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厚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厚度,天线,测量,反射,系数,微波,端口。
电厚度论文文献综述
王克先,房新蕊[1](2018)在《透波结构的电厚度高分辨率测试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点聚焦透镜天线能微观确定透波结构的电厚度偏离程度。利用点聚焦天线的波束汇聚能力,通过对透波结构电厚度超差区域的准确定位,实现电厚度的高分辨率测试。采用频率变换的原理组建透射法相位测试系统,用两路合成信号发生器产生测试所需的差频微波信号,直接实时比较校正支路和测试支路的相差,达到了电厚度高稳定性测试。以实际型号为例,采用HFSS软件对点聚焦透镜进行设计仿真,给出设计参数,加工符合设计要求的点聚焦透镜并将其应用在透射法测试系统中,提高了透波结构电厚度测量与校正的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现代雷达》期刊2018年05期)
李吉龙,王克先,毛小莲,周建华[2](2017)在《电厚度测量系统实时校准电子开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有源加载频率选择表面工作原理,采用二极管加载的双层FSS结构,完成了一种宽频带、低损耗、低驻波的电子开关设计,为实现在天线罩成型现场环境温漂、电缆抖动等恶劣条件下高精度和高效率地进行电厚度测试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7-10-16)
郭万振,孙世宁,房亮,房新蕊[3](2016)在《一种用于提高天线罩电厚度测试系统效率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HFSS电磁仿真软件,建立了天线罩等效平板插入相位延迟仿真计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优化使其满足插入相位延迟测试系统的使用要求。通过该计算模型,对不同厚度下的平板插入相位延迟进行仿真计算。将仿真计算结果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获取插入相位延迟测试系统的校正数据,利用该数据对插入相位延迟测试系统进行校对,在保证测试系统测试精确度的同时提高了调试效率。(本文来源于《探索 创新 交流(第7集)——第七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上册)》期刊2016-10-31)
刘洪斌,王增平,王金兰[4](2012)在《雷达罩内壁电厚度测量与磨削校正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的雷达罩电性能校正都是在生产过程完成后,通过确定超差区域,再利用人工修补来实现的,导致效率较低。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以及雷达罩修补的准确性,采用了对雷达罩内壁的超差区域进行自动修磨的方法。在磨削样机上,对自行设计的雷达罩电厚度测量与磨削校正系统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雷达罩内壁修磨机构能够满足磨削精度以及雷达罩表面粗糙度等性能要求。(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2年08期)
焦俊婷,林树枝,王石榴[5](2010)在《基于神经网络的复合材料覆盖件电厚度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复合材料覆盖件电厚度设计模型和设计方法。影响复合材料覆盖件电厚度的多因素性使其很难得到精确的解析解。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结合实验实测数据,模拟覆盖件各项参数与电厚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玻璃钢材料为例,对相近使用条件下的覆盖件电厚度进行设计,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速度快,精度高,为复合材料电厚度的设计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嘉应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11期)
林齐,王庆霞,李蓓智,朱婧怡[6](2009)在《天线罩电厚度微波测量及修磨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电寻的系统瞄准误差和瞄准误差率靠天线罩的电性能来保证,电厚度是评价天线罩综合电气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分析天线罩微波反射电厚度测量的原理,测量反射系数相位来间接测量电厚度变化,可计算出需要修磨的法向补偿量,以抵消壁厚和介电常数误差引起的电性能误差,并设计了微波反射自动测量系统,提高测量的自动化程度,检测数据满足精度要求。(本文来源于《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一)》期刊2009-11-06)
王克欣,盛贤君,王永青,康仁科,佟宇[7](2009)在《天线罩电厚度测量的运动轨迹规划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高速飞行器天线罩电厚度精确、高效的测量,满足透射法扫描测量过程中罩壁任一点法线与微波波束入射线的夹角始终为布鲁斯特角的要求,本文在确定采用逐条母线方式及单母线圆环方式作为天线罩测量轨迹的基础上,研究了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参数来选择最优轨迹的方法;采用将复杂运动分解、简化及坐标变换等方法实现了既定的运动轨迹.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飞行器天线罩电厚度测量设备中,实践证明:本文所介绍的运动轨迹规划和实现方法是可行的,既保证了测量效率,同时也为天线罩电厚度的精密测量提供了必要保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韦高,许家栋,吴昌英,杨金孝[8](2007)在《天线罩电厚度与材料电参数六端口测量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个可用于天线罩电厚度与介质材料介电常数测量的六端口反射计系统,它由对称波导五端口结与定向耦合器组成,其关键部件波导五端口结用HFSS软件仿真与设计。介绍了天线罩相对电厚度复反射系数的测量方法。用该系统对滑动短路器复反射系数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系统工作稳定,测试精度高。利用短路波导法测量了材料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测量结果显示:介电常数测量的精度和稳定度较高,损耗正切的测量误差较大。(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07年08期)
韦高,许家栋,李建周[9](2006)在《用于天线罩电厚度测量的小型微带六端口反射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六端口反射计广泛用于高精度反射系数测量,若采用小型测量网络作为测量探头,它可用于天线罩电厚度的无损检测,本设计为一个用于此目的的六端口反射计,该反射计主要由微带对称五端口双环网络与多分支线微带定向耦合器组成,借助于M icrowave O ffice软件对这两部分进行优化与仿真设计,实际电路测试结果表明,此微带六端口反射计在较宽的频带内具有高的测量精度,且由于体积小,可方便地用于天线罩电厚度测量。(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06年01期)
钱会强[10](2005)在《天线罩电厚度测量设备的多轴控制系统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导弹天线罩的电厚度误差是影响导弹制导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采用精密修磨法调整天线罩几何厚度分布,补偿修正电厚度误差是提高导弹制导精度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准确测量天线罩电厚度是实现电厚度误差高精度补偿修正的关键。但是由于天线罩电厚度测量精度要求高,测量过程复杂,目前国内尚无成熟的测量技术和测量装备。本文结合课题组为我国某型号导弹工程研制天线罩电厚度测量设备的任务,研究和开发了天线罩电厚度测量设备的多轴控制系统。 针对天线罩电厚度测量设备对控制系统的特殊要求,采用了基于“IPC+运动控制器”的开放式数控系统,该系统具有灵活性好、功能稳定、可实现远程控制等特点。采用Universal PMAC Lite型多轴运动控制器,完成设备的四轴叁联动控制。而且运用其自带的双端口RAM(DPRAM),作为IPC和运动控制器的通讯方式,实现了主机与PMAC的高速通信。为了确保在非正常断电时工件的安全退出,检测装置选用了绝对式编码器,即使在断电时仍然可以保持各电机轴的绝对位置信息,为整个测量过程提供了安全和精度保障。PMAC与绝对式编码器的接口技术是本数控系统的重点和特色,本文做了详细说明。 在软件方面,此系统选用了编程效率很高的VC++6.0作为相应的开发环境,完成了主机软件设计。不但开发了便于操作的用户界面,实现了测量方式选择、测量参数输入、测量程序自动生成等功能,并且通过调用PComm32动态链接库,分别实现了IPC与PMAC的通讯,测量点位置、测量数据和机床运行状况的实时显示。本系统的下位机实时控制模块用于实时控制伺服驱动系统,通过PEWIN软件完成了PMAC卡相应变量的初始化设置,并设计和编制了用于设备电气控制的PLC程序以及G代码解释程序。 经实验测试,该数控系统实现了精确的运动控制,满足了工件的电厚度测量要求,达到了预期目的。(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5-12-01)
电厚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基于有源加载频率选择表面工作原理,采用二极管加载的双层FSS结构,完成了一种宽频带、低损耗、低驻波的电子开关设计,为实现在天线罩成型现场环境温漂、电缆抖动等恶劣条件下高精度和高效率地进行电厚度测试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厚度论文参考文献
[1].王克先,房新蕊.透波结构的电厚度高分辨率测试技术[J].现代雷达.2018
[2].李吉龙,王克先,毛小莲,周建华.电厚度测量系统实时校准电子开关的研究[C].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册).2017
[3].郭万振,孙世宁,房亮,房新蕊.一种用于提高天线罩电厚度测试系统效率的方法[C].探索创新交流(第7集)——第七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上册).2016
[4].刘洪斌,王增平,王金兰.雷达罩内壁电厚度测量与磨削校正系统研究[J].测控技术.2012
[5].焦俊婷,林树枝,王石榴.基于神经网络的复合材料覆盖件电厚度设计方法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10
[6].林齐,王庆霞,李蓓智,朱婧怡.天线罩电厚度微波测量及修磨系统的研究[C].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一).2009
[7].王克欣,盛贤君,王永青,康仁科,佟宇.天线罩电厚度测量的运动轨迹规划及实现[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
[8].韦高,许家栋,吴昌英,杨金孝.天线罩电厚度与材料电参数六端口测量系统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
[9].韦高,许家栋,李建周.用于天线罩电厚度测量的小型微带六端口反射计[J].测控技术.2006
[10].钱会强.天线罩电厚度测量设备的多轴控制系统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