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针铁矿,BS-12,等温吸附,热力学
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论文文献综述
吴琼,张洋,孟昭福[1](2019)在《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在合成针铁矿表面的吸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在水合针铁矿(α-FeOOH)表面的吸附过程和机理,在不同pH值、离子强度以及温度下采用批处理法研究了针铁矿对BS-12的吸附特征;并对BS-12在针铁矿表面的吸附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针铁矿对BS-12的吸附平衡时间约为8 h,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受化学吸附机理控制.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针铁矿对BS-12的吸附,pH值对针铁矿吸附BS-12影响显着,主要取决于针铁矿的电荷零点和BS-12的等电点;离子强度的增加对BS-12的吸附有促进作用;温度的升高促进BS-12的吸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针铁矿对BS-12的吸附是一个具有熵增和焓增特征的自发性吸热过程.BS-12在针铁矿表面的吸附是一个较慢发生的吸热的化学吸附的过程,主要吸附机制为化学键作用和疏水结合模式.(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吕妍燕,刘伟,张梦微,田帅,吴兆亮[2](2017)在《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协助泡沫分离虎杖中白藜芦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开发简单高效的从虎杖中提取白藜芦醇的方法,促进白藜芦醇的产业化应用,本文采用水提和泡沫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在泡沫分离过程中选用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作为捕获剂,泡沫分离虎杖浸提液中白藜芦醇。研究了椭球型泡沫分离塔、pH、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浓度、气体体积流量对泡沫分离白藜芦醇分离效率的影响,并对分离前后白藜芦醇的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椭球型泡沫分离塔,在p H为3、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浓度1.50g/L以及气体体积流量20m L/min的条件下,白藜芦醇富集比和回收率分别为8.43和81.73%,消泡液中白藜芦醇浓度为0.085g/L,而且泡沫分离过程中能有效保持白藜芦醇的生物活性。(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7年12期)
李晓良,徐浩,延卫[3](2017)在《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对Ti/PbO_2电极的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PbO2电极在处理有机废水过程中的催化性能及稳定性能,采用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以电沉积方式对PbO_2电极进行改性。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对电极涂层进行形貌、晶相分析,通过循环伏安扫描、交流阻抗、X射线光电子能谱、降解酸性红G(ARG)和强化寿命实验对电极性能进行评估,并考察了BS-12对电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S-12可明显细化电极表面颗粒,增大涂层比表面积,提高电极析氧过电位和电荷传输速率,适量的改性可有效提高电极的催化性能及稳定性能。对于最优改性电极PbO_2-BS-12(0.1),电解60min后ARG的脱色率高达85.1%,其强化寿命可达到138.5h,是改性前电极寿命(96h)的1.4倍多。(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闻迪[4](2012)在《N-十二烷基-N,N-二甲基苄磺基甜菜碱的合成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磺基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因为性能优异,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以现有的大宗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DBAC)为原料,经氯磺酸直接磺化开发了一类磺基位于芳香环上的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基-N,N-二甲基苄磺基甜菜碱(DBSB)。与传统磺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不同的是,DBSB用苄基连接季铵氮和磺酸根基团,而不是二碳、叁碳或者四个碳的脂肪链作连接桥。为了符合工业化要求,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重点研究了DBSB与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脂肪酸钠皂以及月桂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HSB)的复配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和全文主要结论如下:以1,2-二氯乙烷为溶剂,对DBAC进行磺化合成了产物DBSB,通过重结晶对产物进行了提纯,并用红外(IR)、高效液相(HPLC)、电喷雾质谱(ESI-MS)以及核磁H谱(1HNMR)表征了其结构。考察了磺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确定了DBAC一步法合成DBSB的工艺条件:当控制好搅拌强度和所通入干燥空气的流速,物料在溶剂中浓度mDBAC/V(CH2CH2Cl2) = 0.125 g/mL,n(HSO3Cl):n(DBAC) = 3.8,T = 60℃,t = 20 h的条件下,DBAC的平均转化率为97.16%。研究了DBSB/LAS和DBSB/脂肪酸钠皂复配体系表面物化性能、抗硬水性能以及应用性能。结果表明,当LAS含量大于30%时,DBSB的克拉夫点约降低了70℃,极大的改善了其低温溶解性,并且在降低表面张力、起泡、稳泡及润湿方面,LAS与DBSB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当DBSB质量分数为15%时,DBSB/LAS二元体系的钙离子稳定性约为LAS单一体系的6倍,溶液所能承受的钙离子浓度达到3009 ppm,显示了良好的抗硬离子能力。而加入少量的DBSB,DBSB/LAS和DBSB/脂肪酸钠皂体系的去污效果均略优于LAS和脂肪酸钠皂单一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在保持去污效果的前提下,DBSB能显着提高LAS及脂肪酸钠皂的抗硬水性能。因此,DBSB有望用于无磷洗涤剂或复合皂配方中作为高效抗硬水助剂。考察了45℃下,表面活性剂总浓度为0.1 wt%时,加入1%异戊醇(vol%),不同电解质浓度下DBSB/HSB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结果表明,当NaCl浓度为3%时,DBSB/HSB体系的界面张力相对较低(0.42 mN/m),但没有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趋势。关于DBSB的界面性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2-03-01)
郭彩虹,孟昭福,袁进,张艳霞,任朋娟[5](2011)在《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对Cr~(6+)胁迫下空心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水培试验研究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对Cr6+胁迫下空心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Cr6+单一处理,Cr6+质量浓度≤100 mg/L对种子萌发影响差异不显着,随着质量浓度增加,幼苗鲜质量一直下降,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MDA和脯氨酸含量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在BS-12与Cr6+共存时,BS-12质量浓度相同,随Cr6+质量浓度增加,对种子萌发影响差异不显着;同时叶绿素含量、MDA及脯氨酸含量随复合质量浓度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1年09期)
耿向飞,胡星琪,陈明贵[6](2011)在《十二烷基二甲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的合成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十二胺、甲酸、甲醛、环氧氯丙烷、亚硫酸氢钠为原料,利用丙磺酸中间体法合成了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HSB-12)。用红外光谱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表面活性和复配性能。结果表明,HSB-12的水溶液在25℃的cm c=1.6 mmol/L,表面张力为25.85 mN/m,65℃时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10-2mN/m。HSB-12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复配产生了较好的协同效应,HSB-12与OP-10的摩尔比为3∶7,表现出最佳复配效果,此时复配体系的cm c=0.9 mmol/L,表面张力为23.85 mN/m,并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10-3mN/m,达到了超低界面张力的水平。(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1年08期)
廖传文[7](2011)在《双十二烷基甲基甜菜碱的合成及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叁元复合驱是适合我国大多数油田的一项叁次采油技术,可以使采收率在水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15-20%,但近年来的矿场实验表明,碱的使用可引起多价离子沉淀、岩石矿物溶蚀等副作用,严重的可能导致油井报废。为此近年来叁次采油向无碱化方向发展。然而ASP叁元复合驱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在无碱条件下大多无效,因此需要开发新型表面活性剂以适应无碱二元复合驱。双十二烷基甲基甜菜碱(diC12甜菜碱)已被证明是优良的无碱驱油用表面活性剂,但采用传统的氯乙酸合成工艺叔胺转化率只能达到70%左右。为此本文试图通过系统的研究以揭示转化率偏低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试放大实验。本文首先研究了diC12甜菜碱产品中游离叔胺和活性物含量的测定方法,以便监测叔胺转化率。结果表明,可以通过盐酸-异丙醇直接滴定测定产品中游离叔胺含量,在此基础上可用两相滴定法测定产品中活性物含量。合成diC12甜菜碱过程中,由于反应温度高(100℃左右),氯乙酸的水解不可避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测定水解产物羟基乙酸和残存氯乙酸的含量。分析表明,实际反应体系反应6h后氯乙酸即已消耗殆尽,其中仅70%左右转变成甜菜碱,而氯乙酸的最终水解率达到27%左右。合成diC12甜菜碱的反应是非均相反应,加快搅拌速率和添加乳化剂都可以改善反应体系的非均质性,从而提高叔胺转化率。在其它反应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提高搅拌速度和添加乳化剂可使叔胺转化率提高7%左右,但最终转化率都只能达到80%左右。显然提高叔胺转化率的关键是保证体系中有足够的氯乙酸并防止其水解。提高氯乙酸/叔胺摩尔比可以提高转化率,例如氯乙酸/叔胺摩尔=1.8时,转化率可达到86%,但生产成本和浪费过大。控制氯乙酸/叔胺摩尔比=1.1,NaOH/氯乙酸摩尔比=1.1,在反应6h后一次性补加20%的氯乙酸和相应的氢氧化钠,再反应4h,氯乙酸/叔胺总摩尔比不超过1.3,可使叔胺最终转化率提高到85%左右。在上述优化工艺条件下用0.5 M3反应釜进行了两次中试,叔胺转化率分别达到85.6%和84.4%,平均85%,产品活性物含量达到64%左右,表明中试工艺条件稳定可靠。用中试获得的diC12甜菜碱为主表面活性剂配制的无碱驱油剂具有优良的性能,45℃下在0.05%~0.3%活性物浓度范围内能使大庆原油/地层水界面张力降至10-3mN/m数量级,天然岩芯驱油实验在水驱基础上平均提高采收率17.8%,达到大庆无碱驱油剂的技术指标。(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1-01-01)
王军,周晓微[8](2007)在《十二烷基二甲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的合成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环氧氯丙烷、亚硫酸氢钠、十二烷基叔胺为原料合成了两性表明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并对其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其季铵化反应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75℃,m(十二烷基叔胺)/m(3-氯-2-羟基丙磺酸钠)=1∶1.3,乳化剂用量为总质量的1%,反应4 h后用滴加的方式加入适量碱性催化剂并调节pH=8.反应7 h后,叔胺转化率≥93%,活性物含量≥30%,游离胺含量<1%,硫酸盐灰分<13%,季铵盐含量<1%.(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梁志能[9](1989)在《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的合成、性质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甜菜碱是一种性能优良的两性型表面活性剂,是两性表面活性剂中发展较早、用量较大的品种之一。两性表面活性剂是在分子中同时存在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表面活性剂、是表面活性剂产品的后起之秀。由于两性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发泡性、增粘性、润湿性、洗涤性、抗静电性、乳化性、低刺激性和低毒性,故近年来在国外获得很快的发(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1989年04期)
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开发简单高效的从虎杖中提取白藜芦醇的方法,促进白藜芦醇的产业化应用,本文采用水提和泡沫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在泡沫分离过程中选用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作为捕获剂,泡沫分离虎杖浸提液中白藜芦醇。研究了椭球型泡沫分离塔、pH、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浓度、气体体积流量对泡沫分离白藜芦醇分离效率的影响,并对分离前后白藜芦醇的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椭球型泡沫分离塔,在p H为3、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浓度1.50g/L以及气体体积流量20m L/min的条件下,白藜芦醇富集比和回收率分别为8.43和81.73%,消泡液中白藜芦醇浓度为0.085g/L,而且泡沫分离过程中能有效保持白藜芦醇的生物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论文参考文献
[1].吴琼,张洋,孟昭福.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在合成针铁矿表面的吸附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19
[2].吕妍燕,刘伟,张梦微,田帅,吴兆亮.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协助泡沫分离虎杖中白藜芦醇[J].化工进展.2017
[3].李晓良,徐浩,延卫.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对Ti/PbO_2电极的改性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7
[4].闻迪.N-十二烷基-N,N-二甲基苄磺基甜菜碱的合成与性能[D].江南大学.2012
[5].郭彩虹,孟昭福,袁进,张艳霞,任朋娟.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对Cr~(6+)胁迫下空心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1
[6].耿向飞,胡星琪,陈明贵.十二烷基二甲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的合成和性能研究[J].应用化工.2011
[7].廖传文.双十二烷基甲基甜菜碱的合成及中试研究[D].江南大学.2011
[8].王军,周晓微.十二烷基二甲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的合成工艺优化[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7
[9].梁志能.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的合成、性质和应用[J].广州化工.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