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楚竹书周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战国文字,楚竹书,周易,同词异字
楚竹书周易论文文献综述
张喆[1](2018)在《战国楚竹书《周易》同词异字例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战国楚竹书《周易》中一词由多字记录的"同词异字"现象共14组,按产生原因可分为"因字形异体产生的同词异字""因假借产生的同词异字""因字形讹误产生的同词异字"叁类。通过对楚竹书与今本中出现的"同词异字"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同词异字是竹书本与今本《周易》用字差异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汉字汉语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马龙[2](2016)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转注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周易》流传两千馀年,儒家尊其为十叁经之一,道家奉其为叁玄之冠,可谓中华文明的滥觞。所谓易学,主要讲象数和易理两类,缺乏对《周易》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虽有先儒晚学考证《周易》古今异文,相较之下极其不足。况其目的总是解释经义,于经义无碍者则未加重视。简帛《周易》出土之后,学界掀起了《周易》语言文字研究的热潮。楚竹书《周易》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一部《周易》,保存了大量的战国楚系文字,其中绝大多数为转注字,极具研究价值。转注为“六书”之一,“六书”为造字之本。《转注系统研究》一书科学地揭示了汉字转注体系的本质,展现了汉字构形法的叁度飞跃,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转注字的方法论。本文以楚竹书《周易》为底本,参照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与清嘉靖刊十叁经注疏本《周易》,提取其中转注字组进行考证辨析。在《转注系统研究》的理论体系内分析其造字理据并划分类别,从而与汉字转注系统互相印证,为其提供确实的语料证据。最终,我们能够通过楚竹书《周易》中的转注字窥见汉字从产生到发展演变的宏大过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上古先民们对世间万物朴素而又深刻的认知。本文包含四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简要介绍楚竹书《周易》的源流背景;其次,对国内外楚竹书《周易》转注字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再次,对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材料加以说明;最后,阐述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一章明确了楚竹书《周易》中转注字的界定与划分标准,在比较转注字与异文、异体字、同源字、古今字、分别文、累增字、类化字、)字等术语的名义之后,对楚竹书《周易》转注字的性质和意义进行了讨论。第二章在全面考察楚竹书《周易》转注字的基础上,依照汉字构形法叁度成熟的逻1顺序将其分为“顺向转换”、“逆向转换”和“平行对转”叁大方面,每一方面的转注字又根据具体的转换类型分条缕析,参以实证。结论部分统计了楚竹书《周易》转注字每一种类型所占的比重,梳理概括了它们在转换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类母混用现象,对全文内容加以概括。(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期刊2016-02-25)
黄志强[3](2016)在《叠词训释与经籍句读:楚竹书《周易》释文辨正》一文中研究指出1994年春,上海博物馆自香港文物市场购得一批战国竹简,当中58枚,上书1806字,可与今本《周易》相对照。竹书图版2003年刊布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叁)》,并附整理者濮茅左所撰《考释》,于文字训诂、简序排列多所发明。唯《周易》成书于二千馀年以前,其文句断读,异説颇多,孰是孰非,甚难论定。濮氏深于经学,所采断句,泰半确当,然亦间有可议者。今谨就涉及叠词训释之简文,管窥蠡测,希于经文句读之正,有小补焉。(本文来源于《岭南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马龙[4](2015)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蒙卦异文考辩》一文中研究指出《周易》流传两千余年,儒家尊其为群经之首,道家奉其为叁玄之冠,可谓是大道之源,其中蒙卦被誉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滥觞,因此准确认识蒙卦对今人而言具有有重要教育意义和重大理论价值。我们认为,对蒙卦认识存在偏差的根本原因在于异文。本文通过对楚竹书《周易》与帛书《周易》、今本《周易》经文进行比对,试图在对又(有)、躳(、躬)、尨(蒙)、僮(童)、(击)这5组异文的字形、字音、字义进行考辨的过程中揭示一些人们一直忽视或未准确认识的问题,探求蒙卦卦辞的准确意义,恢复其本来面貌,从而在文字学的角度为易学研究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看法。(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董延寿,史善刚[5](2014)在《论上博藏楚竹书《周易》》一文中研究指出楚竹本《周易》的发现,拨开了易学史上的诸多谜团,澄清了易学史上的诸多问题。从楚竹本《周易》所揭示的内涵来看,楚竹书《周易》中所运用的卦画符号是数字卦与符号卦日趋统一的又一典型例证;楚竹书《周易》的最大特点就是在经文中出现的多种类型的特殊符号;楚竹书《周易》的另一特点,是经文中"匚"符号的发现及其所引起的种种认识和推测;楚竹书《周易》中的有经无传,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周易》经传所产生的时代问题。这可以在与今本《易》之相互比较中,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和优劣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4年06期)
吴勇[6](2013)在《论楚竹书《周易》之特殊符号》一文中研究指出楚竹书《周易》在每一卦首尾各有一个符号,被称为首符和尾符。关于这些符号的意义,主要的观点是濮茅左的阴阳消长说与李尚信的阴阳和合说。姜广辉则认为整理者可能将这些符号的意义复杂化了,它们可能只是为了翻检方便。本文进一步认为,这些符号并不特殊,其实就是分卷符号。当然分卷也有一定的原则,仍然要考虑某些卦的权重及相互之间的错综关系。这些特殊符号还有可能是出于占筮的目的而设计的。(本文来源于《华中学术》期刊2013年02期)
孙沛阳[7](2013)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的复原与卦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下简称楚竹书《周易》),残存五十八简,叁十四卦。这是目前所能见到最早的《周易》经文文本。该文本的发现对于了解《周易》的原始面貌,考释文辞用字演变,理解文本最初含义有着启发性的意义。同时也为解决易学史上的相关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一手资料,弥足珍贵。但由于盗掘以及流传时的散失,楚竹书《周易》并不完整,残缺过多,特别是其六十四卦卦序并不清楚,未免遗憾。在历史上,《周易》有过多个卦序系统。对于楚竹书《周易》的卦序,目前有诸多学者进行了讨论。整理者濮茅左先生根据楚竹书《周易》上面特殊的"红黑符号",总结归纳其特征,通过符号的阴阳相承变化,认为楚竹书《周易》可能"存在另一种卦(本文来源于《古代文明(辑刊)》期刊2013年00期)
何泽恒[8](2012)在《杂论楚竹书《周易》异文的可能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楚简《周易》有限的卦爻辞资料,配合既有的《易》学文献,分别推论经文和传文中《彖》、《象》二传的写定过程。其形成为今本固定的面貌,可能是经由不同时期和不同《易》家之手所修订改造完成。而就于今所见文本而言,楚简本年代最早,又可据以参证检讨经文的解读,以至判定其前出土帛本文字的是非得失。全文析分为四项,各举出若干例证以为说明。透过这些例证,不只可以更清楚了解今本《周易》形成过程的变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先秦典籍编制的性质和情况。(本文来源于《周易研究》期刊2012年01期)
丁四新[9](2011)在《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周易》卦爻辞校札九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就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部分卦爻辞的训释作了探讨,认为: 《孠》九二"(?)"读作"沙",郑本作"址","址"乃"(?)"字之形讹,"(?)"为"沙"字或体;《(?)》六叁"可(?)"读作"盱豫",不读作"歌豫",意为"妄大之豫乐"也;《钦》九叁"(?)",帛本作"(?)",均当读作"腓",今本作"股",则疑后人有意改字所致;《钦》九叁"(?)"字读作"随",帛本、今本亦作"随",俞樾认为今本"随"字当读作"骽(腿)",说误;《揆》六五"升宗","升"即"升(升)"字.训"登","宗"训"宗庙",不训"宗主",又本爻"(?)肤"读作"噬(?)";《艮》九叁"(?)",帛本、今本作"肥、夤",叁字均读作"(?)","夤"为"(?)"之通用字,训"夹脊肉";《丰》九叁"芾",帛本、今本作"殖、沛",叁字均当读作"旆",训"幡幔",虞翻则云"日在云下""不明"称"沛",说误等。(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1年08期)
谢向荣[10](2011)在《论楚竹书《周易》“讦”之卦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本《周易》简35-36为《讦》卦,其"讦"字凡八见,传本《周易》作"蹇",阜阳汉简本、帛书本均作"",汉石经则作"寋";又王逸注《楚辞.离骚》、李善注《文选.辨亡论》等,则引《蹇》六二"王臣蹇蹇"作"王臣謇謇",是"蹇"似又可通"謇",异文甚多。《易传》释"蹇"为"难",后世注家多从之。惟考时贤所论,颇有以竹书本之"讦"为正,释《蹇》为专言直谏之卦者。今不揣谫陋,拟为"蹇"之异文作一平议,并就文献征例、卦爻辞义、卦序结构、卦象诸端,考辨《周易》"蹇"之确义。(本文来源于《周易研究》期刊2011年02期)
楚竹书周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周易》流传两千馀年,儒家尊其为十叁经之一,道家奉其为叁玄之冠,可谓中华文明的滥觞。所谓易学,主要讲象数和易理两类,缺乏对《周易》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虽有先儒晚学考证《周易》古今异文,相较之下极其不足。况其目的总是解释经义,于经义无碍者则未加重视。简帛《周易》出土之后,学界掀起了《周易》语言文字研究的热潮。楚竹书《周易》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一部《周易》,保存了大量的战国楚系文字,其中绝大多数为转注字,极具研究价值。转注为“六书”之一,“六书”为造字之本。《转注系统研究》一书科学地揭示了汉字转注体系的本质,展现了汉字构形法的叁度飞跃,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转注字的方法论。本文以楚竹书《周易》为底本,参照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与清嘉靖刊十叁经注疏本《周易》,提取其中转注字组进行考证辨析。在《转注系统研究》的理论体系内分析其造字理据并划分类别,从而与汉字转注系统互相印证,为其提供确实的语料证据。最终,我们能够通过楚竹书《周易》中的转注字窥见汉字从产生到发展演变的宏大过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上古先民们对世间万物朴素而又深刻的认知。本文包含四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简要介绍楚竹书《周易》的源流背景;其次,对国内外楚竹书《周易》转注字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再次,对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材料加以说明;最后,阐述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一章明确了楚竹书《周易》中转注字的界定与划分标准,在比较转注字与异文、异体字、同源字、古今字、分别文、累增字、类化字、)字等术语的名义之后,对楚竹书《周易》转注字的性质和意义进行了讨论。第二章在全面考察楚竹书《周易》转注字的基础上,依照汉字构形法叁度成熟的逻1顺序将其分为“顺向转换”、“逆向转换”和“平行对转”叁大方面,每一方面的转注字又根据具体的转换类型分条缕析,参以实证。结论部分统计了楚竹书《周易》转注字每一种类型所占的比重,梳理概括了它们在转换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类母混用现象,对全文内容加以概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楚竹书周易论文参考文献
[1].张喆.战国楚竹书《周易》同词异字例释[J].汉字汉语研究.2018
[2].马龙.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转注字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6
[3].黄志强.叠词训释与经籍句读:楚竹书《周易》释文辨正[J].岭南学报.2016
[4].马龙.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蒙卦异文考辩[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5].董延寿,史善刚.论上博藏楚竹书《周易》[J].中州学刊.2014
[6].吴勇.论楚竹书《周易》之特殊符号[J].华中学术.2013
[7].孙沛阳.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的复原与卦序研究[J].古代文明(辑刊).2013
[8].何泽恒.杂论楚竹书《周易》异文的可能价值[J].周易研究.2012
[9].丁四新.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周易》卦爻辞校札九则[J].社会科学战线.2011
[10].谢向荣.论楚竹书《周易》“讦”之卦义[J].周易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