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转动带论文-范平,袁大庆,郑永男,左(走翼),张乔丽

磁转动带论文-范平,袁大庆,郑永男,左(走翼),张乔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磁转动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g-因子,反磁转动带,瞬态场-离子注入扰动角分布

磁转动带论文文献综述

范平,袁大庆,郑永男,左(走翼),张乔丽[1](2013)在《~(108)Cd高自旋反磁转动带g-因子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磁转动(magnetic rotation)和反磁转动(anti-magnetic rotation)是原子核基于剪刀机制(shears mechanism)的两种新的转动形式,是近年来核结构物理研究中一个引人关注的热点研究课题。在反磁转动带内随自旋增加价质子逐步顺排,因此g因子是原子核高自旋态反磁转动研究最直接和灵敏的探针。本工作采用~(76)Ge(~(37)Cl,1p4n)~(108)Cd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布居了~(108)Cd的反磁转动带,采用瞬态场离子注入扰动角分布(TMF IMPAD)方法进行g因子测量。实验测量在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的HI 13串列加速器上进行,用135 MeV的~(37)Cl束轰击~(76)Ge靶,由熔合蒸发反应~(76)Ge(~(37)Cl,1p4n)~(108)Cd产生和布居~(108)Cd高自旋态反磁转动带。实验测量得到~(108)Cd的2~+态和4~+态的g因子分别为0.33(10)、0.18(11),测量得到~(108)Cd高自旋反磁转动带带头16~+态的g因子为-0.089(15)。(本文来源于《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叁卷)——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6册(核物理分卷、计算物理分卷、粒子加速器分卷)》期刊2013-09-11)

范平,袁大庆,郑永男,左翼,周冬梅[2](2012)在《~(108)Cd高自旋反磁转动带g因子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磁转动(magnetic rotation)和反磁转动(anti-magnetic rotation)是原子核基于剪刀机制(shears mechanism)的两种新的转动形式,是近年来核结构物理研究中一引人关注的热点研究课题。在反磁转动带内随自旋增加价质子逐步顺排,因此g因子是原子核高自旋态反磁转动研究最直接和灵敏的探针。(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2012年00期)

姚顺和,吴晓光,贺创业,张彪,郑云[3](2012)在《~(107)Ag磁转动带与手征带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重粒子熔合蒸发反应加~(100)Mo(~(11)B,4n)~(107)Ag布居了~(107)Ag的高自旋态。由12个带有反康普顿装置的HPGe探测器和2个平面HPGe探测器组成的探测阵列,探测反应产物退激发时发射的Y射线。本实验共探测到6.5×10~7个γ-γ符合事件。发现了近20条新的γ射线,丰富了~(107)Ag的衰变纲图,并对原有纲图错误之处进行(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核结构大会暨第十次全国核结构专题讨论会论文摘要》期刊2012-04-12)

赵鹏巍,张双全,彭婧,梁豪兆,P.Ring[4](2012)在《原子核磁转动与反磁转动带的微观自洽描述(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self-consistent tilted axis cranking relativistic mean-field theory based on a point-coupling interac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applied to investigate systematically the newly observed shears bands in ~(60)Ni and the antimagnetic rotation band in ~(105)Cd. For the magnetic rotation in ~(60)Ni,the tilted angles,deformation parameters,(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核结构大会暨第十次全国核结构专题讨论会论文摘要》期刊2012-04-12)

张宁涛,张玉虎,周小红,柳敏良,郑勇[5](2012)在《~(139)Pm核中磁转动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116Cd(27Al,4n)布居了139Pm的高自旋激发态,用12台高纯锗探测器(HpGe)阵列进行了在束γ-γ符合测量。基于γ-γ符合关系及139Pm核已知的能级信息,建立了两条ΔI=1的负宇称带。利用相邻核能级结构的系统性和依据半经典的核子-核子有效作用的理论模型(SPAC)对这两条带能级结构进行了定量计算,认为它们属于磁转动带。(本文来源于《原子核物理评论》期刊2012年01期)

袁大庆,郑永男,周冬梅,左翼,杜恩鹏[6](2004)在《~(85)Zr高自旋磁转动带g因子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磁转动研究是近几年核结构物理研究中一个引人关注的热点研究课题。磁转动是不同于传统形变核转动的一种新的原子核转动形式。在接近球形的核中观察到,在磁转动带带头,中子和质子的角动量矢量互相垂直,产生很大的磁矩。随着激发能或自旋的增加,中子和质子角动量顺排像剪刀(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2004年00期)

马英君,陆景斌,郭应祥,雷祥国,温书贤[7](2001)在《~(85)Zr的高自旋态和磁转动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质量数80区的过渡性核表现了集体性和单粒子性的能级结构。对质子数Z为37~40、中子数N=45的原子核,如81Kr,87Mo核,在中低自旋时显示了单粒子特性,而在高自旋态时表现出较多的集体性。 近些年来,在过渡区在束γ谱学,如83Rb、83Y等核研究中,观察到了一串建立在较高K态的增强的△I=1的M1跃迁。它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激发模式,叫做磁转动带。我们对85Zr的研究目的,一是将其能级推到更高自旋,另一个是寻找该核的磁转动带。(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2001年00期)

张振龙,王月,孟瑞,许瑞清,许瑞清[8](2001)在《寻找~(80)Rb的磁转动带》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84Rb、82Rb、81Rb、79Rb均存在磁转动带,而80Rb则没有观察到磁转动带。我们认为80Rb应该有磁转动带,过去之所以未观察到与选择的入射道有关。以前,S.K.Tandel等采用51V(32S,2pn)反应,粒子较重,入射粒子能量也较高,利于布居转晕带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2001年00期)

温书贤,韩广兵,吴晓光,刘祥安,李广生[9](1999)在《~(84)Rb的磁转动带》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上磁转动带的证据是在一些形变不大的核的能级中存在一系列强度较大的ΔI=1的M1跃迁。这些M1跃迁与我们通常在高自旋态中观察到的M1跃迁不同。首先,这些跃迁的能量非常规律,没有Signature劈裂,与大形变核中高K转动带非常类似;其次,它们的约化跃迁(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1999年00期)

磁转动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磁转动(magnetic rotation)和反磁转动(anti-magnetic rotation)是原子核基于剪刀机制(shears mechanism)的两种新的转动形式,是近年来核结构物理研究中一引人关注的热点研究课题。在反磁转动带内随自旋增加价质子逐步顺排,因此g因子是原子核高自旋态反磁转动研究最直接和灵敏的探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转动带论文参考文献

[1].范平,袁大庆,郑永男,左(走翼),张乔丽.~(108)Cd高自旋反磁转动带g-因子测量[C].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叁卷)——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6册(核物理分卷、计算物理分卷、粒子加速器分卷).2013

[2].范平,袁大庆,郑永男,左翼,周冬梅.~(108)Cd高自旋反磁转动带g因子测量[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2

[3].姚顺和,吴晓光,贺创业,张彪,郑云.~(107)Ag磁转动带与手征带的实验研究[C].第十四届全国核结构大会暨第十次全国核结构专题讨论会论文摘要.2012

[4].赵鹏巍,张双全,彭婧,梁豪兆,P.Ring.原子核磁转动与反磁转动带的微观自洽描述(英文)[C].第十四届全国核结构大会暨第十次全国核结构专题讨论会论文摘要.2012

[5].张宁涛,张玉虎,周小红,柳敏良,郑勇.~(139)Pm核中磁转动带的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12

[6].袁大庆,郑永男,周冬梅,左翼,杜恩鹏.~(85)Zr高自旋磁转动带g因子测量[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4

[7].马英君,陆景斌,郭应祥,雷祥国,温书贤.~(85)Zr的高自旋态和磁转动带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1

[8].张振龙,王月,孟瑞,许瑞清,许瑞清.寻找~(80)Rb的磁转动带[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1

[9].温书贤,韩广兵,吴晓光,刘祥安,李广生.~(84)Rb的磁转动带[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9

标签:;  ;  ;  

磁转动带论文-范平,袁大庆,郑永男,左(走翼),张乔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