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接触镜论文_陈志,周行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角膜接触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角膜,近视,弱视,软性,屈光度,切除术,效果。

角膜接触镜论文文献综述

陈志,周行涛[1](2019)在《解读2017年版美国眼科临床指南(PPP):角膜接触镜的安全拓展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近视患病率的不断上升,角膜接触镜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角膜接触镜材料的改进为安全配戴创造了条件,但仍有一些配戴方式和护理方法会带来感染性角膜炎的隐患。近年来角膜接触镜最重要的拓展应用之一是青少年近视控制。本文结合眼科临床指南(PPP)与最新文献汇总一些常见误区,并推荐可有效延缓近视加深的角膜接触镜种类。(本文来源于《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姜俭,徐菁菁,徐丹,林惠玲[2](2019)在《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和软性角膜接触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角膜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与软性角膜接触镜(SCL)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角膜形态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青少年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配戴方式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2例(84眼)配戴RGPCL,B组42例(84眼)配戴SCL。嘱患者配戴角膜接触镜后12、18、24个月进行主觉验光,应用眼前节系统(OrbscanⅡ)及角膜内皮镜进行测量,检查测量指标包括配戴角膜接触镜前后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参数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屈光度改变情况、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等。结果 A组与B组患者配戴镜后各时点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AI)值、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I)值均明显小于配戴前,且逐渐下降趋势(P <0. 05),且A组均小于B组(P <0. 05)。A组患者配戴镜后12、18、24个月的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大于B组患者(P <0. 05)。A组患者配镜后18、24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小于B组患者(P <0. 05)。A组在配戴镜后24个月的水平曲率及配戴镜后18、24个月的垂直曲率均小于B组患者(P <0. 05)。B组患者配戴镜后12、18、24个月的中央角膜厚度均明显小于配戴镜前,且随着时间延长中央角膜厚度呈减小趋势(P <0. 05); A组患者配戴镜后12、18、24个月的中央角膜厚度均明显大于B组患者(P <0. 05)。A组患者配戴镜后各时间点屈光度均明显低于配戴镜前,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好转(P <0. 05);且A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屈光度改变情况明显优于B组患者(P <0. 05)。结论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近视患者的角膜功能、状态、厚度及代谢的影响更小,光学矫正效果更加明显,安全性高,适合长期配戴。(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师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郭静,黄秋怡[3](2019)在《新型硬性角膜接触镜控制近视进展研讨会在穗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12日,由广州金眼科医生集团主办的“新型硬性角膜接触镜控制近视进展研讨会”在广州举行。会议现场,与会专家们从各方面出发,结合自身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对RGP的规范操作、临床应用、历史发展、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等展开全面研讨。据悉,此次研讨会是华南地区(本文来源于《广东科技报》期刊2019-10-15)

石爽,金信琴[4](2019)在《基于用户研究角膜接触镜佩戴工具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佩戴角膜接触镜的工具庞杂,种类繁多,解决用户在户外戴、取镜片的问题。招募10位志愿者开展调研,采用用户访谈法、行为观察法和用户画像对需求进行收集和归纳的分析。将清洁、佩戴、储存叁类工具进行产结构优化,重新设计产品,减少镜片与手指接触,预防眼病发生。(本文来源于《设计》期刊2019年17期)

曾艳[5](2019)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在眼表疾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主要对角膜接触镜(亲水性软性)应用在眼表疾病中的价值展开评估。方法纳入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本院2017年01月-2019年02月期间收治的眼表疾病162例,对照组(例数=81例)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例数=8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患者还接受角膜接触镜(亲水性软性)治疗,对治疗效果展开分析。结果实验组在应用角膜接触镜治疗后治症状缓解率比对照组常规治疗更优,组别结果数据对比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眼表疾病患者接受角膜接触镜(亲水性软性)治疗,可促进患者角膜的修复,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75期)

钱莉,王伟,阮建祥[6](2019)在《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渗漏34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渗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铜陵市人民医院确诊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住院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滤过泡渗漏68例(68只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34只眼)采用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照组(34例34只眼)采用传统眼外小棉枕加压包扎治疗,比较两组方法治疗后患眼舒适度、滤过泡渗漏愈合时间和角膜水肿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患眼舒适度比较,观察组0级34例,对照组0级6例,1级15例,2级9例,3级4例,观察组患眼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6.59,P<0.05);治疗后患眼滤过泡渗漏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2 d 8例、5 d 19例、8 d 5例、需要缝合2例,对照组3 d 23例、5 d5例、需要缝合6例,两组滤过泡渗漏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67,P<0.05);对照组发生角膜水肿6例,观察组0例,观察组较对照组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眼外小棉枕加压包扎治疗比较,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渗漏,在治疗的便捷、角膜水肿的发生率、病人的舒适度和医患双方配合上,更具有优势。(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9年09期)

赵洁,张丽红,张春艳[7](2019)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病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分析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接受治疗的150例角膜病的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每组75例,一组治疗组和另一组对照组,治疗组的75例角膜病患者使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而对照组的角膜病患者使用常规的药品进行治疗,治疗2周后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对使用治疗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70/75),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67%(53/75)。经过两组数据经过分析比较,得到P<0.05,说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着性。结论使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病的临床效果明显具有更好地效果,因此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病更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4期)

房鑫鑫,夏江胜,张春南[8](2019)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矫治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在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104例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和对照组(常规框架眼镜)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矫治效果。结果经过半年的矫治后,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水平均有显着的提升(P<0.05),立体视敏度显着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最佳矫正视力水平及其对于矫治效果的满意程度相对于对照组更高(P<0.05),而立体视敏度相对于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是矫治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的良好选择,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贵州医药》期刊2019年08期)

孙钦青,叶菲[9](2019)在《用于控制近视进展的角膜接触镜专利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儿童和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多数患者的近视度数逐年加深,并发展成高度近视。高度近视不仅造成视力模糊,更会增加严重眼底病变的患病几率。因此有必要采取干预措施,延缓甚至阻断近视的进展,避免发展成高度近视。接触镜能够从角膜塑形,视网膜离焦,多焦点等多个方面来控制近视进展。本文对此类接触镜的专利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该领域的专利技术发展情况,同时介绍了各个技术分支下的专利技术。(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23期)

魏咏梅[10](2019)在《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使用治疗性角膜接触镜患者的疼痛、舒适度及满意度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眼科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42例42眼,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术后按常规绷带加压包扎术眼,观察组术后应用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并常规眼包包眼。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舒适度、疼痛程度和裂隙灯检查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h疼痛评分及术后2h、24h眼部刺激症状如异物感、眼部刺痛及睁眼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d、3d角膜创口基本愈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应用于翼状胬肉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疗效显着,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避免术后患者产生不适症状。(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57期)

角膜接触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与软性角膜接触镜(SCL)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角膜形态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青少年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配戴方式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2例(84眼)配戴RGPCL,B组42例(84眼)配戴SCL。嘱患者配戴角膜接触镜后12、18、24个月进行主觉验光,应用眼前节系统(OrbscanⅡ)及角膜内皮镜进行测量,检查测量指标包括配戴角膜接触镜前后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参数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屈光度改变情况、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等。结果 A组与B组患者配戴镜后各时点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AI)值、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I)值均明显小于配戴前,且逐渐下降趋势(P <0. 05),且A组均小于B组(P <0. 05)。A组患者配戴镜后12、18、24个月的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大于B组患者(P <0. 05)。A组患者配镜后18、24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小于B组患者(P <0. 05)。A组在配戴镜后24个月的水平曲率及配戴镜后18、24个月的垂直曲率均小于B组患者(P <0. 05)。B组患者配戴镜后12、18、24个月的中央角膜厚度均明显小于配戴镜前,且随着时间延长中央角膜厚度呈减小趋势(P <0. 05); A组患者配戴镜后12、18、24个月的中央角膜厚度均明显大于B组患者(P <0. 05)。A组患者配戴镜后各时间点屈光度均明显低于配戴镜前,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好转(P <0. 05);且A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屈光度改变情况明显优于B组患者(P <0. 05)。结论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近视患者的角膜功能、状态、厚度及代谢的影响更小,光学矫正效果更加明显,安全性高,适合长期配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角膜接触镜论文参考文献

[1].陈志,周行涛.解读2017年版美国眼科临床指南(PPP):角膜接触镜的安全拓展应用[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9

[2].姜俭,徐菁菁,徐丹,林惠玲.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和软性角膜接触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角膜形态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9

[3].郭静,黄秋怡.新型硬性角膜接触镜控制近视进展研讨会在穗举行[N].广东科技报.2019

[4].石爽,金信琴.基于用户研究角膜接触镜佩戴工具设计[J].设计.2019

[5].曾艳.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在眼表疾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6].钱莉,王伟,阮建祥.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渗漏34例[J].安徽医药.2019

[7].赵洁,张丽红,张春艳.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

[8].房鑫鑫,夏江胜,张春南.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矫治效果分析[J].贵州医药.2019

[9].孙钦青,叶菲.用于控制近视进展的角膜接触镜专利技术综述[J].科技视界.2019

[10].魏咏梅.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论文知识图

等离子体对RGP表面形貌的影响,(...细胞在壳聚糖膜上培养3天后的细胞...年角膜接触镜不良事件监测上...角膜接触镜的利弊-儿童不宜配戴隐形...防紫外型角膜接触镜透过率曲线附着在角膜接触镜表面的单颗粒PM

标签:;  ;  ;  ;  ;  ;  ;  

角膜接触镜论文_陈志,周行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