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漂流浮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浮标,海洋,温差,重工,锂电池,海水,卡尔。
漂流浮标论文文献综述
张茜[1](2019)在《基于多种通信方式的多参数表面漂流浮标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漂流浮标是一种常用于海洋调查的仪器设备,具有自动连续采集海洋水文气象要素、数据传输及定位的功能。随着海洋科学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海洋观测要素不断增多,漂流浮标越来越向多参数、多功能、综合观测的方向发展。因此,研制一个可靠性高、功耗低、软硬件扩充灵活,并适合海洋环境的综合海洋观测平台对于海洋观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多种通信方式的多参数表面漂流浮标数据采集系统,采集要素满足GB/T 12763-2007《海洋调查规范》要求的性能指标,系统具有可靠性高、可扩充性好、低功耗的特点。根据漂流浮标未来发展趋势和我国当前的观测需求,本文在前人结构设计和系留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高可靠性、多参数、多功能的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与控制、数据传输与通信、能源供给等关键技术研究。具体包括整体方案的研究、基于北斗和铱星系统通信方式设计、微控制器资源的调配和管理、多参数测量、传感器即插即用技术及供电技术等。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对浮标体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海洋环境适应性设计、软硬件抗干扰设计及上位机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等进行了简单阐述。系统测试表明,本系统能够完成多参数数据采集及传输,采集要素满足《海洋调查规范》要求的性能指标,供电技术满足低功耗要求,系统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本文的创新点是多参数测量和双通信方式设计。通过对相关海域内的气象、水文及海洋环境噪声的同步观测,有助于海洋环境噪声与水文气象等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北斗系统和铱星系统的双通信设计使得数据接收率和数据传输可靠性大大增加。此外,高性能芯片的选择和软硬件抗干扰设计有效提高数据采集的可靠性;供电技术延长了漂流浮标在无人值守状态下的工作时间。(本文来源于《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期刊2019-06-01)
余博嵩,何姣,曹晓钟[2](2019)在《基于MEMS的海洋漂流浮标运动姿态测量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海洋漂流浮标运行时运动轨迹姿态多变影响传感器观测要素可靠性的特点,设计了基于叁轴MEMS陀螺仪、加速度计、磁阻传感器的漂流浮标姿态测量系统。介绍了系统硬件组成结构及软件算法流程,采用四元数方法和PI调节算法进行姿态解算以及数据融合,并采用椭球拟合和阀值滤波方法修正补偿系统误差。实验测试表明,系统姿态测量效果良好,静态误差小、动态抗干扰性能较好,满足海洋漂流浮标姿态测量基本需求。(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刘野,孙金伟,管万春,王楷[3](2018)在《海洋漂流浮标轨迹自动跟踪误差矫正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一种有效的浮标轨迹自动跟踪误差矫正方法,可以抑制海洋声呐的影响,提高收敛效果,增强误差矫正效果,具备一定的实用性。针对当前方法在跟踪浮标轨迹时,由于海上天气的变化导致浮标轨迹自动跟踪结果与实际结果对比存在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OFIX的浮标轨迹自动跟踪误差矫正方法。上述方法是利用卡尔曼滤波器构建自动跟踪系统空间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海洋漂流浮标轨迹的完全状态进行简易转化,构建海洋漂流浮标轨迹自动跟踪模型。通过对选用叁个浮标到达目标的漂流轨迹进行自动跟踪定位,确认其中两个浮标轨迹的对比圆,对这两个圆的交点进行计算,得到浮标轨迹跟踪误差矫正后的对比值,实现了浮标轨迹跟踪误差矫正。仿真测试表明,所提方法可以降低海洋信号干扰、提高收敛结果、减小跟踪误差、使得跟踪误差矫正结果更接近实际跟踪结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8年12期)
张继明,赵强,刘世萱,万晓正,王楷[4](2018)在《一种多参数表层漂流浮标的结构优化与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参数表层漂流浮标可用于海洋水文要素和海面气象要素的实时观测,但存在体积和重量过大、在海浪中摇摆剧烈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优化方案,并从稳性和耐波性两个方面进行性能分析,分别用回复力臂和摇摆固有周期两个关键参数衡量优化方案的优劣。结果显示:倾角在0°~85°范围内,优化方案的回复力臂曲线在零点处的斜率比原漂流浮标增加96%,优化方案的回复力臂最大值比原漂流浮标增加41%;优化方案的摇摆固有周期减小到3.21 s,远小于原漂流浮标7.30 s的摇摆固有周期,且避开了波浪主能量周期范围。优化方案的稳性和耐波性比原漂流浮标明显改善,为多参数表层漂流浮标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海洋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徐以正[5](2018)在《根据漂流浮标资料对黑潮与湾流15m层流场特征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1979—2017共38a的水帆位于15 m层的Argos漂流浮标资料,分析了黑潮与湾流邻近海区15 m水层的多年年平均、夏半年和冬半年平均、季节平均和月份平均的流场特征,并对其主要流场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黑潮与湾流在地理纬度、动力机制、坡折依托、流动规律和水文特征等方面相同,而水体起源和西向分支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黑潮与湾流的流动路径都是由若干个反气旋型弯曲和气旋型弯曲以及平直流段共同组成的,两者的流程存在一定差异;黑潮与湾流的流动路径发生弯曲或过渡性的海域流速都弱于相对平直的流段,黑潮流速最大的流段位于四国岛与本州岛以南,湾流流速最大的流段为佛罗里达半岛以东的流段;黑潮与湾流均是在35°N附近逐渐离开海岸线流向大洋,且离开海岸后流速逐渐减弱;黑潮向边缘海的入侵现象随季节和月份变化比较明显,冬季黑潮在巴士海峡、台湾岛东北海域以及东海北部的入侵较为显着,冬季月份(12月至2月)黑潮流动路径比较曲折,而夏季月份(6月至8月)黑潮向边缘海的入侵较弱,其流动路径比较平直,春季和秋季为过渡阶段;湾流向边缘海入侵现象不明显;湾流的整体流速强于黑潮,且两者的流速季节差异明显,都表现为夏季月份流速最强,冬季月份流速最弱,春季和秋季的过渡性特征明显。(本文来源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期刊2018-04-01)
武则州,周锋[6](2018)在《基于卫星漂流浮标轨迹的东海边界交换估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海陆架斜坡和台湾海峡是我国东部近海从大洋和南海获取热量、盐量和营养盐的两个主要边界。本文建立了一个不规则分布漂流浮标轨迹的网格化处理方法和跨边界交换估算方法。该方法得到的漂流浮标轨迹累计次数再现了黑潮主轴位置并表明主轴两侧浮标存在显着的跨陆坡交换现象。浮标轨迹的统计结果揭示了东海陆坡上水体交换具有显着的区域性,即陆坡上存在7个主要交换区,3个交换区以入流为主,另4个交换区以出流为主。研究也表明跨东海陆坡交换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秋季交换最剧烈且入流最显着,春季最弱。穿越台湾海峡的交换主要以北向入流为主,海峡东侧的交换更加明显,一年之中夏季最显着,春、冬季最弱。(本文来源于《海洋学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7](2018)在《距离水下永动还有多远?我国首台自供能漂流浮标下水了》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船重工710所为全球海洋观测计划(Argo计划)研制的我国首台"深海型海洋温差自供能漂流浮标"已成功完成样机生产,其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理论上实现了"水下永动机器人"。作为国内唯一通过Argo组织认证的浮标供应商,710所联手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历经4年攻克了海洋温差发电、相变点控制、相变管储能等关键技术,制成的浮标样机可以搭载CTD(温盐深)、溶解氧、p H、声学、光学等传感器,寿命长,无污染,其核心技术可为我国海洋探测装备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世界》期刊2018年01期)
付毅飞[8](2018)在《理论上实现“水下永动机器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近日,从中船重工七〇一所传来消息,我国研制出国内首个深海型海洋温差自供能漂流浮标样机,在理论上实现了“水下永动机器人”。其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将用于全球海洋观测计划(Argo计划)。Argo计划旨在快速、准确、大范围收集全球海洋上(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报》期刊2018-01-01)
付毅飞[9](2017)在《国内首个自供能漂流浮标样机浮出水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近日,我国研制出国内首个深海型海洋温差自供能漂流浮标样机,在理论上实现了“水下永动机器人”。其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将用于全球海洋观测计划(Argo计划)。据悉,Argo计划旨在快速、准确、大范围收集全球海洋上层(从海面到2000米深(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报》期刊2017-12-26)
王鹏,胡筱敏,熊学军[10](2017)在《新型表层漂流浮标体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表层漂流浮标在应用于海洋调查研究时,浮标体外形对浮标通讯稳定性及数据回收等会产生一系列影响,也直接制约浮标使用寿命。为此,考虑减少风阻和水阻,减小浮标体对水帆运动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近远海海洋观测的表层漂流浮标体葫芦形外形设计方案。结合流体力学理论分析,运用Solid Works软件分别对葫芦形浮标体和常用的圆柱形浮标体建模,并利用Workbench软件CFX流体分析模块开展了流体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葫芦形浮标体所受压力更均匀,其水下部分压力值较圆柱浮标体减小约28%,证明葫芦形外形浮标体更具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海洋工程》期刊2017年06期)
漂流浮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海洋漂流浮标运行时运动轨迹姿态多变影响传感器观测要素可靠性的特点,设计了基于叁轴MEMS陀螺仪、加速度计、磁阻传感器的漂流浮标姿态测量系统。介绍了系统硬件组成结构及软件算法流程,采用四元数方法和PI调节算法进行姿态解算以及数据融合,并采用椭球拟合和阀值滤波方法修正补偿系统误差。实验测试表明,系统姿态测量效果良好,静态误差小、动态抗干扰性能较好,满足海洋漂流浮标姿态测量基本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漂流浮标论文参考文献
[1].张茜.基于多种通信方式的多参数表面漂流浮标设计[D].国家海洋技术中心.2019
[2].余博嵩,何姣,曹晓钟.基于MEMS的海洋漂流浮标运动姿态测量系统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19
[3].刘野,孙金伟,管万春,王楷.海洋漂流浮标轨迹自动跟踪误差矫正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8
[4].张继明,赵强,刘世萱,万晓正,王楷.一种多参数表层漂流浮标的结构优化与性能分析[J].海洋技术学报.2018
[5].徐以正.根据漂流浮标资料对黑潮与湾流15m层流场特征的对比分析[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8
[6].武则州,周锋.基于卫星漂流浮标轨迹的东海边界交换估算方法研究[J].海洋学研究.2018
[7]..距离水下永动还有多远?我国首台自供能漂流浮标下水了[J].传感器世界.2018
[8].付毅飞.理论上实现“水下永动机器人”[N].中国水运报.2018
[9].付毅飞.国内首个自供能漂流浮标样机浮出水面[N].中国海洋报.2017
[10].王鹏,胡筱敏,熊学军.新型表层漂流浮标体设计分析[J].海洋工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