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前刀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刀具,温度场,高温,动态平衡,沟槽,磨削,铣刀。
前刀面论文文献综述
王彧,范江波,徐长成,李锐,张晓龙[1](2019)在《基于有限元的前刀面应力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与切屑的接触区域内前刀面应力分布,发现接触区域的摩擦系数和最大切应力值的选取与接触表面信息有关。结果表明:从刀尖到刀屑分离点处,前刀面应力呈快速下降—缓慢降低—明显下降的过程;切削厚度对应力分布有较大影响,当切削厚度为0.13 mm时应力曲线不再出现缓慢降低的过程;切削速度对应力分布、接触长度和切屑厚度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岳彩旭,都建标,刘献礼,LIANG,S,Y,WANG,Lihui[2](2019)在《考虑时变性热强度和时变性热量分配比的铣刀前刀面瞬态温度场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周铣是一种加工范围广和生产效率高的机械加工方式,其加工过程中会出现大量铣削热,尤其是加工导热率较低的工件时更为显着,铣削温度上升和下降的周期性变化会加速刀具磨损,进而降低工件表面加工质量。由于目前在周铣加工研究中缺乏对铣刀前刀面瞬态温度场的研究,为此,综合考虑第二变形区时变性热强度、时变性热量分配比以及前角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热源法"的铣刀前刀面瞬态温度场建模方法。首先建立第一变形区热源影响下的铣刀前刀面瞬态温度场温升模型,其次建立第二变形区热源影响下的铣刀前刀面瞬态温度场温升模型,最后进行温升模型迭加计算,进而建立铣刀前刀面瞬态温度场模型。仿真与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该模型将进一步为研究铣刀前刀面抗磨设计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邹中妃[3](2019)在《切削高温合金GH4169的前刀面微槽刀具设计及切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航空工业的发展过程中,高温合金材料是航空发动机的主要材料之一,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镍基高温合金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耐高温和耐腐蚀性。然而,正是由于高温合金难加工的特点,使刀具前刀面切削刃近域产生剧烈的热力载荷,导致刀具的磨损加快、耐用度降低。因此在刀具的前刀面切削刃近域设计合理的微槽结构是提高刀具切削性能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切削镍基高温合金GH4169的专用硬质合金数控刀具作为研究对象,以调控切削能分配、降低切削温度和提高刀具耐用度为研究目的,基于温度场形状开展刀具前刀面切削刃近域微槽设计,创新设计并制备了切削GH4169高温合金材料的前刀面新型微槽刀具;将理论研究、有限元仿真和切削试验相结合,重点研究了新型微槽刀具的综合切削性能、降温机理、磨损机理以及微槽刀具切削GH4169的切屑形态及其影响研究。基于刀具切削温度场形状,开展刀具前刀面切削刃近域微槽的设计。以DEFORM-3D为数值模拟平台,将原刀具进行有限元切削仿真试验,利用MATLAB将DEFORM后处理平台导出的数据进行处理筛选,并在NX 8.5中逆向构建微槽曲面,建立刀具的初始微槽叁维模型。为了使切屑更易于流出且减小与前刀面的摩擦,研究刀具前刀面的前角以及微槽内边缘对切屑形成和流出的影响,对初始微槽槽形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切削仿真试验,分析微槽槽形对切削温度和切削力的影响规律,建立相关关系模型,确定了微槽设计的主要槽形参数,优化了微槽。前刀面新型微槽刀具切削高温合金GH4169的基础理论研究。结合镍基高温合金的特点,建立新型微槽刀具的切削力学模型。根据奥克斯利-威尔希切削理论,结合切削实验,建立微槽刀具加工GH4169高温合金材料的切削方程。基于微槽刀具切削GH4169高温合金材料的摩擦特性研究,建立相应的刀-屑接触区摩擦模型。综合金属切削及传热学原理,建立微槽刀具在叁维切削过程中的切削能计算模型,研究微槽结构对剪切能和摩擦能的影响。通过切削试验、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微槽刀具切削性能综合评价方法。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设计合理的切削试验方案,从切削力、切削温度、已加工工件表面质量、刀具寿命、刀-屑接触界面摩擦磨损特性等方面分析和评价新型微槽刀具的切削性能;重点分析切削能随切削参数的变化规律,探寻切削能的生热、分配机制及其对刀具前刀面切削温度的迭加影响,进一步揭示了微槽刀具的降温机理;通过对新型微槽刀具前、后刀面的磨损情况的检测与分析,发现新型微槽刀具的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粘结磨损和氧化磨损。结合镍基高温合金GH4169的加工特性,分析研究了新型微槽刀具切削高温合金GH4169的切屑变形及其影响。通过切削试验,研究了微槽结构对切屑形状、卷曲半径、锯齿化程度、剪切带显微硬度以及切屑毛边的影响。基于切屑形变和分形理论,在MATLAB软件平台上建立了切屑变形的分形维数计算模型,基于该模型编写切屑分形维数解析程序,分析了微槽结构对切屑分形维数的影响,建立了切削速度与切屑分形维数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了不同切削速度下,切屑毛边对刀具后刀面沟槽磨损和工件已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通过以上研究,创新设计并制备了切削高温合金GH4169新型微槽刀具,发现该刀具降低了切削过程的切削热和切削能消耗,并据此阐释了微槽刀具的降温机理和磨损机理。对比切削实验表明,微槽刀具具有更长的刀具寿命,更好的断屑效果,综合切削性能优异。本文研究成果对于促进难加工材料加工技术的进步和丰富刀具前刀面切削刃近域微槽设计方法与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吴百融,薛常喜[4](2019)在《机械研磨单晶金刚石刀具前刀面精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金刚石刀具的精度,理论分析机械研磨法加工金刚石前刀面的模型,并实验研究研磨盘表面质量和研磨晶向对金刚石刀具前刀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磨盘经过充分平整后,刀具前刀面的粗糙度R_a由1.308 nm下降到0.920 nm。在(110)晶面精细研磨时,<100>晶向研磨后的表面粗糙度为0.540 nm,<110>晶向研磨后的表面粗糙度为0.430 nm,实现了对金刚石刀具的精密研磨。(本文来源于《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陈金国,郑敏利,李鹏飞,张为,孙玉双[5](2019)在《硬质合金刀具前刀面刀屑粘焊形成及元素扩散理论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菲克第二定律描述了前刀面刀屑的元素浓度分布,采用半无限长模型,建立考虑温度影响的刀屑元素扩散方程;通过分析切削过程中粘焊的形成过程,利用夹紧件和焊接件在不同温度下的扩散分别近似模拟粘焊未产生和产生时在不同温度下的元素扩散情况,探究温度和粘焊对元素扩散的影响;同时,结合扩散试件在不同温度下的元素浓度分布,采用数据拟合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参数的确定。研究表明:粘焊的产生并不影响扩散的最终浓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扩散的进程;随着温度的升高,扩散速率及扩散距离都有相应地增大。研究结果对于从微观层面揭示原子运动规律,进而提高刀具抗粘结破损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贾康,洪军,张银行[6](2019)在《一种拉刀螺旋容屑槽前刀面磨削砂轮安装位姿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螺旋容屑槽是螺旋拉刀的重要结构之一,螺旋前刀面的高质量精确磨削对于刀具的工作性能与服役寿命有着重要影响。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螺旋前刀面刃磨的砂轮安装位姿计算方法,确保螺旋前刀面的精密磨削。首先从五轴加工角度构建砂轮安装位姿与磨削运动数学模型,然后基于离散砂轮空间运动扫掠体进行螺旋槽轴截面加工廓形的离散包络计算,并给出相应的离散磨削接触线追溯算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拉刀前刀面的磨削工艺并构建磨削工艺约束条件,形成拉刀螺旋前刀面刃磨的砂轮安装位姿计算模型及其优化搜索方法。最后进行了实例求解,通过与解析法计算结果的精度对比和磨削接触线分布位置的状态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并进一步对砂轮安装角、砂轮外径和加工槽宽的关系进行讨论,给出了实际应用中的砂轮安装位姿优选规则。(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健男,郑敏利,陈金国,张为,陈保良[7](2019)在《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硬质合金刀具前刀面粘结破损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硬质合金刀具在切削加工2. 25Cr1Mo0. 25V材料时的使用寿命,有效减少切削过程中刀具的粘结破损,提出了以粘结破损深度、面积最小为优化目标,以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为优化变量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设计单因素试验,对不同切削参数下的刀具粘结破损形貌进行分析。在单因素的试验基础上建立叁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运用熵值法将多个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处理。建立刀具粘结破损量的二阶响应面模型,得到切削参数与刀具粘结破损之间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对切削参数的范围划分,明确硬质合金刀具的切削参数优选区域。(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许纪永,孙楠[8](2019)在《《刀具前刀面温度达到动态稳定的时间和距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模拟软件主要研究切削过程中刀具温度达到稳定时的时间和相对距离,探究温度在刀具运动过程中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1-06)
谭一丁,何林,邹中妃,刘杨,刘冰[9](2018)在《基于温度场模拟的刀具前刀面微槽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DEFORM-3D有限元软件模拟硬质合金涂层车刀的切削过程,得出前刀面温度场的分布特点和特征点数据,利用特征点数据在UG叁维造型软件中重构温度曲面,并修剪形成具有切削温度较低的前刀面微槽结构,为新型高耐用度的刀具设计开发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8年08期)
周乐安,刘文泽,贠庆芳[10](2018)在《直沟槽复杂型线铣刀前刀面均匀重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轮机转子轮槽加工与叶片叶根加工中大量使用复杂型线铣刀,包括枞树型铣刀、菌形铣刀与燕尾形铣刀。据统计每年消耗量近万把,如能将如此大量的铣刀重磨再利用,将大幅度降低复杂型线铣刀使用成本。我分厂经过长期对复杂型线铣刀重磨再利用的研究,逐步突破了从直沟槽铣刀、斜沟槽铣刀到螺旋沟槽铣刀重磨再利用的技术,达到了为企业降本增效的目标。本文将以高速钢菌形叶根铣刀为例,重点阐述在S22数控刀具磨床上如何实现直沟槽型线铣刀前刀面的均匀重磨。(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与教育》期刊2018年02期)
前刀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速周铣是一种加工范围广和生产效率高的机械加工方式,其加工过程中会出现大量铣削热,尤其是加工导热率较低的工件时更为显着,铣削温度上升和下降的周期性变化会加速刀具磨损,进而降低工件表面加工质量。由于目前在周铣加工研究中缺乏对铣刀前刀面瞬态温度场的研究,为此,综合考虑第二变形区时变性热强度、时变性热量分配比以及前角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热源法"的铣刀前刀面瞬态温度场建模方法。首先建立第一变形区热源影响下的铣刀前刀面瞬态温度场温升模型,其次建立第二变形区热源影响下的铣刀前刀面瞬态温度场温升模型,最后进行温升模型迭加计算,进而建立铣刀前刀面瞬态温度场模型。仿真与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该模型将进一步为研究铣刀前刀面抗磨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前刀面论文参考文献
[1].王彧,范江波,徐长成,李锐,张晓龙.基于有限元的前刀面应力分布研究[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19
[2].岳彩旭,都建标,刘献礼,LIANG,S,Y,WANG,Lihui.考虑时变性热强度和时变性热量分配比的铣刀前刀面瞬态温度场建模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9
[3].邹中妃.切削高温合金GH4169的前刀面微槽刀具设计及切削性能研究[D].贵州大学.2019
[4].吴百融,薛常喜.机械研磨单晶金刚石刀具前刀面精度[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19
[5].陈金国,郑敏利,李鹏飞,张为,孙玉双.硬质合金刀具前刀面刀屑粘焊形成及元素扩散理论模型[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9
[6].贾康,洪军,张银行.一种拉刀螺旋容屑槽前刀面磨削砂轮安装位姿计算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19
[7].李健男,郑敏利,陈金国,张为,陈保良.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硬质合金刀具前刀面粘结破损试验研究[J].工具技术.2019
[8].许纪永,孙楠.《刀具前刀面温度达到动态稳定的时间和距离》[C].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19
[9].谭一丁,何林,邹中妃,刘杨,刘冰.基于温度场模拟的刀具前刀面微槽设计[J].工具技术.2018
[10].周乐安,刘文泽,贠庆芳.直沟槽复杂型线铣刀前刀面均匀重磨技术[J].装备制造与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