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论文_陈俊秀,朱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伤寒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伤寒论,柴胡,桂枝,附子,脾胃,皮肤病,器官。

伤寒论论文文献综述

陈俊秀,朱敏[1](2019)在《从感染性疾病探讨《伤寒论》六经理论实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伤寒论》是辨治外感热病专书,通过文献研究对比发现六经病临床表现及发展规律与急性感染性疾病不同阶段存在相似性。《伤寒论》六经理论阐述了外感热病由表到里病邪逐步深入的病理过程,其中太阳病属于表证,类似急性感染性疾病初期;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属于里证,少阳病属于半表半里证,类似现代医学脓毒症、脓毒性休克以及感染急性加重导致的全身脏器功能损害的表现。(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9年12期)

叶彤,谷松[2](2019)在《《伤寒论》顾护脾胃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脾胃强弱在《伤寒论》六经病的发生、传变中起重要作用。脾胃之气不足,营卫之气不能外达,卫外功能下降,外邪侵袭人体而发太阳病;胃为阳土,若阳明热盛,热盛伤津,胃气不降,腑气不通,燥实互结,则发为阳明腑证;少阳病的发病前提是脾胃虚弱,致正气不足,邪气侵袭而发病;阳气不足,则阴寒邪气易直中太阴,出现阳虚寒盛之证;肾阳不足,邪气直中少阴,发为少阴病;中气不运,胃气易逆,脾阳易陷,则阴阳不相顺接,发为厥阴病。《伤寒论》中大量使用生姜、甘草、大枣顾护脾胃,在运用峻下祛邪治法中,亦不忘顾护脾胃,在煎煮和服用药物的过程中也时刻注重脾胃,方后的药后宜忌与注意事项,也体现了张仲景固护脾胃的学术思想。辨析脾胃之气的盛衰对掌握疾病发展传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9年12期)

滕羽鸥,陈萌[3](2019)在《《伤寒论》第29条初见证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伤寒论》第29条初见证提示病情正处于太阳病向少阴病、表阳虚向表里之阳俱虚的转变阶段,"脉浮,自汗出",提示病起于太阳病,阳气勉强达表,汗出则阳更虚;"小便数",提示阳气外张,津液流失,病邪由太阳经向少阴经转化;"心烦",提示误治之前已有腑实热结之象,但无日晡潮热,濈然汗出之阳明经证,故不能说明病邪已由太阳转向阳明;"微恶寒",提示由表阳虚转为表里之阳俱虚;"脚挛急",提示阳气重伤,津液不达;误予桂枝汤后出现"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仍提示病邪正处于太阳病向少阴病转化阶段,但未出现小便色白,故少阴病证尚未悉俱。故在治疗上不可仅予桂枝汤,应加附子以增益桂枝之发汗之力,又可防止亡阳,故应予桂枝加附子汤。张仲景并未直接给出本方,而是采用了分述的方式,正是其"随证治之"治疗思想的体现,亦表明了分步治疗在急证当中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9年12期)

刘玉良,孙力华,王梦蕾[4](2019)在《《伤寒论》病机观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伤寒论》原文进行客观全面的探析,指出《伤寒论》中并非只论方证,而是存在着丰富的病机阐释。其对病机的分析丰富多彩,精细入微,并且以动态观进行全局研判,具有综合、显性、隐性、精细、动态、体质、药效反应和方药加减等多种病机观,无处不体现以病机为核心的观念。临床应该提倡方机证对应,才是更为可取的中医研习与思辨原则。文章对《伤寒论》中病机观念进行详细阐释,对于《伤寒论》病机理论和中医学辨证理论的研用,以及临床疗效的提高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周世雄,雒晓东[5](2019)在《论开阖枢理论在《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开阖枢理论阐述人体经气的升降出入运转,经气的运转使六经之间形成广泛的动态联系,据此将经气开阖枢相关疾病的病机和治法进行分类。太阳病之开有直接开太阳、以枢为开、以阖为开、以补为开等,阳明病之阖直接阖阳明经气和腑气之法、以开为阖、以枢为阖、以补为阖等,少阳不枢有直接枢少阳、以开为枢、以阖为枢、以补为枢等,叁阴病重在解决五脏的虚损,但也有经气开阖枢的障碍;太阴病之开有直接开太阴、以补为开、祛湿开太阴等,少阴不枢的血瘀病证有直接枢少阴、枢少阳以枢少阴、以补为枢等治法;厥阴病大体可分为阖之不及和阖之太过,阖之不及、阴血不敛需敛之潜之,阖之太过需清热、通络、化痰使其疏泄复常。(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苏战豹,原丽琼,叶斌荣,周晓芸[6](2019)在《《伤寒论》柴胡类方在皮肤科应用举隅》一文中研究指出《伤寒杂病论》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被后世医家奉为圭皋,需要中医人穷其一生而学习。它将整体辨证与方证相应结合,注重病脉证并治,理法方药皆备,无愧为医门之圣书。而观其现代中医治疗皮肤病,多以皮损辨证、局部辨证为主,以西医思维为指导,清热解毒、苦寒败胃之药大行其道,治病虽时有疗效,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往往愈后,脾胃戕伤,而百病滋生。有鉴于此,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运用经方柴胡类方治疗很多常见或疑难皮肤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希望通过此文,能使大家更加认识到经方在治疗皮肤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尤其是柴胡类方,其适用范围更加广泛且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33期)

刘志国,田丙坤[7](2019)在《升降出入理论在《伤寒论》治则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升降出入理论源自于《内经》,应用于《伤寒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疾病就会产生。如升降出入不畅,治疗则宜因势利导,高者因而越之,下者引而竭之,在皮者汗而发之;如升降出入失调,则应逆而调之,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散者收之,结者散之;如升降出入杂乱,则应诸法并用,或升降并调,或散敛兼顾,或散升同施,或散降共治,或以降求升,或以升求降。治则旨在恢复气机的正常运动,仲景虽未明言升降出入之语,但在六经病证治中处处蕴含升降出入之理。运用气机升降出入理论分析《伤寒论》中的六经证治思想,梳理仲景遣药组方规律,有助于提高临床辨治水平。(本文来源于《吉林中医药》期刊2019年11期)

李玲,阚湘苓[8](2019)在《《伤寒论》痞证与心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伤寒论》痞证以心下痞为主症。临床上痞证可以分为热痞证、寒热错杂痞证和虚痞证3种,其病机均与心相关。热痞证与寒热错杂痞证皆由心中有热所致,治疗采用泻心汤类方,清泻心中热邪以消痞。热痞证如大黄黄连泻心汤证的病机为心火亢盛,附子泻心汤证则兼有肾阳虚衰;寒热错杂痞证如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为心火上炎、脾胃虚弱,生姜泻心汤证的病机为心热脾虚、水气内停,甘草泻心汤证的病机为脾胃虚弱、心中有热。虚痞证的基本病机为心脾不足,治以温补心脾为主,旋覆代赭汤证属于心阳不足、脾虚有痰,桂枝人参汤证属于心脾两虚兼有表证。(本文来源于《吉林中医药》期刊2019年11期)

李登岭,赵红霞,袁恒勇,李乔[9](2019)在《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和《伤寒明理论》中大柴胡汤方证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阐明仲景大柴胡汤方证的功效和实质。方法:梳理、分析《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中大柴胡汤方证的条文及注解,据《方剂学》界定"下法""和法"的概念,进一步推导大柴胡汤方证功效和实质。结果:从成无己对大柴胡汤方证的认识,结合"论大柴胡汤无通里攻下之用""‘大柴胡汤证’如是说""答关于‘论大柴胡汤无通里攻下之用’一文中的两个问题""《金匮玉函经》中大柴胡汤证及大柴胡汤方探析"等系列文章,较完整地论述了仲景大柴胡汤方无通里攻下之用,大柴胡汤证为少阳病本证。结论:成氏不认为大柴胡汤有通里攻下之用,而只有祛里热之功。但同时成氏认为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专方,不认为大柴胡汤专为和解少阳而设。(本文来源于《国医论坛》期刊2019年06期)

王宏蔚,吴智兵[10](2019)在《论《伤寒论》方在《温病条辨》叁焦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清代温病学派医家吴瑭在其《温病条辨》的上焦篇、中焦篇、下焦篇共3篇中运用《伤寒论》经方的条文进行分析。吴瑭在《温病条辨》中运用《伤寒论》经方的情况如下:上焦篇运用了桂枝汤、白虎汤、栀子豉汤与瓜蒂散等,中焦篇运用了大小承气汤、小柴胡汤和泻心汤等,下焦篇运用了炙甘草汤、黄连阿胶汤、桃花汤等。吴瑭在经方运用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立论思想,虽用伤寒古方,却不拘泥于伤寒思想。(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伤寒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脾胃强弱在《伤寒论》六经病的发生、传变中起重要作用。脾胃之气不足,营卫之气不能外达,卫外功能下降,外邪侵袭人体而发太阳病;胃为阳土,若阳明热盛,热盛伤津,胃气不降,腑气不通,燥实互结,则发为阳明腑证;少阳病的发病前提是脾胃虚弱,致正气不足,邪气侵袭而发病;阳气不足,则阴寒邪气易直中太阴,出现阳虚寒盛之证;肾阳不足,邪气直中少阴,发为少阴病;中气不运,胃气易逆,脾阳易陷,则阴阳不相顺接,发为厥阴病。《伤寒论》中大量使用生姜、甘草、大枣顾护脾胃,在运用峻下祛邪治法中,亦不忘顾护脾胃,在煎煮和服用药物的过程中也时刻注重脾胃,方后的药后宜忌与注意事项,也体现了张仲景固护脾胃的学术思想。辨析脾胃之气的盛衰对掌握疾病发展传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伤寒论论文参考文献

[1].陈俊秀,朱敏.从感染性疾病探讨《伤寒论》六经理论实质[J].中国中医急症.2019

[2].叶彤,谷松.《伤寒论》顾护脾胃思想探析[J].河南中医.2019

[3].滕羽鸥,陈萌.《伤寒论》第29条初见证浅析[J].河南中医.2019

[4].刘玉良,孙力华,王梦蕾.《伤寒论》病机观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

[5].周世雄,雒晓东.论开阖枢理论在《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

[6].苏战豹,原丽琼,叶斌荣,周晓芸.《伤寒论》柴胡类方在皮肤科应用举隅[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7].刘志国,田丙坤.升降出入理论在《伤寒论》治则中的运用[J].吉林中医药.2019

[8].李玲,阚湘苓.《伤寒论》痞证与心的相关性[J].吉林中医药.2019

[9].李登岭,赵红霞,袁恒勇,李乔.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和《伤寒明理论》中大柴胡汤方证探析[J].国医论坛.2019

[10].王宏蔚,吴智兵.论《伤寒论》方在《温病条辨》叁焦篇中的应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伤寒论》含桂枝方剂配伍群结构...《伤寒论》桂枝方剂配伍量效群结...《伤寒论》桂枝方剂煎煮群结构图伤寒论-《伤寒论》 书影错误的“伤寒论式传变”图《伤寒论》方防治病症谱研究

标签:;  ;  ;  ;  ;  ;  ;  

伤寒论论文_陈俊秀,朱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