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联合诱导分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干细胞,细胞,脐带,神经,生长因子,毒素,诱导。
联合诱导分化论文文献综述
倪海涛,胡凯猛,王越,刘厚奇[1](2019)在《5-Aza联合GF(SCF/GM-CSF)诱导人脐带间充质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5-Aza联合GF(SCF/GM-CSF)诱导人脐带间充质细胞(hUCMSCs)向造血细胞分化潜能及联合诱导优势,设计实验如下: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hUCMSCs,取第4代(P4)进行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检测间充质干细胞的标志性分子vimentin、α-SMA、Oct-4、Sox-2、HLA-1、CD29、CD34、CD133、CD44和CD45。诱导实验分为:(1)GF组(50 ng/ml GM-CSF和SCF);(2)5-Aza+(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期刊2019-08-18)
张皓然[2](2019)在《TGF-β联合FGFR阻滞剂诱导肝癌细胞向成纤维细胞方向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肿瘤可以持续的模拟伤口反应产生慢性炎症,故又被称为永不愈合的伤口。在正常创伤愈合过程的早期阶段,TGF-β和bFGF出现表达上调,促进组织再生。然而在创伤愈合的晚期,TGF-β通路的激活和bFGF通路的下调导致了纤维瘢痕形成。然而,在肿瘤细胞中TGF-β通路的失活和bFGF信号通路的持续激活是导致肿瘤增殖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肿瘤不能像正常伤口那样愈合。肿瘤的形成涉及到bFGF通路的持续激活,而组织损伤的修复则是一个自我限制的过程。在伤口愈合末期,组织中充足的TGF-β与不断减少的bFGF导致细胞增殖停止、基质沉积和纤维瘢痕形成。但是,TGF-β1在癌症早期可以抑制肿瘤生长,但在癌症晚期TGF-β1通过诱导细胞发生EMT以及通过与其他的生长因子相互作用促进了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在研究中我们使用TGF-β1与AZD4547合用抑制肝癌细胞中bFGF通路的同时激活TGF-β通路,以探究该调控方式是否能抑制肿瘤生长,是否能促进肿瘤形成纤维瘢痕。方法:1.使用CCK8细胞毒活性实验、台盘蓝排斥实验,检测TGF-β1和AZD4547单独使用及TGF-β1和AZD4547联合使用对肝癌SMMC-7721细胞株和HepG2细胞株细胞增殖的影响。2.利用Transwell实验和伤口愈合实验的方法,检测了TGF-β和AZD4547对SMMC-7721肝癌细胞株和HepG2肝癌细胞株迁移的影响。应用免疫荧光法进一步检测了TGF-β和AZD4547对肝癌细胞迁移相关蛋白的影响,如:E-cadherin和N-cadherin。3.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了TGF-β1和AZD4547单用以及合用处理后细胞的表型改变情况,检测了成纤维细胞和间质细胞常用的标记物:CD90、CD105、HLA-ABC、CD140b、CD13。4.采用裸鼠肝癌细胞株(HepG2)皮下移植瘤,检测TGF-β1和AZD4547单用以及合用对肝癌细胞株的体内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应用PCNA免疫组化检测TGF-β1和AZD4547对移植瘤增殖的影响。5.使用免疫组化和胶原纤维染色的方法,检测了TGF-β1和AZD4547加药之后移植瘤组织切片的纤维化程度和成纤维细胞标记物的表达情况。6.对TGF-β1和AZD4547诱导后的SMMC-7721细胞进行转录组基因测序,以探究药物对细胞功能改变的影响,并将药物诱导转分化后的肝癌细胞转录组基因与正常的成纤维细胞转录组基因进行比较。7.通过总结基因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之后对诱导肝癌细胞转分化相关通路蛋白进行实验验证,使用Western blot验证TGF-β通路中蛋白表达情况,寻找可能与诱导分化和肿瘤抑制作用密切相关的通路蛋白。结果:1.在体外实验中TGF-β1与AZD4547合用能够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TGF-β1与AZD4547合用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比单用AZD4547强。2.TGF-β1与AZD4547合用对体内肝癌细胞异种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抑瘤率为55%)优于单独的AZD4547(抑瘤率为35%)。3.体内实验中,TGF-β1和AZD4547联合加药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可以促进肿瘤组织发生纤维化。4.细胞实验发现,TGF-β1和AZD4547联合使用可以诱导肝癌细胞形态变为长梭形,并且促进肝癌细胞中波形蛋白、I型胶原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5.TGF-b1与AZD4547联合使用可以明显改变肿瘤细胞的表型,促进肝癌细胞表达间质细胞标记物CD90、CD105、CD140B、CD13、HLA-ABC。6.基因测序结果证实,TGF-β1和AZD4547诱导分化后的细胞与原肝癌细胞基因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加药诱导后肿瘤细胞中的肝癌特异性基因表达下降,诱导后肿瘤细胞中的成纤维细胞相关基因表达升高,诱导后的基因表达变化更接近于成纤维细胞。7.研究发现,TGF-β1与AZD4547联合使用后,能够在维持肝癌细胞中p-Smad3的水平同时降低p-Erk的水平,说明Smad通路在该诱导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8.使用其他FGFR阻滞剂也能取得相同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分化效果。使用FGFR抑制剂(BGJ398)和MEK抑制剂(PD98059)代替AZD4547与TGF-β1合用仍然可以观察到肿瘤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和Vim和COL I的表达增加。结论:联合使用TGF-β1与AZD4547可以诱导肝癌细胞转向正常纤维细胞方向分化,分化后细胞的形态、分子表型、功能蛋白和基因表达均类似于正常成纤维细胞。体内实验表明,TGF-β1联合AZD4547不仅能抑制肿瘤的生长,而且促进了肿瘤实质纤维化。Smad3蛋白的磷酸化升高和Erk蛋白的磷酸化降低是TGF-β1联合AZD4547诱导肝癌细胞转分化的关键过程,单用TGF-b1或AZD4547都无法完成该诱导分化过程。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FGFR抑制剂将TGF-β在肝癌细胞中的肿瘤促进作用转变为肿瘤抑制作用,并且诱导肿瘤细胞表达成纤维细胞相关基因。体内外实验结果证明TGF-β1联合AZD4547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靶向药物AZD4547单独作用。本研究为肝癌的转化研究和多靶点的肿瘤靶点治疗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李晋玉,俞兴,姜俊杰,徐林,赵学千[3](2019)在《骨碎补总黄酮联合纳米骨材料诱导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前期研究发现,骨碎补总黄酮可促进纳米骨材料表面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联合纳米骨材料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MC3T3-E1细胞接种于纳米骨材料表面,分别加入含0,100,250 mg/L骨碎补总黄酮的培养基培养。培养第1,3,5,7,9,11,14天,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培养第1,2,3,4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骨钙蛋白水平;培养第7,14,21天,茜素红S染色观察细胞钙化结节形成情况;培养第14天,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结果与结论:①第1,3,14天,3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培养第5,7,9天,100,250 mg/L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0 mg/L组(P <0.05),100 mg/L组、250 mg/L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②培养第1,2,3,4周,100,250 mg/L组骨钙蛋白质量浓度均高于0 mg/L组(P <0.05),100 mg/L组、250 mg/L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③培养第7,14,21天,100,250 mg/L组可见明显的钙化结节;④培养第14天,100,250 mg/L组骨钙蛋白、Ⅰ型胶原和骨桥蛋白m RNA表达水平均高于0 mg/L组(P <0.05),100 mg/L组、250 mg/L组间骨钙蛋白、Ⅰ型胶原和骨桥蛋白m RNA表达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⑤结果表明,骨碎补总黄酮联合纳米骨材料可诱导MC3T3-E1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蛋白水平及Ⅰ型胶原、骨钙蛋白和骨桥蛋白m RNA表达来实现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18期)
张焕,高亚男,郑楠,王加启,任辉[4](2019)在《黄曲霉毒素M_1与赭曲霉毒素A联合作用诱导分化Caco-2细胞凋亡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了黄曲霉毒素M_1(Aflatoxin M_1,AFM_1)和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 A,OTA)交互作用诱导分化人结肠癌Caco-2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方法:AFM_1和OTA单独及联合作用于分化的Caco-2细胞后,通过阿尔玛蓝(Alamar-Blue)法测量细胞存活率,研究AFM_1和OTA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活性氧荧光探针检测细胞活性氧(ROS)释放量,JC-1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探针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水平。结果:AFM_1和OTA可抑制分化的Caco-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单独使用12μmol/L AFM_1和6μmol/L OTA作用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5.59%和93.14%,联合作用下细胞存活率为81.57%,提示联合作用具有协同作用;AFM_1和OTA单独处理细胞24 h后,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5.68%和33.7%,联合作用细胞的凋亡率为37.4%;AFM_1和OTA单独作用下细胞ROS的释放量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37倍和1.79倍,交互作用是空白对照组的6.21倍,交互作用对活性氧的释放量明显增加。结论: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说明AFM_1和OTA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分化的Caco-2细胞凋亡。(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朱清,陈艳,龙大宏,杨丹迪,徐丽萍[5](2019)在《NGF联合b-FGF对胚胎大鼠隔区来源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诱导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隔区来源神经干细胞(NSC)分化为神经元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胎鼠大脑隔区来源NSC,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其Nestin、GFAP、β-TubulinⅢ表达,对其分化潜能进行鉴定;将神经球分为对照组、NGF组(NGF 50 ng/mL)及NGF联合b-FGF组(NGF 50 ng/mL,并逐渐撤除bFGF)诱导分化7 d,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β-TubulinⅢ阳性细胞比例。结果 (1)胚胎大鼠隔区来源神经干细胞,通过含EGF及b-FGF的无血清培养可获得大量Nestin阳性神经干细胞球,撤除丝裂原因子EGF及b-FGF后,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可自分化为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及β-TubulinⅢ阳性神经元;(2)对照组、NGF组(NGF 50 ng/mL)及NGF联合b-FGF组β-TubulinⅢ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21.80±2.81)%、(38.04±3.86)%、(50.01±7.65)%,后两组神经元分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NGF联合b-FGF组神经元分化率高于NGF组(P<0.05)。结论胚胎大鼠脑隔区可分离培养出Nestin阳性NSC,并可自分化为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及β-TubulinⅢ阳性神经元;NGF可体外诱导隔区来源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在逐渐撤除bFGF条件下,NGF诱导其分化为神经元的作用更佳。(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匡梅娜,黄思瑞,鲁欣,周畅,胡耀华[6](2019)在《去分化联合IDO基因修饰增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抗氧化应激存活及Treg细胞诱导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去分化处理联合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基因修饰,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MSC)抗氧化应激生存能力及诱导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对hMSC的短暂成脂分化诱导和恢复培养,获得去分化hMSC(De-hMSC)。实验组De-hMSC感染携带IDO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对照组为感染绿色荧光蛋白(ZsGreen1)基因的De-hMSC以及正常培养的未感染De-hMSC和hMSC。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被感染细胞的IDO蛋白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IDO基因修饰型De-hMSC(IDO/De-hMSC)的免疫表型,同时鉴定其成骨和成脂分化能力。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比较各组细胞在300μmol/L t-BHP作用下的抗氧化应激生存能力,采用叁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测定含各组细胞培养上清的条件培养基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reg细胞含量的影响。【结果】IDO/De-hMSC仍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表型和成骨、成脂分化能力。在300μmol/L t-BHP作用下,De-hMSC的细胞存活率较hMSC明显增加(P<0.05),经IDO基因修饰后De-hMSC的细胞存活优势无明显改变(P>0.05)。与未修饰的各对照组相比,含IDO/De-hMSC上清的条件培养基能明显上调PBMC中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的含量(P<0.05)。【结论】成脂去分化联合IDO基因修饰不影响hMSC的干细胞特性,并能同时增强h MSC的抗氧化应激生存能力及其对Treg细胞的诱导能力,是一种有望在免疫抑制治疗中发挥作用的间充质干细胞修饰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吴淑仪,刘孝威,杨会芳,李彦[7](2018)在《双向诱导分化的ADSCs共培养体系联合水凝胶对大鼠骨缺损修复影响的体内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将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向成骨和成血管方向分化,体外探讨合适的共培养比例及两种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体内探究双向诱导分化的ADSCs共培养体系联合RADA16-Ⅰ水凝胶对大鼠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诱导f344大鼠的ADSCs向成骨和成血管方向分化,使用高通量测序(RNA-seq)对不同比例ADSCs(2:1、1:1、1:2)共培养前后的细胞进行差异基因检(本文来源于《2018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2)
张杰,秦华丽,蒋明[8](2018)在《神经营养因子-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与β-巯基乙醇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神经营养因子-3(NT-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RA)与β-巯基乙醇(β-BME)体外诱导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差异性。方法:SD大鼠全骨髓经贴壁法培养BMSCs并传代,P3代细胞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物CD29、CD90及CD45的表达。P3代BMSCs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24h后,再分别加入NT-3+RA和β-BME进行诱导,用免疫荧光法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情况。结果:(1)全骨髓贴壁法可以获得的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D29和CD90阳性,CD45阴性,证实细胞为BMSCs,数量多且纯度高。(2)2组NSE均阳性表达,NT-3+RA组7d阳性率高于其他时间点(P<0.01);β-BME组5h阳性率高于1h,NT-3+RA组1h及5h阳性率均低于β-BME组(均P<0.01),但β-BME组24h后细胞大量死亡。结论:全骨髓贴壁筛选法是一种提取BMSCs的合适的方法,2种诱导方法均能在体外诱导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转化,NT-3+RA组细胞生存时间及后期阳性率均优于β-BME组。(本文来源于《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程实,应金威,文天用,裴世深,苏凌浩[9](2018)在《骨形态生成蛋白2联合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ucleus pulposu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NPSCs)在椎间盘损伤退变修复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诱导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是关键步骤。目的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骨形态生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 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3, TGF-β3)诱导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方法:取3月龄大鼠尾椎髓核组织,分离培养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叁系分化鉴定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表面抗原。将培养获得的NPSCs分为4组,对照组、20 ng/ml TGF-β3组、100 ng/ml BMP-2组和20 ng/ml TGF-β3+100 ng/ml BMP-2组,分别加入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对NPSCs进行诱导培养。采用CCK-8增殖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因子毒性,在诱导第7天、第14天提取mRNA进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各组髓核特异基因Aggrecan、SOX-9、Collagen-2、Krt19的相对表达量;在诱导第14天进行阿利新蓝染色检测细胞外基质的表达量,对比各组染色强度来比较各组NPSCs分化程度。结果结果:成功从髓核组织分离NPSCs并进行鉴定。原代细胞培养11 d后传至P3代,贴壁细胞呈纺锤长梭形,旋窝样生长。CCK-8实验结果显示,加入细胞因子组细胞增殖水平在培养3 d后较对照组升高,但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排除由细胞增殖导致的胞外基质增多。RT-PCR结果显示,在诱导第7天时加入细胞因子组髓核特异基因的表达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在第14天时,20 ng/ml TGF-β3+100 ng/ml BMP-2组髓核特异基因的表达较20 ng/ml TGF-β3组和100 ng/ml BMP-2组升高(P<0.05)。阿利新蓝染色结果显示,20 ng/ml TGF-β3+100 ng/ml BMP-2组细胞外基质分泌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结论:联合使用TGF-β3和BMP-2能够有效诱导NPSCs向类髓核细胞分化,可为下一步应用NPSCs治疗椎间盘退变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薛芳[10](2018)在《谷胱甘肽联合维生素C液诱导骨髓干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结合维生素C(VC)液诱导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效果,进一步探讨GSH结合VC液体外实验效果及GSH诱导HBMSCs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HBMSCs由门诊健康成年人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后获得,采取常规基础培养基进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分化情况,然后取第5代HBMSCs,分别加入10 mmol/L GSH 10μL、VC液、GSH+VC液10μL为实验组诱导分化,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分化变化,并与基础培养基对照组比较,最后采用传统免疫组化法加入相关抗体检测其表达,由此计算比较神经细胞计数。结果 HBMSCs分别经GSH、VC液及两者混合液分别诱导分化后14h,每组细胞胞体均成圆形分化,并有局部包体不同程度突起,折光性强;诱导后24h对照组、VC液组以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为主;GSH组GSH+VC组以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为主;GSH+VC组、NSE、GFAP阳性表达率与GSH组、VC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SH联合VC液在体能外促进HBMSCs神经细胞增殖分化,比单独应用GSH效果明显,提示VC液可以促进GSH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可以促进GSH生物活性利用。(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8年13期)
联合诱导分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肿瘤可以持续的模拟伤口反应产生慢性炎症,故又被称为永不愈合的伤口。在正常创伤愈合过程的早期阶段,TGF-β和bFGF出现表达上调,促进组织再生。然而在创伤愈合的晚期,TGF-β通路的激活和bFGF通路的下调导致了纤维瘢痕形成。然而,在肿瘤细胞中TGF-β通路的失活和bFGF信号通路的持续激活是导致肿瘤增殖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肿瘤不能像正常伤口那样愈合。肿瘤的形成涉及到bFGF通路的持续激活,而组织损伤的修复则是一个自我限制的过程。在伤口愈合末期,组织中充足的TGF-β与不断减少的bFGF导致细胞增殖停止、基质沉积和纤维瘢痕形成。但是,TGF-β1在癌症早期可以抑制肿瘤生长,但在癌症晚期TGF-β1通过诱导细胞发生EMT以及通过与其他的生长因子相互作用促进了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在研究中我们使用TGF-β1与AZD4547合用抑制肝癌细胞中bFGF通路的同时激活TGF-β通路,以探究该调控方式是否能抑制肿瘤生长,是否能促进肿瘤形成纤维瘢痕。方法:1.使用CCK8细胞毒活性实验、台盘蓝排斥实验,检测TGF-β1和AZD4547单独使用及TGF-β1和AZD4547联合使用对肝癌SMMC-7721细胞株和HepG2细胞株细胞增殖的影响。2.利用Transwell实验和伤口愈合实验的方法,检测了TGF-β和AZD4547对SMMC-7721肝癌细胞株和HepG2肝癌细胞株迁移的影响。应用免疫荧光法进一步检测了TGF-β和AZD4547对肝癌细胞迁移相关蛋白的影响,如:E-cadherin和N-cadherin。3.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了TGF-β1和AZD4547单用以及合用处理后细胞的表型改变情况,检测了成纤维细胞和间质细胞常用的标记物:CD90、CD105、HLA-ABC、CD140b、CD13。4.采用裸鼠肝癌细胞株(HepG2)皮下移植瘤,检测TGF-β1和AZD4547单用以及合用对肝癌细胞株的体内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应用PCNA免疫组化检测TGF-β1和AZD4547对移植瘤增殖的影响。5.使用免疫组化和胶原纤维染色的方法,检测了TGF-β1和AZD4547加药之后移植瘤组织切片的纤维化程度和成纤维细胞标记物的表达情况。6.对TGF-β1和AZD4547诱导后的SMMC-7721细胞进行转录组基因测序,以探究药物对细胞功能改变的影响,并将药物诱导转分化后的肝癌细胞转录组基因与正常的成纤维细胞转录组基因进行比较。7.通过总结基因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之后对诱导肝癌细胞转分化相关通路蛋白进行实验验证,使用Western blot验证TGF-β通路中蛋白表达情况,寻找可能与诱导分化和肿瘤抑制作用密切相关的通路蛋白。结果:1.在体外实验中TGF-β1与AZD4547合用能够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TGF-β1与AZD4547合用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比单用AZD4547强。2.TGF-β1与AZD4547合用对体内肝癌细胞异种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抑瘤率为55%)优于单独的AZD4547(抑瘤率为35%)。3.体内实验中,TGF-β1和AZD4547联合加药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可以促进肿瘤组织发生纤维化。4.细胞实验发现,TGF-β1和AZD4547联合使用可以诱导肝癌细胞形态变为长梭形,并且促进肝癌细胞中波形蛋白、I型胶原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5.TGF-b1与AZD4547联合使用可以明显改变肿瘤细胞的表型,促进肝癌细胞表达间质细胞标记物CD90、CD105、CD140B、CD13、HLA-ABC。6.基因测序结果证实,TGF-β1和AZD4547诱导分化后的细胞与原肝癌细胞基因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加药诱导后肿瘤细胞中的肝癌特异性基因表达下降,诱导后肿瘤细胞中的成纤维细胞相关基因表达升高,诱导后的基因表达变化更接近于成纤维细胞。7.研究发现,TGF-β1与AZD4547联合使用后,能够在维持肝癌细胞中p-Smad3的水平同时降低p-Erk的水平,说明Smad通路在该诱导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8.使用其他FGFR阻滞剂也能取得相同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分化效果。使用FGFR抑制剂(BGJ398)和MEK抑制剂(PD98059)代替AZD4547与TGF-β1合用仍然可以观察到肿瘤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和Vim和COL I的表达增加。结论:联合使用TGF-β1与AZD4547可以诱导肝癌细胞转向正常纤维细胞方向分化,分化后细胞的形态、分子表型、功能蛋白和基因表达均类似于正常成纤维细胞。体内实验表明,TGF-β1联合AZD4547不仅能抑制肿瘤的生长,而且促进了肿瘤实质纤维化。Smad3蛋白的磷酸化升高和Erk蛋白的磷酸化降低是TGF-β1联合AZD4547诱导肝癌细胞转分化的关键过程,单用TGF-b1或AZD4547都无法完成该诱导分化过程。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FGFR抑制剂将TGF-β在肝癌细胞中的肿瘤促进作用转变为肿瘤抑制作用,并且诱导肿瘤细胞表达成纤维细胞相关基因。体内外实验结果证明TGF-β1联合AZD4547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靶向药物AZD4547单独作用。本研究为肝癌的转化研究和多靶点的肿瘤靶点治疗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联合诱导分化论文参考文献
[1].倪海涛,胡凯猛,王越,刘厚奇.5-Aza联合GF(SCF/GM-CSF)诱导人脐带间充质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C].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2019
[2].张皓然.TGF-β联合FGFR阻滞剂诱导肝癌细胞向成纤维细胞方向分化[D].天津医科大学.2019
[3].李晋玉,俞兴,姜俊杰,徐林,赵学千.骨碎补总黄酮联合纳米骨材料诱导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及其机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4].张焕,高亚男,郑楠,王加启,任辉.黄曲霉毒素M_1与赭曲霉毒素A联合作用诱导分化Caco-2细胞凋亡的机制[J].中国食品学报.2019
[5].朱清,陈艳,龙大宏,杨丹迪,徐丽萍.NGF联合b-FGF对胚胎大鼠隔区来源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诱导作用[J].广东医学.2019
[6].匡梅娜,黄思瑞,鲁欣,周畅,胡耀华.去分化联合IDO基因修饰增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抗氧化应激存活及Treg细胞诱导能力[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7].吴淑仪,刘孝威,杨会芳,李彦.双向诱导分化的ADSCs共培养体系联合水凝胶对大鼠骨缺损修复影响的体内外实验研究[C].2018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8
[8].张杰,秦华丽,蒋明.神经营养因子-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与β-巯基乙醇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效果比较[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
[9].程实,应金威,文天用,裴世深,苏凌浩.骨形态生成蛋白2联合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8
[10].薛芳.谷胱甘肽联合维生素C液诱导骨髓干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