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华/广西北流市新荣镇毓山小学——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新教育理念,通过创造愉快、和谐、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调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探索性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如何构建充满活力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力教学方法
教师不仅是课堂问题的解答者,同时也是解决问题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及合作者,小学数学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极富个性的教学过程,尤其是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过程,还学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等”。因此,在构建活力课堂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下述几个方面来完成。
一、将数学课堂与生活体验溶于一体
数学的学习较为抽象,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因此需要将数学的学习转变为学生能够乐于接受的形式。将数学学习和生活相结合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维,紧跟教师讲解,勇于发言等,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将生活经历转化为数学的学习场景,解决数学学习抽象性带来的难以理解的问题。如在进行《小数加减法》教学时,可以设置超时购物场景,让学生来扮演收款员,可以用纸片或木块充当货物,上面写上物品价格,价格设置到小数位,让学生来选几件商品,算一算,需要花费多少钱,由于这种场景较为常见,因此在这种场景演习中自然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场景的学习,学生会有种亲切感,熟悉感,能够产生共鸣,产生积极的认知心理。
同时教师还应组织一些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体会“用数学“乐趣的同时,提高“用数学”能力。比如在进行《按比例分配》教学时,可以设置如此一个场景:学校准备用5万元购买一写办公设备,如电脑、电子读物、电视机等用于学生的多媒体教学,电脑设置每台3800员,电子读物每套270元,电视机每台280元,让学生帮忙给设计一个购买方案,看谁的方案能够被学校采用,被采用者将获得学校的奖励,这样学生的参与兴趣被一下子调动起来,积极开始设计,并探索了很多的科学的购买方案,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程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让学生亲身体验,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
“发生认识论”认为,认知来自活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就不可能产生认知或者反映。“发生认识论”强调儿童要高度活动,让儿童在积极的动手动脑中,通过自我亲身探索,或者对外界及知识的认知,并逐渐丰富自我的认知结构。这里的活动既包括身体的活动(操作、观察、交流、游戏等),同时包括大脑的活动(如分析、比较、概括、判断、综合等),且这两方面的活动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设置各种丰富多彩的、有趣的学习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我探索中真正理解知识、发现知识和掌握知识。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解决学生的各种疑问
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要解决好学生持有的各种疑问,课堂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提问并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通过学生及教师之间的相互讨论,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要创设疑惑场景,来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如在进行“圆的周长”教学时,新课时引入课件提出,新的乌龟和兔子赛跑,乌龟和兔子都在一个起点起跑并回到起点,不同的是乌龟跑的是边长40米的正方形跑道,而兔子跑的是直径40米的圆形跑道。这时,学生都会想知道究竟是乌龟赢还是兔子赢,于是都会不自觉的过度到问如何求圆的周长的问题上来,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提问兴致和学习兴趣,起到良好的课堂激活效果。
四、设疑、解疑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教师要研究学生,设计课堂提问。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有的教师期望过高。但学生的能力层次有别,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适应问题,而应尽量使问题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程度。给多数学生以答对问题的机会,才有可能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才能增强他们的进取心,激发全体学习求知的欲望。这就要求所设的问题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根据课堂教学情况有所变动。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应迅速作出反应——找出错误的原因,然后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深入引导。如果教师忽视学生出错的原因,而仍按原设计进行教学,那只能导致疑问无法解决,学习流于表面而留有隐患。
总之,在创建小学数学活力课堂时,教师在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要勇于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创新,将数学课堂的教学和小学生的生活、活动天性及提问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和生活相融合,和学生的活动相融合,在引导学生提问中,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有兴趣的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