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不对称数字用户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用户,数字,不对称,分配,非对称,铜线,通信网。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论文文献综述
刘瑛梅[1](2009)在《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网络资源分配与计费》一文中研究指出通信网络正朝着高速传输能力的方向发展,特别是随着具有巨大传输能力的光纤通信技术的采用,网络容量得到了空前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对多媒体业务的需求如视频业务和大量数据业务的迅猛增长。为满足用户需求,大量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络(如Internet)已逐渐演变成为业务融合的网络,融合的信息网络环境可以通过统一的传输系统支持不同种类业务的传输。然而,业务类型不同对网络传输的要求也不同,这些对传输质量有着不同要求的业务共享网络资源,对于网络资源管理提出了更为复杂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业务融合的通信网络面对大量最终用户,多用户和多通信服务种类也增加了收费的复杂性,网络的计费机制也成为一个关注热点。本文认为价格信号可以被看作一种激励机制,用来调节有不同服务质量要求的多业务多用户的传输行为,计费本身就可以作为一种资源分配机制。基于这种思想,本研究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基于ATM技术的ADSL电信接入网网络资源分配与计费策略的关联运作机制,研究重点如下:ADSL网络业务的不同服务等级的带宽分配和计费策略研究,采用改进的巴黎地铁定价(Paris Metro Pricing)方法,通过设定不同的价格,由用户经过非合作博弈选择自动获得不同的服务质量(QoS)等级。同时,在满足用户业务等级自选达到稳定均衡并且能够决定等级间服务质量差异的价格策略下,实行对不同等级业务的带宽分配,实现网络提供商在一定资源约束下的收益最大化。通过仿真证明,这种资源分配方案相对于目前业界普遍实施的另外两种资源分配方法能够更好地保障高等级业务质量并产生更高的收益。作为前一个研究方面的深入,本文探讨了多用户竞争情况下同质(同等级内部)业务非中心化的带宽资源分配和计费阎题,利用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技术中基于虚电路(Virtual Circuit:vC)和虚通道(Virtual Path:VP)的结构和资源管理形式,将网络运营商和用户建立为一个斯坦克尔伯格博弈模型(Stackelberg Game),将一个全局流量控制优化问题分成了几个子问题,而子问题的解决方案构成整体优化问题的帕累托状态解决方案。通过与目前普遍使用的固定价格策略的对比,可得出斯坦克尔伯格博弈模型(Stackelberg)策略在质量保障和质量控制方面有明显优势,并且能取得更高的整体收益。本论文还研究了用户方拍卖形式的业务流分配方式在ADSL网络中业务传输拥塞时的链路共享中的应用。本文从业务流量控制的共享准则与业务的计费方式结合出发,提出了基于拍卖模型的业务连接接纳控制策略,并根据用户出价的高低采用广义第二价格进行资源分配,论证了用户报价纳什均衡策略的存在,其中标价格也可同时作为业务传输收费价格参考的合理性。本文的研究将经济学理论与通信领域的网络管理技术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了考虑,研究结果可望在网络基于QoS的分散计费和网络资源管理中获得应用。(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6-01)
陈晓[2](2006)在《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语音分离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是目前用户连接互联网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文章对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的技术特点和标准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分析了语音分离器原理和必备的技术指标,设计了一个语音分离器并进行了系统仿真测试。(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期刊2006年12期)
肖忠模[3](2003)在《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系统技术及其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介绍了ADSL技术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然后将ADSL和CableModem技术进行了比较 ,最后指出了ADSL技术的发展趋向(本文来源于《宜春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张煦[4](2002)在《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的由来20世纪末期起,电话通信网实行数字化,用户自己装置计算机的数量普遍增多。相应地,用户使用数据通信的业务量急剧增长。原来的电话通信网(PSTN)上由对绞铜线组成的用户线除了传送传统的用户电话(双方实时会话)外,近来还大量地组成“数字用户(本文来源于《现代通信》期刊2002年10期)
彭宝华[5](2002)在《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技术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尤其是因特网的普遍应用,使宽带化成为接入网的发展趋势。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技术以充分利用现有双绞线资源的潜力为出发点,在不影响电话业务的同时,提供高速、非对称的数据接入。本文系统研究了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的理论,重点研究了国际上对其通用的编码方式—离散多音调制(DMT)技术。同时还研究了其发送与接收机模型。针对ADSL应用,本文着重介绍了32路ADSL局端业务板的开发与设计。同时,在开发的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了ADSL初始化和其建立连接等问题。 论文的主要工作:深入研究ADSL理论及其离散多音调制。设计、并实际开发了高集成度32路ADSL局端业务板。目前,ADSL业务板已经过各项严格测试,在实验室及深圳试验局运行良好。(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期刊2002-03-01)
张宏进,卢凌[6](2001)在《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接入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剖析了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的结构及特点,重点研究了ADSL的频率分配方案,AD-SL的调制方式及DMT调制技术实现过程及特点,ADSL协议模型,并用软件实现了该协议模型,最后根据国内外ADSL研究现状讨论了一些有关实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01年04期)
赵烽,张云,胡建彰[7](2001)在《不对称数字用户线上的多播视频传送》一文中研究指出集中讨论了基于不对称数字用户线上多播视频业务的特性、体系结构及开发多播业务的几种关键技术,对目前用于多播传送的几种接入体系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本文来源于《电视技术》期刊2001年10期)
于林韬,陈桂芬,宋璐,李延臣[8](2000)在《不对称数字用户线》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 ,用户对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主要讨论提高现有用户双绞铜线数据传输速率的方法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及其所采用的编码方式。(本文来源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期刊2000年02期)
张春蕾[9](2000)在《不对称数字用户线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symmetricDigitalSubscriberLineADSL)技术,于1989年由美国贝尔电信公司的Bellcore提出,当时是考虑用普通电话双绞铜线来传输视频信号,图象以至高清晰度画面等信息,这些信息需要Mb/s以上的传输速(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00年03期)
章燕翼[10](2000)在《通用非对称数字用户线》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各种数字用户线中,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技术具有上行(从用户到网络)与下行(从网络到用户)速率不对称的特点,适用于多种宽带业务,例如:“视像点播(VOD)”、“远程教学”等,都是下行需要传送电视图像,要有很高的传输速率;上行主要是传送控制信令和低(本文来源于《现代通信》期刊2000年06期)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是目前用户连接互联网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文章对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的技术特点和标准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分析了语音分离器原理和必备的技术指标,设计了一个语音分离器并进行了系统仿真测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论文参考文献
[1].刘瑛梅.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网络资源分配与计费[D].华中科技大学.2009
[2].陈晓.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语音分离器设计[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6
[3].肖忠模.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系统技术及其发展[J].宜春学院学报.2003
[4].张煦.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进展[J].现代通信.2002
[5].彭宝华.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技术与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
[6].张宏进,卢凌.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接入技术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1
[7].赵烽,张云,胡建彰.不对称数字用户线上的多播视频传送[J].电视技术.2001
[8].于林韬,陈桂芬,宋璐,李延臣.不对称数字用户线[J].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2000
[9].张春蕾.不对称数字用户线的应用研究[J].甘肃科技.2000
[10].章燕翼.通用非对称数字用户线[J].现代通信.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