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动力学论文_苏秦,韩天恒

导读:本文包含了盆地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盆地,动力学,山系,地质学,地理学,层析,油气。

盆地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苏秦,韩天恒[1](2016)在《沉积盆地动力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积盆地在演化过程中,其沉积充填记录了海陆变迁,构造格局演变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具体历史。从盆地沉积充填,盆地形成演化,盆地流体叁个方面讨论总结了前人有关的盆地动力学研究内容,重点论述了沉积盆地动力学对成盆、生烃、油气富集的影响及造山带与盆地间的耦合关系。盆地动力学应从定性到定量动力学模拟研究,使用计算机新技术及多学科联合研究,必将能更好指导能源和矿产资源勘探。(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6年01期)

郑孟林,邱小芝,何文军,费李莹,唐勇[2](2015)在《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动力学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石油勘探资料和前人成果,对昆仑造山带以北、贺兰山构造带以西的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及阿拉善—河西走廊—中祁连地区的盆地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盆地都赋存在稳定的板块(地块)之上,具有多期迭合与改造特征,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盆地类型;震旦纪—早二迭世主要受古亚洲洋构造域控制,以板块(地块)之间的开合与盆地的形成、消亡为特征,中生代为欧亚大陆的组成部分,盆地、山脉的形成受特提斯洋及深部构造背景的影响,新生代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产生的远距离效应,形成了现今盆山构造格局;盆地深部构造与盆地之间的相互作用、盆地深部构造与造山带深部构造的相互作用以及浅层盆地与造山带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西北地区盆地动力学演化的基础;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经历了洋-陆转化和陆内演化两大盆地演化阶段,在两大盆地演化期间,新疆北部、塔里木、柴达木及阿拉善—河西走廊—中祁连地区的盆地形成与消亡改造的关键构造事件具有一致性;受区域大地构造的控制,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以及阿尔金构造带以东地区的沉积建造、构造活动特征存在显着差异,控制了盆地烃源岩发育部位与层系,形成了具有不同特征的古隆起和山前构造带,使得各盆地油气聚集的控制因素也存在差异性。(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李思田[3](2015)在《沉积盆地动力学研究的进展、发展趋向与面临的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近20年来沉积盆地动力学研究已经取得巨大进展。盆地研究最为重要的推动力源于人类社会发展对能源资源的巨大需求。国家和私人企业对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巨大投入获得了关于沉积盆地结构和演化的庞大系统资料,特别是大量的深度大于7 000m的钻井和高分辨率反射地震成果,能够提供给中国的多学科合作研究团队使用。创新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系统已出现在盆地动力学研究的多个方面,包括盆地沉积-充填的动力过程、盆地构造动力学机理、盆地形成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以及油气系统演化的动力过程。文中在建议的研究纲要中汲取了部分重要内容,如从源区到汇区的路径系统研究和基于大陆动力学思维的构造-地层分析。对于盆地演化研究至关重要的深部过程研究始终是难度最大的挑战。应用天然地震成像和岩浆岩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对中国东部及海域中新生代板块俯冲、地幔流上涌、岩石圈减薄及破裂过程的研究成功地解释了晚中生代—新生代断陷盆地群、大火山岩省和大型裂谷盆地的成因和演化。然而以塔里木和四川盆地为代表的中国西部大型多旋回迭合盆地形成演化的动力背景则全然不同于中国东部,这些盆地发育于古老的地台基底之上,被造山带所环绕,造山期的强大挤压应力在盆地中形成了隆起和凹陷系列,并控制了油气生成及聚集的地区。多学科合作完成了造山事件和过程的精细定年和盆地中不整合面与构造-地层单元的对比研究,其成果对大型迭合盆地演化的动力过程得出了合理的解释,并可用于油气资源预测。(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15年01期)

曹代勇,吴国强,宁树正,魏迎春,李靖[4](2014)在《煤系综合矿产资源与盆地动力学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积盆地作为多种矿产的赋存场所,其内部多种矿产共存事实一直受到地质学家的关注和重视,包括不同形态的有机可燃矿产之间的联系研究(如煤—油、煤—气、油—气),以及有机能源矿产与无机能源矿产之间的联系研究(如煤—铀、煤—油—气—铀)等[1-3]。含煤岩系是一套含有煤层并有成因联系的沉积岩系,其特点是沉积物源丰富、岩性类型多样、沉积旋回性强、有机质含量高。含煤岩系除煤层自身之外,还赋存或伴生了不同相态的多种矿产资源(图1),包括气态的煤层气、煤系页岩气、致(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57:盆地动力学与非常规能源论文集》期刊2014-10-20)

殷建国,琚宜文[5](2014)在《激光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在盆地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积盆地在科学研究、物质需求以及环境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20世纪90年代,对沉积盆地的研究上升到了沉积盆地动力学的高度,成为当今地球动力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沉积盆地动力学的研究不仅需要多学科交叉,仍需要现代实验分析技术提供优质的实验证据。激光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具有微米级固体微区原位分析的能力,使其能够实现单矿物同位素(如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等)和微量元素分析、全岩微量元素分析以及包裹体微量元素分析等,进而应用于盆地动力学研究。(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57:盆地动力学与非常规能源论文集》期刊2014-10-20)

张渊,高硒[6](2014)在《沉积盆地动力学进展及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积盆地在演化过程中,其沉积充填记录了海陆变迁,构造格局演变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具体历史。人类所需绝大部分油气资源也都蕴藏于沉积盆地中。讨论总结前人有关研究成果,综述我国盆地动力学主要研究进展。结合若干实例概述沉积盆地动力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对于沉积盆地的研究上升到了沉积盆地动力学的高度,且与油气勘探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已成为油气勘探中不可缺少的分析方法,沉积盆地动力学对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成藏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4年05期)

李忠[7](2014)在《中国的盆地动力学——21世纪开初十年的主要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义的盆地动力学包括沉积盆地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学,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沉积盆地和更大尺度的盆山系统、盆地深—浅部作用系统,也是沉积学(沉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热点发展领域。为了总结21世纪开初十年中国盆地动力学的发展进程,本文选择盆地(盆山)深部结构及构造、盆地动力学成因、盆地充填与物源体系分析及模拟、盆地流体动力学及成岩—成藏(矿)、造山带沉积记录与盆山构造演化、构造沉积学与综合古地理等六个主要方面,概述其近十年在国内的主要观测积累、核心科学研究进展,对比讨论相关研究的可能导向以及存在的前沿问题,抛砖引玉,与学界同行讨论,以期更好把握学科的研究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岩石圈演化研究室》期刊2014-01-13)

李忠[8](2013)在《中国的盆地动力学——21世纪开初十年的主要研究进展及前沿》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义的盆地动力学包括沉积盆地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学,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沉积盆地和更大尺度的盆山系统、盆地深-浅部作用系统,也是沉积学(沉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热点发展领域。为了总结21世纪开初十年中国盆地动力学的发展进程,本文选择盆地(盆山)深部结构及构造、盆地动力学成因、盆地充填与物源体系分析及模拟、盆地流体动力学及成岩-成藏(矿)、造山带沉积记录与盆山构造演化、构造沉积学与盆山综合古地理等六个主要方面,概述其近十年在国内的主要观测积累、核心科学研究进展,对比讨论相关研究的可能导向以及存在的前沿问题,抛砖引玉,与学界同行讨论,以期更好把握学科的研究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期刊2013年03期)

方维萱,刘家军[9](2013)在《陕西柞—山—商晚古生代拉分断陷盆地动力学与成矿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构造—岩相学和构造—热水沉积岩相填图研究,认为陕西柞水—山阳—商县(柞—山—商)晚古生代拉分盆地,在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北被动陆缘残余洋盆基础上,经历了志留纪—早泥盆世北秦岭岛弧造山带—残余洋盆转换过程。在中泥盆世演化为秦岭微板块北缘拉分断陷盆地,晚泥盆世迭加了深源碱性热流体迭加作用明显,形成了铁白云石钠质角砾岩相带,并发生了构造反转。石炭纪陆缘拉分盆地进一步发展演化为残余海盆萎缩封闭。这种造山带—沉积盆地—岛屿构造耦合与转换过程记录了由洋盆—岛弧碰撞造山转换为陆—陆碰撞造山过程。该拉分盆地中具有明显的区域成矿分带,与多期成矿成岩地质作用有关,在造山带—沉积盆地—岛屿构造耦合与转换中,中泥盆世柞—山—商拉分断陷盆地的四周被古陆块和造山带分隔,陆—陆碰撞过程驱动了造山带流体发生大规模排泄到该盆地内,在该拉分断陷盆地内形成了大规模热水沉积成岩成矿,各类热水沉积岩相发育。在该拉分盆地中,近东西向和北东向同生断裂作用形成了次级断陷盆地,为热水沉积成岩成矿提供了沉积容纳空间。热水沉积成因的银多金属—重晶石—菱铁矿矿床定位于叁级和四级热水洼地。晚泥盆世—石炭纪近南北向的岩石圈地幔收缩,陆—陆碰撞收缩成为垂向热传输主要驱动力源,导致了陆壳尺度上碱性热流体被挤压垂向排出到陆表残余海盆之中,本区脉状富金镍钴铜矿与晚泥盆世—石炭纪深源碱性热流体隐爆作用形成的碱性铁白云石钠质角砾岩带密切有关。类卡林型金矿定位于该盆地上部基底构造层和盆地热水浊流沉积相内,主要与后期脆韧性剪切带有密切关系。(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李叁忠,索艳慧,刘鑫,戴黎明,余珊[10](2012)在《南海的盆地群与盆地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发育有众多的新生代盆地,按发育位置,总体可分为陆架盆地、陆坡盆地和深海海盆,陆架、陆坡盆地成因上与大陆边缘的裂解、转换密切相关,可分为走滑拉分-伸展盆地群、挤出-断陷盆地群、伸展-俯冲挠曲型盆地群,这些盆地进一步发展可形成不同阶段的洋盆群,西南次海盆发育程度低,中央次海盆发育程度高,因而南海盆地群的盆地动力学不是单一的动力学机制下形成的,机制非常复杂多变。这些盆地新生代以来经历了神狐、南海、东沙等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复杂的角度不整合分布,且这些角度不整合时空上存在一定迁移规律。伴随着盆地构造迁移演化,断裂、岩浆、沉积沉降中心、成藏、灾害等都表现出显着的跃迁规律。南海成因的动力学背景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板块动力因素既有东侧太平洋板块俯冲、菲律宾海板块楔入的影响,又有西侧印度洋板块斜向俯冲、洋中脊俯冲,还可能有北侧青藏高原隆升、大陆块体挤出的影响;同时,深部底侵、拆沉、地幔柱、地幔水化过程等地幔动力学背景也不可忽视。最终提出南海海盆的开启模式可能为走滑拉分模式,与太平洋构造域演化关系更为密切。(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2年06期)

盆地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石油勘探资料和前人成果,对昆仑造山带以北、贺兰山构造带以西的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及阿拉善—河西走廊—中祁连地区的盆地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盆地都赋存在稳定的板块(地块)之上,具有多期迭合与改造特征,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盆地类型;震旦纪—早二迭世主要受古亚洲洋构造域控制,以板块(地块)之间的开合与盆地的形成、消亡为特征,中生代为欧亚大陆的组成部分,盆地、山脉的形成受特提斯洋及深部构造背景的影响,新生代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产生的远距离效应,形成了现今盆山构造格局;盆地深部构造与盆地之间的相互作用、盆地深部构造与造山带深部构造的相互作用以及浅层盆地与造山带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西北地区盆地动力学演化的基础;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经历了洋-陆转化和陆内演化两大盆地演化阶段,在两大盆地演化期间,新疆北部、塔里木、柴达木及阿拉善—河西走廊—中祁连地区的盆地形成与消亡改造的关键构造事件具有一致性;受区域大地构造的控制,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以及阿尔金构造带以东地区的沉积建造、构造活动特征存在显着差异,控制了盆地烃源岩发育部位与层系,形成了具有不同特征的古隆起和山前构造带,使得各盆地油气聚集的控制因素也存在差异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盆地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苏秦,韩天恒.沉积盆地动力学研究进展[J].地下水.2016

[2].郑孟林,邱小芝,何文军,费李莹,唐勇.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动力学演化[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5

[3].李思田.沉积盆地动力学研究的进展、发展趋向与面临的挑战[J].地学前缘.2015

[4].曹代勇,吴国强,宁树正,魏迎春,李靖.煤系综合矿产资源与盆地动力学过程[C].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57:盆地动力学与非常规能源论文集.2014

[5].殷建国,琚宜文.激光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在盆地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探讨[C].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57:盆地动力学与非常规能源论文集.2014

[6].张渊,高硒.沉积盆地动力学进展及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J].地下水.2014

[7].李忠.中国的盆地动力学——21世纪开初十年的主要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C].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岩石圈演化研究室.2014

[8].李忠.中国的盆地动力学——21世纪开初十年的主要研究进展及前沿[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3

[9].方维萱,刘家军.陕西柞—山—商晚古生代拉分断陷盆地动力学与成矿作用[J].沉积学报.2013

[10].李叁忠,索艳慧,刘鑫,戴黎明,余珊.南海的盆地群与盆地动力学[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2

论文知识图

区域莫霍面埋深等厚度图(据中国地震...早侏罗世川西北地区地层等厚图东疆地区侵入岩区(带)图吐哈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图团结沟金矿成矿模式图麦盖提斜坡古生界次级构造单元划分示...

标签:;  ;  ;  ;  ;  ;  ;  

盆地动力学论文_苏秦,韩天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