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自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球藻,油脂,铜绿,细胞,针叶,基质,杉木。
光自养论文文献综述
吴玄,王兴旺,刘艳华,郭晓冉,辜建强[1](2018)在《铜绿微囊藻的光自养特性及其对典型抗生素去除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铜绿微囊藻处理两种典型抗生素头孢拉定和阿莫西林。探究了铜绿微囊藻在光自养培养器中的受光特性,即光在培养器中的衰减效应以及藻细胞所接受到的光照强度;并在最佳的受光条件下研究了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特性;最后选择最佳光照条件以及培养方式下的微藻对两种目标抗生素进行处理,并研究了光胁迫下铜绿微囊藻生长状况以及对抗生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入射光强的照射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性能有一定的差异。总体来说,当入射光为5500 lux时,微藻生长最佳;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大抗生素去除效果越佳;此外铜绿微囊藻对头孢拉定和阿莫西林的去除率与黑暗处理时间有关,黑暗预处理3 d后的微藻对抗生素去除效果最佳,最高达到73.28%。(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8年02期)
陈梅琴[2](2015)在《杉木叶插技术优化及光自养微繁殖技术在杉木叶插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属于杉科(Taxodiaceae)杉木属(Cunninghamia)裸子植物,杉木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栽培树种之一,在我国人工林中具有极其重要地位。无性系造林具有林相整齐,可以保留母本的优良性状等优点,但是杉木无性系造林由于无性繁殖存在以下2个问题:1.单株扦插穗条产量;2.组培技术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只有个别无性系在生产上推广应用,限制了杉木优良无性系的推广。早在1975年周天相曾报道过杉木可以通过叶插技术获得无性系苗,但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应用于生产实际。本课题组黄鹏进一步探索了杉木的叶插技术及生根成苗机理,但还是存在成苗率低等诸多问题。鉴于这些问题,本研究拟在他们研究结果的上进行进一步优化杉木叶插技术,并尝试把光自养微繁殖技术应用于杉木叶插成苗技术,探索杉木针叶扦插中的培养基质、激素浓度及配比以及季节、环境因子对杉木针叶扦插生根成苗的影响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规律,其研究结果主要如下:1、杉木针叶扦插的最佳季节是春秋季,春季杉木叶插的愈伤率、生根率、出芽率、成苗率、平均根长、平均根数分别为85.28%、30%、9.17%、3.33%、5.48cm、4.43根;秋季杉木叶插的愈伤率、生根率、出芽率、成苗率、平均根长、平均根数分别为83.05%、31.38%、8.6%、3.05%、5.3cm、4.29根。夏季次之,冬季扦插效果最差,愈伤率、生根率、出芽率、成苗率、平均根长、平均根数分别为80.55%、24.45%、1.67%、1.11%、5.04cm、3.35根。杉木针叶扦插的愈伤、生根率以及平均根长根数均随生根粉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浸泡时间为20min时达到最大,分别为85.56%、30.56%、6.12cm、4.72根;出芽率、成苗率受生根粉浸泡时间影响不显着;2、杉木针叶扦插在蛭石:珍珠岩=2:1基质中,愈伤率、成苗率、平均根长达到最大,分别为77.78%、8.81%、5.39cm;在蛭石:珍珠岩=1:1基质中,生根率达到最大,为46.67%;在蛭石基质中,出芽率、平均根数达到最大,分别为30%、1.64根;3、在外源激素浸泡处理试验中,温室大棚条件下对杉木针叶扦插正交试验促进愈伤、生根、出芽、成苗、平均根长、平均根数最优激素浓度和处理时间组合分别是:2Omg/LNAA+10 mg/LBA处理20min(A2B2C1D4)、50 mg/L IBA+30 mg/L 6-BA处理20min(A1B4C4D4)、 20 mg/L NAA+10 mg/L IBA处理20min(A2B2C1D4)、20 mg/L NAA+50 mg/L IBA+20 mg/L 6-BA处理5min(A2B4C3D1)、20 mg/L NAA+20 mg/L 6-BA处理15min(A2B1C2D3)、 40 mg/L NAA+30 mg/L 6-BA处理20min(A3B1C3D4),愈伤率、生根率、出芽率、成苗率、平均根长、平均根数分别是:87.78%、73.07%、46.67%、20.00%、6.44cm、1.76根;光自养条件下对杉木叶插正交试验促进愈伤、生根、出芽、成苗、平均根长、平均根数最优激素浓度和处理时间组合分别是:20mg/L NAA+10 mg/L IBA处理20min(A2B2ClD4)、20 mg/L NAA+30 mg/L IBA+30 mg/L 6-BA处理5min(A2B3C4D1)、 20 mg/L NAA+10 mg/L IBA处理20min(A2B2ClD4、20 mg/L NAA+10 mg/L IBA处理20min(A2B2C1D4)、20 mg/L NAA+10 mg/L IBA处理20min(A2B2ClD4)、10 mg/L IBA+10 mg/L6-BA处理10min(A1B2C2D2),愈伤率、生根率、出芽率、成苗率、平均根长、平均根数分别是:84.72%、77.78%、43.06%、13.89%、6.26cm、1.98根;试验结果得出温室大棚和光自养条件下,影响杉木叶插愈伤率、生根率、出芽率、成苗率、平均根长、平均根数的最大因子基本上相同4、在外源激素喷洒处理试验中,对杉木叶插正交试验促进愈伤、生根、出芽、成苗、平均根长、平均根数最优激素浓度和处理时间组合分别是:O.lmg/L NAA+0.6 mg/L BA+0.6 mg/L 6-BA(AlB2C2)、0.5mg/L NAA+0.2 mg/L IBA+0.6mg/L 6-BA (A3B1C2)、0.1mg/L NAA+0.2 mg/L IBA+0.2mg/L 6-BA (A1B1C1)、0.1mg/L NAA+0.2 mg/L DBA+0.2mg/L 6-BA (A1B1C1)、0.5mg/L NAA+0.6 mg/L IBA+0.2mg/L 6-BA (A3B2C1)、0.1mg/L NAA+0.2 mg/L IBA+0.2mg/L 6-BA (A1B1C1),愈伤率、生根率、出芽率、成苗率、平均根长、平均根数分别是:71.30%、45.18%、14.81%、5.56%、3.81cm、1.26根。试验结果得出,不同激素浸泡处理对杉木叶插生根成苗的各项生长指标结果均优于不同激素喷洒杉木叶面对杉木叶插生根成苗的结果。5、对杉木针叶扦插生根成苗的过程中进行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结果得出,F0值、Fm值变化趋势相同,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再上升,Fm基本呈现出根原基形成前期呈下降趋势,生根阶段呈下降趋势,根伸长期呈上升趋势;Fv/Fm值与F,/Fo的变化趋势相同,先降低,再上升,后平稳恢复至初始水平。(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5-04-01)
尹继龙,唐小红,郑洪立,尹丰伟,高振[3](2014)在《不同光质对小球藻光自养培养积累油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5种光质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M209256生长和产油的影响。结果表明:蓝光为小球藻的最适生长和产油光质;与其他光质相比,蓝光培养的小球藻生物量和油脂含量均较高,为2.40×107个/mL和28%;红光培养的小球藻生长最慢且油脂含量最低,为1.32×107个/mL和15.13%,表现出明显的"红降"现象。在GCMS分析的基础上,对油脂甲酯化后的十六烷值进行评估,结果发现:蓝光的十六烷值最高;5种光质培养的小球藻所产油脂,甲酯十六烷值均在47以上。因此,小球藻油脂所制备的生物柴油具有较好的燃烧性能。(本文来源于《生物加工过程》期刊2014年05期)
王军,李元广,王伟良,黄建科,沈国敏[4](2014)在《以异养细胞作为种子的椭圆小球藻产油脂光自养培养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异养细胞种子/光自养培养方法是一种可异养培养的能源微藻培养的有效方法,但已有文献尚未从工艺优化角度考察其发展潜力。为了获得较高细胞密度的用于光自养培养的种子和提高光自养培养的细胞密度与油脂产率,对异养细胞种子/光自养培养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椭圆小球藻在摇瓶中异养培养的最高藻细胞密度可达11.04 g/L,比在初始培养基条件下提高了28.0%,在5 L发酵罐中异养培养的藻细胞密度达到73.89 g/L;在2 L柱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光自养培养的藻细胞密度、油脂含量和油脂产率分别达1.62 g/L、36.34%和6.1 mg/(L·h),油脂成分主要为含C16-C18碳链的脂肪酸,是制备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经过优化,异养细胞种子/光自养培养这一方法能够显着地提高椭圆小球藻产油脂的能力,这进一步表明异养细胞种子/光自养培养方法有望成为可异养的能源微藻的高效培养方式。(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韩菲菲[5](2013)在《以高油脂产率为目标的小球藻光自养培养工艺优化与初步放大》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化石燃料的短缺和二氧化碳减排的迫切性,微藻生物质能源产业化的发展备受关注。微藻培养是微藻生物质能源产业化中的重要环节,且高油脂产率是微藻培养的核心目标。高油脂产率微藻培养工艺优化与放大的研究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但文献结果大多以室内研究为主,即使涉及户外培养但其规模也很小。小球藻是淡水能源微藻中的主要藻种,但对其高产油脂光自养培养工艺优化和放大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主要以小球藻(Chlorella sp.)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营养方式、昼夜温度、pH值、营养盐浓度、培养模式等条件对油脂产率的影响,建立了“异养种子-光自养培养”新模式,获得了高产油脂蛋白核小球藻的光自养培养基,并建立了室内高油脂产率小球藻的培养工艺。结合室内培养工艺,建立了户外0.35m2敞开式反应器中的小球藻光自养培养工艺并对其进行了优化。将种子制备工艺从5L摇瓶放大到500L发酵罐,为户外大规模光自养培养提供了充足的种子。此外,还将户外光自养培养规模从0.35m2反应器成功放大到80m2水泥跑道池。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建立了小球藻“异养种子-光自养培养”新模式(以异养细胞作为种子进行光自养培养)。考虑到能源微藻光自养接种时,由于种子自养培养存在耗时长、易被杂藻和原生动物污染等缺点从而难以提供充足且稳定的藻种,本文首次建立了小球藻“异养种子-光自养培养”的新模式。对于蛋白核小球藻而言,藻种制备过程中异养培养的细胞产率是自养培养的20.9倍;“异养种子-光自养培养”模式下的油脂产率是“自养种子-光自养培养”(以自养细胞作为种子进行光自养培养)的1.59倍;且该模式下的脂肪酸组成主要以2-3个双键且碳链长度在16-18之间的脂肪酸为主,十分适合作为生产生物燃料的原料。此外,该模式还适用于椭圆小球藻和普通小球藻:该模式下椭圆小球藻和普通小球藻的油脂产率分别是“自养种子-光自养培养”模式下的1.52倍和1.58倍。(2)通过筛选及优化获得了适合室内和户外生长的小球藻光自养培养基。结果表明,在室内及户外3L平板式反应器中,小球藻在优化后培养基中的油脂产率分别是初始培养基中的1.61和1.67倍;在户外0.35m2敞开式反应器中,小球藻在优化后培养基中的油脂产率是初始培养基中的1.33倍。(3)白昼温度对油脂产率影响显着。由于户外培养时存在昼夜的变化,夜晚藻细胞密度和油脂含量的下降导致了油脂产率的降低。因此,在一定光暗周期下考察温度与藻细胞密度、油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规律是十分重要的。研究结果表明,30℃是小球藻光自养培养的最适温度。夜晚藻细胞损失会随着白天温度的升高或夜晚温度的降低而下降;夜晚油脂含量的增幅则会随着白天温度的升高或夜晚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此外,在任何温度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生物量增加),夜晚细胞损失也会逐渐减小:在6种主要的脂肪酸中C16:0含量最高且最易受温度的影响,其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4)在室内建立了基于CO2控制最佳pH及氮胁迫的半连续光自养培养工艺。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通CO2调节藻液pH值在7.0±0.2时可以提高细胞的油脂产率:在该条件下的油脂产率是分批培养过程中不控pH处理的2.64倍。细胞在适度氮胁迫条件下培养时有利于提高油脂产率。初始硝酸钠浓度为200mg/L处理的油脂含量高达38.7%,是初始硝酸钠浓度为500mg/L处理的1.25倍。此外,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半连续培养方式下的油脂产率是分批培养的1.47倍。因此,在半连续培养过程中结合通CO2进行pH调控及氮胁迫的培养策略可以明显提高油脂产率;而且在每隔24小时带放1/3体积藻液的半连续培养操作时的油脂产率最高,其值是分批培养中不控pH和不限氮条件下的3.64倍。(5)在户外0.35m2敞开式反应器中建立了蛋白核小球藻光自养培养工艺。结果表明,培养过程中的最佳pH值为7.0±0.2且发酵尾气可代替纯CO2进行pH调控以及作为碳源:白天时最佳通气量为0.5vvm,夜晚则不通气最好;最佳的液位深度和初始接种密度分别为14cm和0.3g/L。结合室内培养工艺,进一步优化户外培养工艺:当户外温度较低时(最高温度小于30℃),提高白天培养温度使其值在30-36℃,小球藻的油脂产率可提高81%;在户外相同培养条件下,小球藻在半连续培养方式下的油脂产率是分批培养时的1.85倍。(6)将种子制备工艺从5L摇瓶成功放大到50L和500L发酵罐,为户外放大提供了充足的藻种。首次将“异养种子-光自养培养”模式应用于蛋白核小球藻户外大规模培养,并将培养工艺逐步放大到了80m2水泥跑道池,该培养规模下的油脂产率高达46.4mg/L/d (5.22g/m2/d),是目前文献报道的最大规模及最高油脂产率。上述研究结果不仅为高油脂产率小球藻培养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对其他能源微藻的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3-10-21)
李永富,孟范平,李祥蕾,马冬冬[6](2013)在《光照对光生物反应器中微藻高密度光自养培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生物反应器是实现微藻高密度培养的重要装置,其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是选择合适的光照方式。根据国内外近十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入射光性质(光源、光强、光质和光暗循环)和光能分布对微藻生长的影响,评述了用于微藻高密度培养的光照技术,展望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为高效光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陈本学,林思祖,曹光球[7](2012)在《观赏多花相思光自养生根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多花相思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生根培养基组合、不同光自氧微繁殖培养环境组合、光自氧微繁殖不同培养液组合对多花相思生根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以组培生根培养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传统组培技术与光自养微繁殖技术对多花相思组培苗生根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自养微繁殖技术是适合多花相思生根培养较佳途径,生根率达92.10%,生根苗移栽成活率达87.35%。(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2年23期)
高文涛,施云海,李伟,李元广[8](2012)在《微藻光自养过程中CO_2固定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造成CO2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在大气中急剧增加。产生的温室效应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例如海平面上升、洪水泛滥、生态系统分配改变等[1]。CO2是温室气体中存在最稳定、含量最高、寿命最长的气体,并且主要由人为因素产生,所以消减CO2是控制温室气体的重点[2]。CO2减排已经引起了各国(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12年S1期)
高文涛,施云海,李伟,李元广[9](2012)在《微藻光自养过程中CO_2固定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造成CO2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在大气中急剧增加。产生的温室效应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例如海平面上升、洪水泛滥、生态系统分配改变等[1]。CO2是温室气体中存在最稳定、含量最高、寿命最长的气体,并且主要由人为因素产生,所以消减CO2是控制温室气体的重点[2]。CO2减排已经引起了各国(本文来源于《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09-01)
丁国昌,林思祖,陈宇,仇金维[10](2012)在《基质径级和NPK水平对马占相思光自养幼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4个不同沙粒径级和3个不同N、P、K水平对马占相思光自养幼苗生根率、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0.5-1.0 mm的沙粒基质培养马占相思光自养幼苗时,生根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可溶性糖含量都比较高,幼苗生长最佳.单纯改变N、P或K水平,不利于马占相思光自养微繁殖苗的生长,但N、P、K水平对马占相思光自养微繁殖苗的影响都达到显着水平.(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光自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属于杉科(Taxodiaceae)杉木属(Cunninghamia)裸子植物,杉木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栽培树种之一,在我国人工林中具有极其重要地位。无性系造林具有林相整齐,可以保留母本的优良性状等优点,但是杉木无性系造林由于无性繁殖存在以下2个问题:1.单株扦插穗条产量;2.组培技术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只有个别无性系在生产上推广应用,限制了杉木优良无性系的推广。早在1975年周天相曾报道过杉木可以通过叶插技术获得无性系苗,但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应用于生产实际。本课题组黄鹏进一步探索了杉木的叶插技术及生根成苗机理,但还是存在成苗率低等诸多问题。鉴于这些问题,本研究拟在他们研究结果的上进行进一步优化杉木叶插技术,并尝试把光自养微繁殖技术应用于杉木叶插成苗技术,探索杉木针叶扦插中的培养基质、激素浓度及配比以及季节、环境因子对杉木针叶扦插生根成苗的影响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规律,其研究结果主要如下:1、杉木针叶扦插的最佳季节是春秋季,春季杉木叶插的愈伤率、生根率、出芽率、成苗率、平均根长、平均根数分别为85.28%、30%、9.17%、3.33%、5.48cm、4.43根;秋季杉木叶插的愈伤率、生根率、出芽率、成苗率、平均根长、平均根数分别为83.05%、31.38%、8.6%、3.05%、5.3cm、4.29根。夏季次之,冬季扦插效果最差,愈伤率、生根率、出芽率、成苗率、平均根长、平均根数分别为80.55%、24.45%、1.67%、1.11%、5.04cm、3.35根。杉木针叶扦插的愈伤、生根率以及平均根长根数均随生根粉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浸泡时间为20min时达到最大,分别为85.56%、30.56%、6.12cm、4.72根;出芽率、成苗率受生根粉浸泡时间影响不显着;2、杉木针叶扦插在蛭石:珍珠岩=2:1基质中,愈伤率、成苗率、平均根长达到最大,分别为77.78%、8.81%、5.39cm;在蛭石:珍珠岩=1:1基质中,生根率达到最大,为46.67%;在蛭石基质中,出芽率、平均根数达到最大,分别为30%、1.64根;3、在外源激素浸泡处理试验中,温室大棚条件下对杉木针叶扦插正交试验促进愈伤、生根、出芽、成苗、平均根长、平均根数最优激素浓度和处理时间组合分别是:2Omg/LNAA+10 mg/LBA处理20min(A2B2C1D4)、50 mg/L IBA+30 mg/L 6-BA处理20min(A1B4C4D4)、 20 mg/L NAA+10 mg/L IBA处理20min(A2B2C1D4)、20 mg/L NAA+50 mg/L IBA+20 mg/L 6-BA处理5min(A2B4C3D1)、20 mg/L NAA+20 mg/L 6-BA处理15min(A2B1C2D3)、 40 mg/L NAA+30 mg/L 6-BA处理20min(A3B1C3D4),愈伤率、生根率、出芽率、成苗率、平均根长、平均根数分别是:87.78%、73.07%、46.67%、20.00%、6.44cm、1.76根;光自养条件下对杉木叶插正交试验促进愈伤、生根、出芽、成苗、平均根长、平均根数最优激素浓度和处理时间组合分别是:20mg/L NAA+10 mg/L IBA处理20min(A2B2ClD4)、20 mg/L NAA+30 mg/L IBA+30 mg/L 6-BA处理5min(A2B3C4D1)、 20 mg/L NAA+10 mg/L IBA处理20min(A2B2ClD4、20 mg/L NAA+10 mg/L IBA处理20min(A2B2C1D4)、20 mg/L NAA+10 mg/L IBA处理20min(A2B2ClD4)、10 mg/L IBA+10 mg/L6-BA处理10min(A1B2C2D2),愈伤率、生根率、出芽率、成苗率、平均根长、平均根数分别是:84.72%、77.78%、43.06%、13.89%、6.26cm、1.98根;试验结果得出温室大棚和光自养条件下,影响杉木叶插愈伤率、生根率、出芽率、成苗率、平均根长、平均根数的最大因子基本上相同4、在外源激素喷洒处理试验中,对杉木叶插正交试验促进愈伤、生根、出芽、成苗、平均根长、平均根数最优激素浓度和处理时间组合分别是:O.lmg/L NAA+0.6 mg/L BA+0.6 mg/L 6-BA(AlB2C2)、0.5mg/L NAA+0.2 mg/L IBA+0.6mg/L 6-BA (A3B1C2)、0.1mg/L NAA+0.2 mg/L IBA+0.2mg/L 6-BA (A1B1C1)、0.1mg/L NAA+0.2 mg/L DBA+0.2mg/L 6-BA (A1B1C1)、0.5mg/L NAA+0.6 mg/L IBA+0.2mg/L 6-BA (A3B2C1)、0.1mg/L NAA+0.2 mg/L IBA+0.2mg/L 6-BA (A1B1C1),愈伤率、生根率、出芽率、成苗率、平均根长、平均根数分别是:71.30%、45.18%、14.81%、5.56%、3.81cm、1.26根。试验结果得出,不同激素浸泡处理对杉木叶插生根成苗的各项生长指标结果均优于不同激素喷洒杉木叶面对杉木叶插生根成苗的结果。5、对杉木针叶扦插生根成苗的过程中进行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结果得出,F0值、Fm值变化趋势相同,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再上升,Fm基本呈现出根原基形成前期呈下降趋势,生根阶段呈下降趋势,根伸长期呈上升趋势;Fv/Fm值与F,/Fo的变化趋势相同,先降低,再上升,后平稳恢复至初始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自养论文参考文献
[1].吴玄,王兴旺,刘艳华,郭晓冉,辜建强.铜绿微囊藻的光自养特性及其对典型抗生素去除效果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8
[2].陈梅琴.杉木叶插技术优化及光自养微繁殖技术在杉木叶插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
[3].尹继龙,唐小红,郑洪立,尹丰伟,高振.不同光质对小球藻光自养培养积累油脂的影响[J].生物加工过程.2014
[4].王军,李元广,王伟良,黄建科,沈国敏.以异养细胞作为种子的椭圆小球藻产油脂光自养培养优化[J].生物工程学报.2014
[5].韩菲菲.以高油脂产率为目标的小球藻光自养培养工艺优化与初步放大[D].华东理工大学.2013
[6].李永富,孟范平,李祥蕾,马冬冬.光照对光生物反应器中微藻高密度光自养培养的影响[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3
[7].陈本学,林思祖,曹光球.观赏多花相思光自养生根培养研究[J].北方园艺.2012
[8].高文涛,施云海,李伟,李元广.微藻光自养过程中CO_2固定方法的研究[J].化学世界.2012
[9].高文涛,施云海,李伟,李元广.微藻光自养过程中CO_2固定方法的研究[C].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2
[10].丁国昌,林思祖,陈宇,仇金维.基质径级和NPK水平对马占相思光自养幼苗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