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诵读训练促进古诗文教学

加强诵读训练促进古诗文教学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诵读;有效性

作者简介:朱丽平,任教于江苏省常熟市何市中学。

一、现状

初中语文苏教版增添了大量经典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在编排上也更注重语文的积累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对语文的性质,新大纲在继续强调语文课工具性的同时,更加注重了语文课的人文性,注重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这提醒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古典诗文的诵读。古典诗文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精华,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值得欣喜的是,实施新课标以来,古诗文的诵读教学已经引起了部分教师的重视,但是诵读教学的地位在整个语文界还未引起充分重视,其作用也未得到充分发挥,特别在农村初中尤其如此。

古诗文教学实际上是用文学的方式来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如果只为教古诗文而教古诗文,那就把古诗文教死了。不可否认,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的确已背离了自己的传统,正被一些所谓现代的重理性、重分解的教学方法给束缚住了。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大都陷入了一导语、二文学常识、三教师范读和学生朗读、四翻译、五分析、六总结等的僵死模式中。课堂上,学生诵读的频率很低,朗读没有情感,只是粗略地读课文;也忽略了对诗歌所蕴涵的意境的感受与领悟,缺乏理解后的诵读及拓展。学生把诵读看成是一种累赘,一种负担,久而久之,诵读这一阅读方式便被遗忘了。学生诵读的热情受到压抑,天性被扼杀,学习语文的兴趣受到了抑制。诵读教学的这种现状,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祖国、民族的优秀文化知之甚少,经典文化常识严重不足,令人堪忧。

二、意义

语文教育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在这个方面古人为我们提供了范例。古人以“四书”、“五经”为教材,让学生经常诵读诗书,灌输了儒家的思想,造就了“两程”、朱熹等大师,现代的鲁迅、郭沫若等也深受古代私塾诵读的滋润,打下了深厚的语文基础,终成大师、学者。这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现在的初中语文,所选的古诗文大多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典范文章,积淀了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学习它们可以使学生体悟到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这些既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社会、自然、人生的认识,也有助于学生认识、发展和完善自我,形成健全人格。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永恒经典。古诗文的语言,是文化内涵最丰富的语言,是形式最优美的语言,是最具灵性和想象力的语言,是最深刻、最具感染力的语言。学习这种语言,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青少年时期便大量诵读古诗文,大量汲取民族文化精髓和前人的智慧,让历史的灵魂跳荡在学生的胸膛,无异于让学生们站到巨人肩上看世界,必将为他们一生的发展画出一条更高的起跑线。

三、方法

诵读要求朗读、背诵与精读相结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掌握句读、语调、停顿,在此基础上读出情感,品位语言的音韵美、意境美、蕴涵美,最后在鉴赏、品位、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1.朗读

(1)读出语感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与现代的人有隔膜,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存在不小的难度,“朗读”就是打破隔膜的利器。因为古诗文语言高度凝练,讲究声韵和谐。要读出语感,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大致的文义;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语气;再次,要读出感情。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听录音跟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个人读、接龙读、分角色表演或比赛读。让一些读得好的同学表演读,然后大家反复练习是激发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2)读出情感

情是古诗文的魂,它渗透在字里行间,与事、景交融,诸如爱国情、山水情、儿女情、朋友情、母子情等。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尽情朗读,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辨别,学生才会体会出作者的情,并产生共鸣,展开一定的联想和想象。如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章开头,桃花源的“奇”和“美”就是一个感情激发的眼,一下子就能调动其情感,拉近与作者的距离,激发强烈的阅读兴趣。然后带着新奇的语气展开想象,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感情。学生迅速高涨起来的情绪,为顺利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作了极好的铺垫。读出情感是朗读古诗文的第二个层次,很多学生停留在这个层次难以突破。除了树立范读的模仿对象之外,教师要对一些难读出感情的句子做一些分析,并且反复地带领学生朗读。

(3)读出美感

古诗文是一种精练的综合的文学艺术,它往往将文字、绘画、音乐有机地统一。借助有限的文字来表达一种和谐的意境:有的抑扬铿锵,有的缠绵悱恻,有的迭沓酣畅,有的悠扬明快,有的清新含蓄。只有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出其中的味道。只有读出感情,才能把有形的方块文字演绎成各种丰富的画面和意境,从中体会到美,感受到美。

2.背诵

(1)下水背诵

初中是青少年学习时期的分水岭,在培养学生背诵习惯方面至关重要。而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笔者总是在上课前把需要精讲的及需要引用的古诗文背诵下来,并在上课前在学生面前背诵。如此,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起到行为上的示范作用,增强学生背诵的信心和决心,同时,通过自己的背诵,可熟知该课文背诵的难点,指导学生背诵的时候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在讲课举例的时候可信手拈来,检查背诵时亦可做到简单、方便、快捷。

(2)灵活背诵

除了经常“下水背”,让笔者体会最深、收效最大的则是:不硬性规定学生一次性背完,而是根据学生、课文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背诵方式和背诵方法。现代语文教学理念要求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差异,就必然要求实现分层次教学。一篇课文有几首古诗词,可以一首一首地背,一篇较长较难的古诗文,可以分段分节地背,学困生可以选择名段、名句背。

(3)课堂背诵

实践证明,课堂背诵大大优于课外背诵。它既可以减轻学生课后负担、为学生节约时间,又可以调节四十五分钟的疲乏,使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中精力更加集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反馈出背诵效果,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因此,渗透上述背诵方式和背诵方法,笔者的古诗文课经常呈现这样的流程:整体——部分——整体。“整体”,即整体读,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明确背诵段节任务;“部分”,即学生逐段分解学习,中间穿插教师适量讲。学生在疏通翻译的基础上说说各段所写事物或所讲问题,以及每个事物或问题是用哪几句话描述的,每句话又是怎样讲的,最后由各段找出中心词或概括成一句简短的话,自此分段分节背开去;“整体”,即最后按照背诵各段的方法,对照黑板板书,串联全篇思路,进行整体背诵。

(4)理解背诵

初中学生的背诵大多数是采用强记的方法。在教师的反复训练中,在一次又一次考试的刺激下,大部分学生都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而那种不理解的记忆就是死记硬背,这种背诵只有两种结果:要么不会背,要么背了不会用!心理学研究发现,理解是记忆的一个最基本条件,对材料的理解程度极大影响着人们的记忆,理解基础上的背诵更长久、更有效。因而,在背诵之前,笔者经常和学生一起分析文章,帮助他们正确理解诗文,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背诵。

(5)背诵制度

初中阶段,严格的背诵检查制度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要建立起基本的管理法,如常用的教师——课代表——小组长三级管理法,教师负责课代表和一些“钉子户”的背诵,课代表负责小组长的背诵,小组长负责其他同学的背诵。或者寻找“学习伙伴”,让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和一些学习、背诵有困难的学生合作,成为“学习伙伴”,请他们帮助督促、提高学困生的背诵。其次,创设竞赛情景,奖励提前完成背诵者,很多时候,特别是毕业班学生学习比较紧张,很少有比较完整的空闲时间去检查背诵,笔者干脆在早读课上让学生自己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名字写在黑板上,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望,形成了良好的背诵氛围,提高了整体背诵效率,最大程度地带动和促进后进生的诵读。最后,为了使所背诵的内容长久地保持在头脑中,教师要遵循遗忘规律,合理安排多种不同的检查方式。

新课程改革给古诗文教学带来新的契机,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以及考试对古诗文策略的一些变化,本身就体现了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的确,学好古诗文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水平。在这种形势下,古诗文教学更应该审时度势,以诵读为主要教学方式,好的朗读就是分析,好的背诵就是理解和鉴赏的前提。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学生在整体感知、大体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又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势必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新婷.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何市中学

邮政编码:215500

StrengtheningTrainingonReadingandRecitingandPromotingAncientPoemsTeaching

ZhuLiping

Abstract:Studentscanimprovetheirappreciatingtasteandaestheticsentimentbyreadingandrecitingancientpoems.Therefore,readingandrecitingisabeneficialwaytoimprovestudents’literaryquality.Teachersmustattachimportancetoreadingandrecitinginordertoimprovetheeffectivenessofancientpoemsteaching.

Keywords:ancientpoemsteaching;readingandreciting;effectiveness

标签:;  ;  ;  

加强诵读训练促进古诗文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