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政治协同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参量,队伍,研究生。
政治协同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齐乾坤[1](2019)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研究生会的协同作用思考——以吉林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生会是在校研究生集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组织,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研究生学生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本次研究以吉林大学为例,结合自身高校学生的工作实践,从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不足出发,立足研究生会工作,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叁全育人"实现路径,以期能够以点带面,为更好发挥高校研究生会的育人作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郑广祥[2](2019)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作用及序参量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从协同学的视角来看,保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序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要素之间、要素之内及要素与环境之间协同,支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序发展的序参量是党的"指导思想"(本文来源于《系统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高月萍[3](2019)在《浅析高职类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作用发挥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职院校在开展高职类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也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引导。高职院校需要做到充分整合多方资源促成教育合力,运用大数据思维创新教育模式,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化,才能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协同作用,达成育人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期刊2019年05期)
马成瑶[4](2018)在《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协同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主要由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构成,是一个由多个主体构成的复合型团队。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间相互协同合作是必然要求。辅导员在党委的领导下,是协同工作的主要力量。高校应深化辅导员队伍与其他队伍间的业务协同和职业协同,促进辅导员队伍与其他队伍间的团组协同和管理协同,建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之间的网状协同工作模式,共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全面提升育人水平。(本文来源于《思想理论教育》期刊2018年08期)
徐琳[5](2018)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作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作用的有关内容,从而达到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促进的目的。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作用的意义就如何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作用提出了有关策略,希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够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8年10期)
许蕾,周丹[6](2017)在《高校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协同理论发挥高校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作用,是进一步深化高校生涯教育的实效性、拓展生涯教育新载体的需要,是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薄弱环节的需要,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大学生健康成长和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发挥子系统的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化参与的师资队伍、促进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与融合,是二者协同作用的现实路径。(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7 7th ES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Education Science and Human Development (ESE-MEH 2017)》期刊2017-05-20)
徐敏华[7](2016)在《强化“四方主体”作用 提升协同育人质量——论高校院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院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主要包括导师、辅导员、研究生秘书和研究生专业组长。针对院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在厘清四方育人主体角色定位和功能实现的基础上,从理念目标、队伍建设、制度保障和文化氛围四个维度,提出院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协同育人路径。(本文来源于《研究生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06期)
潘柳燕,黄宪怀[8](2016)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作用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协同论是研究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机制,并使系统从无序变成有序结构的理论,它普遍适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根据协同理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系统也存在协同作用,两大子系统的管理机制、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力量和资源保障等子子系统在协同平台的协同作用,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形成功能互补、效能最大化的互惠共生的和谐状态,实现共同的育人目标。(本文来源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期刊2016年17期)
申青[9](2014)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当前大学生成长环境的日益复杂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了高校面临和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研究以协同学的协同效应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困境为理论支撑和现实需要,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把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作用的态度,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作用的实践途径,旨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本研究在查阅和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本研究以文献研究、多学科交叉、实证分析、比较借鉴等为研究方法,以期研究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阐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二者协同作用的内涵,为后文界定论述范围;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作用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以及协同作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索二者协同作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意义。在理论阐释的基础上,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作用进行实证分析,从多个方面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二者协同作用的认识和态度;对与大学生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环境进行了解与分析。通过调查数据可知,调查结果与本研究的研究假设是基本吻合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确实面临着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良莠不齐、成长环境堪忧的现状;也正是基于这一现状,多数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度协同作用持肯定态度。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困境,参考本研究前文的调查结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应树立协同教育、以人为本、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情绪掌控与压力应对、良好人格养成、珍爱生命的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正确叁观、马克思主义爱情观与择业观的引导教育以及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的渗透教育,实现二者教育内容的有机互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用心倾听、助人自助、调查测验方法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平台、预防教育的借鉴,发挥实践育人、网络育人的优势,实现二者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的借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加强合作学习,班主任、辅导员等政工人员要担负起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双重职责;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环境,发挥各方作用,形成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协同效应。本研究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作用为切入点,以期探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申青,李晓娥[10](2013)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发挥作用,既有协同学理论的理论支撑,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是必然的、可行的。发挥二者协同作用,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高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需要,是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困境的需要,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确立"以生为本"的序参数的地位、促进师资队伍的密切结合与协同作用、推进教学内容上融合和实现教育方式方法上的借鉴创新,是发挥二者协同作用的实践路径。(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13年09期)
政治协同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从协同学的视角来看,保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序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要素之间、要素之内及要素与环境之间协同,支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序发展的序参量是党的"指导思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治协同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齐乾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研究生会的协同作用思考——以吉林大学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2].郑广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作用及序参量的探析[J].系统科学学报.2019
[3].高月萍.浅析高职类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作用发挥途径[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
[4].马成瑶.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协同中的作用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8
[5].徐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作用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8
[6].许蕾,周丹.高校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作用研究[C].Proceedingsof20177thES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anagementScience,EducationScienceandHumanDevelopment(ESE-MEH2017).2017
[7].徐敏华.强化“四方主体”作用提升协同育人质量——论高校院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
[8].潘柳燕,黄宪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作用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
[9].申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10].申青,李晓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作用研究[J].前沿.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