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冈底斯论文-孙瑶,丁枫,朱启航,高建国

西藏冈底斯论文-孙瑶,丁枫,朱启航,高建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西藏冈底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典中组,酸性火山岩,冈底斯,地球化学特征

西藏冈底斯论文文献综述

孙瑶,丁枫,朱启航,高建国[1](2019)在《西藏冈底斯中段诺仓地区典中组酸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古近纪林子宗群中酸性火山岩系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冈底斯岩浆岩带南部,构成冈底斯火山岩带的主体岩系(梁银平等,2010),同时记录了新特提斯洋俯冲和印度-欧亚大陆碰撞造山过程的重要地质信息(莫宣学等,2006;候增谦等,2006;李洪梁等,2019),该套地层由下而上根据垂向上的岩性组合特征划分为典中组、年波组和帕那组3个地层单元(刘鸿飞,1993;董国臣等,2002)。近年来诸多学者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均对不同地层,不同地区做了针对性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对冈底斯中段林子宗(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黄瀚霄,李光明,刘洪,张洪铭,张林奎[2](2019)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西段罗布真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发现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详细的岩相学和矿物学观察,以及矿床对比研究等手段,初步探讨了罗布真金银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和地质意义。罗布真金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西段,矿体受NWW向断裂构造控制,呈似层状、脉状、透镜体状产于帕那组火山岩中,或产于火山岩与始新世闪长岩的接触部位。金银矿体由石英脉、蚀变岩和角砾岩组成。矿石具有角砾状、条带状和网脉状等热液型矿床典型构造。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碲银矿、黄铁矿、方铅矿、毒砂和闪锌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玉髓、绿泥石、方解石等。围岩蚀变属于中、低温环境下的一套蚀变矿物组合,有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围岩蚀变具有从矿脉中心到围岩有绢英岩化到青磐岩化过渡分带,垂向上也有顶部伊利石、硅华、玉髓层,深部绿泥石、绢云母、微细粒石英-玉髓脉的分带。成矿流体显示出低温、低盐度的特点,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而金、银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围岩。通过矿床对比研究,初步确定罗布真金银多金属矿床属于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该成因类型矿床在冈底斯成矿带西段尚属首次发现。(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刘洪,李光明,黄瀚霄,张林奎,吕梦鸿[3](2019)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发现晚叁迭世斑岩型铜矿》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目的(Objective)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位于西藏南部,在空间上受平行于主碰撞造山带的东西向逆冲断裂和横跨拉萨地体的正断层系的控制,具有"东西成带、南北成串"的分布特征。众多年代学测试数据显示,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斑岩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性的特征,斑岩型矿床主要集中在中侏罗世(~174 Ma)、始新世(48~51Ma)和中新世(12~23 Ma)等叁个矿化集中期,除了已发现的这3个矿化集中期外是否还存在其他时代的斑岩型成矿作用是一个重要(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史少飞,肖渊甫,袁浩为,魏永峰,邱婵媛[4](2019)在《西藏冈底斯带北缘波果日则地区A型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波果日则地区位于西藏冈底斯带北缘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目前有关班公湖—怒江洋盆的闭合时间存在争议。在波果日则地区出露的A型花岗岩以岩株侵位于卧荣沟组一段,岩性为中—细粒黑云花岗斑岩。岩石具有富SiO_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70.61%~74.94%)、K_2O(4.96%~7.48%),贫Al_2O_3(11.90%~13.79%),较高FeO~T/MgO值(7.47~25.88),较低TiO_2(含量为0.16%~0.25%)的特征,属弱过铝质—准铝质碱性系列(A/CNK值为0.90~1.12,A/NK值为1.10~1.34)。稀土元素总含量为(179.80~370.29)×10~(-6),(La/Yb)_N值为5.36~8.70,Eu异常为0.28~0.61,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右倾的"海鸥"型,属于典型的铝质A型花岗岩。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Rb、Th、U、K、Zr、Hf明显富集,而Ba、Sr、Nb、Ta、Ti明显亏损。较高的Zr、Nb、Ce和Y含量及较高的Y/Nb、Yb/Ta和Ce/Nb值显示波果日则地区A型花岗岩为A_2型花岗岩。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区域地质资料综合显示,波果日则地区A型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岩石圈伸展背景,是下地壳拆沉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并加热上覆地壳,致使上覆地壳变质泥岩发生部分熔融并经历了一定程度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A型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10.8±1.3)Ma,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推测班公湖—怒江洋盆至少在早白垩世晚期就已闭合。(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韩飞,黄永高,李应栩,贾小川,杨学俊[5](2019)在《西藏冈底斯中段南木林地区始新世岩浆作用的厘定及其大地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南冈底斯中段南木林地区的二长花岗岩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二长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50.24±0.68Ma,为始新世岩浆活动的产物,是冈底斯岩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里特曼指数为1.66~1.94,具有钙碱性特征,A/CNK=1.11~1.15,显示出过铝质的特征,同时具有高硅、高钾(可达钾玄岩系列)特征。微量元素强烈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及La、Ce等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Zr等高场强元素(HFSE),表现出弧型或壳源岩浆岩的地球化学属性。Sm/Nd值为0.45~0.57,平均值为0.53,显示出岩浆的深源特征。稀土元素(La/Yb)N值较高,平均值为9.25,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且具有较显着的负Eu异常特征。综合研究表明,南木林花岗岩体形成过程为俯冲至断离的特提斯洋壳发生脱水作用,导致上覆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玄武质岩浆形成,岩浆随后上涌底侵至莫霍面附近,巨大的热烘烤作用迫使下地壳(富黏土或泥质岩)发生部分熔融,之后玄武质与长英质岩浆发生了广泛的混合作用,最后侵位成岩形成南木林地区广泛的含基性包体的花岗岩体。这为特提斯洋闭合、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时限提供了同位素年龄证据,也丰富了冈底斯岩体成岩模式和地球化学特征。(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9年09期)

刘富军,秦松,孙传敏[6](2019)在《西藏冈底斯东段扎雪地区林子宗群帕那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扎雪地区林子宗群帕那组火山岩进行主微量地球化学和锆石U—Pb—Hf同位素研究,以探讨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锆石U-Pb年龄表明,扎雪地区帕那组火山岩形成于~52 Ma,与冈底斯东段帕那组火山岩形成时代相似,暗示了帕那组在时空上具有相对一致的活动时限。研究区火山岩高硅、富钠、富碱,A/CNK值为1.30~1.73,属于过铝质钾玄岩系列。同时,这些火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有岛弧岩浆的亲属性,且其低Mg~#(19.77~38.96)及低含量的Cr(3.00~34.3μg/g)、Ni(2.90~15.6μg/g)、Co(2.20~9.58μg/g),La/Sm值随La含量升高而无明显变化,表明这些火山岩在成岩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分离结晶作用。此外,扎雪地区帕那组火山岩锆石ε_(Hf)(t)平均值-4.4~-3.6,表明该火山岩起源于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古老壳源物质加入源区中,形成了相对富集的Hf同位素特征。结合前人在林周盆地及邻区的研究结果,表明冈底斯东段林子宗群火山岩母岩浆随时间由岛弧环境的亏损地幔源区向碰撞环境壳源物质加入相对富集型源区的转变,指示其形成环境经历了由岛弧向陆陆碰撞的转变;帕那组火山岩形成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初期阶段,是记录这种体制转换的主要载体。(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19年05期)

李庆宏,匡清国,华二,肖明尧[7](2019)在《西藏冈底斯东段铜多金属化探异常空间组合特征及其找矿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带东段是我国重要的金铜多金属区带。依据化探异常空间组合分类分级原理与区内Ag、Au、Cu、Pb、Zn、W、Mo等元素化探异常分布特征,将该区划分了五档19种空间组合类型,综合确定了六级分级异常,筛选了一批A、B类高级强度异常区。通过区内达布铜钼矿床的典型分析,认为化探异常套合性较好,异常空间组合分类分级方法可靠、可行,提出了开展A、B高级强度异常区内大比例尺化探异常圈定等找矿勘查工作的建议。(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何青[8](2019)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沉积矿产资源总貌》一文中研究指出冈底斯成矿带内沉积矿产有砂金矿、石膏矿、自然硫、泥炭矿、石灰石矿、黏土矿等。主要分布于林周-当雄-拉萨一线。含矿沉积建造以含石膏矿床的沉积建造及含煤矿床的沉积建造为主。(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9年11期)

林蕾[9](2019)在《西藏冈底斯中段尼木侵入杂岩体成因及其对构造演化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冈底斯岩浆岩带记录了新特提斯洋俯冲和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整个地质过程,对揭示青藏高原的形成与演化和探讨大陆地壳的增生、再造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尼木侵入杂岩体位于冈底斯带南缘中段,其形成可视为冈底斯带岩浆岩的一个缩影,为此,本文以该侵入杂岩体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和室内岩相学鉴定,在此基础上挑选代表向样品展开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组成、全岩地球化学元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的系统测定,较为精确地限定了杂岩体的形成时代,阐明了杂岩体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它们的成因,并探讨了杂岩体形成对陆壳增生与构造演化的启示,构建了杂岩体形成与演化的综合构造-岩浆作用模式,为深入了解冈底斯岩浆岩带的构造演化补充了新的岩石学证据。尼木杂岩体为一多期岩浆作用形成的复式杂岩体。本次研究获得该杂岩体早侏罗世变形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192Ma;晚白垩世英云闪长岩的成岩年龄为87~86Ma;始新世辉长苏长岩、辉石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成岩年龄相近,均为50~48 Ma,它们空间上紧密伴生,构成典型的复合辉长岩-花岗岩杂岩体;渐新世黑云二长花岗岩及其镁铁质包体的成岩年龄基本一致,均为~30 Ma。结合前人报道的15~13Ma的中新世二长花岗岩,显示尼木杂岩体的形成时间从早侏罗(192Ma)一直延续到中新世(13Ma),基本和冈底斯岩基的成岩时代跨度一致。尼木早侏罗世变形花岗岩富硅,亚碱准铝质,富集轻稀土(LREEs)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表现出与俯冲板片消减相关的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Sr-Nd-Hf同位素组成具有显着亏损特征,表明其应起源于初生地壳的部分熔融。这一具弧岩浆特征花岗岩的出现指示新特提斯洋板片俯冲的启始时间应早于早侏罗世。晚白垩世英云闪长岩相对低硅富镁(Mg#=48.6~59.6),亚碱准铝,为典型的I型花岗岩。岩石同样具有弧型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亏损的Sr-Nd-Hf同位素组成,其岩浆源区为初生的镁铁质下地壳,部分样品表现出埃达克质岩石的特征,指示晚白垩世时期冈底斯南缘地壳已增至一定厚度。始新世辉长苏长岩、辉石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之间的元素组成具有较明显的线性演化关系,且均具有弧型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亏损的Sr-Nd-Hf同位素组成。综合分析表明,该期杂岩形成于新特提斯洋板片的俯冲断离背景,其中辉长苏长岩源区是遭受俯冲特提斯洋板片析出的流体所交代的亏损地幔;英云闪长岩起源于初生镁铁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辉石闪长岩是由亏损地幔源区的苏长辉长质岩浆和初生镁铁质下地壳熔融形成的英云闪长质岩浆发生混合作用形成。渐新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相对低镁,Sr/Y L比值高,表现出典型埃达克质岩石的特征。镁铁质包体贫硅,富铁、镁,具有与寄主岩相似的稀土与微量元素分布模式。二者的全岩Sr、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相近,但均较此前各期岩石相对富集。综合分析表明,尼木渐新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应主要起源于碰撞加厚的新生镁铁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镁铁质包体应为幔源岩浆与寄主花岗质岩浆经不均匀混合作用的产物,成岩过程中有富集的印度陆壳组分参与。根据对岩石产出动力地质背景的全面分析,表明尼木杂岩体的形成在早侏罗世-晚白垩世时期主要受控于新特提斯洋板片的持续北向俯冲,始新世主要受控于新特提斯洋板片的俯冲断离,渐新世-中新世主要受控于印亚陆-陆碰撞的动力学背景。岩浆混合作用贯穿于尼木杂岩体乃至冈底斯岩基形成的整个过程,它既是冈底斯岩基形成的主要方式,也是导致青藏高原陆壳增生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23)

张运昌,陈彦,杨青,王廷栋,毛双喜[10](2019)在《西藏冈底斯带中部南木林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子宗群火山岩广泛分布在冈底斯带上,其岩石学特征及所代表的区域不整合事件被认为与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到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转变有关。对冈底斯带南木林地区的林子宗群火山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地球化学研究,获得林子宗群火山岩帕那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6.08±0.47Ma、49.00±1.30Ma,对比冈底斯带其他地区已发表的年龄数据,认为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在西藏南部)的时间,东部可能依次早于中部和西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冈底斯带南木林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具有碰撞后地壳加厚背景下产生的弧火山岩特征,应为新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到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西藏冈底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详细的岩相学和矿物学观察,以及矿床对比研究等手段,初步探讨了罗布真金银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和地质意义。罗布真金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西段,矿体受NWW向断裂构造控制,呈似层状、脉状、透镜体状产于帕那组火山岩中,或产于火山岩与始新世闪长岩的接触部位。金银矿体由石英脉、蚀变岩和角砾岩组成。矿石具有角砾状、条带状和网脉状等热液型矿床典型构造。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碲银矿、黄铁矿、方铅矿、毒砂和闪锌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玉髓、绿泥石、方解石等。围岩蚀变属于中、低温环境下的一套蚀变矿物组合,有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围岩蚀变具有从矿脉中心到围岩有绢英岩化到青磐岩化过渡分带,垂向上也有顶部伊利石、硅华、玉髓层,深部绿泥石、绢云母、微细粒石英-玉髓脉的分带。成矿流体显示出低温、低盐度的特点,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而金、银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围岩。通过矿床对比研究,初步确定罗布真金银多金属矿床属于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该成因类型矿床在冈底斯成矿带西段尚属首次发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藏冈底斯论文参考文献

[1].孙瑶,丁枫,朱启航,高建国.西藏冈底斯中段诺仓地区典中组酸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2].黄瀚霄,李光明,刘洪,张洪铭,张林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西段罗布真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发现意义[J].矿床地质.2019

[3].刘洪,李光明,黄瀚霄,张林奎,吕梦鸿.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发现晚叁迭世斑岩型铜矿[J].中国地质.2019

[4].史少飞,肖渊甫,袁浩为,魏永峰,邱婵媛.西藏冈底斯带北缘波果日则地区A型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9

[5].韩飞,黄永高,李应栩,贾小川,杨学俊.西藏冈底斯中段南木林地区始新世岩浆作用的厘定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地质通报.2019

[6].刘富军,秦松,孙传敏.西藏冈底斯东段扎雪地区林子宗群帕那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论评.2019

[7].李庆宏,匡清国,华二,肖明尧.西藏冈底斯东段铜多金属化探异常空间组合特征及其找矿前景[J].西部探矿工程.2019

[8].何青.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沉积矿产资源总貌[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

[9].林蕾.西藏冈底斯中段尼木侵入杂岩体成因及其对构造演化的启示[D].南京大学.2019

[10].张运昌,陈彦,杨青,王廷栋,毛双喜.西藏冈底斯带中部南木林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通报.2019

标签:;  ;  ;  ;  

西藏冈底斯论文-孙瑶,丁枫,朱启航,高建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