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氧耐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体育舞蹈,有氧耐力,训练方法
有氧耐力论文文献综述
何佳莉,韩金勇[1](2019)在《体育舞蹈有氧耐力训练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体育舞蹈运动员由于体能不足而导致比赛后程无力的现象较多,通过有氧耐力训练,增强运动员体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本文采用观察法和资料分析法,对2018年7月参加在深圳举办的国际标准舞世界杯(WDC)国际比赛的20对体育舞蹈运动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走访了比赛代表队的教练员、裁判员,参考国内外有关有氧耐力训练、体育舞蹈训练等方面的文献资料。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传统体育舞蹈有氧耐力训练方法手段单调,训练效果不明显。研究提出根据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身心特点采取相应的有氧耐力训练等训练方法。(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19年11期)
姜哲,吴放[2](2019)在《我国16岁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高强度有氧耐力训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中,其身心各项素质发展的时序性决定了不同年龄训练内容的差异性,明确各年龄阶段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体能、技术、战术和心理方面重点发展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作为训练的理论起点,其直接影响各训练操作要素的选择与搭配,如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负荷量度的控制等,这些要素均直接决定训练实践活动的质量。对于16岁年龄阶段足球运动员,从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来看,处于专项提高阶段,运动员在该阶段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决定其最终达到的高度;同时,16岁作为参加2024年奥运会和2026年世界杯的适宜年龄,担负着为国争光的艰巨任务,所以探究该年龄阶段训练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足球作为一项长时间同场对抗性项目,从能量供应角度来说,90%的能量是由有氧代谢系统提供,所以,良好的有氧耐力是现代足球运动员成功的首要条件。从专项角度来看,足球有氧耐力可以分为低强度有氧耐力、中强度有氧耐力和高强度有氧耐力叁种,其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发展中具有明确的年龄界限。国际足联、美国和日本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明确指出:高强度有氧耐力是16岁年龄阶段足球运动员需要重点发展的耐力素质。通过对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以及相关足球教材进行梳理和总结发现,由于缺乏对足球专项有氧耐力分类的深入研究,大多只是简单提出有氧耐力在该年龄段需要重点发展,造成了该年龄阶段耐力素质发展目标不明确,不能准确地指导足球实践活动。在足球训练质量研究方面,大多从训练结果角度出发,采用筛选指标-确定指标-统计指标数据-建立评价标准-实际评价的研究思路忽视了各训练实践操作要素,主要包括训练周期、训练内容、训练方法手段和训练负荷,上述要素均是运动训练的核心,理应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为探究我国16岁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高强度有氧耐力训练质量,选取上海申鑫16岁男子足球队、山东鲁能16岁男子足球B队和北京叁高16岁男子足球队为调研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测试法等,对球队高强度有氧耐力各操作性要素(训练内容、训练负荷、训练方法、训练手段以及训练频次、组数、时间等)训练特征进行探析。研究结果:1)我国16岁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高强度有氧耐力训练中,负荷强度为最大心率80-100%占比为71.23%,其中最大心率80-89%占比为45.21%,最大心率90-100%占比为26.02%,主要以有氧功耐力训练为主,缺少最大有氧功训练耐力训练。2)我国16岁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高强度有氧耐力训练方法采用固定/变换间歇时间的间歇训练法,在训练模式变化上,以固定间歇时间为主、变换练习规则和实战比赛相对较少;训练手段包含专项和非专项两种形式,专项主要包括小场地比赛和运球等,非专项主要包括各种形式的跑动;间歇方式采用走、慢跑和低速运球等方式,间歇时间控制主要依靠教练员的经验判断。3)我国16岁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高强度有氧耐力一般采用每周一次的训练频次,训练次数偏少;平均每次训练总时间为25分钟,每次练习组数为1组、平均每次练习时间为10.2分钟。研究结论:结论一:我国16岁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高强度有氧耐力训练负荷强度偏低。结论二:我国16岁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高强度有氧耐力训练方法符合素质发展需求,但训练模式多变性足;训练手段包含专项和非专项两种形式,但采用专项化训练球队占比较低;间歇方式采用积极性恢复,间歇时间安排缺乏科学依据。结论叁:我国16岁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高强度有氧耐力周训练次数偏少、训练组数、每次练习时间安排以及相互之间的搭配不合理。总之,我国16岁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高强度有氧耐力各操作性训练要素特征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杨嘉浩,高炳宏,章凌凌[3](2019)在《运用Yo-Yo IR1测试评价高水平大学生网球运动员有氧耐力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网球作为一项长时间重复进行高强度身体活动的间歇型项目,能量需求在进行高强度对抗回合(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与低强度间歇移动(有氧氧化供能系统)中交替。其中,有氧代谢系统能够在比赛的过程中帮助球员重新合成能量物质。所以高水平的有氧耐力有助于球员重复进行大力抽球、快速移动,在间歇中快速恢复和保持专注度。因此有氧耐力的优化对于网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如今,最大摄氧量(VO2max)是评价有氧耐力的黄金指标,通过实验室的递增负荷测试测得VO2max,是众多研究中评定有氧耐力的首选测试方案。但该测试方法无法包含网球项目真实场景中所具有的重复加减速、变向、保持平衡和完成击球等元素,因此不足以评价网球运动员的专项有氧耐力。而有球的专项有氧耐力测试又需要昂贵复杂的设备器材(如,发球机)。所以研究者们发展了一些包含了加减速和变向的间歇型折返跑场地测试来提高评估模式的专项性与实施的易行性。Yo-YoIR1测试是其中一种测试流程与要求相对简便易行的间歇型折返跑场地测试。已被表明具有较高的信度,最终成绩与实验室环境测出的VO2max值高度正相关,且最终速度能直接用来设计高强度间歇训练。该测试已在多个项目中作为评价其项目运动员有氧耐力的测试方法而使用。但与网球相关的研究目前只发现一篇。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以上海市高校网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究:Yo-YoIR1测试能否作为评价网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场地测试方法。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15名上海市高校网球运动员(13名男性,2名女性,年龄:20.5±1.8岁,身高:180.6±6.4cm,体重:75.3±13.3kg,专项训练年限:11.6±3.0年)。所有受试者均为曾或现代表学校参加上海市与全国大学生网球比赛(乙组或丙组)的高校代表队球员。所有受试者均在告知测试流程、设备、益处与风险之后自愿参加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研究方案:所有受试者在叁周内随机进行递增负荷跑台测试(TT),Yo-Yo IR1测试(YYIR1)与网球专项递增负荷测试(ST),每个测试之间至少间隔24小时。使用运动气体代谢分析仪K5(COSMED,罗马,意大利)记录VO2(摄氧量)、心率(HR)等生理指标。静息及测试后1、3、5、15分钟时采集受试者指尖血,使用EKF-DIAGNOSTIC血乳酸浓度(BLa)分析仪(EKF,德国)测量BLa。(3)统计方法:所有测得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比较叁种测试中相同变量的组间差异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统计分析在spss 24.0(IBM,芝加哥,美国)上进行。研究结果:(1)TT,YYIR1与ST中所测得VO2max相对值分别为:54.2±5.4 ml/kg/min;60.2±8.3 ml/kg/min;56.1±6.2 ml/kg/min。其中,仅TT与YYIR1的相对值之间差异具有显着性(P=0.02),其它差异均不具有显着性(TTvs.ST:P=0.45;YYIR1vs.ST:P=0.10)。但间歇型场地测试测出的VO2max值均高于持续型实验室测试。叁种测试的HRmax分别为:TT:197.3±8.5次/分;YYIR1:195.7±8.1次/分;ST:193.5±8.8次/分,叁组测试结果之间差异均不具显着性(TT vs. YYIR1:P=0.59;TT vs. ST:P=0.22;YYIR1 vs. ST:P=0.48)。叁种测试的BLamax(峰值血乳酸)分别为:TT:12.07±2.0mmol/L;YYIR1:15.4±1.6mmol/L;ST:9.1±1.9mmol/L,叁组测试的之间差异均具有显着性(TT vs. YYIR1:P=0.01;TT vs. ST:P=0.01;YYIR1 vs. ST:P=0.01)。叁种测试方案之中YYIR1的测试时长最短,诱出VO2max值、BLamax、平均VO2、平均HR均为最高,出现VO2max时间最早。(2)最大负荷时叁种测试之间的VO2相对值差异均不具显着性(TT vs. YYIR1:P=0.79;TT vs. ST:P=0.56;YYIR1 vs. ST:P=0.40)。研究结论:递增负荷跑台测试、Yo-YoIR1测试与网球专项递增负荷测试都能作为评价网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有效测试方法。综合测试的专项性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Yo-Yo IR1测试是一种更加简便易行且有效的测试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袁田[4](2019)在《FIIT与MICT训练法对提高篮球运动员专项有氧耐力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篮球运动员的专项有氧能力是篮球运动员体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专项有氧能力是篮球运动员无氧运动间歇期体能恢复的有力保障。在现代篮球竞技比赛中,前后时间持续较长,虽与田径中的长时间持续匀速跑时间相似,但却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在跑的过程中穿插了快速启动、冲刺、制动,瞬间变向、变速,单次或多次冲抢篮板,甚至几个回合的快速攻防,但也经常出现慢速移动,甚至原地休息,后者最大特征在于速度比较均匀。因此,篮球运动员体能中的有氧耐力素质是一种间歇性的耐力素质。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FIIT),是一种类似篮球运动间歇耐力训练。中等强度匀速持续训练(Moderate 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MICT)是一种类似于田径持续长跑耐力训练。本研究拟对FIIT与MICT两种训练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究FIIT训练法与MICT训练法提高篮球运动员专项有氧能力的功效差异及生理机制,为提高篮球运动员专项有氧能力提实践参考。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武汉二所高校CUBA男子篮球运动员41名,随机分成FIIT组,21名,年龄21.4±1.78y、身高184.2±6.33cm、体重80.8±8.73kg、训练年限8.7±2.16y;MICT组,20名,年龄21.0±2.03y、身高183.0±6.95cm、体重82.3±7.50kg、训练年限9.1±2.44y。(2)测试仪器:MAX-Ⅱ心肺仪、Polar SB10表、XK-Ⅱ型血红蛋白仪、电子自动计时器等。(3)测试指标:心率无氧阈(HRT)、通气无氧阈(VAT)、最大摄氧量(VO2max)、心率无氧阈/最大心率(HRT/HRmax)、通气无氧阈/最大摄氧量(VAT/VO2max)、血红蛋白(HB)、3/4场地冲刺跑成绩、15米×17次跑(4组)成绩。(4)FIIT方案:训练内容为400米田径场跑道30米快跑,50米慢跑,完成5千米(12.5圈),田径跑道设置两种不同颜色标志旗30米和50米分割线。(5)MICT方案:持续匀速长跑,400米田径场跑道,完成5千米(12.5圈)(时间19分-22分钟)。(6)指标测试方案:前后测试两次。HRT、VAT、VO2max、HRT/HRmax、VAT/VO2max测量:采用GXT方案。HB测试:采用稀释251倍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稀释液,用血红蛋白值仪测定。3/4场地冲刺跑:篮球场端线与对侧罚球线之间冲刺跑,2-3人/组,端线后起跑,听到"5、4、3、2、跑!"口令后,运动员全力冲,过对侧罚球线后,电动计时,跑2-3次,取最好成绩。15米×17次跑(4组):篮球场地两边线之间折返17次,4组,组间歇2分钟,3-5人/组,听"跑!"口令起跑计时,第17次冲过边线后,电动记时。研究结果:(1)训练前后比,MICT组HRT分别为160.91±3.52beat/min、162.84±3.05beat/min(P<0.05);HRT/HRmax分别为80.85±2.33%、81.83±1.97%(P<0.05);VAT分别为3048.5±247.9ml/min、3155.2±211.4ml/min(P<0.05);VO2max分别为4914.6±350.8ml/min、4938.6±320.4ml/min(P>0.05);VAT/VO2max分别为62.03±3.04%、63.89±3.97%(P<0.01);HB分别为137.6±5.63g/L、143.4±4.35 g/L(P<0.01);3/4场地冲刺跑分别为3.52±0.54s、3.41±0.47s(P<0.05);15米×17次×4跑成绩均值分别为66.63±3.54s、65.18±3.54s(P<0.05)。(2)训练前后比,FIIT组HRT分别为161.29±4.56beat/min、166.28±3.28beat/min(P<0.01),HRT/HRmax分别为81.05±2.38%、83.56±2.17%(P<0.001),VAT分别为3067.2±254.3ml/min、3356.1±207.5ml/min(P<0.01),VO2max分别为4902.4±362.3ml/min、4945.7±370.6ml/min(P>0.05),VAT/VO2max分别为62.57±3.12%、67.87±3.07%(P<0.001),HB分别为136.3±5.20g/L、142.9±5.38 g/L(P<0.01),3/4场地冲刺跑分别为3.54±0.49s、3.32±0.43s(P<0.01),15米×17次×4跑成绩均值分别为66.21±3.80s、64.15±3.22s(P<0.01)。(3)训练后,FIIT方案与MICT方案比,HRT、HRT/HRmax、3/4场地冲刺跑、15米×17次×4跑成绩存在显着差异(P<0.05),VAT、VAT/VO2max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HB、VO2max无差异(P>0.05)。研究结论:(1)FIIT训练法和MICT训练法均能提高篮球运动员的无氧阈(HRT和VAT),提高篮球运动员的专项有氧耐力,且FIIT训练法在提高篮球运动员无氧阈方向显着要优于MICT训练法。(2)FIIT训练法和MICT训练法均可显着提高篮球运动员HRT/HRmax比值、VAT/VO2max比值,提高了最大心率和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比利用率,且FIIT训练法显着要优于MICT训练法。(3)FIIT训练法和MICT训练法均能提高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两种方法效果一致。(4)FIIT训练法和MICT训练法均能提高篮球运动员3/4场地冲刺跑和15米×17次×4跑成绩,表明两种训练法对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具有显着的提高,且FIIT优于MICT。(5)最大摄氧量(VO2max)没有显着提高,提示在训练篮球运动员专项间歇有氧耐力时建议多采用FIIT训练法。(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周志雄,丁腾[5](2019)在《同期训练法发展青少年力量和有氧耐力素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近年来我们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成为学校、社会和家庭关注的焦点。力量和耐力素质是体质健康测试重要指标,选择有效训练方法是有效发展青少年力量和有氧耐力素质的重要保障。本研究探讨力量和耐力同期训练方法发展青少年力量素质和有氧耐力的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选取2所中学6个班级共163名初中生,其中,男生66人,平均年龄12.47±0.32岁,身高为161±7.7cm,体重为55.3±13.8kg,BMI为21.18±4.5kg/m2;女生97人,平均年龄12.48±0.35岁,身高为158.2±6.6cm,体重为52.2±12.3kg,BMI为20.7±3.8kg/m2。将学生按班级分为力量与有氧耐力同期训练组(同期训练组),抗阻练习与有氧耐力分开单独训练(非同期训练组),以及不安排抗阻和有氧耐力训练的对照组。实验干预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实验干预10周。(1)同期训练组的训练方案:在每周2次体育课中安排10分钟抗阻力量训练和10分钟有氧耐力训练,每次训练时间20分钟。在实验前测后对学生执行抗阻与有氧耐力同期训练和非同期训练方案,练习期间通过迈欧-阿尔法心率表心率测试表进行心率监测,保证训练期间心率达到76%-95%HRmax的中高强度区间。(2)非同期训练组的训练方案:在每周2次训练课中分别安排1次20分钟的抗阻力量训练和1次20分钟的有氧耐力训练,抗阻力量训练和有氧耐力训练间隔24小时以上。(3)对照组按常规体育课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不安排本实验的抗阻力量训练和有氧耐力训练内容。实验测试指标主要有立定跳远、立定纵跳摸高、仰卧起坐、背起、握力、20多级往返跑、1000米、800米、身体成分等。采用一般线性模型的单变量分析法对实验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为了避免实验前各组学生运动素质的差异性可能成为影响实验后运动素质变化的混杂因素,因此将学生实验前基线测试数据作为协变量,有效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混杂因素。假定方差齐性变量之间两两比较检验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多重比较检验。研究结果:(1)10周的实验干预后,同期组、非同期组和对照组男生的立定跳跳远成绩分别为175.76±2.98cm、169.25±2.76cm、172.52±2.92cm,纵跳摸高成绩分别为245.31±1.35cm、247.47±1.32cm、241.92±1.34cm,仰卧起坐成绩分别为46.26±1.25个、42.38±1.23个、39.57±1.26个,背起成绩分别为37.19±0.52cm、33.04±0.52cm、34.14±0.52cm。同期组男生的背起和握力两项指标显着高于非同期组,两组男生的立定跳远、纵跳摸高、仰卧起坐等指标无显着性差异;同期组男生的纵跳摸高、背起、仰卧起坐、握力等指标显着高于对照组男生,非同期组男生的纵跳摸高成绩显着高于对照组。同期组、非同期组和对照组女生的立定跳跳远成绩分别为162.43±1.48cm、158.37±1.47cm、155.34±1.46cm,纵跳摸高成绩分别为239.42±1.48cm、236.56±1.50cm、233.81±1.49cm,仰卧起坐成绩分别为46.26±1.25个、41.92±0.93个、37.64±0.93个,背起成绩分别为38.69±0.90cm、36.36±0.91cm、34.52±0.92cm。同期组女生的一定跳远成绩显着高于非同期组,两组女生的纵跳摸高、仰卧起坐、背起、握力等指标无显着性差异;同期组女生的立定跳远、纵跳摸高、背起等指标显着高于对照组女生,非同期组女生的仰卧起坐成绩显着高于对照组,其它指标无显着性差异。(2)实验后,同期组、非同期组和对照组男生20米多级往返跑成绩分别为53.09±1.70圈、47.89±1.76圈、40.55±1.65圈,1000m跑成绩分别为294.25±5.31s、300.89±5.34s、336.73±5.73s。同期组男生的20米多级往返跑成绩显着高于非同期组,而两组的1000米跑无显着性差异;同期组和非同期组男生的20米多级往返跑和1000m跑成绩显着高于对照组男生。同期组、非同期组和对照组女生20米多级往返跑成绩分别为37.40±1.17圈、34.71±1.18圈、30.43±1.17圈,8000m跑成绩分别为228.79±3.58s、238.99±3.63s、266.16±3.54s。同期组女生的800米跑显着高于非同期组,而两组的20米多级往返跑成绩无显着性差异;同期组和非同期组女生的20米多级往返跑和1000m跑成绩显着高于对照组男生。研究结论:力量与耐力同期训练与非同期训练都能有效地提高初中生力量素质、有氧耐力。与非同期训练相比,同期训练提高初中男生有氧耐力效果显着,提高初中女生有氧耐力的效果不明显。(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冯伟平[6](2019)在《间歇训练,提升小学生有氧耐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若能结合学生的特点安排一些间歇训练,则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有氧耐力。开合跳、立卧撑、高抬腿等都是适合小学生开展的间歇训练,能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本文来源于《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期刊2019年10期)
张姜妹[7](2019)在《短道速滑队有氧耐力训练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短道速滑运动项目的快速发展,我国逐渐注重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技巧性训练,而有氧耐力训练方法已经成为提升短道速滑运动员成绩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短道速滑有氧耐力训练发展现状,改善不符合发展要求的训练要求,采用符合运动员个人发展状况的训练方法,为提升短道速滑运动员成绩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体育风尚》期刊2019年10期)
李安[8](2019)在《身体成分与有氧耐力的关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1240名普通高校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人体身体成分与有氧耐力的关联性,为人体健康和体育科学运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生物电阻抗法对1240名大学生身体成分进行测试,并记录大学生男子体质测试1000m跑项目成绩,按脂肪百分比分为低脂型组、标准组、高脂型组,进行分组关联性比较分析。结果:(1)高脂组身体成分指标体重、体脂百分比和去脂肪软体重与1000m跑运动成绩显着负相关(P<0.05)。低脂组身体成分指标体重和去脂肪软体重与1000m跑运动成绩显着正相关(P<0.05),二者均对1000m跑运动成绩产生显着影响。标准组身体成分各指标与1000m跑运动成绩无显着相关性(P>0.05);(2)低脂组1000mm跑运动成绩为230.67±33.35(s),高脂组为258.10±52.67(s),标准组为231.82±47.32(s),彼此间差异显着(P<0.05),低脂组最好,其次标准组,高脂组最差。结论:人体身体成分与有氧耐力显着相关,好的无氧耐力需要适宜的身体成分比例,具体特征表现为低脂肪、高体重、高去脂肪软体重。(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9年18期)
赵力华[9](2019)在《短道速滑有氧耐力训练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短道速滑有氧耐力训练的重要性,查找短道速滑有氧耐力训练中存在的误区,提出短道速滑有氧耐力训练的有效方法,旨在为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训练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运动精品》期刊2019年08期)
刘文锋,宋海霞,傅让[10](2019)在《有氧耐力运动对增龄大鼠肝细胞氧化应激和炎性因子及其AMPKα/Beclin1通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有氧耐力运动干预增龄大鼠,旨在了解和解析实施有氧耐力运动对大鼠肝脏增龄性老化适应性机制。方法:以SPF级健康雄性3月龄(青年,n=20)、13月龄(中年,n=24)和23月龄(老年,n=24)大鼠,各年龄随机分为青年静息组(Y-SED)、青年运动组(Y-EX)、中年静息组(M-SED)、中年运动组(M-EX)、老年静息组(O-SED)和老年运动组(O-EX)。3组静息组静息,3组运动组实施10周递增负荷规律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细胞形态,采用IHC检测SOD、MDA、IL-1β、IL-10、Beclin1和AMPK/pAMPK等通路相关蛋白。结果:SOD、MDA、IL-1β、IL-10和Beclin1阳性物质都主要集中在肝中央静脉或者肝窦静脉的周围肝细胞。实施有氧耐力运动后,与青年、中年和老年3个年龄的静息组相比,MDA表达在Y-EX组显着下降(Ρ<0. 05),在M-EX组下降(Ρ> 0. 05),在O-EX组显着上升(Ρ<0. 01)。而运动组的大鼠肝细胞SOD表达水平显着上调(Ρ<0. 05),即Y-EX组上调15. 63%,M-EX组上调24. 92%,O-EX组上调23. 98%。实施有氧耐力运动后,Y-EX组的IL-1β和IL-10表达水平均下调,其中IL-1β下调超过50%(Ρ<0. 01),IL-10表达水平稍下调(Ρ> 0. 05); M-EX组的IL-1β和IL-10表达水平均上调(Ρ>0. 05); O-EX组的IL-1β和IL-10表达水平均显着上调(分别为Ρ<0. 05,Ρ<0. 01)。3个年龄的运动组大鼠肝细胞AMPKα1表达水平均出现下调,Y-EX组、M-EX组和O-EX组的AMPKα1表达水平分别下调53. 13%(Ρ<0. 01)、47. 78%(Ρ<0. 01)和1. 88%(Ρ>0. 05),而Y-EX组pAMPKα1表达水平稍下调,M-EX组和O-EX组的pAMPKα1均上调,运动促使各年龄pAMPKα1/AMPKα1比值显着升高。3个年龄的运动组大鼠肝细胞Beclin1表达水平均显着上调,其中Y-EX和M-EX组上调(Ρ<0. 01),O-EX组也上调(Ρ<0. 05)。结论:有氧耐力运动刺激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保持一种平衡稳定关系,表明有氧耐力运动维护肝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功能稳态是一种抗逆锻炼机制,即通过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刺激激活pAMPK/AMPK通路的活性,调控细胞自噬Beclin1,启动适当的细胞自噬,有利于肝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功能稳态。(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有氧耐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中,其身心各项素质发展的时序性决定了不同年龄训练内容的差异性,明确各年龄阶段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体能、技术、战术和心理方面重点发展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作为训练的理论起点,其直接影响各训练操作要素的选择与搭配,如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负荷量度的控制等,这些要素均直接决定训练实践活动的质量。对于16岁年龄阶段足球运动员,从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来看,处于专项提高阶段,运动员在该阶段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决定其最终达到的高度;同时,16岁作为参加2024年奥运会和2026年世界杯的适宜年龄,担负着为国争光的艰巨任务,所以探究该年龄阶段训练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足球作为一项长时间同场对抗性项目,从能量供应角度来说,90%的能量是由有氧代谢系统提供,所以,良好的有氧耐力是现代足球运动员成功的首要条件。从专项角度来看,足球有氧耐力可以分为低强度有氧耐力、中强度有氧耐力和高强度有氧耐力叁种,其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发展中具有明确的年龄界限。国际足联、美国和日本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明确指出:高强度有氧耐力是16岁年龄阶段足球运动员需要重点发展的耐力素质。通过对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以及相关足球教材进行梳理和总结发现,由于缺乏对足球专项有氧耐力分类的深入研究,大多只是简单提出有氧耐力在该年龄段需要重点发展,造成了该年龄阶段耐力素质发展目标不明确,不能准确地指导足球实践活动。在足球训练质量研究方面,大多从训练结果角度出发,采用筛选指标-确定指标-统计指标数据-建立评价标准-实际评价的研究思路忽视了各训练实践操作要素,主要包括训练周期、训练内容、训练方法手段和训练负荷,上述要素均是运动训练的核心,理应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为探究我国16岁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高强度有氧耐力训练质量,选取上海申鑫16岁男子足球队、山东鲁能16岁男子足球B队和北京叁高16岁男子足球队为调研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测试法等,对球队高强度有氧耐力各操作性要素(训练内容、训练负荷、训练方法、训练手段以及训练频次、组数、时间等)训练特征进行探析。研究结果:1)我国16岁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高强度有氧耐力训练中,负荷强度为最大心率80-100%占比为71.23%,其中最大心率80-89%占比为45.21%,最大心率90-100%占比为26.02%,主要以有氧功耐力训练为主,缺少最大有氧功训练耐力训练。2)我国16岁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高强度有氧耐力训练方法采用固定/变换间歇时间的间歇训练法,在训练模式变化上,以固定间歇时间为主、变换练习规则和实战比赛相对较少;训练手段包含专项和非专项两种形式,专项主要包括小场地比赛和运球等,非专项主要包括各种形式的跑动;间歇方式采用走、慢跑和低速运球等方式,间歇时间控制主要依靠教练员的经验判断。3)我国16岁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高强度有氧耐力一般采用每周一次的训练频次,训练次数偏少;平均每次训练总时间为25分钟,每次练习组数为1组、平均每次练习时间为10.2分钟。研究结论:结论一:我国16岁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高强度有氧耐力训练负荷强度偏低。结论二:我国16岁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高强度有氧耐力训练方法符合素质发展需求,但训练模式多变性足;训练手段包含专项和非专项两种形式,但采用专项化训练球队占比较低;间歇方式采用积极性恢复,间歇时间安排缺乏科学依据。结论叁:我国16岁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高强度有氧耐力周训练次数偏少、训练组数、每次练习时间安排以及相互之间的搭配不合理。总之,我国16岁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高强度有氧耐力各操作性训练要素特征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氧耐力论文参考文献
[1].何佳莉,韩金勇.体育舞蹈有氧耐力训练方法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2].姜哲,吴放.我国16岁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高强度有氧耐力训练特征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杨嘉浩,高炳宏,章凌凌.运用Yo-YoIR1测试评价高水平大学生网球运动员有氧耐力可行性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袁田.FIIT与MICT训练法对提高篮球运动员专项有氧耐力的对比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5].周志雄,丁腾.同期训练法发展青少年力量和有氧耐力素质的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6].冯伟平.间歇训练,提升小学生有氧耐力[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9
[7].张姜妹.短道速滑队有氧耐力训练方法的研究[J].体育风尚.2019
[8].李安.身体成分与有氧耐力的关联性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9].赵力华.短道速滑有氧耐力训练方法的研究[J].运动精品.2019
[10].刘文锋,宋海霞,傅让.有氧耐力运动对增龄大鼠肝细胞氧化应激和炎性因子及其AMPKα/Beclin1通路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