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苯并噻二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噻吩,材料,氟化,卟啉,空穴。
苯并噻二唑论文文献综述
张梅梅,黄丹丹,胥城城[1](2019)在《Si掺杂4,7-二(2-噻吩基)苯并噻二唑在 TiO_2(100)表面吸附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与周期性平板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在GGA/PW91/DNP水平上研究了Si掺杂4,7-二(2-噻吩基)苯并噻二唑(DTBT-Si)在TiO_2(100)表面的吸附。通过吸附前后化合物DTBT-Si的Mulliken charge和前线轨道分析表明:当DTBT-Si吸附在TiO_2(100)表面时,DTBT-Si表面向TiO_2(100)转移0.923 e电荷,同时前线轨道能隙变窄。(本文来源于《河南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李阳,张辉,李明[2](2019)在《具有较大Stokes位移的新型苯并噻二唑基pH荧光探针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2种基于苯并噻二唑的荧光探针C1和C2,应用于极酸性条件下pH检测。利用核磁共振氢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的荧光探针分子结构及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2种荧光探针均具有较大的斯洛克斯(Stokes)位移(>100nm),且C2具有优良的专一性和光稳定性;pH从0增加到3.04时,随着pH的升高,C2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C2探针的酸度系数为1.56,在极酸性条件下C2作为pH探针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8期)
顾慧慧[3](2019)在《卤代苯并噻二唑和苯并叁氮唑的材料合成与光伏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发展离不开对能源的需求,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占据市场的主要是单晶硅和无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而有机太阳能电池应用较少。近几年,研究最多的是D-A聚合物和A-D-A小分子作为给体材料,PCBM富勒烯类衍生物作为受体,目前基于富勒烯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已超过13%。近两年,由于非富勒烯材料的良好稳定性,光物理性能,易于调节能级等优点而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引入强吸电子F或者Cl是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合成了一系列氟代和氯代D-A聚合物,氟代A-D-A小分子和氟代非富勒烯受体,并对这些材料进行了系统研究。(1)以(4,8-双(辛氧基)苯并[1,2-b:4,5-b']二噻吩2,6-二基)双(叁甲基锡烷)作为电子给体,苯并叁氮唑作为受体设计合成了叁个A-D-A小分子作为给体。通过在苯并叁氮唑受体中引入不同数量的氟原子,探究不同数量的氟原子对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现在受体中引入氟原子使SM-2F和SM-4F显示出明显的肩峰,因为引入氟原子之后会增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电荷传输。同时降低了SM-2F和SM-4F的HOMO能级,并且提高了其电荷迁移。其中,SM-2F:PC_(71)BM具有最佳器件性能,能量转换效率为3.94%。(2)以(4,8-双(辛氧基)苯并[1,2-b:4,5-b']二噻吩2,6-二基)双(叁甲基锡烷)作为电子给体,苯并噻二唑为受体合成了5个新型D-A聚合物。通过在苯并噻二唑受体中引入不同数量的氯原子和氟原子,通过测试这些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循环伏安,光伏性能,电荷迁移和AFM等来研究不同数量的氯原子和氟原子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的影响。最终,P2具有最佳器件性能,能量转换效率为3.97%。(3)以(4,4,9,9四(4-己基苯基-4,9-二氢-s-苯并二茚并[1,2-B:5,6-B']二噻吩-2,7-二基)双(叁甲基锡烷)为电子给体,苯并噻二唑为受体制备了两个非富勒烯受体,并在苯并噻二唑受体中引入氟原子来探究氟化对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经过一系列的表征,发现这两个非富勒烯受体在可见光都显示出了比较强的吸收,在引入氟原子之后,降低了非富勒烯受体的HOMO和LUMO,其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也得到了提升,能量转换效率从2.5%增加到3.22%。(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9-06-01)
马科[4](2019)在《苯并噻二唑基四氮唑配合物的原位合成及其对pH等外部环境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配位聚合物(CPs)由于其多样性的识别机制在荧光探针领域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外界环境诱导的配体发光改变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识别机制。众所周知,苯并噻二唑(BTD)是一个优秀的发光单元,而四氮唑单元配位模式多样、具有易于裸露的未配位N活性位点。值得注意的是,四氮唑配合物还可以通过水热原位合成,这种方法环境友好、操作简单,还可以获得很多普通配体合成方法得不到的结构。基于以上设计思想,我们利用3种氰基苯并噻二唑前驱体PL_1、PL_2和PL_3,通过控制迭氮化钠和路易斯酸金属盐的比例在水热条件下原位合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苯并噻二唑基四氮唑配合物,1-7(其中配合物5、6、7与配合物1同构)。随后,详细地研究了其结构特点和光物理行为,进一步探索了它们与外界环境(如体系pH、金属离子或阴离子)的相互作用情况。研究发现,配合物1、2和4可以对偏酸性条件进行荧光响应,pH=2时荧光明显淬灭。配合物3因其独有的双发射性能和迭氮根辅助配位的影响可以对偏碱性环境进行荧光响应,其的两个发射峰的积分比例随pH变化而变化。此外,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苯并噻二唑基四氮唑配合物和金属离子及几种阴离子的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才俊[5](2019)在《基于苯并噻二唑-苯并二噻吩单元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是清洁的有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在薄膜太阳能电池中,基于溶液加工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由于其具有低成本、质量轻、柔性及易于实现大面积制造等潜在的优势而备受关注。目前所报道的基于本体异质结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已经超过了14%。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聚合物给体材料的性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以通过设计合成新型聚合物给体材料来得到高效率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本论文以苯并噻二唑(BT)以及苯并二噻吩(BDT)为基本单元设计了一系列聚合物给体材料,应用于有机光伏器件中,通过优化其性能最终得到的能量转化效率达4.73%。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论文第叁章中,基于区域不对称的设计理念以苯并[1,2-b:4,5-b’]二噻吩,噻吩(T)为给体单元,氟取代的苯并[2,1,3]噻二唑为受体单元通过Stille偶联反应合成了两种区域不对称的聚合物(PR1F和PR2F)。这两种材料具有300-700 nm的宽吸收光谱,PR1F和PR2F的光学带隙分别是1.73 eV和1.75 eV。热稳定性良好,能级与富勒烯受体匹配。分别以这两种材料为给体材料,PC_(61)BM为受体材料制备的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active layer/LiF/Al。其中,PR2F效率最高为4.73%。PR1F的器件效率为2.92%。2、论文第四章中,基于2A-低聚噻吩结构的给体材料设计思路以苯并[1,2-b:4,5-b’]二噻吩,噻吩为给体单元,单噻吩(T)和并噻吩(TT)作为π桥连接两个氟取代的苯并噻二唑单元而合成的两个聚合物分别为PTT-BDT和PT-BDT。这两个给体材料都具有宽吸收光谱,以及较低的HOMO和LUMO能级,与富勒烯受体材料匹配。同时这两个聚合物给体材料还具有较高的传空穴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甘国月[6](2019)在《基于低聚噻吩-苯并噻二唑单元的叁元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煤炭、石油等化石资源的逐渐消耗,急需一种可再生清洁资源。太阳能清洁无污染,是理想的可替代能源。其中聚合物太阳能电池(PSCs)具有价格低廉、质量轻和柔性好等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开发性能优异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是研究的关键。通过设计和选择不同的给受体材料以及优化器件,PSCs的能量转化效率已经超过了14%。其中叁元共轭聚合物给体材料,可以结合不同的给电子单元和缺电子单元的优势来调节材料的吸收、分子能级和载流子迁移率等性质,从而有助于提高PSCs的性能和光电转换效率。本论文主要采用烷氧基(C_(12)H_(25)O)取代的苯并噻二唑(ROBT)作为受体单元(A),低聚噻吩类作为给体单元(D)合成一系列叁元共轭聚合物,通过优化分析材料结构及性质获得高性能的PSCs。主要工作如下:(1)第叁章,采用ROBT单元、并噻吩(TT)和叁噻吩(3T)单元,通过不同的合成路线设计了两种D1-A-D2-A型聚合物给体材料,即具有规则结构的P1和无规则结构的PR1。对于叁元共聚物PR1和P1,由于S···O分子间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增加聚合长度并改善其共面性,表现出300至750 nm的宽吸收。尽管P1的UV-vis吸收相比于PR1红移,但由于以P1:PC_(71)BM为活性层制备的器件形貌粗糙不利于电荷分离,导致PCE比PR1低。以P1:PC_(71)BM为基础的器件实现了3.40%的最佳PCE,V_(OC)为0.62 V,J_(SC)为8.53 mA cm~(-2),这表明无规则聚合物PR1在PSCs中更有潜力。通过对比这几种材料,我们发现不同的分子构型对聚合物材料的能级、空穴迁移率和形貌都有很大的影响。(2)第四章,基于ROBT、TT和单噻吩T单元设计合成了四种D1-A-D2-A型的叁元无规则聚合物:PROBT-25、PROBT-50和PROBT-75PROBT-100。这些叁元无规则聚合物具有300-800 nm较宽的吸收范围和适宜的HOMO/LUMO能级。在一系列器件优化之后,发现在比例为1:1时的PROBT-50聚合物给体材料显示出更高的PCE为4.05%。这可能是因为PROBT-50的分子量比PROBT-25和PROBT-75更高,虽然PROBT100的分子量也很高,但是由于其溶解性较低不利于形成更好的薄膜形态,导致效率降低。而PROBT-50溶解性很好可以溶于氯苯等溶剂,有利于形成更好的薄膜形貌从而有利于空穴和电子的平衡。通过调整聚合物单体的比例,采用无规则聚合的方法可以提高PSCs的性能。(3)第五章,基于ROBT、TT和联噻吩2T设计合成了两种具有相似聚合物主链的2D/A型叁元共聚物,区域规则聚合物P0和无规聚合物PR0。对比第叁章的实验结果,我们将3T单元换成联噻吩(2T)单元,试图提高聚合物的PCE。在对P0和PR0电化学性能和器件优化之后发现,虽然无规聚合物PR0的PCE高于规则聚合物P0,但是两种器件效率都低于PR1。P0和PR0较低的溶解度是导致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对温度很敏感不能采取加热溶解的方式,无法构建有利的电荷传输。虽然这几种聚合物结构类似,但是结构微小的差异会导致效率的迥然不同。(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祝蓓[7](2019)在《苯并噻二唑和卟啉类给体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利用太阳能发电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有机太阳电池由于具有柔性、质量轻、可溶液加工、成本低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叁元有机太阳电池由于其活性层各组分之间吸收互补,因此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太阳光,此外制备工艺也很简单,表现出了很大的商业化应用前景。卟啉因其平面性好,易修饰及吸光能力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制备有机光伏材料,表现出了优异的光伏性能。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围绕苯并噻二唑和卟啉类给体材料的设计合成、性能研究及其在有机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展开的。在第二章中,我们以强的吸电单元2,1,3-苯并噻二唑为核,3-辛基罗丹宁作为端基,不同长度的噻吩为π桥,设计合成了叁个新型的A-π-A-π-A小分子,结果表明π桥的长度对分子的能级,π-π聚集和电子推-拉效应有很大的影响。尽管这几个分子分别与PC_(71)BM和PTB7制备二元器件时效率很低,但用于制备叁元器件时,基于BT2TR和BT3TR的叁元器件分别取得了9.30%和9.21%的效率,相比于PTB7:PC_(71)BM的二元器件效率提高了17%和15%,表明A-π-A-π-A小分子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在第叁章中,我们用苯并二噻吩二酮作为吸电单元通过炔键与卟啉环桥联,设计合成了D-A,A-D-A和D-A-D构型的叁个中宽带隙的卟啉分子,系统地研究了构型的变化对分子的紫外吸收特性,电化学性能和光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D-A构型的分子具有最强的分子内电荷转移效应和最好的光伏性能。在第四章中,我们将不同数量的氟原子引入到卟啉侧基,探讨了氟的引入对卟啉小分子的聚集、能级和吸收光谱的影响。氟原子可以有效降低分子的能级,使开路电压从0.72 V提高到了0.85 V;此外,不会减弱分子对太阳光的吸收能力。在第五章中,我们设计合成出了对太阳光吸收边限达到1000 nm的双卟啉分子,探究了分子的共轭长度对分子的聚集方式、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影响。在保证溶解的前提下,减小吡啶的添加量和使用低功函数的阴极对器件性能有积极的影响,基于BT2PTR的器件经过SVA处理后效率提高到了5.62%,电流达到了15.02 mA cm~(-2)。(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0)
冀宇[8](2019)在《基于苯并噻二唑基团及其衍生物的空穴传输材料及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以其优异的光伏性能和低成本的优势成为备受瞩目的光伏材料之一。到目前为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能量转换效率(PCE)在过去短短的10年中从3.8%提高到24.2%,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空穴传输层和钙钛矿层直接接触,从钙钛矿层提取空穴,避免钙钛矿材料和电极直接接触导致的电荷淬灭。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要制备高性能的太阳能电池,除了对钙钛矿材料和器件结构进行优化以外,开发合适的空穴传输材料(HTMs)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至关重要。在设计空穴传输材料时,常用联苯、四苯乙烯、螺芴及芳香稠杂环等基团作为核心基团,鲜少使用吸电子基团。然而,在空穴传输材料中引入吸电子基团,能够调节能级,增大分子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因此,在本论文中,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基于苯并噻二唑及其衍生物的有机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研究了这一类吸电子基团的引入对分子的光物理性质、电化学性质及热稳定性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探究了分子结构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本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设计合成了基于苯并噻二唑(BT)的新型有机空穴传输材料--JY5,并将其应用在平面构型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研究了在分子的核心位置引入吸电子基团对空穴传输性能和电池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以联苯为核心的空穴传输材料X51,器件光电转换效率为13.20%,而在联苯中间引入BT基团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PCE明显提高,增加到了16.87%。器件效率的提升主要来源于短路电流密度(J_(sc))的提高。BT基团可以提高JY5中心结构的平面性,有利于电荷传输,因此以JY5为HTM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性能优于X51。通过本章研究,表明在具有扭曲结构的空穴传输材料中引入吸电子基团BT能够促进空穴的传输,有利于提高J_(sc),并最终提高器件性能。2、设计合成了基于氟代苯并噻二唑(FBT)的有机空穴传输材料--JY6和JY7,并将其应用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系统地研究了氟原子的引入对空穴传输性能和器件效率的影响。JY6的核心结构是单氟代苯并噻二唑,JY7的核心结构是双氟代苯并噻二唑。以BT为核心的JY5作为参比。结果表明,在合成的几种HTMs,JY6对应的器件效率最高,为18.54%。值得注意的是,基于JY6的器件获得了81%的高填充因子(FF)值,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最高的FF值之一。以JY5为HTM的器件效率次之,PCE为16.87%,而JY7对应的器件效率较低,只有15.71%,这主要是由于随着氟原子数目增加,JY7分子结晶性增强,使形成的薄膜粗糙,有许多小孔,影响了相应器件的空穴提取和传输能力。研究表明,在BT基团上适当地引入氟原子可以提高HTM的空穴传输性能,最终提高PSCs的性能。3、设计合成了基于吡啶并噻二唑(PT)的空穴传输材料--JY8,并将其应用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研究了核心基团的吸电子能力增强对空穴传输性能和电池效率的影响。与以往报道的以BT为核心结构的JY5相比,具有强吸电子能力的PT基团增强了分子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此外,PT基团与相邻的一个苯环之间的二面角很小,这为JY8的中心部分提供了良好的平面性,并扩展了JY8中心部分的π共轭和电子离域。结果表明,JY8相比JY5具有更高的空穴迁移率,JY8 HTM具有更高的空穴提取和传输能力,且其表面形貌更加平整,因此,JY8对应器件效率达到19.14%,高于同等条件下基于JY5的器件效率。研究表明,在这一体系中,用PT基团替换BT基团来提高PSCs性能是可行的。4、设计合成了以1,2-二甲氧基苯基为端基的有机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J1和J2,分别以四苯乙烯和螺芴作为核心结构。与常用的甲氧基端基相比,1,2-二甲氧基苯基上存在两个甲氧基,增强了端基的给电子能力,同时也可以调节能级。此外,引入的苯环可以延长整个分子的π共轭,这有利于电荷的离域和传输。结果表明,这两种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合适的能级和良好的空穴传输能力。基于J2的平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效率为15.07%,开路电压(V_(oc))为1.02 V,J_(sc)为20.37 mA cm~(-2),FF为73%,接近于同等测试条件下基于Spiro-OMeTAD的器件性能。(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6)
彭志兴[9](2019)在《基于苯并呋喃或苯并噻二唑的荧光材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1年Tang课题组提出聚集诱导发射(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的概念以来,AIE理论和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具有AIE现象的家族成员不断扩充,让AIE的机理越来越清晰,而且由于克服了传统有机发光分子的聚集诱导猝灭(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ACQ)效应,使得其应用范围也得到了很大的拓宽。在本论文绪论中,我们介绍了 AIE现象的发现,描述了产生该现象的主要机理,概述了一些具有AIE现象的分子类型,论述了几种将ACQ分子转变为AIE分子的策略,介绍了具有AIE现象的分子的应用领域。虽然AIE现象及应用发展很快,但仍有一些实验现象尚未完全理解。因此,基于一系列化合物的结构合成和光物理性能表征,从中找出普遍适用的构效关系,对于指导设计合成新型功能分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如果能将传统的ACQ分子通过简单的方法使其具有AIE活性,那么将为AIE体系带来新的血液。此外,将一些新的元素引入到AIE体系中,会持续不断地制备出多功能或者新功能的材料。基于这些方面,本论文介绍了以下列叁部分工作:首先,通过共价键在具有ACQ特征的2-芳基-3-氰基苯并呋喃上引入AIE活性基团四苯基乙烯。通过调控对甲氧基苯基(PMP)在2-芳基-3-氰基苯并呋喃的5、6和7号位,制备了叁个化合物(2.1-2.3)。通过对它们在溶液、纳米颗粒、薄膜、晶体以及粉末状态下的光物理性质的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取代基效应。2-芳基-3-氰基苯并呋喃在溶液状态下发光,固体状态下由于π-π堆积而荧光猝灭,是一类具有ACQ特征的分子,四苯基乙烯单元的引入解决了固体发光的问题。这些化合物在固态下发射绿光,薄膜中的最高量子效率达到50.1%。单晶密度小的化合物观察到了力致发射红移。当对甲氧基苯基连在2-芳基-3-氰基苯并呋喃6号位时,化合物2.2具有最长的有效共轭,取得了最好的器件性能。其次,我们合成了一系列的有机胺与苯并噻二唑相连的化合物,研究了它们在不同状态(溶液、薄膜、晶体和粉末)下的光物理性质。对于那些在电子给体和受体之间具有强电子耦合作用的化合物,我们观察到了不寻常的反卡莎发射,这直接导致这些化合物在稀溶液中有白色发射。在这些化合物中,它们有的可以作为氨气传感器,有的可以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检测氟离子。聚集诱导猝灭在这些化合物的固体状态下没有观察到,他们在薄膜、晶体和粉末状态下都具有很好的发射,而且随着氨基的不同,发射颜色可以从黄色变为红色。此外,它们还可以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最后,我们合成了由单碳碳硼烷、苯并噻二唑和叁苯胺组合的D-A-D'化合物4.1。为了考察单碳碳硼烷的性质,我们还合成了苯基、对甲氧基苯基、4-吡啶基类似物(4.2-4.4)。通过对比分析NMR图谱和光物理性质的系统性研究,我们得出单碳碳硼烷是给电子基的结论。化合物4.1在四氢呋喃溶液中发亮黄色光,具有最高的量子效率和寿命。在四氢呋喃水溶液中,它趋向于形成纳米颗粒,可用来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识别银离子。通过四乙基铵阳离子与单碳碳硼烷之间的静电作用及若干C-H…π相互作用和静电力将分子组合在一起,化合物4.1在晶体状态下以片状排列,最小的晶体密度提供了从晶体到粉末的力致变色的最大可能性。而且,当化合物4.1和PVK掺杂作为OLED器件的发光层时,我们获得了纯白光发射的器件。(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4-01)
胡波,卢瑶,路云凤,张伟娜,李兵雪[10](2019)在《2,1,3-苯并噻二唑衍生物光电性质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考虑溶剂效应后2,1,3-苯并噻二唑衍生物中S原子被CH_2—、O—和NH—取代引起的电子性质和光谱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母体分子相比,O—取代引起的最高占据轨道能量(E_(HOMO))和最低空轨道能量(E_(LUMO))的变化很小,而CH_2—和NH—取代引起的E_(HOMO)和E_(LUMO)的变化较明显,且CH_2—和NH—取代后分子E_(HOMO)的变化小于E_(LUMO)的变化.CH_2—取代导致最大吸收波长(λ_(abs))和最大发射波长(λ_(em))明显红移,而O—和NH—取代导致λ_(abs)和λ_(em)明显蓝移;而且取代后分子的吸收和发射光谱的振子强度都增大.(本文来源于《分子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苯并噻二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合成了2种基于苯并噻二唑的荧光探针C1和C2,应用于极酸性条件下pH检测。利用核磁共振氢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的荧光探针分子结构及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2种荧光探针均具有较大的斯洛克斯(Stokes)位移(>100nm),且C2具有优良的专一性和光稳定性;pH从0增加到3.04时,随着pH的升高,C2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C2探针的酸度系数为1.56,在极酸性条件下C2作为pH探针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苯并噻二唑论文参考文献
[1].张梅梅,黄丹丹,胥城城.Si掺杂4,7-二(2-噻吩基)苯并噻二唑在TiO_2(100)表面吸附的理论研究[J].河南化工.2019
[2].李阳,张辉,李明.具有较大Stokes位移的新型苯并噻二唑基pH荧光探针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9
[3].顾慧慧.卤代苯并噻二唑和苯并叁氮唑的材料合成与光伏性能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9
[4].马科.苯并噻二唑基四氮唑配合物的原位合成及其对pH等外部环境响应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9
[5].刘才俊.基于苯并噻二唑-苯并二噻吩单元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6].甘国月.基于低聚噻吩-苯并噻二唑单元的叁元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7].祝蓓.苯并噻二唑和卟啉类给体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8].冀宇.基于苯并噻二唑基团及其衍生物的空穴传输材料及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9
[9].彭志兴.基于苯并呋喃或苯并噻二唑的荧光材料研究[D].浙江大学.2019
[10].胡波,卢瑶,路云凤,张伟娜,李兵雪.2,1,3-苯并噻二唑衍生物光电性质的理论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