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康延清(河南省洛阳市洛耐医院内科471000)
【摘要】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并发病的影响(包括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等。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186例,分对照组92例和观察组94例,对照组采用偏瘫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良肢位摆放。结果观察组肩关节并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对脑卒中患者给予良肢位摆放能明显减少肩关节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良肢位;肩关节并发症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症,在存活者中50%~70%的患者遗有偏瘫、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1]。偏瘫是脑卒中致残的主要表现,大约75%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2]。为了提高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防止并发症,保持急性期床上的正确卧位、关系到康复的成败,必须给予重视。我院内科于2006年4月~2007年10月收住186例脑卒中病人,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良肢位摆放,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神经内科于2006年4月~2007年10月先后收住的18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92例和观察组94例,均经脑颅脑CT/MRZ证实,脑卒中诊断参照,1989年WHO的脑卒中诊断标准。观察组94例病人中,男58例,女36例,平均年龄64±4.6岁,脑出血21例,脑梗死73例,左侧偏瘫52例,右侧偏瘫42例。对照组92例,男54例,女38例,平均年龄63±8.9岁,其中脑出血20例,脑梗死72例,左侧偏瘫49例,右侧偏瘫4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性质和程度及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上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康复组入院后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由护士及家属协助完成良肢位的摆放。两组患者均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关节被动运动以及辅助下的主动运动。
1.2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按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早期给予良肢位摆放。主要是[3]:①仰卧位;②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③患侧在上方的侧卧位;④床上坐位。
给予患者被动运动时按正常的运动模式进行训练,活动顺序从肢体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动作要轻柔、缓和,逐步增加运动幅度,不能使患者产生疼痛。消除其紧张情绪,让患者充分信任我们,从而得到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
1.3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3个月后肩关节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即:肩疼、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的情况,按照肩关节半脱位的评定[4],肩手综合征的评定和分期标准[5]。
1.4统计学处理
采有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结果
2组患者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情况见表,观察组肩关节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肩痛(P<0.05),肩关节半脱位(P<0.05),肩手综合征(P<0.05)。
3讨论
长期以来,早期床上良肢位的设计和摆放这一重要的护理环节被人们忽视,而此环节恰恰是预防脑卒中各种并发症,建立起正常模式的基础。良肢位是从治疗角度出发设计的临时性体位,是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的体位[6]。脑卒中偏瘫痉挛姿势表现为上肢的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下肢外旋膝关节伸直、足下垂内翻等,其中肩部并发症包括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等,有文献[7]表明脑卒中患者有50%~70%在发病后不同时期有肩痛的主诉。多发生在脑卒中后第2周内,也可早于或2周以后发生[8]。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指脑卒后3个月内并发的以肩部疼痛性运动障碍及同侧手痛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表现的症候群,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病,其发生率12.5%~70%[9],目前一般认为肩部并发症与脑卒中患者早期不正确的运动模式导致肩、腕关节损伤,上肢体受阻以及中枢神经损伤后血管运动功能障碍等有关[10],脑卒中后,由于损伤的神经细胞不能再生,某些中断的神经通路不能再通,功能的恢复就有赖于神经系统的代偿,而功能代偿通常取决于学习和训练[11]。脑卒中患者瘫痪早期,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处于软竣状态而无法将肱骨头固定于肩胛孟内,造成肩关节半脱位,有研究证实[12],肩关节半脱位是引起肩手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卧床体位不当致肩部受压,转移患者时牵提上肢乃早期大范围的患肢被动运动均可导致肩关节半脱位。固此,正确采取偏瘫肢体良肢位是防止肩关节并发症、预防瘫痪肢体挛缩、抑制痉挛、保持肢体良好功能的关键。采用正确的肢体摆放,使肩胛骨充分前伸,上肢外展,肘和腕关节伸展,手指伸开,对抗了肩胛骨下沉、后缩和肱骨内旋的痉挛模式,维持肩胛胸廓关节的活动度,从而抑制了异常运动模式,促进了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活力,不但有利于控制或阻止病程进展,防止出现不可逆转的功能障碍,而且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特殊的意义。
因此,早期床上的良肢位的正确摆放和保持可以预防和减轻痉挛姿势的出现和加重,痉挛防碍大多数患者的功能恢复,引起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力的受限,导致痉痛、挛缩、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良肢位可降低痉挛的程度,促使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的异常模式向着分离运动、自主运动的模式发展。本研究中观察组94例患者在早期保持良肢位较对照组肩关节并发症明显减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总之良肢位的摆放,减少了肩关节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后期日常功能康复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增加患者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关骅.临床康复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2-23.
[2]姚菊峰,孙静,张继敏,等.脑卒中患者生活满意度及基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5(11):684-685.
[3]陈康宁,李露斯.神经系统疾病鉴别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19.
[4]燕铁斌.现代康复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6.
[5]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03-106.
[6]VanOuwenallerC,LaplacePM,ChantrainA.Painfulshoul-derinhemiplegia.ArchPhysMedRehabil,1986,67:23-26.
[7]雅丽.偏瘫左肩痛的原因与治疗[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9.19(4):149.
[8]DursunE,DursunN,UralCE,etal.Glenohumenaljointsubluxationandreflexsympatheticdystrophyinhemiplegicpatients[J].ArchphysMedRehabil,2000,81:944-946.
[9]南登崐.康复医学[M].3版.北京:北京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8.
[10]PatriciaMD.Stepstofollow.HongKong:Springer-VerlagHongKong,1991:206-214.
[11]朱镛连.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14:183-184
[12]张建宏,范建中,彭楠,等.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537-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