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应变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变,钻孔,线性,四分,鲁甸,襄樊,彝良。
应变仪论文文献综述
周振贵[1](2019)在《TJ-II型钻孔应变仪数据自动备份展示软件研发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钻孔应仪数据自动备份软件研发背景和必要性,介绍了软件设计原理和思路,以及软件主要功能实现的编程原理及技巧。(本文来源于《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期刊2019年11期)
宋俊朋,栗宁,熊丽,赵瑞[2](2019)在《襄樊地震台YRY-4钻孔应变仪干扰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精度的分量钻孔应变观测在日常观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干扰,致使数据曲线出现各种异常。为准确区分干扰异常及地震前兆异常,通过分析近10a襄樊台分量钻孔应变仪的观测数据资料,结合地震前兆异常跟踪分析成果可知,襄樊台分量钻孔应变仪工作状态良好,固体潮变化形态清晰,映震效果良好,可记录到近些年发生的中强震,日常观测中主要受自然环境、供电故障、仪器故障、人为标定等因素的干扰,分析各种干扰在应变观测曲线上的对应变化特征,准确区别于地震前兆异常特征,为地震分析预报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甘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潘琼文,黄进浩[3](2019)在《基于VB的UCAM系列应变仪测控软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在我国结构测量领域广泛应用的UCAM-70A应变测量系统存在的缺乏合适的上位机测控软件导致测量及后处理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通过对UCAM-70A技术手册的研究和串口侦测,掌握其串口通讯协议规则,运用Visual Basic编程工具结合第叁方表格控件及数据库组件开发了基于PC机的上位机测控软件,实现了便捷的参数设置、高效的测量与后处理功能,极大地提升了测量及后处理效率及数据可靠性;并通过对UCAM-60B等其它系列应变仪通讯协议的比较研究,对软件的通讯协议部分作局部修改后可广泛适用于UCAM系列应变仪,该软件设计方法及成果在结构监测领域具有借鉴及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9年07期)
张行[4](2019)在《叁维钻孔应变仪的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阐述了对叁维钻孔应变仪多项参数的测试研究,主要是完成该仪器整机的线性度、灵敏度、频率响应等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对叁维钻孔应变仪进行全面地测试研究。我所对叁维钻孔应变仪,将首次采用非接触式微位移技术对该仪器各参数进行测试,且配备有高精度电容位移传感器、高精度纳米级压电陶瓷、光纤陀螺仪等全新传感器。这样测试所得的数据更为精准、稳定、可靠,然后分析数据且从中发现问题改善不足,最终使各参数达到国家行业中技术指标要求,促进叁维钻孔应变仪输出数据的精确稳定,为将来实现深井叁维应变动态观测和实时智能分析做尝试,探索短临异常跟踪及震前预警。测试结果表明:(1)线性度误差:水平分量1号:1.08%;水平分量2号:1.29%;水平分量3号:1.099%;水平分量4号:1.03%;倾斜分量1号:1.178%;倾斜分量2号:1.04%;倾斜分量3号:0.87%;倾斜分量4号:1.129%;符合线性度误差2%范围。(2)灵敏度:将应变仪的输出电压信号与高精度电容传感器测得的实际位移量相比,得到水平分量1号:0.392V/μm;水平分量2号:0.435 V/μm;水平分量3号:0.379V/μm;水平分量4号:0.532 V/μm;倾斜分量1号:0.385V/μm;倾斜分量2号:0.724V/μm;倾斜分量3号:0.399V/μm;倾斜分量4号:0.719V/μm;满足考核指标要求。(3)频带范围:经测试-3dB频率处于90Hz-95Hz之间,满足设计指标50Hz的要求,故叁维钻孔应变仪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行业规范要求,且基于非接触式的微位移测试技术的测试方案可行,比之前接触式测试方法更具创新性、稳定性、精准性、可靠性。本文主要由六大章节的内容来详细介绍新型叁维钻孔应变仪的结构及其各重要参数的测试研究,且阐述了非接触式微位移测试技术,具体如下:第一章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对于钻孔应变仪的结构及测试方法的研究背景,说明了有关钻孔应变测试方法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提出新型的叁维钻孔应变仪的新测试方法,即基于非接触式的微位移测试技术,最后还提出了本文设计中的创新点以和将待解决的问题。本章节总结了有关应变仪测试方法的发展历程,主要提出了新测试方法的框架,为后面章节铺垫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详细阐述了目前微位移测试技术的类型和发展,同时分析了新型叁维钻孔应变仪内部传感器的精密结构以及工作原理。本章节主要总结了多种微位移测试技术方法,详细说明了本文新测试系统中所需的电容微位移测试技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第叁章详细阐述了测试新的叁维钻孔应变仪各参数指标所需要的测试环境、测试筒设计、详细的测试方案,同时也展开严格地比较和研究。本章节总结了测试实验室里应该具备的设备和环境要求,确保了测试过程的顺利进行。第四章详细阐述了对叁维钻孔应变仪进行测试时所包含的标定原理和测试方案,介绍了采用的多个高精度测试传感器。本章中主要对仪器的线性度、灵敏度及频率响应范围等参数的测试制定了全面测试方案测试且进行严格测试、研究。本章节总结了测试研究中所使用的高精度测试传感器,且对叁维钻孔应变仪的各重要参数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测试所得的数据更为稳定精准,各参数的研究结果满足国家地震行业规范,并且进行了多次重复性测试,数据研究表明重复性较好,稳定性高。结论是这种新的测试方案可行可靠。第五章详细阐述了测试研究中的误差分析,并对叁维钻孔应变仪灵敏度测试的结果展开了相应误差分析,本章节通过实验测试的结果和标准灵敏度相比较,最终结果表明新测试方法的测试效果可靠,误差在范围内。并且提出降低误差的一些措施,以便更好地测试研究。第六章对整篇论文进行了详细的总结,通过对仪器各重要指标的测试,分析测试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基于非接触式微位移技术测试法具有可靠性,先进性,创新性。各参数测试数据经分析可知是符合国家行业规范的,整个测试方案可行有效,比以前的接触式测试技术更稳定、精准、可靠。最后不仅提出了测试研究过程中的不足和缺点,还结合所研究的叁维钻孔应变仪提出以后结合物联网的防雷设计方案,希望仪器更加安全和完善。(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周振杰,张璇,窦春晖,赵晖[5](2019)在《基桩高应变仪加速度传感器校准系统的建立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阐述了基桩高应变仪加速度传感器落锤比较法校准系统的组成、原理,介绍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设计的校准、软件功能,实现了落锤式冲击比较法对基桩高应变仪加速度传感器的校准。通过试验测量了该系统可产生加速度的峰值、脉宽范围,并分别通过比较法和绝对法进行校准比较,对该系统测量数据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水道港口》期刊2019年02期)
汤长江,池顺良,字承柱,方伟,李璘[6](2019)在《一种YRY钻孔应变仪的防雷隔离电源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改制的自发电型隔离防雷电源具有供电完全物理隔离、防雷效果优秀、精度高、纹波小、不间断直流输出、供电故障手机拨号以及短信报警功能等特点,可有效阻止感应雷从交流电源和通信线路入侵,提高了监测仪器的防雷效果和运行率。(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苏恺之[7](2018)在《四分量式钻孔应变仪的诞生和发展——为纪念“全国第一届地应力专业工作会议”40年而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回顾了四分量钻孔应变仪的诞生发展过程,它是广大地震人员的智慧结晶;介绍了1977年的全国第一届地应力专业工作会议的概况,我国的钻孔仪器的诞生发展与这个会议的推动有直接的关系;最后以云南昭通的鲁甸M6. 5震前异常为例说明,具有我国特色的四分量应变仪正将继续取得重要的实用性成果。(本文来源于《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期刊2018年00期)
窦春晖,周振杰,韩鸿胜,李妍[8](2018)在《基桩高应变仪计量检定规程制定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交通运输部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基桩高应变仪》的编制过程。通过对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概述、计量性能要求等规程要素的研究,制定了规程编写的方案。选取样机进行了试验分析,测量结果论证了规程中检定项目及指标的合理性。规程的发布实施为工程基桩的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将对统一基桩高应变仪计量性能要求、保障基桩高应变仪量值准确和量值传递的可靠性以及完善其量值溯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水道港口》期刊2018年05期)
苏恺之[9](2018)在《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计算式梳理及震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四分量钻孔应变仪基本原理式的分析出发,可知首先得到的物理量是岩石面应变和切应变及主应变的方位角,然后得到的最大、最小主应变是间接结果,建议多使用面应变和切应变的表示方法。由此说明当下需要重视灵敏系数A、B的实用化研究。据此思路,以云南省昭通地区2012年彝良M 5.7地震和2014年鲁甸M 6.5地震为例,对2次震中附近几台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记录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初步分析表明,基于面应变和切应变的视角进行分析,其效果多优于以元件为单位的分析,可直接得到面应变和切应变异常及特征;2个面应变测量数据间的相关系数曲线,有时会在震前数天和震时出现异常变化,此新线索值得关注。(本文来源于《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李壮优,徐卫星,张倩,司晓闯,张振飞[10](2018)在《基于ANSYS及多线程应变仪的复合绝缘子应力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绝缘子作为一种电网绝缘支撑设备,具有耐污闪性能优异、重量较轻、防震动脆裂性能较强等诸多优点。复合绝缘子耐受机械负荷能力与所用的环氧树脂玻璃丝筒(棒)息息相关。本文对一种空心复合绝缘子的弯曲负荷能力进行仿真计算和实物测试,结果表明:绝缘子固定端环氧树脂玻璃丝筒与端部附件的接触末端应力最大,环氧树脂玻璃丝筒屈服前应力与施加的弯曲负荷基本呈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应变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精度的分量钻孔应变观测在日常观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干扰,致使数据曲线出现各种异常。为准确区分干扰异常及地震前兆异常,通过分析近10a襄樊台分量钻孔应变仪的观测数据资料,结合地震前兆异常跟踪分析成果可知,襄樊台分量钻孔应变仪工作状态良好,固体潮变化形态清晰,映震效果良好,可记录到近些年发生的中强震,日常观测中主要受自然环境、供电故障、仪器故障、人为标定等因素的干扰,分析各种干扰在应变观测曲线上的对应变化特征,准确区别于地震前兆异常特征,为地震分析预报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应变仪论文参考文献
[1].周振贵.TJ-II型钻孔应变仪数据自动备份展示软件研发及应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9
[2].宋俊朋,栗宁,熊丽,赵瑞.襄樊地震台YRY-4钻孔应变仪干扰特征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19
[3].潘琼文,黄进浩.基于VB的UCAM系列应变仪测控软件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9
[4].张行.叁维钻孔应变仪的测试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2019
[5].周振杰,张璇,窦春晖,赵晖.基桩高应变仪加速度传感器校准系统的建立与试验[J].水道港口.2019
[6].汤长江,池顺良,字承柱,方伟,李璘.一种YRY钻孔应变仪的防雷隔离电源设计[J].通信电源技术.2019
[7].苏恺之.四分量式钻孔应变仪的诞生和发展——为纪念“全国第一届地应力专业工作会议”40年而作[J].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2018
[8].窦春晖,周振杰,韩鸿胜,李妍.基桩高应变仪计量检定规程制定的研究[J].水道港口.2018
[9].苏恺之.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计算式梳理及震例应用[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8
[10].李壮优,徐卫星,张倩,司晓闯,张振飞.基于ANSYS及多线程应变仪的复合绝缘子应力分析研究[J].河南科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