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足防范 深入整治 强化监管 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进一步好转(论文文献综述)
岳红玲[1](2021)在《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从国家大局出发,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出底线思维方法论并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其目标直指解决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面临的新问题和老问题,提高党运用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底线思维是集原则性、科学预见性、主观能动性、辩证性有机统一的思维方法。任何理论都不是无源之水。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底线思维的基本思想的继承发展,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底线思维智慧的创造性运用,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底线思维的论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底线思维的论述的创新发展。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围绕如何防范化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性风险这一主题呈现出丰富内容,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第一,在政治领域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关乎道路、方向的问题上要立场坚定。第二,在经济领域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采取积极措施守住“六稳”“六保”底线,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在重大风险面前守住经济基本盘。第三,在意识形态领域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建设、哲学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引导,重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坚守道德底线。第四,在社会领域强调社会政策要兜底,守住社会稳定底线、安全生产红线、国家粮食安全底线、18亿亩耕地红线、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等,这些底线事关人民利益和福祉、事关国家大局稳定,体现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第五,在生态领域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意义;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划定并守住三条控制线,保护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第六,在党的建设领域党员干部要守住思想底线、初心底线、廉洁自律底线等,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第七,在外交领域坚决守住我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底线;要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国际社会的竞争要守住道德底线和国际规范,实现国际社会间的良性竞争。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论述包括:加强科学理论修养,坚持学以致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灵活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化解矛盾、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练就过硬的防范风险的政治本领,科学研判风险,提高化解风险能力,提高制度执行力;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善于斗争,加强斗争历练,提高斗争本领。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表现为:在理论品质上其核心要义是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其本质特征是忧患意识,其重要抓手是两手准备;在理论立场上,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立场,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战胜风险和挑战,坚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从维护人民的利益出发,让人民群众满意;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问题就是矛盾,底线思维瞄着问题来、奔着问题去,充分估计最坏可能性、通过实际工作规避风险。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注重从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中发现问题;在筛选问题时注重统筹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全局性和局部性、必然性和偶然性、问题的当前和长远、问题的内部与外部等关系;在研究问题时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两点论和重要论的统一;在解决问题时坚持一切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以点带面开展改革试点、坚持从群众智慧中寻找应对问题的办法。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有利于探索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针,为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潘文峥,张爱玲[2](2020)在《授之以渔,推进危化品专业化监管——国务院安委办危化品重点县专家指导服务深入开展》文中提出策划人语:我国是世界化工大国,化工行业产值已经占到世界的40%,居世界第一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危化品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在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全国危化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全国化工和危化品事故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从2006年最高的577起、846人减少到2019年的164起、274人,同比分别下降了71.6%和67.6%。我国危化品安全生产工作稳定向好的同时,另一方面,危化品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韩瑜,张爱玲,潘飞,杨永胜,方廷东[3](2020)在《剑指沉疴开新局 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综治大文章——安徽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三年攻坚记》文中研究说明策划人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一些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暴露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仍有诸多安全生产基础性、源头性、瓶颈性问题亟待解决。作为安徽省传统产业之一,历经四十年的变革发展,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已进入"破瓶颈、解难题"的关键时期。但产业布局不合理、产能工艺落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彭蕾[4](2020)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科学分析了生态环境面临的严重挑战,提出了若干新理念和新路径,做了大量的实践工作,形成了对如何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回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具有鲜明的创新性、论断的科学性、指导的全局性和实践的有效性,在治国理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促进生态文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探讨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为重点,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为目的,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多学科交叉法,按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哪里来-是什么-为什么行-如何深入发展”的研究思路,深入解读了其思想的相关理论、哲学意蕴、形成过程、核心内涵、具体实践、发展路径和时代贡献等内容,力求通过对其思想的系统研究,整体把握思想精髓、全面认识理论创新、系统掌握实践路径、科学理解当代价值,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大阔步的发展。论文主要包含以下七个方面: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思路和创新点。第二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概念界定和哲学依据。主要对其思想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从唯物论、辩证法和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哲学阐释。第三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生成。主要通过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党的历代领导人的生态思想,分析其思想的理论渊源和思想基础,并对其思想的萌芽探索期、形成完善期和成熟升华期等三个发展阶段进行历史分析,解答其思想“从哪里来”的问题。第四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涵。主要对其思想的核心理论进行系统考察,通过逻辑主体、逻辑主线和逻辑主旨把握其思想的理论逻辑;从发展转型、系统治理、人民立场和共享共建目标等方面来分析其思想的主要观点;从多种角度探讨其思想的思维方法。通过逻辑、观点、方法的全面分析,解答其思想“是什么”的问题。第五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探析。主要通过分析我国生态建设中的先进典型,总结实践成就,提炼实践经验,解答其思想“为什么行”的问题。第六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进路。主要以问题为导向,分析了生态文明在实践中面临的新挑战,结合多方面的生态体系建设,提出生态层面的推进路径;从物质奠基、政治引领、文化护航、社会合力等视角,提出总体布局层面的保障路径,解答其思想“怎么深入发展”的问题。第七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贡献。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出发,通过战略性、创新性、人民性和全球性等时代特性,探讨其思想的价值和贡献。论文的创新之处首先表现在遵循理论和实践的双重逻辑,以实践样本为个体研究目标,分析实践成效,增强了理论研究的说服力,克服了以往研究侧重于理论探讨的局限性;其次论文突出整体性,力求克服碎片式的研读方式,通过系统研究和全面探讨,全景式地展现其思想的科学全貌;三是尝试丰富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建构,论文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逻辑起点,通过唯物论、辩证法和价值观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对其践行情况进行现实反思,力求以理性哲理提升研究质量,更好的认识和掌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现实内涵和历史贡献。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5](2020)在《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晋政办发[2020]45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已经省委、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2020年5月30日(此件公开发布)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要求,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安委[2020]3号),结合实际,制定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总方案及两个专题实施方案、11个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本刊编辑部[6](2009)在《新中国历史上重要安全会议(三)(2000-2009)》文中指出2000年7月7日,吴邦国副总理主持召开第71次总理办公会议,听取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汇报全国安全生产情况,并专门研究了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盛华仁在汇报时指出,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相当严峻,并对下一步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几点建
梁海慧[7](2006)在《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始终占70%左右,据预测到2050年仍将占50%以上,因此,必须确保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现实中,虽然大小矿井的具体数目以及有多少矿工在矿井下工作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但中国煤矿企业安全事故居世界首位却有据可查,为了煤炭的生产,中国每年要付出六千名左右矿工的生命为代价。中国的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煤炭产量的30%左右,但死亡人数却占80%以上,是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家死亡总人数的4倍。2004年中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3.08,创历史最好水平,却仍旧是美国的100倍、南非的30倍、印度的10倍。此外在地下数百米、“暗无天日”的矿井里,煤矿工人除了要面临透水、瓦斯爆炸、顶板坍塌等直接威胁生命安全的危险外,还要面对矽尘、煤尘等有害物质,从而染患上严重的职业病,隐性地侵蚀着矿工的身体健康。卫生部的资料显示:中国煤矿的职业危害非常严重,以尘肺病为代表的职业病发病率相当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中国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的严峻局面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有可能成为发达国家给中国设置贸易障碍的借口,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进程。因此无论从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是从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保证国际经济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的角度,都需要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找出对策,扭转事故多发的被动局面,减少或避免对矿工生命和健康的伤害,实现煤矿企业的健康良性运行。从单个企业内部来看,大凡伤亡事故的发生,无外乎可归结为技术的原因或管理的原因。而从中国目前已发生的煤矿重特大伤亡事故调查的结果来看,更多的事故是与企业管理不善有关的,与企业忽视对安全的管理、安全管理的落实不力有关。因此,本文试图针对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不善的原因进行一下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来审视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制度安排问题,既探讨企业外部管制制度的安排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影响,又深入煤矿企业内部,观察煤矿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机制对煤矿企业安全问题的影响,从而力图找出诸多矿难发生背后的原由所在,为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扭转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严峻局面做出努力。鉴于制度对人们行为选择的重要性,本文主要采用制度分析的方法,对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种种制度设计进行分析,观察其提供给各相关者的激励约束,然后
李毅中[8](2006)在《坚持安全发展 狠抓工作落实 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推动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文中提出
张宝明[9](2002)在《立足防范 深入整治 强化监管 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进一步好转》文中提出20 0 2年 1月 15~ 16日 ,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张宝明作工作报告 ,本刊摘录报告的部分内容予以发表。
华清君[10](2020)在《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陈云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作为国家财经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在长期的国家财经治理实践中,他始终坚持从各个时期的国情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探索、创新、总结,彰显了非凡的国家财经治理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国家财经治理思想。陈云的财经治理能力首先源于青少年时期他在苏南勤勉忙碌的商业氛围和上海浓郁发达的商业环境中耳濡目染受到的深刻影响,此后经过长期反复踏实的财经理论学习与钻研,他的财经理论功底不断得以增强、深化和升华。这使他在长期的财经领导工作中,能够把自己财经方面的超凡天赋与财经科学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能够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根本的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以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为主要的实践参照和理论思考,以西方经济理论与实践为重要的思想启发和借鉴运用,从而在建立和完善国家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等重大决策实践过程中,在对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运行机制和运行保障开展治理的过程中,能够创造性地研究、制订、实施有效的治理策略,在每一次危机的紧要关头,他常常临危受命,并总是不负众望,一次又一次使国家和人民转危为安。研究陈云同志国家财经治理的理论渊源、实践历程和建立的丰功伟绩,其间显现着鲜明独特的思想脉络,主要可以概括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等六个方面。陈云关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着眼于从上层建筑角度发挥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激励作用,从生产关系角度发挥利益攸关方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动创造作用,从资源配置角度发挥要素促进经济发展的效率引领作用,从再生产过程角度发挥各环节促进生产发展的导向联动作用。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明确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以及实现这个中心任务应当构建的体制机制,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核心和目的,也是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所围绕的核心和目的,旨在阐明发展依靠什么,如何激发活力,而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是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服务的。陈云关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的思想,着眼于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在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中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改善。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基本路径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脉络和主线,旨在阐明经济如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对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以及对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对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有着决定性影响。陈云关于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的思想,着眼于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维护理性的计划执行控制。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根本方法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精髓和动力,旨在阐明经济发展所需的要素如何组织,应当怎样配置,是对如何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而在资源配置上作出的制度安排。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服从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服务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思想,决定着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陈云关于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的思想,着眼于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运用政策工具稳定市场物价,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动态监控与理性校正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关于对经济运行实行休养和调理的机制,是诊治手段,旨在阐明如何监控经济运行过程,经济运行如何回归理性,因而是对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其他分支思想的再运用。陈云关于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的思想,要求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要求,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始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思想上的基本建设。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力量源泉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支柱和载体,旨在阐明治理活动的根本依靠是什么,如何形成长久的依靠,因此是践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个思想分支的主体力量,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最能动最根本的部分,是保证思想正确执行和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根本依靠。陈云关于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的思想,要求把有利于人民、满足人民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工作中坚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而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作决策,因此是解决干部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根基和活的灵魂,旨在阐明治理思想的思想方法以及如何发挥作用,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方法论基础。陈云财经治理实践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始终保持积极而又稳妥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相应的规律和财经理论,不因顺境而冲动,也不因困难而气馁,始终把握好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益效率和安全稳定,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这在根本上是由他的治理思想的理论品格所决定的,就是在财经治国中始终坚持风险思维,防止犯颠覆性错误。陈云财经治理的思想与实践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宝贵财富。新时代,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妥善处理分配问题;有助于我们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更好地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的双轮联动,避免陷入改革和市场经济治理中的形而上学。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发端并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步成熟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丰富并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作用于以发展对人民有利的社会生产力为根本目标、以克服纠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奠基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思想不仅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许多相关思想对于今天的财经治理实践仍有着指导意义,必然为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并结合新的时代特征,而令其焕发出新的思想魅力。
二、立足防范 深入整治 强化监管 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进一步好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立足防范 深入整治 强化监管 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进一步好转(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 |
六、创新点及重、难点 |
第一章 底线思维的内涵和特征 |
第一节 底线思维的内涵 |
一、底线的内涵 |
二、思维的内涵 |
三、底线思维的内涵 |
第二节 底线思维的特征 |
一、原则性 |
二、科学预见性 |
三、主观能动性 |
四、辩证性 |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底线思维的基本思想 |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底线思维的资源 |
三、毛泽东思想关于底线思维的论述 |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底线思维的论述 |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现实依据 |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要求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要求 |
三、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的要求 |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基本形态的重要论述 |
第一节 关于政治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二、坚持党的领导 |
第二节 关于经济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
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
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
三、贯彻新发展理念 |
四、守住农业农村改革的“三条底线” |
第三节 关于意识形态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
二、守牢网络意识形态阵地 |
三、重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
四、守住道德底线 |
第四节 关于社会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
一、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
二、坚守食品安全底线 |
三、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 |
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
第五节 关于生态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
一、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
二、守住“三条控制线” |
三、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
第六节 关于党的建设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
一、牢守政治红线 |
二、牢守思想防线 |
三、牢守党的初心使命 |
四、牢守廉洁自律底线 |
第七节 关于外交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
一、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安全的底线 |
二、国与国要守住道德底线和国际规范 |
三、坚守军事底线 |
第四章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论述 |
第一节 加强科学理论修养 |
一、学以致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
二、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新思想 |
三、坚持科学思维方法 |
第二节 练就过硬的防范风险的政治本领 |
一、增强战略定力 |
二、警惕“灰犀牛”防范“黑天鹅” |
三、提高科学研判风险能力 |
四、提高化解风险能力 |
五、提高制度执行力 |
第三节 发扬斗争精神 |
一、发扬斗争精神是时代的需要 |
二、保持斗争精神并敢于善于斗争 |
三、加强斗争历练以增强斗争本领 |
第五章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 |
第一节 理论品质 |
一、其核心要义是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
二、其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 |
三、其本质特征是忧患意识 |
四、其重要抓手是两手准备 |
第二节 理论立场 |
一、坚守人民立场 |
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
三、让人民群众满意 |
第三节 问题导向 |
一、发现问题是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起点 |
二、筛选问题是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丰富 |
三、研究问题是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关键 |
四、解决问题是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归宿 |
第六章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
第一节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
一、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 |
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 |
第二节 有利于党探索和把握执政规律 |
一、牢守纪律底线以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
二、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底线以夯实执政基础 |
第三节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针 |
一、探索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结晶 |
二、有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三、有利于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
四、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 |
第四节 为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
一、有利于清醒认识我国面临的形势 |
二、有利于抓住中心工作促进多条底线动态平衡 |
三、有利于补齐短板并筑牢底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授之以渔,推进危化品专业化监管——国务院安委办危化品重点县专家指导服务深入开展(论文提纲范文)
精准发力,提高危化品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
围绕“六稳”“六保”,精准指导服务 |
安全基础薄弱,风险管控措施不到位 |
提级督办,对查处问题不手软 |
多重效应转化,成效显着 |
以点带面,建立健全常态化专家指导服务机制 |
直插基层细致指导,提高地方危化品安全监管水平 |
各有侧重,摸清底数查找问题 |
示范引领,推动重点县服务常态化 |
培训指导,把省级专家融入专家队伍 |
共同提升,组织重点县间交流学习 |
线下线上结合,放大指导服务效果 |
总结成果,促进检查规范化、指导精准化 |
直面问题,打好隐患整改翻身仗 |
刷新观念,开启新的检查思维模式 |
企业受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
以点带面,加强危化品企业安全监管 |
以“传、帮、带”促“赶、学、比、拼” |
查隐患堵短板,全面放大专家的指导服务效应 |
高度重视,指导服务效应有效落地 |
传授经验,提高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
效应扩大,专家组指导地方开展 |
聚专家服务之力提企业安全之效 |
问题导向探索试行安全管理互助 |
学习取经配合开展专家指导服务 |
质变飞跃,提升企业安全理念 |
持续深入,建立安全提升长效机制 |
从指导服务中受益,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
虚心求教,配合专家指导服务工作开展 |
成效渐显,政府和企业均有受益 |
(3)剑指沉疴开新局 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综治大文章——安徽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三年攻坚记(论文提纲范文)
全覆盖无遗漏三年部署终结“谈危色变”时代 |
吹响综合治理“集结号” |
端稳精准发力“瞄准镜” |
擦亮风险管控“探照灯” |
装上科技创新“驱动器” |
开启安全保障“辅助键” |
安庆:化工之城的美丽“蝶变” |
直击老化工基地“痛点” |
敢于先试先行蹚出新路子 |
对外借力对内发力促监管 |
滁州:全面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 |
制度和组织建设为治理工作提供支撑保障 |
摸排调研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情况 |
盯紧重大危险源这个牛鼻子 |
以化工园区规划和条件准入强化源头管控 |
以排查、检查倒逼企业安全生产 |
安全监管方式创新和能力提高是保证 |
广德:重灾区的完美“逆袭” |
曾经的危险化学品监管“困难户” |
紧扣实际打造特色亮点 |
构建快速有效的应急保障体系 |
宣城宣州:牢牢管控安全生产风险 |
两次报警提示下隐患得到整改 |
安全风险预警更加主动 |
源头治理夯实危化监管基础 |
创新危化安全监管机制 |
全面推行安全生产责任险 |
提升高危险化学品应急管理能力 |
广信农化:多措并举加强安全管理 |
盯紧安全责任落实,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
以安全培训为抓手,提高全员安全生产能力 |
强化外协准入管理,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
利用科技支撑,加强风险管控 |
凝聚安全文化,构建本质安全 |
安利新材料:以责任落实构筑安全防线 |
完善制度,规范生产操作规程 |
健全组织架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
科技创新,提高设备安全水平 |
隐患排查,强化安全生产过程控制 |
全员参与,探索安全管理新模式 |
应急投入,强化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
(4)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缘由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创新点 |
本章小结 |
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概念界定和哲学依据 |
2.1 概念界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相关概念 |
2.1.1 生态 |
2.1.2 文明 |
2.1.3 生态文明 |
2.1.4 生态文明思想 |
2.2 唯物论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本体之源 |
2.2.1 人与自然处在同一场域之中 |
2.2.2 人同万物是同一律的存在 |
2.2.3 人与自然要合其德与合其律 |
2.3 辩证法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规律遵循 |
2.3.1 用矛盾规律揭示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 |
2.3.2 用联系的观点把握自然与社会的双向互动 |
2.3.3 用发展的观点认识自然界的生成与消逝 |
2.4 价值观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根本取向 |
2.4.1 回应生态文明发展的现代诉求 |
2.4.2 体现生态文明发展的人本意蕴 |
2.4.3 呈现生态文明发展的整体旨归 |
本章小结 |
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生成 |
3.1 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 |
3.1.1 关于人与自然统一的理论 |
3.1.2 关于人化自然的理论 |
3.1.3 关于生态危机的理论 |
3.2 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生态思想 |
3.2.1 毛泽东的生态思想 |
3.2.2 邓小平的生态思想 |
3.2.3 江泽民的生态思想 |
3.2.4 胡锦涛的生态思想 |
3.3 形成历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
3.3.1 萌芽探索期 |
3.3.2 形成完善期 |
3.3.3 成熟升华期 |
本章小结 |
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涵 |
4.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逻辑 |
4.1.1 逻辑主体:全面自由发展的生态人 |
4.1.2 逻辑主线:从解释世界到改造世界 |
4.1.3 逻辑主旨:消除自然、社会、人的异化状态 |
4.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观点 |
4.2.1 发展转型:新型文明观与绿色发展观 |
4.2.2 系统治理:整体系统观与严密法治观 |
4.2.3 人民立场:普惠民生观与全民行动观 |
4.2.4 共享共建:和谐自然观与全球共赢观 |
4.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思维方法 |
4.3.1 辩证扬弃的历史思维方法 |
4.3.2 全球共治的战略思维方法 |
4.3.3 协同治理的系统思维方法 |
4.3.4 严格保护的底线思维方法 |
本章小结 |
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成果 |
5.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样本 |
5.1.1 浙江安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
5.1.2 福建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经验 |
5.1.3 河北三代塞罕坝人接力在荒漠沙地成功植树造林 |
5.1.4 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造就美丽乡村 |
5.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成效 |
5.2.1 生态文明氛围日益浓厚 |
5.2.2 我国生态状况显着改善 |
5.2.3 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
5.2.4 生态文明制度日趋完善 |
5.2.5 生态环境治理卓有成效 |
5.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经验 |
5.3.1 坚持党对生态建设领导 |
5.3.2 重视生态实地调查研究 |
5.3.3 综合施策提升生态实效 |
5.3.4 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
本章小结 |
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进路 |
6.1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挑战 |
6.1.1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还存在着不平衡性 |
6.1.2 人民对优美环境的需要还不能得到充分满足 |
6.1.3 我国生态环境总体还比较脆弱 |
6.1.4 生态环境修复与监管仍待加强 |
6.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推进路径 |
6.2.1 加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建设 |
6.2.2 完善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生态目标责任建设 |
6.2.3 强化以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
6.2.4 加快以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建设 |
6.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保障措施 |
6.3.1 物质奠基:助推生态文明绿色转型 |
6.3.2 政治引领:凝聚生态文明发展共识 |
6.3.3 文化护航:强化生态文明行动自觉 |
6.3.4 社会合力:实现生态文明和谐发展 |
本章小结 |
7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贡献 |
7.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特性 |
7.1.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性 |
7.1.2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国家的创新性 |
7.1.3 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人民性 |
7.1.4 携手共建人类地球美好家园的全球性 |
7.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价值 |
7.2.1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 |
7.2.2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7.2.3 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航标 |
7.2.4 提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论指导 |
7.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价值 |
7.3.1 引领美丽中国建设的行动指南 |
7.3.2 努力形成和推进绿色发展模式 |
7.3.3 指明打赢环境治理攻坚战路径 |
7.3.4 构建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新范式 |
本章小结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新中国历史上重要安全会议(三)(2000-2009)(论文提纲范文)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7)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拟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第二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演进及启示 |
第三节 政府管制概念的界定与理论丛林 |
第四节 产权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 |
第二章 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状况 |
第一节 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历史 |
第二节 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 |
第三节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国际比较 |
第三章 中国煤矿企业伤亡事故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伤亡事故原因的分析原理 |
第二节 煤矿企业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分析 |
第三节 煤矿企业伤亡事故的间接原因分析 |
第四章 外控体系: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管制的依据和体系.. |
第一节 政府管制与市场失灵 |
第二节 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管制的依据 |
第三节 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管制的体系 |
第五章 外控体系: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管制的内容 |
第一节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管制的事前控制环节—市场准入 |
第二节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管制的事中控制环节—日常监察 |
第三节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管制的事后控制环节—事故追究 |
第四节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管制的博弈分析 |
第六章 内控体系:中国煤矿企业内部安全管理 |
第一节 煤矿企业加强内部安全管理的必要 |
第二节 煤矿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的支持体系分析 |
第三节 煤矿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的保证体系分析 |
第七章 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分析 |
第一节 执行力概念的提出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 |
第二节 中国煤矿企业的人员素质 |
第三节 中国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
结论和建议 |
参 考 文 献 |
后 记 |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
使用授权说明 |
中文详细摘要 |
(10)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与发展过程 |
一、相关概念的提出与界定 |
(一) 国家治理 |
(二) 国家财经治理 |
(三) 陈云财经治理的特征 |
二、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 |
(一) 以马克思主义财经治理的思想和方法为根本指导 |
(二) 以苏联社会主义财经管理模式为重要借鉴 |
(三) 以西方经济治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必要参考 |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
(一) 两次相对集中学习积淀了系统而深厚的理论功底 |
(二) 边区和东北的理财经历开始了思想的萌芽 |
(三)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各项工作促进了思想的初步形成 |
(四)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历程推进了思想的逐步成熟 |
(五) 探索和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了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
第二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实践历程 |
一、努力探求财经治理实践路径保证根据地自我供给 |
(一) 打好与法币间的“货币战争”以稳定市场 |
(二) 大力推进生产自救 |
(三) 运用再分配手段治理经济困难 |
二、成功运用财经治理综合手段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
(一) 建立财经治理的组织与制度框架 |
(二) 全面推进国民经济恢复 |
(三) 灵活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市场手段应对困难局面 |
三、充分调动财经治理制度力量稳步开展经济建设 |
(一) 健全完善计划经济体制的财经制度体系 |
(二)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三) 把保障民生放在突出位置 |
(四) 用市场手段解决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问题 |
(五) 在加快对外贸易中解决经济发展问题 |
四、积极发挥财经治理思想作用扎实推进改革开放 |
(一) 对国民经济实行清醒地健康地调整 |
(二) 改革完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
(三) 在改革中促进经济发展 |
第三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体系 |
一、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 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 |
(一) 发挥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保障激励作用 |
(二) 发挥利益攸关方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能动创造作用 |
(三) 发挥资源配置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效率引领作用 |
(四) 发挥再生产各环节在促进生产发展中的导向联动作用 |
二、财经治理的基本路径: 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 |
(一) 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 |
(二) 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
(三) 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 |
(四) 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 |
三、财经治理的根本方法: 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 |
(一) 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 |
(二) 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 |
(三) 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 |
(四) 坚持计划全过程理性控制 |
四、财经治理的诊治手段: 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 |
(一) 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 |
(二) 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 |
(三) 运用政策工具治理市场物价 |
(四) 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 |
(五) 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 |
五、财经治理的依靠力量: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 |
(一) 国家财经治理依靠大量培养和使用专业人才 |
(二) 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 |
(三) 严格干部的政治标准是国家财经治理的根本要求 |
(四)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
(五)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财经治理在思想上的基本建设 |
六、财经治理的方法论基础: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 |
(一) 坚持有利于人民的价值理性 |
(二) 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 |
(三) 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策 |
第四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
一、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理论的基础 |
(一)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
(二) 不同经济运行模式下的财经治理具有共同的目标与手段 |
(三)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丰富发展指明了方向 |
二、对国家治理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形象概括 |
(一) 陈云的市场和市场经济始终是关在“笼子”里的 |
(二) 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自主调节 |
(三) 政府与市场发挥作用的辩证关系 |
三、为防范国家财经治理中的颠覆性错误提供了思路 |
(一) 防范颠覆性错误是国家治理的重大命题 |
(二) 坚持人民性和计划性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思想保障 |
(三) 陈云财经治理哲学思想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有效方法 |
(四) 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物质基础 |
结语 |
一、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
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紧扣各个时期关键问题 |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并服务于他所处的时代 |
四、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服务于时代又超越了时代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发表学术论文 |
出版学术专着 |
成果获奖情况 |
主持科研项目 |
致谢 |
四、立足防范 深入整治 强化监管 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进一步好转(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研究[D]. 岳红玲.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2]授之以渔,推进危化品专业化监管——国务院安委办危化品重点县专家指导服务深入开展[J]. 潘文峥,张爱玲. 中国安全生产, 2020(09)
- [3]剑指沉疴开新局 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综治大文章——安徽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三年攻坚记[J]. 韩瑜,张爱玲,潘飞,杨永胜,方廷东. 中国安全生产, 2020(08)
- [4]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D]. 彭蕾.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5]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J].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山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0(06)
- [6]新中国历史上重要安全会议(三)(2000-2009)[J]. 本刊编辑部. 劳动保护, 2009(12)
- [7]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 梁海慧. 辽宁大学, 2006(10)
- [8]坚持安全发展 狠抓工作落实 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推动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J]. 李毅中. 劳动保护, 2006(03)
- [9]立足防范 深入整治 强化监管 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进一步好转[J]. 张宝明. 煤炭经济研究, 2002(01)
- [10]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D]. 华清君. 扬州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