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束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棱镜,光学,偏振,偏光,晶体,入射角,光谱。
分束角论文文献综述
田苗,刘智颖[1](2013)在《可调分束角棱镜正反向入射分束角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调分束角棱镜是使用最频繁的偏光棱镜之一,为了研究可调分束角棱镜正、反向使用时分束角的不同,基于可调分束角棱镜的结构与分束原理,从理论上分析推导了正、反向使用时分束角随入射角变化的精确表达式,并以负单轴晶体为例绘制了分束角随入射角的变化曲线。对比正反向使用情况分束角变化曲线得出结论:对任意合理的结构角及主折射率值来说,在相同入射角的情况下,由负单轴晶体材料制成的可调分束角棱镜正向使用时的分束角比反向使用时要大。(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邓红艳[2](2013)在《Wollaston棱镜分束角的光谱特性对成像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Wollaston棱镜广泛应用于高性能的光学仪器的成像系统中.本文在研究Wollaston棱镜的分束角随入射光波长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利用Origin软件,从理论上分析了Wollaston棱镜分束角的光谱特性对成像系统的影响,从而得出了相干平面的出离量与入射光波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Nomarski偏振光干涉仪相干平面的出离量随着入射光波长的增大而相应的增加.相干平面的出离量与其它各参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据此,用计算机编程的方法可以很容易的调整光路中透镜的相对位置,从而获得清晰的瞬态过程干涉图.(本文来源于《枣庄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朱久凯,吴福全,任树锋[3](2012)在《Wollaston棱镜正反向的分束角及分束角的对称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Wollaston棱镜正反向使用时分束角及分束角的对称性,采用数学运算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数据。由分析可知,Wollaston棱镜正、反向分束角及分束角对称性不同是因为反向入射时第1块棱镜中的o光在第2块棱镜中成为e光波时,其光矢量振动方向和晶体光轴不平行,对应的不再是主折射率所致。结果表明,Wollaston棱镜正向使用时的分束角略大于反向入射时的分束角,且Wollaston棱镜结构角越大,入射波长越短,则正、反向分束角的差值越大。(本文来源于《激光技术》期刊2012年05期)
侯影,石广立,冯彤,孙迎新,谢超[4](2012)在《洛匈棱镜分束角的光谱效应及入射角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详细了解洛匈棱镜的分束角特点,该文根据冰洲石晶体中e光波主折射率的色散关系及e光波遵守的折射定律,从理论上推导出了洛匈棱镜用于不同光波长和不同入射角时分束角的计算公式;利用3种激光光源对其光谱效应与入射角效应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入射光波长与光的入射角均对洛匈棱镜的分束角产生影响.对于结构角一定的洛匈棱镜,当入射角一定时,分束角随入射光波长的增大而减少;当入射的光波长一定时,分束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光的入射角为负值时对棱镜分束角的影响较小,为正值时对棱镜分束角的影响较大,且入射角越大影响越明显.(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李国良[5](2010)在《高度对称分束角的偏光棱镜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了基于Wollaston棱镜的对称分束角偏光分束镜的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即通过在Wollaston棱镜后加两块叁角形晶体来实现出射光束的对称分束。并以632.8nm波长为例,研究了结构角为35°时两块晶体的角度与分束角的关系。结果表明,这种设计不但能实现光束的对称分束,而且还可以扩大分束角的范围。(本文来源于《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邓红艳[6](2009)在《偏光分束镜分束角的光谱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束角是偏光分束镜最重要的技术参量。本文利用Origin软件对偏光分束镜分束角的光谱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及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偏光分束镜的分束角随着波长的增大均呈减小的趋势,并且在紫外光区,分束角受波长的影响远大于近红外光区;棱镜结构角越大,入射光波长越短,其分束角的对称性越差。(本文来源于《枣庄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赵爽,吴福全,张东升,赵昕,王进喜[7](2008)在《冰洲石晶体Wollaston棱镜分束角的温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温度变化对冰洲石晶体W0llaston棱镜分束角的影响,首先需决定棱镜分束角的两个因素,即棱镜的结构角和晶体中o光、e光的主折射率;然后从温度对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出发,从理论上对冰洲石晶体Wollaston棱镜中的o光、e光分束角的温度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两分束角减小,但o光减小的幅度要比e光大得多。建立了实验测试系统,实验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吻合。(本文来源于《光学技术》期刊2008年04期)
马丽丽,宋连科,吴福全,郝殿中,王涛[8](2008)在《单元式偏光分束棱镜分束角和光强分束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单元式偏光分束棱镜分束角和光强分束比与棱镜结构的关系,采用从理论上分析o光、e光的分束角和光强分束比与光轴取向、棱镜结构角及入射角的关系,并从实验上测量分束角和光强分束比随入射角变化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取得了分束角和光强分束比随光轴取向、棱镜结构角及入射角的变化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并得到了二者随入射角变化的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在误差所允许的范围内,实验所测的光强分束比和分束角随入射角的变化与理论计算是一致的,且分束角的变化约为入射角的1/2。(本文来源于《激光技术》期刊2008年03期)
赵爽,吴福全,王海峰,薛美,李秀珍[9](2008)在《光正反方向入射冰洲石Wollaston棱镜分束角的温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温度变化对光正反方向入射冰洲石晶体Wollaston棱镜分束角的影响,首先明确了棱镜的结构角和晶体中o光、e光的主折射率是决定棱镜分束角的两个因素;然后从温度对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出发,从理论上对光正反方向入射冰洲石晶体Wollaston棱镜o光、e光分束角的温度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光正反方向入射时Wollaston棱镜两分束角均在减小,但光正方向入射时o光分束角减小的幅度要比e光大得多,而光反方向入射时e光下降幅度要比o光大得多;总体上光反方向入射要比正方向入射分束角受温度的影响大,实验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赵爽,吴福全,王海峰,李秀珍,王进喜[10](2008)在《结构角对冰洲石Wollaston棱镜分束角温度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温度变化对不同结构角的冰洲石晶体Wollaston棱镜分束角的影响,首先明确了棱镜的结构角和晶体中o光、e光的主折射率是决定棱镜分束角的两个因素;然后从温度对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出发,从理论上对不同结构角冰洲石晶体Wollaston棱镜o光、e光分束角的温度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结构角的棱镜,随温度的升高,它们的两分束角均在减小,但o光分束角减小的幅度要比e光大得多;大结构角棱镜其分束角受温度的影响要比小结构角的大。建立了实验测试系统,实验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08年05期)
分束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Wollaston棱镜广泛应用于高性能的光学仪器的成像系统中.本文在研究Wollaston棱镜的分束角随入射光波长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利用Origin软件,从理论上分析了Wollaston棱镜分束角的光谱特性对成像系统的影响,从而得出了相干平面的出离量与入射光波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Nomarski偏振光干涉仪相干平面的出离量随着入射光波长的增大而相应的增加.相干平面的出离量与其它各参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据此,用计算机编程的方法可以很容易的调整光路中透镜的相对位置,从而获得清晰的瞬态过程干涉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束角论文参考文献
[1].田苗,刘智颖.可调分束角棱镜正反向入射分束角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2].邓红艳.Wollaston棱镜分束角的光谱特性对成像系统的影响[J].枣庄学院学报.2013
[3].朱久凯,吴福全,任树锋.Wollaston棱镜正反向的分束角及分束角的对称性[J].激光技术.2012
[4].侯影,石广立,冯彤,孙迎新,谢超.洛匈棱镜分束角的光谱效应及入射角效应[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5].李国良.高度对称分束角的偏光棱镜的设计[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
[6].邓红艳.偏光分束镜分束角的光谱特性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09
[7].赵爽,吴福全,张东升,赵昕,王进喜.冰洲石晶体Wollaston棱镜分束角的温度效应[J].光学技术.2008
[8].马丽丽,宋连科,吴福全,郝殿中,王涛.单元式偏光分束棱镜分束角和光强分束比[J].激光技术.2008
[9].赵爽,吴福全,王海峰,薛美,李秀珍.光正反方向入射冰洲石Wollaston棱镜分束角的温度效应[J].光子学报.2008
[10].赵爽,吴福全,王海峰,李秀珍,王进喜.结构角对冰洲石Wollaston棱镜分束角温度效应的影响[J].光电子.激光.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