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转移论文_范勇,赵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相转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催化剂,甲基,层析,己烯,黄体酮,作用,氯化铵。

相转移论文文献综述

范勇,赵军[1](2019)在《相转移催化合成N,N-二乙基苯胺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常压相转移催化法合成N,N-二乙基苯胺工艺中催化剂无法实现分离的问题,开展了非均相固体相转移催化剂催化合成N,N-二乙基苯胺工艺研究。以苯胺、溴乙烷为原料,氢氧化钠作为缚酸剂,在磷钼钒杂多酸季铵盐催化剂催化合成了N,N-二乙基苯胺,实现了固体非均相相转移催化剂的工艺路线,及催化剂的快速分离。利用单因素试验法对N,N-二乙基苯胺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54℃,n(苯胺)∶n(溴乙烷)=1∶2.4,催化剂用量分别为1.6g,反应时间为5.5h,氢氧化钠用量为0.55 mol,氢氧化钠浓度为35%,收率达到82.8%。(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鄢景森,王泽青,鄂永胜,唐俊杰,艾丽梅[2](2019)在《磷钨钒杂多酸相转移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深度氧化脱硫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钒原子取代的Keggin型磷钨杂多酸与不同的季铵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磷钨钒杂多酸相转移催化剂,采用红外和X射线衍射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H_2O_2为氧化剂,对模型柴油的氧化脱硫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季胺类表面活性剂种类、不同季胺盐含量、催化剂用量、氧硫比、反应温度等参数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杂多酸相转移催化剂保留有杂多酸阴离子和季铵盐阳离子的结构特征。[(C_(16)H_(33)(CH_3)_3) N]_3H[PW_(11)VO_(40)]催化剂具有最佳的氧化脱硫性能和重复使用性能,在n(催化剂)/n(模型柴油)=1∶80,n(H_2O_2)/n(模型柴油)=8∶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 h的反应条件下,二苯并噻吩的转化率可达到100%;催化剂重复使用五次后,转化率为99.7%。反应过程中,该催化剂与反应物形成微乳体系,如同一个均相混合物,而反应结束体系静置一段时间后,催化剂和产物又形成两相,通过离心法就可以快速分离和回收催化剂。(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蒋云霞,徐百灵,李艳,魏鹏达,杨晓梦[3](2019)在《咪唑多金属氧酸盐的制备及相转移还原氧化石墨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4′-二羟基联苯,溴代十二烷,1,10-二溴癸烷,咪唑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具有双长链的咪唑离子液体(CBphC-M-C)。CBphC-M-C与多金属氧酸盐(Na_(16)P_4W_(30)Cu_4(H_2O)_2O_(112))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咪唑多金属氧酸盐(CBphC-M-C/P_4W_(30)Cu_4)。通过IR、~1H NMR、TGA对CBphC-M-C、Na_(16)P_4W_(30)Cu_4(H_2O)_2O_(112)和CBphC-M-C/P_4W_(30)Cu_4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BphC-M-C/P_4W_(30)Cu_4亲水性降低,在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利用水合肼将氧化石墨烯(GO)还原为还原氧化石墨烯(RGO),RGO的水溶液与CBphC-M-C/P_4W_(30)Cu_4的二氯甲烷溶液进行相转移。通过Raman和UV-Vi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BphC-M-C/P_4W_(30)Cu_4可以将RGO从水相转移至有机相,形成在有机相中具有良好分散性的CBphC-M-C/P_4W_(30)Cu_4/RGO超分子复合物。(本文来源于《精细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刘颖,刘甲,杨国强,王苏,张志炳[4](2019)在《相转移催化H_2O_2氧化环己烯合成环氧环己烷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以H_2O_2为氧化剂催化环己烯(Cyclohexene,CH)合成环氧环己烷的高效、绿色催化反应体系,制备了PTC1(1~6)杂多酸盐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溶剂、添加剂、催化剂的种类与用量对于反应转化率与选择性的影响,并对这些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下,催化剂PTC1,用量0.84 g [0.43%mol(of CH)],反应温度35℃,溶剂氯仿(15mL),环己烯0.11 mol,n(CH):n(H_2O_2)=1:1,添加剂为KCl(0.032 g),环己烯转化率达到86.8%,环氧环己烷的收率达到74.5%.此外,还考察了不同催化剂的回收效果与实验放大效果,结果表明催化剂在一次反应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流失,其中PTC1的回收率相对较高.实验放大10倍与100倍后,环己烯转化率与环氧环己烷的收率分别为93.5%,77.5%以及95.4%,84.4%.(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牛亚宾,计海峰,王卫东[5](2019)在《相转移催化合成唑酮的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氯-1-氯乙酰基环丙烷与1,2,4-叁氮唑为原料,在相转移催化剂条件下,对制备1-(1-氯环丙基)-2-(1,2,4-叁唑基)乙酮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对收率的影响,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对动力学参数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为323~328 K时,1-氯-1-氯乙酰基环丙烷与1,2,4-叁氮唑的反应为二级反应,表观活化能为46.63 kJ/mol,指数前因子为3.67×10~7 L/(mol·h);通过比较验证,动力学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接近,为合成工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黄炜,陈新年,刘雄军,罗先福[6](2019)在《N-甲基氰胺基甲酸乙酯合成中相转移催化剂的使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苄基叁乙基氯化铵等7种相转移催化剂对N-甲基氰胺基甲酸乙酯N-甲基化反应的影响。确立了在同等反应条件下苄基叁甲基氯化铵催化活性最高,当n(单氰胺)∶n(苄基叁甲基氯化铵)=1.00∶0.03时,N-甲基氰铵基甲酸乙酯N-甲基化反应的收率达93.3%。(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中间体》期刊2019年04期)

韩长进[7](2019)在《有机合成中的相转移催化作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有机化工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工生产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为了更好的提高有机化工生产的效率,经过不断研究产生了诸多的方法,其中相转移催化法因特点显着、效率高,逐渐在有机合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下面,文章就针对有机合成中的相转移催化作用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24期)

马新雨,王志鹏,许兵,王鹏,缑允梓[8](2019)在《季铵盐类相转移催化剂的介绍与其在异相亲核取代反应中的应用——介绍一个国外本科生实验并讨论其相关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个国外大学化学专业本科生有机化学实验"相转移催化剂的应用",介绍了实验设计与流程,分析了实验结果,并讨论其相关的问题。该实验涉及到整套的现代有机合成流程,如薄层层析色谱(TLC)技术与硅胶柱色谱分离技术,并通过半微量反应的设计,减少对环境有害物质的使用,体现了"绿色化学"的设计理念,值得国内本科生有机化学实验借鉴与学习。(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9年16期)

杜杰,王迪,崔励[9](2019)在《相转移催化合成5,7-孕甾二烯-3,20-二酮-二乙二醇缩酮》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自制的7-对甲基苯磺酰腙黄体酮二乙二醇缩酮(THPDGK)为原料,氢氧化钾为强碱性试剂,在相转移催化剂PEG-600的催化下合成了5,7-孕甾二烯-3,20-二酮-二乙二醇缩酮。研究了溶剂、原料配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5,7-孕甾二烯-3,20-二酮-二乙二醇缩酮收率的影响,采用HPLC、HPLC-MS法对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甲苯为溶剂,在7-对甲基苯磺酰腙黄体酮二乙二醇缩酮与氢氧化钾物质的量比1∶6、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1∶2、催化剂用量为缩酮原料质量的6%、反应温度85℃、反应4 h条件下,5,7-孕甾二烯-3,20-二酮-二乙二醇缩酮的收率达到81.54%,纯度大于92%。(本文来源于《大连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焕挺,李雪玲[10](2019)在《关于有机合成中的相转移催化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显着提升,物质文化需求也随之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对化工业有了新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文章主要研究关于有机合成中的相转移催化作用,首先从理论基础出发,阐述了转化原理和反应条件,并列举了在有机合成物中的应用。希望可以通过本文论述,促进有机合成中的相转移催化作用的应用,也可以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9年05期)

相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钒原子取代的Keggin型磷钨杂多酸与不同的季铵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磷钨钒杂多酸相转移催化剂,采用红外和X射线衍射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H_2O_2为氧化剂,对模型柴油的氧化脱硫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季胺类表面活性剂种类、不同季胺盐含量、催化剂用量、氧硫比、反应温度等参数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杂多酸相转移催化剂保留有杂多酸阴离子和季铵盐阳离子的结构特征。[(C_(16)H_(33)(CH_3)_3) N]_3H[PW_(11)VO_(40)]催化剂具有最佳的氧化脱硫性能和重复使用性能,在n(催化剂)/n(模型柴油)=1∶80,n(H_2O_2)/n(模型柴油)=8∶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 h的反应条件下,二苯并噻吩的转化率可达到100%;催化剂重复使用五次后,转化率为99.7%。反应过程中,该催化剂与反应物形成微乳体系,如同一个均相混合物,而反应结束体系静置一段时间后,催化剂和产物又形成两相,通过离心法就可以快速分离和回收催化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1].范勇,赵军.相转移催化合成N,N-二乙基苯胺工艺研究[J].当代化工.2019

[2].鄢景森,王泽青,鄂永胜,唐俊杰,艾丽梅.磷钨钒杂多酸相转移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深度氧化脱硫性能[J].燃料化学学报.2019

[3].蒋云霞,徐百灵,李艳,魏鹏达,杨晓梦.咪唑多金属氧酸盐的制备及相转移还原氧化石墨烯[J].精细石油化工.2019

[4].刘颖,刘甲,杨国强,王苏,张志炳.相转移催化H_2O_2氧化环己烯合成环氧环己烷的工艺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5].牛亚宾,计海峰,王卫东.相转移催化合成唑酮的动力学研究[J].石油化工.2019

[6].黄炜,陈新年,刘雄军,罗先福.N-甲基氰胺基甲酸乙酯合成中相转移催化剂的使用[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9

[7].韩长进.有机合成中的相转移催化作用探讨[J].化工管理.2019

[8].马新雨,王志鹏,许兵,王鹏,缑允梓.季铵盐类相转移催化剂的介绍与其在异相亲核取代反应中的应用——介绍一个国外本科生实验并讨论其相关问题[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

[9].杜杰,王迪,崔励.相转移催化合成5,7-孕甾二烯-3,20-二酮-二乙二醇缩酮[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9

[10].王焕挺,李雪玲.关于有机合成中的相转移催化作用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19

论文知识图

伯胺类催化剂聚氨基酸催化查尔酮的不...溶剂热体系反应1h和反应48...是BiOCl相和BiWO相构成的异质结处的...细胞维持密度对唾液酸转移酶mRNA的影...不同温度下烧结的TIO:纳米品的交流阻...合成氨基甲酸酷所存在的竞争反应

标签:;  ;  ;  ;  ;  ;  ;  

相转移论文_范勇,赵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