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力学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热力学,伯明翰,热力,潜热,学理论,溶解度,水溶液。
热力学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红,张嘉培[1](2019)在《基于非平衡热力学理论的黏土多组分重金属吸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黏土垫层土颗粒的吸附特性是控制溶质运移的重要关键因素,进而影响对防渗屏障长期服役性能的准确评估。在传统单组分吸附模型的基础上,基于非平衡热力学和Ziegler最大耗散率原理,通过构建弥散型自由能函数和弥散型耗散率函数,采用连续介质力学方法建立了非理想状态体系下适用于多组分重金属离子的非平衡态吸附模型。所建模型预测的多组分重金属离子吸附行为与已有试验结果吻合度较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非平衡态吸附模型能够正确揭示多组分重金属离子在黏土中的吸附动力学机制。(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吕宏光,赵晓伟,王秋生,廖圣云[2](2019)在《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在《物理化学》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增加了非平衡态热力学的讲授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课程中所涉及的基于理想化模型和假想假设的简化。通过这种改革尝试,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经典热力学的内容和普适性,引发学生对经典热力学无法解释变化的思考,解答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领域的新知识,增加知识储备,拓宽学术视野。(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31期)
李季,郭民臣[3](2019)在《工程热力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探讨——以回热知识点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热力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等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课程概念繁多、内容抽象、工程应用广泛。可以以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回热为例,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引入不同领域的实践教学案例,对课程内容进行应用和拓展。同时结合热力学经典理论,分析和阐释回热知识点的本质和精髓——"温度对口,梯级利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能提高学生对工程热力学重要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本文来源于《大学教育》期刊2019年03期)
宁慧男,张钦发,刘悦悦,莫宜澄[4](2019)在《影响Scathard-Hildebrand统计热力学理论预测抗氧化剂从聚丙烯中迁移量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Scatchard-Hildebrand理论是一个计算混合体系内分子间作用能(体系的位能)统计热力学理论公式,采用统计热力学理论,可从微观分子结构分析混合体系内的迁移。通过测定4种不同种类抗氧化剂从各种比表面积的聚丙烯塑料中向乙醇等6种不同溶解度参数的模拟液中迁移的分配系数,并将实验值与Scatchard-Hildebrand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研究影响理论迁移量和实际迁移量出现差异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迁移阻力是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影响迁移阻力大小的因素有塑料的比表面积、模拟液的溶解度参数和温度,当比表面积无穷大、模拟液溶解度参数越接近聚丙烯的溶解度参数、温度越高时实验值与Scatchard-Hilderbrand热力学理论计算值越接近。(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李小虎,毛劲松[5](2018)在《基于热力学理论的应急柴油机润滑油温高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热力学理论,对国内一电厂某柴油发电机组完成大修保养后,品质再鉴定试验过程中,检查发现的润滑油和冷却水系统均出现温度高的问题建立柴油机传热简化模型,结合试验过程中采集的相关数据进行定性分析,最终给出了解决此次温度高问题的思路和改进方向,并验证彻底解决了该问题。(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期刊2018年10期)
章小峰,杨浩,李家星,阚中伟,施琦[6](2018)在《基于热力学理论的Fe-Mn-Al-C系低密度钢层错能计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详细分析了基于热力学相关理论建立的层错能(SFE)计算模型和测定层错能的实验方法,将基于Olson-Cohen热力学理论模型计算的Fe-Mn-Al-C低密度高强钢的层错能结果与若干文献中的实测值进行了比较,验证了Olson-Cohen热力学理论模型的可靠性,并回溯和修正了模型中各主要参数。使用层错能模型对Fe-(10~30)Mn-(0~12)Al-(0~1.2)C(质量分数/%)系低密度钢进行计算,结果表明,Mn、Al、C含量的增加均会使低密度钢的层错能增加,但层错能对Al元素最敏感,各元素对层错能的影响能力为γSFE,Al>γSFE,Mn>γSFE,C。此外,温度升高会使层错能增加,且高温区间(300~1 000K)相比低温区间(0~300K)层错能增加更快。(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16期)
王振杰[7](2018)在《基于热力学理论的半导体热电装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众多的电能获得方式中,利用热电效应无疑是一种能量转换效率最高的电能获得途径,这也使热电效应、燃料电池、太阳能光伏发电被称之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叁种能源技术,通过热电效应来进行发电、供热与制冷,不仅环保、易维护,而且能够实现集成化与小型化,这也使其在交通、工业、航天等诸多领域中具备其他能源装置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为此,本文通过对半导体热电装置进行简要的概述,在此基础上基于热力学理论对半导体热电装置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区》期刊2018年07期)
王怡萌[8](2018)在《工业革命时期蒸汽动力的应用与热力学理论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工业革命基础的技术创新虽然几乎全部出于工匠或技师之手,但并非丝毫没有得益于当时科学理论的帮助,如瓦特在改进纽科门蒸汽机时就受到了布莱克潜热理论的影响。18世纪后期,在蒸汽动力的应用所带来的革命影响下,以伯明翰月光社成员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对热学研究产生了广泛兴趣。19世纪,以卡诺为代表的科学家对以蒸汽机为基础的理论研究成为热力学研究的开端。(本文来源于《科学文化评论》期刊2018年02期)
张文娟,张聪杰[9](2018)在《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热力学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溶液"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文章从热力学角度对"水溶液"疑难问题进行了解释,以期解除学生的疑惑,启发学生思维,形成从能量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丰富相关经验。(本文来源于《化学教与学》期刊2018年04期)
李洪娟,王雨婷[10](2017)在《运用热力学理论解读人体红外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热力学耗散结构、热秩序、自组织等理论为基础,建立人体红外成像测量热结构的读图方法,配合中医理论诠释人体阴阳寒热虚实病理变化以及中医治疗疗效比较,建立中医红外成像检测辅助中医临床辨证新思维方法。(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六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1-05)
热力学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增加了非平衡态热力学的讲授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课程中所涉及的基于理想化模型和假想假设的简化。通过这种改革尝试,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经典热力学的内容和普适性,引发学生对经典热力学无法解释变化的思考,解答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领域的新知识,增加知识储备,拓宽学术视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力学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志红,张嘉培.基于非平衡热力学理论的黏土多组分重金属吸附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19
[2].吕宏光,赵晓伟,王秋生,廖圣云.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在《物理化学》课程中的教学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
[3].李季,郭民臣.工程热力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探讨——以回热知识点为例[J].大学教育.2019
[4].宁慧男,张钦发,刘悦悦,莫宜澄.影响Scathard-Hildebrand统计热力学理论预测抗氧化剂从聚丙烯中迁移量因素[J].食品科技.2019
[5].李小虎,毛劲松.基于热力学理论的应急柴油机润滑油温高原因分析[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8
[6].章小峰,杨浩,李家星,阚中伟,施琦.基于热力学理论的Fe-Mn-Al-C系低密度钢层错能计算模型[J].材料导报.2018
[7].王振杰.基于热力学理论的半导体热电装置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8
[8].王怡萌.工业革命时期蒸汽动力的应用与热力学理论的关系[J].科学文化评论.2018
[9].张文娟,张聪杰.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热力学理论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8
[10].李洪娟,王雨婷.运用热力学理论解读人体红外成像[C].全国第十六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