晶合金薄带,利用XRD、TEM、SEM、DSC、VSM研究了合金薄带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非晶形成能力和磁性能。(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5-05-01)

冯光辉[2](2013)在《Fe基非晶纳米晶合金软磁材料MA球磨与SPS烧结制备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力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具有优异软磁性能的Fe基非晶纳米晶合金材料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传统Fe基纳米晶合金软磁材料制备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如非晶合金前驱体难以制备、最佳退火工艺难以确定、所制备的材料叁维尺寸受限等问题,论文用机械合金化技术制备了Fe基非晶纳米晶合金软磁材料粉体,并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块体Fe基纳米晶合金软磁材料。用机械合金化技术制备了Fe_(74)Cu_1M(M=Nb、Zr、Mo)_3Si_(13)B_9和Fe_(78)Cu_1M(M=Nb、Mo)_3Si_9B_9两种体系的软磁材料粉体,并对不同球磨时间下的球磨粉体进行了SEM观察和XRD分析,研究了其机械合金化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其机械合金化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叁个阶段;球磨过程中伴随着粉体晶粒尺寸的减小和晶面间距的增大。通过添加不同的元素Nb、Zr、Mo、Ni,结合DSC、VSM等相关分析测试手段,详细研究了替代元素对其合金化机制和软磁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Zr的添加提高了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并促进了其合金化进程;Mo的添加则有降低其非晶合金形成能力和延缓其合金化进程的作用;用Ni代替Fe_(78)Cu_1Mo_3Si_9B_9中的部分Fe,虽然提高了其非晶形成能力,但却恶化了其软磁性能。对机械合金化技术制备的Fe_(74)Cu_1Zr_3Si_(13)B_9非晶合金粉体和Fe_(78)Cu_1Mo_3Si_9B_9纳米晶合金粉体进行了放电等离子烧结,并通过调节其不同的烧结工艺参数,结合相关分析测试手段,详细研究了不同烧结工艺对烧结块体组织、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和磁学性能的影响,进而制定了其最佳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分析结果表明,烧结块体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其致密度和晶粒尺寸,而软磁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磁性原子间的交换耦合作用、烧结体的晶粒尺寸及其内部缺陷等;烧结块体的软磁性能明显优于烧结前球磨粉体的软磁性能;在500MPa的烧结压力、590℃的烧结温度、60K/min的升温速率和10min的保温时间下,烧结后的Fe_(74)Cu_1Zr_3Si_(13)B_9块体纳米晶合金试样的维氏硬度为1252.15HV,抗压强度为1800MPa,比饱和磁化强度为158emu/g,矫顽力为38.32Oe;在100K/min的高升温速率下,得到了具有优异力学和软磁性能的Fe_(78)Cu_1Mo_3Si_9B_9块体纳米晶合金材料,明显提高了烧结效率。(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3-12-01)

穆丹宁,杨长林,魏晓伟,刘峰[3](2013)在《FeCo基合金软磁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FeCo基晶态、非晶态以及纳米晶合金的成分特点、组织性能、发展现状、应用前景及制备技术等。并展望了FeCo基软磁材料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3年06期)

戴高鹏[4](2003)在《水溶液中电沉积Fe基合金软磁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软磁材料是电力工业和电子工业中广泛应用的重要材料。如何通过简便的方法制备高饱和磁通密度、低矫顽力、高磁导率、高电阻率、低损耗是各国学者追求的目标。电沉积是一种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的方法,特别是在现代的新兴的非晶和纳米晶金属软磁材料的制备中尤为突出。用电沉积生产磁性材料在现代工业中已有一定的应用。有关用电沉积法制备Fe-Ni和Fe-Co-Ni等材料的文献较多。而对于电沉积非晶和纳米晶的软磁材料还未见报道。基于此,我们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考察水溶液中电沉积Fe-Zr-B纳米合金的制备和工艺条件及沉积机理。研究了影响镀层组分的因素,用线性扫描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金属离子的沉积状况,电沉积机理可能是诱导共沉积。 2.用双脉冲电沉积方法制备了Fe-Co-Ni合金,考察了镀液组分对镀层组分的影响以及镀层组分对镀层的磁性能和电性能的影响,当镀层中Co含量超过60%时,合金的磁性能较好。还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镀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镀层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双脉冲电沉积有效地提高了镀层的磁性能和耐蚀性。 3.考察水溶液中电沉积Fe-Co-Ni-Zr和Fe-Co-Ni-Cr合金的制备和工艺条件,用电沉积法制备了Fe-Ni-P合金,研究了镀液组分对镀层组分的影响,以及镀层组分对镀层结构的影响,镀层结构与磁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镀层在刚好形成非晶时的磁性能较好。(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3-06-01)

涂国超,张家骥,季雨,史长利[5](1991)在《微晶(nm)级Fe-Cu-Mo-Si-B合金软磁材料及其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nm级微晶软磁材料Fe-Cu-Mo-Si-B合金系在不同磁退火方式以及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磁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最佳热处理为510℃,保温1h;以缓慢冷却性能最好,并利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及热磁曲线对最佳热处理状态下的样品进行了组织观察和结构确定。该材料由两相组成:一相是a-FeSi固溶体,尺寸在10—20nm之间;另一相为非晶态。(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1991年03期)

陶明[6](1984)在《低磁损的非晶态合金软磁材料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晶态合金(又称金属玻璃)软磁材料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许多单位都在进行研究.该材料的最大优点就是磁损甚小,在1.45特斯拉的磁感应强度下,损耗只有0.2瓦/公斤,比硅钢片小3~5倍,高频时损耗还要小些.国外目前已商品化的金属玻璃的一般性能见下表.目前,国外的许多公司已开始或者准备在市场上投放一些采用金属玻璃的磁头、检测器、传感器、(本文来源于《微特电机》期刊1984年04期)

金汉民[7](1960)在《在鉄基合金中寻找代Ni、Co硬磁材料的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1960年01期)

基合金软磁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电力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具有优异软磁性能的Fe基非晶纳米晶合金材料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传统Fe基纳米晶合金软磁材料制备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如非晶合金前驱体难以制备、最佳退火工艺难以确定、所制备的材料叁维尺寸受限等问题,论文用机械合金化技术制备了Fe基非晶纳米晶合金软磁材料粉体,并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块体Fe基纳米晶合金软磁材料。用机械合金化技术制备了Fe_(74)Cu_1M(M=Nb、Zr、Mo)_3Si_(13)B_9和Fe_(78)Cu_1M(M=Nb、Mo)_3Si_9B_9两种体系的软磁材料粉体,并对不同球磨时间下的球磨粉体进行了SEM观察和XRD分析,研究了其机械合金化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其机械合金化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叁个阶段;球磨过程中伴随着粉体晶粒尺寸的减小和晶面间距的增大。通过添加不同的元素Nb、Zr、Mo、Ni,结合DSC、VSM等相关分析测试手段,详细研究了替代元素对其合金化机制和软磁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Zr的添加提高了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并促进了其合金化进程;Mo的添加则有降低其非晶合金形成能力和延缓其合金化进程的作用;用Ni代替Fe_(78)Cu_1Mo_3Si_9B_9中的部分Fe,虽然提高了其非晶形成能力,但却恶化了其软磁性能。对机械合金化技术制备的Fe_(74)Cu_1Zr_3Si_(13)B_9非晶合金粉体和Fe_(78)Cu_1Mo_3Si_9B_9纳米晶合金粉体进行了放电等离子烧结,并通过调节其不同的烧结工艺参数,结合相关分析测试手段,详细研究了不同烧结工艺对烧结块体组织、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和磁学性能的影响,进而制定了其最佳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分析结果表明,烧结块体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其致密度和晶粒尺寸,而软磁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磁性原子间的交换耦合作用、烧结体的晶粒尺寸及其内部缺陷等;烧结块体的软磁性能明显优于烧结前球磨粉体的软磁性能;在500MPa的烧结压力、590℃的烧结温度、60K/min的升温速率和10min的保温时间下,烧结后的Fe_(74)Cu_1Zr_3Si_(13)B_9块体纳米晶合金试样的维氏硬度为1252.15HV,抗压强度为1800MPa,比饱和磁化强度为158emu/g,矫顽力为38.32Oe;在100K/min的高升温速率下,得到了具有优异力学和软磁性能的Fe_(78)Cu_1Mo_3Si_9B_9块体纳米晶合金材料,明显提高了烧结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合金软磁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鲍金锋.Fe基非晶纳米晶合金软磁材料制备及其磁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5

[2].冯光辉.Fe基非晶纳米晶合金软磁材料MA球磨与SPS烧结制备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13

[3].穆丹宁,杨长林,魏晓伟,刘峰.FeCo基合金软磁材料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3

[4].戴高鹏.水溶液中电沉积Fe基合金软磁材料[D].湖南大学.2003

[5].涂国超,张家骥,季雨,史长利.微晶(nm)级Fe-Cu-Mo-Si-B合金软磁材料及其结构[J].金属学报.1991

[6].陶明.低磁损的非晶态合金软磁材料及其应用[J].微特电机.1984

[7].金汉民.在鉄基合金中寻找代Ni、Co硬磁材料的途径[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60

标签:;  ;  ;  ;  

基合金软磁材料论文-鲍金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