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雯庞丽江黎黎
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637000
【摘要】需要通过动机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和情绪,护士在关注病人的行为和情绪时,要重视在情绪行为的背后起作用的需要。病人除具有健康状态时的各种需要,还具有特定的需要内容,需要的主导地位也可发生较大变化,护士因熟悉病人的心理需要内容及发生改变的规律,是做好临床心理护理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需要的内容,疾病期的心理变化,疾病期的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9.0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4-325-01
疾病期的心理变化:
(一)认知活动变化,病人认知活动的最常见变化如下。
1.主观感知觉异常病人的躯体感受性提高,不仅对外界正常的声,光,温度等刺激十分敏感,甚至可觉察自己的心跳,肠胃蠕动或出现一些奇特的不适,对各种症状的敏感度增强。
2.猜疑与怀疑病人对周围事物特别敏感,胡思乱想,惶恐不安,不信任他人,总觉得医务人员和家属对自己隐瞒重要病情。
(二)情绪活动变化
1.焦虑焦虑是个体面临一种模糊的,非特异性威胁而又不知所措的不愉快体验,表现为对未来的莫名担忧,唯恐受挫。
2.恐惧恐惧是个体由于某种明确,具有危险的刺激源所引起的负性情绪。
3.抑郁抑郁是以情绪低落为特点的消极情绪状态,常与现实或预期的丧失有关,如丧失家庭,健康,工作,前途,经济收入等。
4.愤怒愤怒是指个体追求目标愿望受阻出现的一种负面情绪反应,多见于病人患病的初期阶段,疾病迁延不愈,治疗和健康受阻时。
(三)意指活动变化
治疗过程也是病人为达健康而进行的意志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病人会产生意志行为的变化。
(四)人格行为的变化
一般认为,人格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但稳定是相对的,疾病可以改变人原有的反应和行为模式,甚至出现一些不鲜明的人格特征;且个体患者前的人格特征也可影响其病后的行为。
(五)自我概念的变化与絮乱
自我概念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信与自尊和自我监控,对个人的心理和行为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六)其他心理变化
临床上病人的心理上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的变化,如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情感反应等。
疾病期的心理护理
1.有效沟通护士应礼貌,热情接待病人,安排整洁,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主动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感觉,给病人以安慰等,向病人介绍科室的环境及有关医院的制度,向病人介绍主治医师的情况,通过良好的言语与行为同病人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
2.满足各种需要在不违反治疗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满足病人的生活需要,适当照顾病人的原有生活习惯和爱好;对病情严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协助他们保持整洁与卫生;对病人不原提及的生理缺陷或其他隐私,应严守秘密,维护其自尊,帮助病人接触病友,消除或减轻其陌生感和孤独感。
3.心理支持和疏导鼓励病人表达感受,倾听其诉说,帮助病人宣泄恐惧,忧虑等不良情绪;鼓励恢复期的病友现身说法,接触同类病人的顾虑。动员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家属和亲朋来访,使病人感受到被关心与重视,获得心理支持。
4.认知干预帮助轻视和否认患者,心存侥幸,抱怨和负罪的病人理清思路,摆出问题,指导病人提高认知和应对能力,帮助病人尽快进入角色,解除负罪感,正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参考文献:
[1]熊丽娜,夏文霞-《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
[2]曾燕,李莉-《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
[3]李春媛-《中国实用医药》-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