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磁轴承论文_吴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力磁轴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磁轴,动力,定子,永磁,磁阻,转矩,绕组。

动力磁轴承论文文献综述

吴楠[1](2011)在《基于U-I模型的动力磁轴承独立控制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隙磁场定向控制解耦算法复杂,精度受电机参数变化的影响较大,难以实现高性能的悬浮控制。提出了基于U-I模型的动力磁轴承独立控制系统,并利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提高悬浮精度。(本文来源于《电工电气》期刊2011年02期)

刘婷[2](2009)在《永磁型动力磁轴承结构优化设计及电磁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动力磁悬浮轴承(简称动力磁轴承)具有自驱动与自悬浮能力,可实现转子无接触旋转。由于永磁电机无需转矩绕组励磁电流,具有效率高、结构尺寸小、功率密度大等特点,因此将永磁电机应用于动力磁轴承可充分发挥永磁电机的上述优势,使动力磁轴承具有更加宽广的应用领域。本文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以气隙磁场分布、悬浮力、输出转矩为设计目标,对永磁型动力磁轴承进行了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详细分析了永磁型动力磁轴承内的两种电磁力及其运行机理,推导出转矩数学模型及基于转子偏心情况下的悬浮力解析模型。对永磁型动力磁轴承进行了永磁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推导出定子槽型设计公式及匝数计算公式。基于ANSYS分析了永磁型动力磁轴承表面凸出式与内置切向式两种磁路结构的气隙磁密波形,根据所得出的分析结果,最终选定动力磁轴承的磁路结构为表面凸出式。运用ANSYS对永磁型动力磁轴承进行了实体建模,通过对其内部的电磁场分析,验证了永磁型动力磁轴承的悬浮原理。以径向悬浮力大小为评定依据,选择了两套绕组极数的最优配合。给出了永磁型动力磁轴承的样机参数,并以此进行分析,得出了单边磁拉力与转子偏心率关系、可控悬浮力与悬浮绕组电流关系,以及转子偏心情况下,径向悬浮力与悬浮绕组电流关系。以气隙磁密畸变率为最小、径向悬浮力为最大、悬浮绕组电流为最小与永磁材料用量为最少为设计目标,优化设计了永磁体厚度、宽度、定子轭部高度与气隙长度,得出表面凸出式永磁型动力磁轴承的最优结构尺寸。(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期刊2009-06-11)

程文杰[3](2009)在《感应型动力磁轴承结构分析及轴向加载实验平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动力磁悬浮轴承也称为无轴承电机,其定子由两套绕组——即输出转矩的转矩绕组和提供悬浮力的悬浮绕组组成。虽然普通交流电机的绕组理论已很成熟,但目前仍没有确定动力磁轴承两套绕组每槽导线数的相关理论依据。分析比较了动力磁轴承和普通交流电机的性能特点,总结出动力磁轴承定子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利用能量守恒原理,推导出两套绕组每槽导线数之间的匹配关系,并计算出两套绕组的功率。利用所得的两套绕组每槽导线数之间的关系,将一台普通异步电机改制成动力磁轴承,并对其磁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由原电机电磁参数决定的定子尺寸限制了动力磁轴承功率的提高。为此,提出增加原电机轭高以弥补功率损失。通过理论计算和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表明:改进后的动力磁轴承具有较高的气隙磁密,意味着提高了动力磁轴承的输出功率。结合轴向磁轴承定子电压平衡方程、推力盘的运动方程及磁路基本定律,推导出轴向磁轴承在差动状态下电磁力数学模型与转子轴向运动控制方程。并设计了以定子电压作为控制变量的闭环传递函数框图。为控制电路的设计和控制参数的调节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测试轴向磁轴承的力学性能及控制系统,设计了一套轴向磁轴承的实验加载平台。该平台包括轴向磁轴承的支撑装置和施力装置,并用有限元法分析了该平台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期刊2009-06-11)

黄峰[4](2009)在《动力磁轴承转子位移自检测系统高频信号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基于TMS320LF2407 DSP和MAX038芯片开发的高频电压信号发生器的硬件电路及软件的设计方法。得出该装置输出信号精度高、波形失真小、调节方式灵活,是可靠的高频信号源。(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期刊2009年04期)

曹家勇,周祖德,陈幼平,艾武,詹琼华[5](2004)在《开关磁阻型动力磁轴承瞬时转矩控制策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开关磁阻型动力磁轴承平均转矩控制策略特点基础上,提出一种瞬时转矩控制新策略。该瞬时转矩控制策略根据转子位置选择产生支承力的相统组(支承相),同时在考虑支承相对驱动转矩影响的前提下,采用另外两相绕组(补偿相)对驱动转矩进行补偿,使之准确地跟踪期望转矩,实现输出转矩的瞬时控制。瞬时转矩控制策略不仅显着减小了输出转矩的脉动程度,而且还避免了对驱动转矩和支承力之间复杂耦合关系的处理,简化了控制算法。分析了单个开关磁阻型动力磁轴承构成的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对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瞬时转矩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章婷[6](2003)在《动力磁轴承机理及直流悬浮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力磁轴承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型的驱动装置,是一种高科技前沿领域的产品。具有无摩擦、无磨损、无需润滑、无污染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适用于各种高速超高速、真空等特殊环境场合。在军事、空间、核工业、能源、化工、交通等各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科学意义。 本文对动力磁轴承的工作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对动力磁轴承的悬浮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首先,从机电能量转换的角度出发,推出了动力磁轴承磁场能量与电磁转矩及径向悬浮力的关系。进而对动力磁轴承磁场磁感应强度、磁场能量、转矩和径向力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计算,初步求得了动力磁轴承的等效电路。 其次,从理论角度设计了动力磁轴承的综合控制系统,得出了一些基本的控制方程,并对系统模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取得了较好的理论结果。文中指出,利用普通电机绕线形式既能够产生转矩,也能够产生悬浮径向力。 最后,提出了动力磁轴承直流悬浮实验方案,经过简单的结构参数计算,设计制造了实验用的机械结构。搭建了实验平台,调试了实验电路。 实验结果表明,在电机绕线方式下能够进行转子的悬浮实验,从而证明了采用电机绕线法进行动力磁轴承交流综合控制实验的可行性,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3-05-01)

动力磁轴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动力磁悬浮轴承(简称动力磁轴承)具有自驱动与自悬浮能力,可实现转子无接触旋转。由于永磁电机无需转矩绕组励磁电流,具有效率高、结构尺寸小、功率密度大等特点,因此将永磁电机应用于动力磁轴承可充分发挥永磁电机的上述优势,使动力磁轴承具有更加宽广的应用领域。本文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以气隙磁场分布、悬浮力、输出转矩为设计目标,对永磁型动力磁轴承进行了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详细分析了永磁型动力磁轴承内的两种电磁力及其运行机理,推导出转矩数学模型及基于转子偏心情况下的悬浮力解析模型。对永磁型动力磁轴承进行了永磁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推导出定子槽型设计公式及匝数计算公式。基于ANSYS分析了永磁型动力磁轴承表面凸出式与内置切向式两种磁路结构的气隙磁密波形,根据所得出的分析结果,最终选定动力磁轴承的磁路结构为表面凸出式。运用ANSYS对永磁型动力磁轴承进行了实体建模,通过对其内部的电磁场分析,验证了永磁型动力磁轴承的悬浮原理。以径向悬浮力大小为评定依据,选择了两套绕组极数的最优配合。给出了永磁型动力磁轴承的样机参数,并以此进行分析,得出了单边磁拉力与转子偏心率关系、可控悬浮力与悬浮绕组电流关系,以及转子偏心情况下,径向悬浮力与悬浮绕组电流关系。以气隙磁密畸变率为最小、径向悬浮力为最大、悬浮绕组电流为最小与永磁材料用量为最少为设计目标,优化设计了永磁体厚度、宽度、定子轭部高度与气隙长度,得出表面凸出式永磁型动力磁轴承的最优结构尺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力磁轴承论文参考文献

[1].吴楠.基于U-I模型的动力磁轴承独立控制系统的研究[J].电工电气.2011

[2].刘婷.永磁型动力磁轴承结构优化设计及电磁场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09

[3].程文杰.感应型动力磁轴承结构分析及轴向加载实验平台设计[D].大连交通大学.2009

[4].黄峰.动力磁轴承转子位移自检测系统高频信号电路设计[J].太原科技.2009

[5].曹家勇,周祖德,陈幼平,艾武,詹琼华.开关磁阻型动力磁轴承瞬时转矩控制策略的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4

[6].章婷.动力磁轴承机理及直流悬浮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永磁型动力磁轴承悬浮力产生原...动力磁轴承实验装置添加转矩绕组后的动力磁轴承模...未添加绕组时的动力磁轴承二维...改进后PPMB磁通密度分布图动力磁轴承工作原理

标签:;  ;  ;  ;  ;  ;  ;  

动力磁轴承论文_吴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