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脆断准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切口,准则,因子,脆性,强度,裂纹,应力。
脆断准则论文文献综述
刘小妹,卞永明,梁拥成[1](2013)在《复合V形切口脆断的形状改变能密度因子准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沿袭裂纹尖端附近的形状改变能密度因子概念思路,定义V形切口尖端附近的形状改变能密度因子。基于V形切口尖端附近的奇异应力场,建立了Ⅰ-Ⅱ复合V形切口脆性断裂的形状改变能密度因子准则。应用该准则对复合载荷下双边切口试件进行了理论预测,并把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应变能密度因子准则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形状改变能密度因子准则预测的起裂角和断裂曲线与实验值更吻合。(本文来源于《力学季刊》期刊2013年02期)
刘小妹,梁拥成[2](2011)在《复合型V形切口脆断的能量释放率准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工程中,脆性材料中的V形切口多处于复合型受力状态,因此,确定脆性材料中的复合型V形切口起裂角和临界载荷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V形切口尖端附近的奇异应力场和位移场,采用支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起始值,提出了I-II复合型V形切口脆性断裂的能量释放率准则;并对复合载荷下单边切口试件进行了起裂角和临界载荷预测,将其结果与应变能密度因子准则和实验结果相比较发现,所给出的能量释放率准则与实验很好吻合,适合于实际工程应用。此外,通过引入模式混合比,能绘制出任意模式V形切口脆断的起裂角和断裂曲线。(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1年06期)
邬昆,李庆斌[3](2010)在《等效断裂强度准则及其在混凝土细观脆断模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混凝土细观脆断模型的网格敏感性,在线弹性断裂力学和应力集中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等效断裂强度准则。利用等效断裂强度准则和最大拉应力准则,在两种不同网格下,对细观模型的单轴拉压破坏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典的最大拉应力准则具有明显的网格敏感性,而等效断裂强度准则由于将单元大小作为破坏参数,可以较好地克服单元破坏引起的网格敏感性。(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0年06期)
刘小妹,刘一华,梁拥成[4](2008)在《尖锐V形切口脆断准则研究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在线弹性断裂力学基础上单奇异性V形切口脆性断裂准则研究的进展。把复合型V形切口脆性断裂准则分为应力参数型和能量参数型,并重点综述这两类准则的研究现状、适用性和局限性,讨论了特征距离的确定,展望了V形切口断裂准则将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指出Ⅱ型成分占主导的复合型V形问题,断裂机制和准则,在理论与实验上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刘小妹,刘一华,梁拥成,詹春晓[5](2008)在《复合型V形切口脆断的应变能密度因子准则》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定义V形切口应变能密度因子,将V形切口尖端的奇异应变能密度转化为非奇异的应变能密度因子。基于V形切口尖端附近的线弹性奇异应力场,建立Ⅰ-Ⅱ复合型V形切口脆性断裂的应变能密度因子准则,并把裂纹作为切口张角为零的V形切口,从而将V形切口问题与裂纹问题的断裂准则统一起来。为了验证该准则,采用有机玻璃(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板材加工了多种单边复合型V形切口试样进行拉伸破坏实验,应用上述准则对试样的起裂方向和临界载荷进行预测,并与最大周向应力准则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所建立的应变能密度因子准则所预测的临界载荷在切口张角较小时更接近于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08年02期)
梁拥成,郭万林,刘一华,刘小妹[6](2006)在《Ⅰ-Ⅱ复合型尖V形切口脆断准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最大周向应力和Seweryn-Novozhilov准则,用线弹性奇异应力场,给出Ⅰ-Ⅱ复合型尖V形切口的脆性断裂准则;并把裂纹作为切口张角为零的V形切口,这样就把V形切口问题与裂纹问题的断裂准则统一起来.为了验证该准则,本文采用有机玻璃板材加工多种V形切口试件进行了拉伸实验;同时,应用该准则对文献[16]中复合载荷下双边切口试件进行了起裂方向和临界载荷预测,并与其实验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所给出的Ⅰ-Ⅱ复合型尖V形切口脆性断裂准则与实验是相吻合的,适合于实际工程应用。(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崔书文[7](2006)在《结合材料界面端脆断准则的理论研究与实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基本方程,推导了结合材料界面端附近的位移场和奇异应力场。 在V型切口的脆性断裂准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结合材料界面端问题的应变能密度因子准则、形状改变能密度因子准则、最大周向拉应力准则和最大周向拉应变准则。这些准则均基于两个基本材料参数:抗拉强度σ_C和断裂韧度K_(10c)因而,便于工程应用。 为了检验上述脆断准则的正确性,用脆性材料PMMA和金属材料铝相结合加工成几种不同结合角的界面端试样进行了拉伸破坏实验。运用上述各准则对这些界面端模型的起裂角和临界载荷进行了理论预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各准则在预测裂纹起裂角方面,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但在预测临界载荷方面,除σ_(θmax)。准则与实验结果吻合的较好外,其它准则与实验结果差别较大。(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06-05-01)
刘小妹[8](2004)在《V型切口脆断准则的理论研究与实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基本方程,通过重新定义应力强度因子,推导了均质材料Ⅰ-Ⅱ复合型V型切口尖端附近的位移场和奇异应力场。 基于Ⅰ-Ⅱ复合型V型切口的应变能密度因子准则,提出了形状改变能密度因子准则和体积改变能密度因子准则,将双剪应力准则有效地应用到Ⅰ-Ⅱ复合型V型切口问题。对应变能密度因子准则、形状改变能密度因子准则、体积改变能密度因子准则、能量释放率准则以及最大周向拉应力准则和双剪应力准则进行了系统地研究。这些准则均基于两个基本材料参数:抗拉强度σ_o和断裂韧度足K_10C,因而,便于工程应用。 为了检验上述脆性断裂准则,用脆性材料PMMA加工成多种Ⅰ型、Ⅰ-Ⅱ复合型V型切口试样,进行了拉伸破坏实验。运用上述各准则对这些V型切口模型的裂纹起裂方向和临界载荷进行了理论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04-05-01)
田常海,任明法,陈浩然[9](2001)在《复合型裂纹脆断主应变因子准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复合型裂纹脆断的主应变因子准则 .该准则为 :1 )定义垂直于裂纹扩展径向平面上的主应变ε1及极径 r的组合量 2πrε1为主应变因子ε1,裂纹将沿主应变因子取得最大值的径向扩展 ;2 )垂直于裂纹扩展径向平面上的主应变因子的方向与原裂纹面法线方向的夹角为扩展裂纹面的扭转角 ,当主应变因子达到临界值时裂纹将失稳扩展 .由此导出了裂纹的开裂方向和裂纹面扭转角及断裂方程 . - 复合型裂纹断裂试验表明 :主应变因子准则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 ,利用其进行断裂评定较安全 .(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苏世清,匡震邦[10](1990)在《V-型切口试样脆断准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切口角小于90°的双边 V-型切口的 PMMA 有机玻璃试件,在-20℃下进行了拉伸试验,确定了断裂载荷,运用有限元分析和切口尖端应力奇异场的知识,确定了尖端应力场分布.研究表明:采用切口前一特征距离 r_0处的最大拉应力达到解离应力,作为断裂准则是合适的.该准则全部用弹性计算,简单方便,适合实际工程应用.(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1990年Z1期)
脆断准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实际工程中,脆性材料中的V形切口多处于复合型受力状态,因此,确定脆性材料中的复合型V形切口起裂角和临界载荷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V形切口尖端附近的奇异应力场和位移场,采用支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起始值,提出了I-II复合型V形切口脆性断裂的能量释放率准则;并对复合载荷下单边切口试件进行了起裂角和临界载荷预测,将其结果与应变能密度因子准则和实验结果相比较发现,所给出的能量释放率准则与实验很好吻合,适合于实际工程应用。此外,通过引入模式混合比,能绘制出任意模式V形切口脆断的起裂角和断裂曲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脆断准则论文参考文献
[1].刘小妹,卞永明,梁拥成.复合V形切口脆断的形状改变能密度因子准则[J].力学季刊.2013
[2].刘小妹,梁拥成.复合型V形切口脆断的能量释放率准则[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1
[3].邬昆,李庆斌.等效断裂强度准则及其在混凝土细观脆断模型中的应用[J].公路.2010
[4].刘小妹,刘一华,梁拥成.尖锐V形切口脆断准则研究的进展[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8
[5].刘小妹,刘一华,梁拥成,詹春晓.复合型V形切口脆断的应变能密度因子准则[J].机械强度.2008
[6].梁拥成,郭万林,刘一华,刘小妹.Ⅰ-Ⅱ复合型尖V形切口脆断准则[J].应用力学学报.2006
[7].崔书文.结合材料界面端脆断准则的理论研究与实验验证[D].合肥工业大学.2006
[8].刘小妹.V型切口脆断准则的理论研究与实验验证[D].合肥工业大学.2004
[9].田常海,任明法,陈浩然.复合型裂纹脆断主应变因子准则[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
[10].苏世清,匡震邦.V-型切口试样脆断准则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