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段康复干预对偏瘫患者日常活动的影响

三阶段康复干预对偏瘫患者日常活动的影响

一、三期康复干预对偏瘫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萌[1](2021)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对脑卒中(CS)偏瘫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选取122例CS偏瘫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各61例,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为A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为B组,干预后以汉密尔顿焦虑、抑郁(HAMA、HAMD)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日常活动能力(ADL)评估两组患者自理能力,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分析肢体功能,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分析步行能力,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A、B两组患者HAMA、HAMD、ADL、FMA、SS-QOL评分与FAC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与B组相比,A组指标均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包括足内翻、肩手综合征以及关节半脱位等。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S偏瘫患者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显着提升患者自理能力,改善其肢体功能,促使其步行功能改善,进而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借鉴。

王燕,马凤华,胡建[2](2021)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以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电脑抽签的方式分为常规康复组和早期康复干预组,每组40例。常规康复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早期康复干预组患者在常规康复组基础上开展早期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抑郁量表(SDS)评分、焦虑量表(S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和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SPBS、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早期康复干预组均低于常规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早期康复干预组SPB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常规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常规康复组SPBS评分低于干预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精神健康及精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精神健康及精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早期康复干预组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ADL、BBS和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ADL、BBS和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早期康复干预组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及时开展早期康复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机体平衡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徐燕[3](2021)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与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运用早期康复干预对患者心理与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以我院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进行治疗的58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本次研究的观察主体,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29例)归为对照组,将应用早期康复干预的患者(29例)归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指数)、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评分)比较差异较小(P>0.05),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精神健康等各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均更高,二者比较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运用早期康复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同时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潘芬[4](2020)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早期康复干预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偏瘫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干预护理持续至出院,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runnstrom肌张力分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干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38);试验组干预2周、干预4周、干预后1个月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21;P=0.029;P<0.001),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8;P=0.004;P<0.001);试验组干预4周上肢与下肢Brunnstrom肌张力分级均高于对照组(P=0.032、0.037);试验组干预2周、干预4周、干预后1个月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03;P<0.001);试验组干预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8、0.038)。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效果较好,能促进其肢体功能与神经功能、肌张力恢复,积极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减少并发症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曹红十[5](2019)在《基于减重步行训练集束化方案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康复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创伤性脊髓损伤(TSCI)导致患者身体机能丧失,引起运动功能障碍,降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急救系统的逐步完善以及救援能力的提升,创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TISCI)所占比例增加。运动功能康复对TISCI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改善其运动功能,而且可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而有助于促进其重新融入社会。因此,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的措施与开始干预的起始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康复医学与护理学的不断发展,运动功能康复手段与措施也日益多样化,其中减重步行训练(BWST)是TISCI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文献回顾发现临床多采用某种或几种干预措施,缺乏科学构建集束化方案进行干预的研究,也未见BWST运动康复干预最佳起始时间点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探索基于循证基础上,科学构建BWST集束化方案用于TISCI患者运动功能康复训练,以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效果,并寻找最佳BWST起始时间点,为临床TISCI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提供可借鉴的方案和科学依据。第一部分创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目的:分析急性期TISCI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及临床实证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纳入对象为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长春市某大学附属三甲综合医院脊柱外科入院治疗且损伤平面在T1L5之间的TISCI患者。结果:(1)86名患者完成本研究,男性为主(88.4%),年龄以3550岁居多(44.2%),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为主(76.8%);多数患者有配偶(74.4%);住院时长以4周内为主(72.1%)。损伤平面位于胸段患者居多(67.4%);损伤程度中B级居多(48.8%);损伤原因以交通事故伤(40.7%)和高处坠落伤(30.2%)为主;受伤到手术间隔时间以612小时为主(48.8%);未参加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患者更多(62.8%);受伤到参加运动功能康复训练间隔时间以24周为主(56.3%)。(2)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并发症有肺不张、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多(41.9%)。(3)LEMS评分结果:入院1.0(0.0,8.3)与出院14.0(10.0,22.0)LEM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4)住院时长(Z=8.308)、损伤水平(T=2.166,P=0.037)、损伤程度(H=31.994,P=0.000)、是否参加运动功能康复训练(T=-4.709,P=0.000)及不同损伤到开始康复训练间隔时间(F=12.441,P=0.000)为患者LEMS评分影响因素。(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损伤后到开始康复训练间隔时间每增加2周,出院时的LEMS评分改善程度减少1.670分。结论:(1)本研究TISCI患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教育程度较低,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是主要原因,多数患者为胸段损伤,受伤后能及时得到手术治疗,受伤到参加运动功能康复训练间隔时间以24周为主。(2)研究对象发生并发症的比例较高,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占比最高。(3)早期TISCI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损伤水平、损伤程度、损伤后是否参加运动功能康复训练以及损伤后至参加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的间隔时间。(4)研究对象出院比入院时的LEMS评分有所改善;损伤程度为影响LEMS评分的因素,且随着受伤后至参与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的间隔时间延长,其入院和出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差值降低。第二部分TSCI患者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的建立及评价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结合循证研究方法,提取国内外SCI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研究的有效干预措施,建立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初始方案。应用DEMATEL分析法对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初始方案进行评价,明确该方案中核心措施和辅助措施。方法:(1)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文献计量学和meta分析结果,建立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初始方案。(2)应用DEMATEL分析法,对建立的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初始方案进行评价,依据中心度和原因度,筛选有效措施并确定方案中的核心措施与辅助措施。结果:(1)建立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初始方案1)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获得TSCI运动功能康复相关研究最强突变英文文献25篇。文献共引可视化分析获得8个聚类,分别是:“Walking scale”、“Population based study”、“Health outcome”、“Spinal cord injury worldwide”、“International standard”、“Lumbar spinal trauma”、“Inpatient spinal cord injury rehabilitation”、“Traumatic center cord syndrome”。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获得TSCI运动功能康复研究最强突变关键词共25个。检索CNKI数据库,纳入64篇中文文献进行分析。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获得中心性>0.1关键词7个,包括:“并发症发生及管理”、“外伤性脊髓损伤”、“流行病学规律”、“康复”和“康复护理以及康复训练”。检测到突变关键词1个:“脊髓损伤”,强度:9.3609。进行共引文献可视化分析,获得4个聚类。2)meta分析结果显示:BWST对于SCI患者步行能力(Z=5.33,P<0.000 01)、步行速度(Z=5.27,P<0.00001)、步行距离(Z=3.33,P=0.0009)、WISCIⅡ评分(Z=2.06,P=0.04)、下肢运动功能(Z=3.38,P=0.000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Z=3.27,P=0.001)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最终获得SCI患者运动功能康复干预重点,包括运动康复相关训练、物理因子康复训练、康复护理、职业康复和作业康复5个方面,共22个重点内容。(2)评价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初始方案1)排除无效措施,包括:其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如瑜伽、太极、水疗法、蜡疗法、职业技能评估、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安置,形成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包括16项措施。2)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包括核心措施和辅助措施。核心措施共8项,包括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维度:减重步行训练(BWST)、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物理因子康复训练维度:神经肌肉电刺激;康复护理维度:二便功能训练、呼吸及排痰训练;作业康复维度:轮椅训练、日常自理能力训练。辅助措施共8项,包括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维度:步行训练、牵伸训练;康复护理维度:轴线翻身、关节活动度训练、体位训练、卧位训练;作业康复维度:垫上运动、转移训练。结论:建立了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包括8项核心措施和8项辅助措施。第三部分创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的临床实证研究目的:(1)对比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与常规方案对TISCI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验证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的有效性。(2)在针对TISCI患者实施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的基础上,比较BWST不同起始时间点对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差异,探索该方案BWST最佳起始时间点。方法:(1)采用1∶1匹配的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某大学附属三级甲等医院脊柱外科和康复科住院的TISCI患者设为试验组,应用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间TISCI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案。(2)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某大学附属三甲医院脊柱外科和康复科住院的TISC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BWST开始时间,将患者分成A、B、C共3组:A组为术后4周开始BWST,B组为术后8周开始BWST,C组为术后12周开始BWST。3组患者减重步行训练均持续12周。对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将按照1:1:1的比例区组随机分配至各治疗组,区组长度为6。所有患者从术后开始均采用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该方案持续至术后24周。结果:(1)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结果。康复训练24周时,两组患者LEMS得分、BBS得分、SCIM III得分比较,集束化方案组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Ρ=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19和Ρ=0.009);下肢静脉血栓、痉挛、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发病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Ρ>0.05)。(2)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结果1)术后24周时,A组、B组和C组TISCI患者的LEMS得分、BBS得分、SCIMⅢ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34、Ρ=0.015和Ρ=0.020),且B组和C组LEMS得分、BBS得分和SCIMⅢ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12、Ρ=0.007和Ρ=0.008)。2)BWST干预4周时,A组、B组和C组TISCI患者LEMS得分、SCIMⅢ得分、BBS得分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但A组LEMS得分、SCIMⅢ得分、BBS得分差值略高于B组和C组。3)BWST干预8周时,A组、B组和C组SCIMⅢ得分、BBS得分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00和Ρ=0.010)。进一步进行组间比较,A组和B组SCIMⅢ得分、BBS得分差值显着高于C组(Ρ<0.05)。4)BWST干预12周时,A组、B组和C组的LEMS得分、SCIMⅢ得分、BBS得分差值差异均具有显着性(Ρ=0.004、Ρ=0.001和Ρ=0.003)。A组和B组LEMS得分、SCIMⅢ得分和BBS得分差值显着高于C组(Ρ<0.05)。B组LEMS得分、SCIMⅢ得分、BBS得分差值略高于A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5)术后24周时,A组,B组和C组TISCI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1)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可提高TISCI患者下肢运动能力、平衡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降低TISCI患者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但未能有效降低TISCI患者压力性损伤、下肢静脉血栓、痉挛发生率。(2)在BWST集束化方案的基础上,48周开始BWSTT能显着改善TISCI早期患者下肢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李育梅[6](2019)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疗效观察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应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疗效观察及研究。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9月于河南省荣军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早期康复训练的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行早期康复干预,60例)和对照组(常规康复干预,60例),分别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SS评分量表、欧洲ESS卒中评分量表、简易职能精神状态MMSE评分量表于入科治疗前及康复方案干预3月后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FMA)。结果早期康复方案干预3月后,两组患者NIHSS、ESS及MMSE三项评分均较入院前存在明显改善(均P <0.05或P <0.01);观察组三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NIHSS评分明显降低、ESS及MMSE评分升高明显(均P <0.05);两组患者ADL、FMA评分均较入院前同样明显改善(均P <0.01);另外,观察组ADL、FMA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均P <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较早期康复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张绍红[7](2018)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谷城县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康复组与常规康复组,各40例。常规康复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早期康复组在常规康复组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积分、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家属康复护理满意评分,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住院时间,干预前后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结果早期康复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康复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ADL评分、FMA积分及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早期康复组ADL评分、FMA积分及BBS评分高于常规康复组(P<0.05)。早期康复组家属康复护理满意评分、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高于常规康复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康复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SF-36量表中情感、社会、生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早期康复组患者生存质量SF-36量表中情感、社会、生理功能评分高于常规康复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加快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且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高,家属满意度高。

胡宗仁[8](2017)在《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7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8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及康复干预,研究组于病情得到控制48 h后予以早期综合康复干预。观察统计2组患者干预前后上下肢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上下肢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有效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李晓荣[9](2017)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93例,随机分组,对照组46例,观察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干预。观察比较2组Barthel指数、上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下肢Fugl-Meyer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上下肢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黄兰祝,陈安华,雷碧霞,谭建兰[10](2016)在《社区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的影响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分析社区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湛江市霞山、赤坎区两个社区康复中心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首次发病,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调查表收集资料,并通过问卷调查、疾病宣教、心理干预、康复干预指导及配备康复干预团队等社区康复方法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情绪进行干预。两组患者出院后均随访6个月,评估分析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同时在第6个月对两组患者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脑卒中复发率和出院后患者情绪状态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在6个月的康复干预中共出现2例再发卒中,再发卒中率为2.67%,对照组患者共出现9例再发卒中,再发卒中率为12.00%,实验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的再发卒中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社区康复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改善,且实验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社区康复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能力,减轻社会、家庭负担,有效降低卒中患者的再复发率,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很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二、三期康复干预对偏瘫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期康复干预对偏瘫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况对比
    2.2 两组ADL、FMA、SS-QOL评分对比
    2.3 对比两组FAC分级
    2.4 两组并发症对比
3 讨论

(2)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及抑郁、焦虑量表评分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2.4 两组干预前后ADL、FMA和BBS评分比较
3 讨论

(3)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与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疗效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评分
    2.2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心理评分
    2.3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
3 讨论

(4)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对照组方法
    1.4 试验组方法
        1.4.1 保持良好肢体位置:
        1.4.2 关节活动度训练:
        1.4.3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
        1.4.4 恢复阶段护理干预:
        1.4.5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组干预效果比较
    2.2 2组FMA评分比较
    2.3 2组NIHSS评分比较
    2.4 2组Brunnstrom肌张力分级比较
    2.5 2组ADL评分比较
    2.6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3.1 早期康复干预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3.2 早期康复干预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
    3.3 早期康复干预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3.4 早期康复干预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

(5)基于减重步行训练集束化方案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康复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
        1.2.1 减重步行训练
        1.2.2 运动疗法
        1.2.3 集束化方案
    1.3 减重步行训练在脊髓损伤运动康复应用的研究现状
        1.3.1 减重步行训练的基础研究
        1.3.2 减重步行训练的临床研究
        1.3.3 脊髓损伤运动功能康复辅助方法
        1.3.4 脊髓损伤康复效果评价
        1.3.5 脊髓损伤运动康复的影响因素
    1.4 集束化方案的研究现状
        1.4.1 集束化方案的临床应用
        1.4.2 集束化方案的构建
    1.5 理论基础
        1.5.1 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
        1.5.2 应激系统理论
        1.5.3 赋能理论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意义
    1.7 技术路线
    1.8 伦理考量
第2章 创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方法
    2.3 结果
        2.3.1 描述性结果
        2.3.2 单因素分析结果
        2.3.3 运动功能相关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4 讨论
        2.4.1 描述性分析
        2.4.2 TISCI患者下肢运动评分影响因素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文献计量学分析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检索策略
        3.2.2 数据分析工具
        3.2.3 CiteSpaceⅤ软件相关参数、术语及其意义
        3.2.4 检索结果的归纳与分析方法
        3.2.5 数据处理
    3.3 文献计量分析结果
        3.3.1 国外文献计量分析结果
        3.3.2 国内文献计量分析结果
        3.3.3 TSCI患者运动功能康复重点措施
    3.4 讨论
        3.4.1 文献计量学数据分析
        3.4.2 应用Cite Space研究TSCI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文献的科学性
    3.5 小结
第4章 减重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研究的Meta分析
    4.1 研究目的
    4.2 资料与方法
        4.2.1 检索词及检索策略
        4.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4.2.3 文献筛选
        4.2.4 文献质量评价
        4.2.5 资料提取
        4.2.6 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
        4.3.1 文献检索和筛选结果
        4.3.2 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
        4.3.3 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
        4.3.4 Meta分析结果
    4.4 讨论
        4.4.1 SCI患者减重步行训练干预方案分析
        4.4.2 减重步行训练对SCI患者干预效果分析
        4.4.3 本系统评价局限性及启示
    4.5 小结
第5章 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构建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建立初始方案
        5.2.2 DEMATEL分析法
    5.3 结果
        5.3.1 建立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初始方案
        5.3.2 DEMATEL分析法结果
        5.3.3 建立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
    5.4 讨论
        5.4.1 DEMATEL方法分析
        5.4.2 方案的总体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基于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方案的TISCI患者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对象与方法
        6.2.1 研究对象
        6.2.2 研究方法
    6.3 结果
        6.3.1 社会人口学资料、病情资料分析
        6.3.2 康复训练前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比较
        6.3.3 康复训练后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比较
        6.3.4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6.4 讨论
        6.4.1 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对TISCI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效果分析
        6.4.2 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对TISCI患者并发症发病率的影响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BWSTT在 TISCI早期患者中应用的最佳起始时间研究
    7.1 研究目的
    7.2 研究对象与方法
        7.2.1 研究对象
        7.2.2 研究方法
    7.3 结果
        7.3.1 各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结果
        7.3.2 康复训练前各组患者运动功能结果
        7.3.3 进行BWSTT4 周时各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定结果
        7.3.4 进行BWSTT8 周时各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定结果
        7.3.5 进行BWSTT12 周时各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定结果
        7.3.6 术后24 周各组患者间运动功能评定结果
        7.3.7 各组研究对象并发症发生结果
    7.4 讨论
        7.4.1 BWSTT不同起始时间点对TISCI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7.4.2 BWSTT不同开始时间点对TISCI患者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分析
        7.4.3 BWSTT不同开始时间点对TISCI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7.4.4 BWST在 TISCI早期患者中应用的最佳起始时间点分析
    7.5 小结
第8章 结论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的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
    8.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疗效观察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时与康复训练3月后神经功能对比
    2.2 两组患者入院时与康复训练3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运动功能FMA评分对比
3 讨论

(7)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ADL评分、FMA积分及BBS评分
    2.3 家属康复护理满意评分、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及住院时间
    2.4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
3讨论

(8)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干预前后上下肢功能评分比较
    2.2 2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3 讨论

(9)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2.2 2组患者干预前后Fugl-Meyer积分比较
3 讨论

四、三期康复干预对偏瘫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 李萌. 临床研究, 2021(12)
  • [2]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J]. 王燕,马凤华,胡建. 中国医学创新, 2021(24)
  • [3]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与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J]. 徐燕. 智慧健康, 2021(08)
  • [4]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 潘芬. 河北医药, 2020(22)
  • [5]基于减重步行训练集束化方案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康复影响的研究[D]. 曹红十. 吉林大学, 2019(02)
  • [6]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疗效观察及研究[J]. 李育梅. 临床研究, 2019(08)
  • [7]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 张绍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03)
  • [8]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J]. 胡宗仁. 基层医学论坛, 2017(11)
  • [9]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 李晓荣. 基层医学论坛, 2017(11)
  • [10]社区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的影响观察[J]. 黄兰祝,陈安华,雷碧霞,谭建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12)

标签:;  ;  ;  ;  

三阶段康复干预对偏瘫患者日常活动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