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昆仑造山带(东段)早古生代岩浆岩成因与区域地质演化

西昆仑造山带(东段)早古生代岩浆岩成因与区域地质演化

论文摘要

西昆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是青藏高原特提斯域和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昆仑造山带出露早古生代和早中生代两个时期大量的花岗质岩浆岩,记录着西昆仑地区原-古特提斯洋的洋壳俯冲、陆-陆(弧)碰撞和后碰撞等构造事件。本论文着重研究了西昆仑地区形成于古生代时期的若干个花岗质侵入岩体,主要包括喀什喀什、卡也地、亚门、南其曼于特、奎代买、阿拉雷克、阿克塞因岩体。喀什喀什岩体形成时代为早-中奥陶世(466 Ma),其母岩浆主要源自于古老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主要是变质火成岩和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该岩体样品具有大陆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该岩体的形成于洋壳俯冲有关;卡也地岩体是强过铝质的二云母花岗岩,其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早期(455 Ma),源区在碰撞条件下,来自前寒武变质沉积岩和富集岩石圈地幔的混合熔融形成的。晚奥陶世晚期-志留纪(450 Ma428 Ma)西昆仑造山带东段的花岗质岩体主要为高Sr/Y和高钾花岗岩类两类。其中阿拉雷克高Sr/Y花岗岩类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晚期(450 Ma),源区在角闪榴辉岩相条件下,增厚新生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亚门高Sr/Y花岗岩类形成时代为志留纪(432 Ma),源区在角闪榴辉岩相条件下,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并混有少量的幔源物质。阿克塞因、南其曼于特和奎代买岩体都是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形成时代为志留纪(438Ma428 Ma),源区在中-低压力条件下,由10%40%的前寒武纪变质沉积岩和60%90%前寒武变质火成岩混合熔融形成的,且岩浆源区没有幔源物质的加入。对其曼于特蛇绿岩套中辉长岩和玄武岩进行锆石U-Pb测年,确认其曼于特蛇绿岩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494 Ma483 Ma)。确定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形成于早古生代,有助于解决西昆仑地区库地蛇绿混杂岩的往东延伸的问题,表明库地蛇绿混杂岩与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相连接,而康西瓦构造带与苏巴什蛇绿混杂岩相连接。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中辉长岩的源区是来自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浅部地幔)大约10%30%的部分熔融。通过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及同位素示踪,表明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综合各类测试分析结果,结合区域地质相关资料,认为西昆仑造山带东段早古生代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岩浆演化过程:早-中奥陶世,原特提斯洋表现为双向俯冲;晚奥陶世早期,原特提斯洋闭合,南北昆仑地体发生碰撞;晚奥陶世晚期-志留纪,西昆仑造山带进入后碰撞阶段。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西昆仑造山带(东段和西段)研究历史
  •     1.1.1 初期阶段(1990年以前)
  •     1.1.2 发展-I阶段(1990年~2000年)
  •     1.1.3 发展-II阶段(2000年~2010年)
  •     1.1.4 发展-III阶段(2010年~现在)
  •   1.2 选题依据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 完成实物工作量
  • 第二章 野外样品采集和测试方法
  •   2.1 野外样品采集
  •   2.2 锆石年代学
  •     2.2.1 SHRIMP锆石U-Pb测年
  •     2.2.2 LA-ICP-MS锆石U-Pb测年
  •   2.3 主微量元素
  •   2.4 Sr-Nd-Pb同位素
  •   2.5 锆石Lu-Hf同位素
  • 第三章 区域地质概况
  •   3.1 区域构造
  •     3.1.1 北昆仑地体(塔里木地块)
  •     3.1.2 奥依塔格-库地-其曼于特缝合带
  •     3.1.3 南昆仑地体
  •     3.1.4 麻扎-康西瓦-苏巴什缝合带
  •     3.1.5 塔什库尔干-甜水海地体
  •   3.2 区域地层
  •     3.2.1 前寒武系
  •     3.2.2 下古生界
  •     3.2.3 上古生界
  •     3.2.4 中生界
  •     3.2.5 新生界
  •   3.3 区域岩浆活动
  •     3.3.1 侵入岩
  •       3.3.1.1 古元古代阶段侵入岩
  •       3.3.1.2 早古生代阶段侵入岩
  •       3.3.1.3 晚古生代阶段侵入岩
  •     3.3.2 火山岩
  •       3.3.2.1 早古生代火山岩
  •       3.3.2.2 晚古生代火山岩
  •       3.3.2.3 新生代火山岩
  •     3.3.3 蛇绿岩和镁铁—超镁铁质岩
  • 第四章 西昆仑造山带东段早古生代花岗岩类及形成演化
  •   4.1 早-中奥陶世花岗岩类
  •     4.1.1 喀什喀什岩体
  •       4.1.1.1 地质特征和岩相学特征
  •       4.1.1.2 锆石U-Pb年代学
  •       4.1.1.3 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4.1.1.4 全岩Sr-Nd同位素
  •       4.1.1.5 锆石Hf同位素
  •     4.1.2 喀什喀什岩体的成因
  •     4.1.3 构造背景
  •   4.2 晚奥陶世-志留纪花岗岩类
  •     4.2.1 高Sr/Y花岗岩类
  •       4.2.1.1 阿拉雷克岩体
  •     4.2.1.1.1 地质特征和岩相学特征
  •     4.2.1.1.2 锆石U-Pb年代学
  •     4.2.1.1.3 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4.2.1.1.4 全岩Sr-Nd-Pb同位素
  •     4.2.1.1.5 锆石Lu-Hf同位素
  •       4.2.1.2 亚门岩体
  •     4.2.1.2.1 地质特征和岩相学特征
  •     4.2.1.2.2 锆石U-Pb年代学
  •     4.2.1.2.3 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4.2.1.2.4 全岩Sr-Nd-Pb同位素
  •     4.2.1.2.5 锆石Lu-Hf同位素
  •     4.2.2 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
  •       4.2.2.1 卡也地岩体
  •     4.2.2.1.1 地质特征和岩相学特征
  •     4.2.1.1.2 锆石U-Pb年代学
  •     4.2.1.1.3 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4.2.1.1.4 全岩Sr-Nd-Pb同位素
  •     4.2.1.1.5 锆石Lu-Hf同位素
  •       4.2.2.2 南其曼于特岩体
  •     4.2.2.2.1 地质特征和岩相学特征
  •     4.2.2.2.2 锆石U-Pb年代学
  •     4.2.2.2.3 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4.2.2.2.4 全岩Sr-Nd-Pb同位素
  •     4.2.2.2.5 锆石Lu-Hf同位素
  •       4.2.2.3 阿克塞因岩体
  •     4.2.2.3.1 地质特征和岩相学特征
  •     4.2.2.3.2 锆石U-Pb年代学
  •     4.2.2.3.3 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4.2.2.3.4 全岩Sr-Nd-Pb同位素
  •     4.2.2.3.5 锆石Lu-Hf同位素
  •       4.2.2.4 奎代买岩体
  •     4.2.2.4.1 地质特征和岩相学特征
  •     4.2.2.4.2 锆石U-Pb年代学
  •     4.2.2.4.3 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4.2.2.4.4 全岩Sr-Nd-Pb同位素
  •     4.2.2.4.5 锆石Lu-Hf同位素
  •     4.2.3 晚奥陶世-志留纪花岗岩类成因
  •       4.2.3.1 高Sr/Y花岗岩类成因
  •       4.2.3.2 志留纪辉长岩脉体成因
  •       4.2.3.3 高K花岗岩类成因
  •     4.2.4 构造背景
  • 455Ma)大陆碰撞背景'>      4.2.4.1 晚奥陶世(455Ma)大陆碰撞背景
  • 428Ma)后碰撞背景'>      4.2.4.2 晚奥陶世-志留纪(446428Ma)后碰撞背景
  • 第五章 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的形成时代与成因分析
  •   5.1 蛇绿混杂岩的地质特征
  •   5.2 蛇绿混杂岩的年代学
  •     5.2.1 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的中段(铁克萨依段)辉长岩年龄
  •     5.2.2 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的西段(库拉甫河段)辉长岩年龄
  •     5.2.3 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的西段(库拉甫河段)玄武岩年龄
  •   5.3 蛇绿混杂岩中段(铁克萨依段)的全岩地球化学特征
  •     5.3.1 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的辉长岩主微量元素
  •     5.3.2 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的辉长岩Sr-Nd-Pb同位素
  •   5.4 蛇绿混杂岩的成因及地质意义
  • 第六章 西昆仑造山带东段早古生代构造演化
  • 第七章 主要结论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张其超

    导师: 吴珍汉

    关键词: 西昆仑,早古生代,岩浆作用,花岗岩,构造演化

    来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质学

    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

    基金: 中央级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批准号:YYWF201601)

    分类号: P534.4;P588.1

    总页数: 158

    文件大小: 11087K

    下载量: 274

    相关论文文献

    • [1].西昆仑实现锰铅锌找矿重大突破[J]. 矿产勘查 2016(06)
    • [2].新疆西昆仑铁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J]. 世界有色金属 2017(02)
    • [3].西昆仑有望新增一大型铁矿床[J]. 中国矿山工程 2012(06)
    • [4].西昆仑北段矿产分布特征及找矿方向浅析[J]. 地质与勘探 2009(02)
    • [5].新疆西昆仑山天然林木区系特征[J]. 北方园艺 2015(08)
    • [6].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西昆仑火烧云地区矿产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 地质学刊 2019(04)
    • [7].河南地调院新疆西昆仑找矿忙[J]. 资源导刊 2012(05)
    • [8].西昆仑地区元古宙岩浆侵入作用及构造-岩浆演化过程[J]. 西北地质 2014(04)
    • [9].西昆仑“古特提斯”构造与成矿作用[J]. 矿物学报 2011(S1)
    • [10].新疆西昆仑库科西鲁克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J]. 中国矿山工程 2008(02)
    • [11].西昆仑塔什库尔干瓦仍孜拉一带地球化学特征[J]. 西部探矿工程 2018(07)
    • [12].新疆西昆仑叶尔羌河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分析[J]. 陕西地质 2011(01)
    • [13].西昆仑中间地块[J]. 能源与节能 2016(04)
    • [14].基于地震与非地震联合约束下复杂冲断带构造建模:以西昆仑山前柯东构造带为例[J]. 高校地质学报 2019(02)
    • [15].西昆仑山黄土1Ma以来的粒度变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J]. 地球环境学报 2014(02)
    • [16].新疆西昆仑科库西里克铅锌矿床地质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 世界有色金属 2016(10)
    • [17].西昆仑地区神仙湾组地层沉积环境及沉积相分析[J]. 有色金属设计 2018(04)
    • [18].新疆西昆仑托日提乌托克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发现意义[J]. 矿产勘查 2019(01)
    • [19].磁场资料在西昆仑地区构造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地质调查 2017(06)
    • [20].新疆西昆仑库孜地区1∶5万区调主要成果与进展[J]. 科技视界 2017(10)
    • [21].分散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在西昆仑成矿带研究中的启示[J]. 地质找矿论丛 2016(04)
    • [22].新疆西昆仑山豆科植物区系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16(06)
    • [23].西昆仑东段尼沙-奥木夏蛇绿混杂岩物质组成与构造环境[J]. 西北地质 2019(03)
    • [24].西昆仑山前柯东构造带变形特征、机制及物理模拟[J]. 石油实验地质 2014(03)
    • [25].新疆西昆仑泉水沟一带白垩系下统克孜勒苏组(K_1kz)地层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分析[J]. 世界有色金属 2019(03)
    • [26].1950年以来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地区7级左右地震后新疆地区中强地震活动状态分析[J]. 地震 2012(01)
    • [27].西昆仑及邻区区域构造演化的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龄记录[J]. 地学前缘 2010(03)
    • [28].西昆仑卡拉吉拉花岗岩体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8(05)
    • [29].西昆仑库孜一带长城纪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 山东国土资源 2019(06)
    • [30].西昆仑西段晚古生代—中生代花岗质岩浆作用及构造演化过程[J]. 中国地质 2015(03)

    标签:;  ;  ;  ;  ;  

    西昆仑造山带(东段)早古生代岩浆岩成因与区域地质演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