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脑片论文_李华,刘丽娜,魏华,许晴,薛奋勤

导读:本文包含了海马脑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激酶,损伤,细胞,人参,蛋白,树突,后处理。

海马脑片论文文献综述

李华,刘丽娜,魏华,许晴,薛奋勤[1](2019)在《MED64平面微电极阵列技术记录小鼠海马脑片自发放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验证MED64系统记录小鼠海马脑片自发放电方法可行性,以及观察平面微电极阵列技术应用于抑郁,帕金森,癫痫等研究的优势。方法:通过MED64系统对正常以及由低镁高钾加4-AP诱导的小鼠海马脑片进行记录,运用Mobiu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正常ACSF灌注记录到成年小鼠海马脑片神经元自发放电改用4-AP+低镁高钾ACSF灌注8min左右后小鼠海马脑片呈现癫痫样放电。换回正常ACSF洗脱30min后脑片放电恢复正常,癫痫样放电逐渐消失。结论:MED64平面微电极阵列技术可以记录小鼠海马脑片神经元自发放电,运用该技术成功建立了小鼠海马脑片癫痫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19期)

银俏花,杨丽君,韩楹楹,崔红[2](2019)在《未成熟新生大鼠海马脑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Cyclin C、Notch1、β-catenin的表达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及目的: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是导致早产儿死亡或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重要原因,目前尚无有效特异的治疗方法。Cyclin C促进细胞从G0期进入G1期,调控细胞周期的再激活和转录过程,参与多种脑部疾病的发生过程。Cyclin C可以通过调控Notch和Wnt信号通路调节转录。Notch和Wnt信号通路是两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参与神经发育、神经干细胞调控、神经发生、突触可塑性、学习记忆以及脑损伤的过程。目前尚无其在早产儿HIBD中的研究。本研究探讨建立1日龄新生大鼠海马脑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的方法,并探究海马脑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Cyclin C、Notch1、β-catenin的表达变化,为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和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1日龄SD乳鼠,分离海马组织,用活组织切片机切成400μm厚的脑片,转移至插入式培养皿的微孔膜上培养。通过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染色法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检测法评估脑片培养过程中活力变化,确定氧糖剥夺处理时间点。设置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时间梯度1h、1.5h、2h、2.5h、3h、3.5h,用PI染色法和LDH活性检测法评估海马脑片损伤情况,并确定最佳OGD时间。海马脑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成功构建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方法在氧糖剥夺后1d、3d、5d、7d、10d分别检测正常组和OGD组Cyclin C、Notch1、β-catenin的相对表达量。结果:1、海马脑片活力:海马脑片培养1d后PI染色可见大面积红色强荧光,之后逐渐减少,5d及以后基本消失;培养液中LDH活性呈进行性下降趋势,1d时明显增高,5d较1d和3d明显下降(P<0.05),一直到15天LDH活性保持稳定。提示海马脑片至少需要5天才能从制备过程损伤中恢复,活力可以维持到15天。2、OGD时间确定:随着OGD时间延长,脑片损伤程度加重。OGD 1h组、1.5h组、2h组海马脑片荧光微弱,3组培养液中LDH活性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OGD 2.5h组海马CA区可见强荧光,OGD 3h组、3.5h组海马CA、DG区均出现强荧光,3组LDH活性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确定OGD时间为3h。3、q RT-PCR结果:(1)在海马脑片稳定生长的过程中,Cyclin C、Notch1、β-catenin表达量相对稳定(P>0.05)。(2)与正常组相比,OGD组Cyclin C表达在3d时明显降低(P<0.05),之后逐渐上升至正常。OGD组Notch1表达较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OGD组β-catenin在不同时间点表达均低于正常组,3d、5d明显降低(P<0.05)。结论:1、1日龄未成熟新生大鼠海马脑片至少需要5天才能从制备过程损伤中恢复,并可以稳定生长至15天。2、培养5天后行氧糖剥夺3h可以建立稳定的海马脑片HIBD模型。3、未成熟新生大鼠海马脑片HIBD后Cyclin C、β-catenin表达降低,提示其可能在海马脑片HIBD及修复过程中发挥作用。Notch1表达无明显变化,提示在本实验条件下,转录水平的Notch1在海马脑片HIBD过程中未发挥明显作用。(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叁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期刊2019-08-16)

崔迪,王胜,葛明月,王芹,殷姜文[3](2017)在《细胞外信号蛋白调节激酶5在异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损伤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异氟醚后处理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OGD)损伤神经保护机制中细胞外信号蛋白调节激酶5(ERK5)的作用。方法使用雄性SD大鼠,将其麻醉后取出海马组织,制成离体脑片,然后随机进行正常对照组(Con组)、损伤组(OGD组)和药物处理组的处理。采用花粉活力染色(TTC)法评价各组脑片损伤程度,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程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测定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使核糖核酸(ERK5 m 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RK5蛋白的表达与磷酸化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OGD组脑片损伤程度升高、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增多,海马组织内ERK5 m RNA和p-ERK5表达升高(P<0.05);XMD组阻断ERK5 m RNA和p-ERK5表达,脑片损伤程度升高、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增多(P<0.05)。与OGD、1.5%ISPOC和4.5%ISPOC组比较,3.0%ISPOC组脑片损伤程度减轻、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减少,海马组织内ER K5 m R N A和p-ER K5表达升高(P<0.05)。与3.0%ISPO C组比较,XMD阻断ISPOC海马组织内ERK5 m RNA和p-ERK5表达,脑片损伤程度升高、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增多(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异氟醚后处理大鼠海马脑片对抗O GD损伤的保护性机制可能与上调ER K5 m R N A和ERK5磷酸化水平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21期)

钟磊,谢燕萍,杨娟,冯伟伟,游宇[4](2017)在《小鼠海马神经元冰冻切片和脑片培养方法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冰冻切片和脑片培养方式比较获得更适合脑片实验研究的方法。方法:分别运用急性切片和脑片培养方法,结合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比较两种脑片处理方法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细胞膜封接难易程度、细胞电生理特性等的差异,获得更适合细胞研究的脑片获取方法。结果:冰冻切片方法切断部分神经纤维,脑片表层出现肿胀或坏死细胞,2-3层细胞可用于膜片钳记录,但不易封接破膜。脑片培养后可使纤维再生,整个脑片细胞形态清晰可见,容易封接破膜,电生理记录波形及基本特性与冰冻切片一致,但脑片培养方法的细胞突触后电流幅度更大、频率更高。结论:脑片培养可修复受损纤维和细胞膜柔韧性,且不改变膜特性,但脑片培养重建了一定数量的细胞间信号连接,使细胞反应性增强,脑片培养方法更适合脑片神经元研究。(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7年28期)

江山,李小雷,陈莺,房德房[5](2017)在《人参皂甙Rb1对ATP诱导大鼠海马脑片毒性损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b1对ATP诱导大鼠海马脑片毒性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离体海马脑片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人参皂甙Rb1对照组、ATP损伤组、人参皂甙Rb1(20μmol/L、40μmol/L、60μmol/L)组、亮蓝G(BBG)组、亮蓝G+人参皂甙Rb1组、2'-3'-O-(4-苯甲酰-苯甲酰)腺苷叁磷酸叁乙烷胺盐(Bz ATP)组和Bz ATP+人参皂甙Rb1组。测定脑片孵育液中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免疫组化测定海马CA1区和齿状回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 NOS)表达,Western blot测定海马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1/2)蛋白表达。结果:人参皂甙Rb1(40μmol/L、60μmol/L)组可明显降低ATP诱导的LDH释放,人参皂甙Rb1(60μmol/L)亦降低海马p-JNK1/2以及CA1区和齿状回n NOS的表达,人参皂甙Rb1(60μmol/L)对由P2X7受体激动剂Bz ATP诱导的LDH释放和n NOS、p-JNK1/2表达亦有明显抑制作用。P2X7受体抑制剂亮蓝G可明显减低ATP诱导的LDH释放,但BBG联合应用人参皂甙Rb1(60μmol/L)并未增强人参皂甙Rb1的保护作用。结论:人参皂甙Rb1可明显抑制ATP诱导的大鼠海马脑片毒性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抑制P2X7受体,进而减少nNOS和p-JNK1/2的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中药药理与临床》期刊2017年04期)

崔迪[6](2017)在《TGF-β1/ERK5信号通路在异氟醚后处理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损伤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异氟醚后处理对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探讨TGF-β1和ERK5在其保护机制中的作用,为异氟醚抗缺血性脑损伤的基本分子机制提供新见解。方法:使用雄性SD大鼠(体重范围在50~100g),将其麻醉后取出完整海马组织并切片,制成离体脑片。然后将脑片随机做不同分组处理,包括正常对照组、损伤组、不同浓度梯度的异氟醚后处理组、DMSO组、TGF-β1和ERK5信号蛋白阻断剂组,以及阻断剂联合异氟醚后处理组。采用TTC染色法评价各组脑片损伤程度,采用碘化丙啶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死亡程度,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海马脑片CA1区TGF-β1的表达情况,采用q RT-PCR法从基因层次测定Smad2、Smad3和ERK5 m 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从蛋白水平检测TGF-β1、Smad2/3和ERK5信号蛋白的表达与磷酸化水平。结果:与1.5%ISPOC组和4.5%ISPOC组相比,3.0%ISPOC组减轻脑片OGD损伤程度和神经细胞死亡程度最为显着,TGF-β1、p-Smad2/3和p-ERK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3.0%ISPOC组相比,给予TGF-β1阻断剂LY2157299、ERK5阻断剂XMD8-92后,脑片OGD损伤程度与CA1区神经细胞死亡程度显着升高(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3.0%ISPOC组CA1区神经细胞质浆内可见明显TGF-β1表达,给予LY2157299、XMD8-92后均未见明显TGF-β1表达(P<0.05)。此外,给予LY2157299、XMD8-92后,Smad2、Smad3和ERK5 m RNA表达水平也均显着降低(P<0.05)。与3.0%ISPOC相比,给予阻断剂后相应信号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并且,给予LY2157299后,p-Smad2/3、p-ERK5表达降低;给予XMD8-92后,TGF-β1、p-Smad2/3表达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1)在本研究情况下,3%ISPOC对大鼠海马脑片OGD损伤具有明显神经保护作用。(2)TGF-β1/ERK5信号通路以交互对话的形式参与了异氟醚后处理的神经保护机制。(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7-06-01)

李甜,原丽,张军,焦娟娟,祁金顺[7](2017)在《非损伤微测技术实时检测海马脑片跨膜钙离子流》一文中研究指出脑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的聚集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重要病理特征。Aβ的神经毒性作用机制与其扰乱神经元Ca~(2+)稳态有密切关系。非损伤微测技术(non-invasive micro-test technique,NMT)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利用Fick第一扩散定律和Nernst方程,通过非接触方式检测膜外扩散电位获取离子跨膜流速的最新技术手段。本研究在C57BL/6小鼠海马脑片,利用NMT首次检测了Aβ对谷氨酸(Glu)诱发的Ca~(2+)内流以及细胞外低钙引起的Ca~(2+)外排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Aβ扰乱神经元Ca~(2+)稳态的相关机制。结果显示:(1)急性给予Glu可诱发海马脑片CA1区神经元产生起始快、继而缓慢衰减的持续性内向Ca~(2+)流;(2)Aβ预处理浓度依赖性地增强海马神经元对Glu的反应性,显着提高给药后5 min内Ca~(2+)内流的平均流速,而NMDA受体拮抗剂D-APV可有效阻断Aβ对神经元Glu反应的这种易化作用;(3)用低钙人工脑脊液急性灌流脑片可引起海马CA1区神经元产生持续的外向跨膜Ca~(2+)流,其大部分可被特异性Na+/Ca~(2+)交换体抑制剂KB-R7943所阻断;(4)Aβ预处理可部分抑制低钙人工脑脊液引起的Ca~(2+)外排。这些结果表明:Aβ引起的细胞内Ca~(2+)超载不仅涉及到Ca~(2+)内流增加,也与其对Ca~(2+)外排的抑制有关;Aβ易化Glu的兴奋毒作用主要是通过NMDA受体介导的,其抑制Ca~(2+)外排的靶点主要是Na+/Ca~(2+)交换体。NMT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实时获取结果、非损伤的优点,适用于脑片Ca~(2+)内流和Ca~(2+)外排的长时间测定。因此,本研究不仅为解释Aβ所致Ca~(2+)超载的神经毒性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也为开展跨膜Ca~(2+)信号转导机制的脑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本文来源于《生理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王小博[8](2017)在《去氢木香内酯对大鼠海马脑片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去氢木香内酯(dehydrocostuslactone,DHL)对离体大鼠海马脑片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线粒体凋亡的角度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海马脑片氧糖剥夺损伤模型(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将脑片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Nimodipine组(10μM)、DHL低、中、高剂量组(1、5和10μM)。空白组脑片用正常aCSF孵育,持续通入95%O2/5%CO2气体。模型组、Nimodipine组、DHL低、中、高剂量组脑片在无糖aCSF中孵育,持续通入95%N2/5%CO2气体30 min后,转移到95%O2/5%CO2气体环境中复氧复糖孵育1 h。1 h后收集孵育上清液,测孵育上清液LDH的含量;脑片与2%TTC,在37℃避光孵育10 min,按各样本脑片重量加入20μl/mg的抽提液(无水乙醇:DMSO=1:1),室温密封避光抽提24 h,测490nm处吸光度值;收集各组脑片,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脑片中Cyto-c,Apaf-1,Noxa,Mcl-1,Bcl-2,Bax,Caspase-9,Caspase-7和Caspase-3蛋白含量。Caspase抑制剂实验操作如上,脑片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Nimodipine组(10μM)、Z-VAD-FMK组和Z-VAD-FMK+DHL高剂量组。实验结束后,收集各组脑片,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脑片中Cyto-c,Apaf-1,Caspase-9,Caspase-7和Caspase-3蛋白含量。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DHL低、中、高剂量组(1、5和10μM)使LDH的释放量减少(p<0.05),使TTC染色的吸光度值升高(p<0.05);使Bax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使Bcl-2和Mcl-1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使Caspase-9,Caspase-7,Caspase-3,Cyto-c,Apaf-1和Noxa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2、与模型组相比,Z-VAD-FMK组和Z-VAD-FMK+DHL高剂量组使Caspase-9,Caspase-7,Caspase-3,Cyto-c和Apaf-1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1、去氢木香内酯可以保护大鼠海马脑片氧糖剥夺的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细胞LDH的释放量,提高线粒体呼吸酶的活性,以及下调Bax,Caspase-9,Caspase-7,Caspase-3,Cyto-c,Apaf-1和Noxa及上调Bcl-2和Mcl-1的蛋白表达来实现的。2、去氢木香内酯可能与Caspases蛋白酶抑制剂Z-VAD-FMK作用相似。(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冯宝峰[9](2017)在《雄激素对急性海马脑片神经元树突棘和突触蛋白的快速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以急性海马脑片神经元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睾酮(T)、双氢睾酮(DHT)和睾酮-牛血清白蛋白(T-BSA)对急性海马脑片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及突触蛋白SYN和PSD95的快速作用,探讨雄激素非基因组效应对海马神经元突触形态可塑性的影响。方法:1急性海马脑片的制备和神经元活性鉴定。SD大鼠麻醉后,断头取脑,置于人工脑脊液(ACSF)中。剥离并修整海马组织,振动切片机制备300μm的冠状海马脑片,置于ACSF中孵育。每只大鼠制备5片急性海马脑片,分别在0 min、15 min、30 min、60 min和120 min 5个时间点转移到含有细胞核染料DAPI和PI的ACSF中孵育,清洗多余荧光染料后,裱片于载玻片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形态,通过荧光染料的染色情况鉴定急性脑片海马神经元的活性。2雄激素对急性海马脑片神经元树突棘密度的快速影响。制备急性海马脑片。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T组、DHT组和T-BSA组。根据参考文献和预实验结果,T组和DHT组药物作用浓度为10 n M,T-BSA组为0.36 n M,CON组给予等量的二甲基亚砜。根据参考文献和预实验结果,药物作用时间为1 h。给药结束后,4%多聚甲醛固定,进行Golgi-Cox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海马CA1区神经元顶树突第2级或第3级树突的树突棘成像,通过Imaris软件计算所选树突上的树突棘密度,进行各组树突棘密度间的比较。3雄激素对急性海马脑片神经元突触蛋白SYN和PSD95的快速影响。制备急性海马脑片。实验分组以及药物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同上一部分。给药结束后,4%多聚甲醛固定,30%蔗糖溶液脱水处理,包埋后进行冰冻切片,取每个脑片固定表面深度的叁张切片,切片厚度10μm,裱片于载玻片上。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海马CA1区突触蛋白SYN和PSD95进行观察并比较各组平均相对荧光强度。结果:1急性海马脑片的制备和神经元活性鉴定的结果。制备的急性海马脑片肉眼观察为淡黄色,舒展平整。选择表层下层面的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边界清晰且折光性好,立体感及层次感较强,细胞核和颗粒均不可见。在细胞核染料DAPI和PI双重染色显示,急性海马脑片神经元在0 min、15 min、30 min、60 min、120 min 5个时间点,活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9.92±1.66%、80.06±0.94%、80.60±0.97%、79.48±0.92%和79.87±0.88%,各组之间神经元活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2雄激素对急性海马脑片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快速影响的结果。Golgi-Cox染色结果显示:与CON组(2.10±0.15 thorns/μm)相比,T组(2.89±0.19 thorns/μm)、DHT组(3.01±0.16 thorns/μm)和T-BSA组(2.90±0.22 thorns/μm)的树突棘密度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DHT组和T-BSA组之间树突棘密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3雄激素对急性海马脑片神经元突触蛋白SYN和PSD95快速影响的结果。SYN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CON组(42.26±3.66)相比,T组(54.22±4.10)、DHT组(56.01±4.90)和T-BSA组(55.34±6.12)的平均相对荧光强度均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DHT组和T-BSA组之间SYN平均相对荧光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PSD95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CON组(70.26±4.55)相比,T组(84.12±5.34)、DHT组(83.98±3.37)和T-BSA组(85.84±4.45)的平均相对荧光强度均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DHT组和T-BSA组之间PSD95平均相对荧光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实验条件下制备的急性海马脑片神经元在2 h内细胞活性稳定良好。2雄激素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加了急性海马脑片神经元树突棘密度。3雄激素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加了急性海马脑片神经元突触蛋白SYN和PSD95的表达。(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7-03-01)

江山,陈莺,房德芳[10](2016)在《人参皂甙Rh2抗海马脑片H_2O_2损伤作用及与GABAA受体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h2对H_2O_2损伤保护作用及与GABAA受体的关系。方法:采用小鼠制备离体海马脑片,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GABA组、人参皂甙Rh2(20μmol/L、40μmol/L、60μmol/L)组、荷包牡丹碱组、荷包牡丹碱+人参皂甙Rh2组,每组20张脑片。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法测定H_2O_2损伤后海马CA1区细胞活力变化,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细胞色素C表达,电生理技术记录顺向群峰电位(OPS)观察突触传递变化。结果:人参皂甙Rh2(40μmol/L、60μmol/L)可明显提高H_2O_2损伤后海马CA1区细胞活力,降低海马CA1区细胞色素C表达,海马脑片OPS恢复率和OPS恢复程度亦明显提高。人参皂甙Rh2的保护作用和外源性GABA作用相似并可被GABAA受体抑制剂荷包牡丹碱所阻断。结论:人参皂甙Rh2可减轻H_2O_2对海马CA1区细胞损伤,促进神经元突触传递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制与激活GABAA受体而减少细胞色素C的释放有关。(本文来源于《中药药理与临床》期刊2016年06期)

海马脑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及目的: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是导致早产儿死亡或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重要原因,目前尚无有效特异的治疗方法。Cyclin C促进细胞从G0期进入G1期,调控细胞周期的再激活和转录过程,参与多种脑部疾病的发生过程。Cyclin C可以通过调控Notch和Wnt信号通路调节转录。Notch和Wnt信号通路是两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参与神经发育、神经干细胞调控、神经发生、突触可塑性、学习记忆以及脑损伤的过程。目前尚无其在早产儿HIBD中的研究。本研究探讨建立1日龄新生大鼠海马脑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的方法,并探究海马脑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Cyclin C、Notch1、β-catenin的表达变化,为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和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1日龄SD乳鼠,分离海马组织,用活组织切片机切成400μm厚的脑片,转移至插入式培养皿的微孔膜上培养。通过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染色法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检测法评估脑片培养过程中活力变化,确定氧糖剥夺处理时间点。设置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时间梯度1h、1.5h、2h、2.5h、3h、3.5h,用PI染色法和LDH活性检测法评估海马脑片损伤情况,并确定最佳OGD时间。海马脑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成功构建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方法在氧糖剥夺后1d、3d、5d、7d、10d分别检测正常组和OGD组Cyclin C、Notch1、β-catenin的相对表达量。结果:1、海马脑片活力:海马脑片培养1d后PI染色可见大面积红色强荧光,之后逐渐减少,5d及以后基本消失;培养液中LDH活性呈进行性下降趋势,1d时明显增高,5d较1d和3d明显下降(P<0.05),一直到15天LDH活性保持稳定。提示海马脑片至少需要5天才能从制备过程损伤中恢复,活力可以维持到15天。2、OGD时间确定:随着OGD时间延长,脑片损伤程度加重。OGD 1h组、1.5h组、2h组海马脑片荧光微弱,3组培养液中LDH活性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OGD 2.5h组海马CA区可见强荧光,OGD 3h组、3.5h组海马CA、DG区均出现强荧光,3组LDH活性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确定OGD时间为3h。3、q RT-PCR结果:(1)在海马脑片稳定生长的过程中,Cyclin C、Notch1、β-catenin表达量相对稳定(P>0.05)。(2)与正常组相比,OGD组Cyclin C表达在3d时明显降低(P<0.05),之后逐渐上升至正常。OGD组Notch1表达较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OGD组β-catenin在不同时间点表达均低于正常组,3d、5d明显降低(P<0.05)。结论:1、1日龄未成熟新生大鼠海马脑片至少需要5天才能从制备过程损伤中恢复,并可以稳定生长至15天。2、培养5天后行氧糖剥夺3h可以建立稳定的海马脑片HIBD模型。3、未成熟新生大鼠海马脑片HIBD后Cyclin C、β-catenin表达降低,提示其可能在海马脑片HIBD及修复过程中发挥作用。Notch1表达无明显变化,提示在本实验条件下,转录水平的Notch1在海马脑片HIBD过程中未发挥明显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马脑片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华,刘丽娜,魏华,许晴,薛奋勤.MED64平面微电极阵列技术记录小鼠海马脑片自发放电[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2].银俏花,杨丽君,韩楹楹,崔红.未成熟新生大鼠海马脑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CyclinC、Notch1、β-catenin的表达变化[C].第二十叁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19

[3].崔迪,王胜,葛明月,王芹,殷姜文.细胞外信号蛋白调节激酶5在异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损伤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

[4].钟磊,谢燕萍,杨娟,冯伟伟,游宇.小鼠海马神经元冰冻切片和脑片培养方法的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

[5].江山,李小雷,陈莺,房德房.人参皂甙Rb1对ATP诱导大鼠海马脑片毒性损伤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

[6].崔迪.TGF-β1/ERK5信号通路在异氟醚后处理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7

[7].李甜,原丽,张军,焦娟娟,祁金顺.非损伤微测技术实时检测海马脑片跨膜钙离子流[J].生理学报.2017

[8].王小博.去氢木香内酯对大鼠海马脑片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7

[9].冯宝峰.雄激素对急性海马脑片神经元树突棘和突触蛋白的快速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7

[10].江山,陈莺,房德芳.人参皂甙Rh2抗海马脑片H_2O_2损伤作用及与GABAA受体的关系[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

论文知识图

转染不同病毒的大鼠脑片免疫荧光图片以...急性分离脑片模式图以及镜下CA1锥体神...短暂灌流740Y-P同样能够诱导出LTP灌流...λ能够在PI3K下游调控AMPA受体转运...实验过程中拍摄的大鼠大脑和海马脑H7对gp120抑制大鼠海马脑片LTP的...

标签:;  ;  ;  ;  ;  ;  ;  

海马脑片论文_李华,刘丽娜,魏华,许晴,薛奋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