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测量的准入控制研究

基于测量的准入控制研究

一、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周虎[1](2016)在《下一代WLAN中面向QoS/QoE的多址接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各种便携式智能设备的广泛普及和各类互联网业务的飞速发展,用户对随时随地高速接入互联网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基于IEEE 802.11系列标准的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以其方便部署、费用低、速率快等优势,已成为用户无线接入的重要方式。目前,下一代WLAN的标准——IEEE 802.11ax已经进入关键技术研究和提案讨论阶段,并预计于2019年正式发布。在密集用户场景中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和体验质量(Quality of Experience,QoE)支持,是IEEE 802.11ax的关键技术目标之一。在WLAN中,各类业务根据其数据流向可以分为上行(从用户到接入点)业务和下行(从接入点到用户)业务。上行业务在进行数据传输前需要进行网络接入,因此接入效率对其QoS具有严重影响。下行业务由AP负责调度和管理,同时,视频业务在下行业务中占据重要的比例,除了QoS支持外,用户更期望在观看视频业务的过程中得到较好的QoE保障。基于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下一代WLAN中面向上行业务QoS和下行业务QoE的多址接入技术,其主要创新点总结如下:1、提出了面向上行业务QoS的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协议。针对OFDMA机制中上行视频业务传输时延无法被可靠保障的问题,通过冗余接入机制提高视频业务用户的接入成功率,通过优先级资源分配算法和帧聚合机制保障视频业务数据分组的可靠传输。仿真结果表明,当接入子信道数为4时,视频帧的最大传输时延可以被保障在小于视频帧产生周期(0.033s)的范围。2、提出了面向上行业务QoS的信道绑定多址接入协议。针对IEEE 802.11ac中基于信道绑定的多址接入协议接入效率低且未考虑QoS保障的问题,使用主/从信道多子信道接入机制提高密集用户场景中用户的接入效率,通过基于QoS需求的资源分配算法实现对上行视频业务QoS的保障。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在保障上行视频业务QoS性能方面远优于IEEE 802.11ac中基于信道绑定的多址接入协议。3、提出了面向下行业务QoE的两级资源分配算法。针对WLAN中上下行资源共享和视频业务变码率导致播放缓冲区动态变化的问题,基于HTTP视频流业务播放流畅度分析模型,AP根据视频业务用户反馈的缓冲区状态计算视频业务用户对下载速率的需求,通过调整最小竞争窗的方式进行第一级(在上行业务和下行业务之间)资源分配,通过基于令牌的优先级调度算法进行第二级(在下行视频业务用户之间)资源分配。仿真结果表明,两级资源分配算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播放过程中的播放停顿事件,并同时保障视频业务用户间的公平性。4、提出了面向下行业务QoE的接纳控制和资源分配算法,针对同一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中用户数过多时,用户资源需求超过网络最大吞吐量导致视频业务QoE无法被保障的问题,将视频业务用户的播放流畅度期望与背景业务用户的吞吐量期望进行统一化处理,通过接纳控制定理对新用户的入网请求进行决策,并根据网络中用户数的变化进行资源分配。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同时支持对下行视频业务用户播放流畅度期望以及上下行背景业务用户吞吐量期望的保障。

邓俊睿[2](2014)在《视频会议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QoS保障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下一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其中的应用服务种类也越来越多。为了给应用服务提供可靠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保障,QoS范畴的研究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视频会议业务来说,其对带宽、抖动、延时等网络性能指标都十分敏感,因此QoS保障系统的提出能够使该业务更加流畅地运行,提供高可用的服务质量保障。论文介绍了视频会议应用中的QoS保障相关技术,包括IP组播技术、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方案、MOS评价标准以及各种通信协议等。根据调研结果以及视频会议应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QoS保障系统的设计。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通信与消息解析、资源管理、网络测量以及会议监控和控制等。通信与消息解析模块是整个系统与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基础,经过解析处理后的业务请求都会由会议控制模块实现视频会议相关的QoS保障业务逻辑,利用资源管理模块处理资源的分配,而网络测量模块则对网络环境进行实时的流量测量,视频会议的服务质量监控与评估在会议监控模块完成。论文详细地阐述了QoS保障系统的总体设计以及每个功能模块的实现,通过结合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特点,提出了完整的服务质量保障方案。最后,论文给出了对整个QoS保障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性能的测试与分析。根据测试结果显示,本文所提出的理论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而且设计方案也是具有可行性的。

卢为,金士尧,毛羽刚,张冬松[3](2012)在《加权负载求导预测的流媒体接纳控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流媒体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网络应用对计算、存储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未来一段时间服务器负载的变化情况,是保证QoS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对当前网络应用的系统负载分析预测十分有必要。文中以有典型软实时特点的流媒体应用为研究对象,在原有三种资源的基础上,加入了硬盘资源作为第四种考虑对象,提出了加权的负载求导预测法,并以之为基础实现了流媒体的实时接纳控制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误差较小,能在高负载的情况下确保较高的服务接纳率和较低的丢包率。

李勇[4](2012)在《VANET接纳控制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VANET独具的特点做详细分析:车辆节点动态高速的运动导致拓扑结构的不断变化,使得链接频繁断开和连接。VANET应用广泛支持道路交通安全信息应用和其它车载信息应用,但数据的传播具有差异性,道路交通安全信息应用要求高可靠性和低延迟,而其它车载信息应用则是吞吐量、丢包率和公平性。本文针对车辆移动的方向、速度以及相对位置关系并集成了道路交通安全服务和其它车载信息服务的支持,设计一个有效的VANET接纳控制算法。首先是设计一个建模模型,根据车辆之间交互的位置、方向和速度信息,计算出链路连接的可持续的时间,用这个时间来判定和维护一个稳定的拓扑结构,并把这个条件作为控制规则之一。对VANET不同类型的应用划分优先等级,与安全相关的为高优先级,其它车载信息等应用为低优先级。对不同优先级别的应用设置不同的门限值,防止低优先级在高负载的时候抢占资源,以保障高优先级的接纳。为与安全相关的紧急信息预留资源以保障其可靠性和低延迟的接纳和转发。设置缓冲区暂存处理不了的信息,如有剩余资源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补偿发送,按照高低优先级的顺序。在无紧急信息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其预留的资源,提高利用率。循环删除超出本身时效性的信息,防止占用资源并且接纳无效。

徐湘元[5](2010)在《接纳控制及其在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应用的范围和规模越来越大,网络时延和拥塞的问题也日趋严重.接纳控制,作为一种平衡网络服务质量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技术手段,对解决这类问题具有独到之处.本文叙述了接纳控制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总结了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技术在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及其特点,展望了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技术在未来网络应用中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汪淑娟,梁满贵[6](2010)在《IP网端到端接纳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接纳控制解决一个流是否被接纳,以及如何在具有不同需求的流之间分配带宽和时延的问题。优良的接纳控制模型能够在提供有保证的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首先简介接纳控制的基本概念、研究意义;然后对现有的接纳控制模型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对每一种接纳类型进行详细介绍,分析其性能优劣,指出存在及需要改进的问题;最后,讨论了接纳控制面临的挑战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汤赟[7](2010)在《网络拥塞控制中的接纳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网络拥塞控制是整个网络体系架构中,维持网络正常运行的一项重要技术。拥塞控制技术主要是通过源端、目的端以及传输路径上路由器的关联机制而实施的。随着互联网中Web业务的快速增长,各种服务器的大量部署于接入层网络使得该位置成为网络传输的瓶颈之处,较易发生拥塞现象。如何在接入层网络有效的实施拥塞控制,提高企业网业务流量的服务质量,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本论文在研究端系统以及网关上的拥塞控制机制基础之上,剖析了拥塞控制中的接纳控制相关技术。分析Web业务在企业接入层网络的流量特征,研究如何在接入层网关处实时检测进出网络的业务流量,通过检测网络传输状态,预测网络拥塞,并采取适当的接纳控制机制对网络流量进行接纳控制,从而发现及控制网络拥塞,提高已接纳业务流服务质量。论文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①讨论网络拥塞的现状,分析现有的端系统拥塞控制机制以及网关拥塞控制机制。对接纳控制领域的相关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各类算法性能。为论文接纳控制算法在网络拥塞控制中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②分析了部署各种服务器,向互联网提供Web业务的企业接入层网络流量特性。在企业接入层网络的应用场景中,设计了一种可用于接入层网关的网络流量自适应接纳控制模型。通过对经过该网关的业务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及参数统计,控制网络拥塞,提高业务流服务质量。③在该模型的实现机制中,根据Web流量在TCP慢启动阶段的传输特征,提出了一种可变时间窗口测量机制。该机制通过实时计算测量时间间隔,动态更新时间窗口值。解决了当前的固定时间窗口测量策略在保证网络服务质量和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上存在的问题。同时,在该模型的决策单元部分提出了基于高带宽流的接纳准则算法。通过区分不同速率流对拥塞的敏感度不同,该接纳准则算法对网络流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测量,预测和控制网络拥塞,提高已接纳流服务质量。④在Linux的netfilter框架下设计并实现了该接纳控制模型的原型系统(AACS)。并详细阐述了各个模块的实现机制。通过实验测试,验证了系统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杨莹[8](2010)在《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0引言接纳控制(conection admission control,CAC)作为一种预防性的流量控制手段,是避免网络拥塞、实现网络QoS保障的重要技术。按照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和ATM(异步转移模式)论坛的定义,接纳控制是网络在新连接申请建

张光胜,徐振阳,窦文华[9](2008)在《MPLS接纳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文中指出接纳控制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预防性的流量控制手段,是避免网络拥塞、实现网络QoS保障的重要技术。MPLS是ITU-T和IETF共同推出的支持QoS的宽带技术,因此研究基于MPLS的接纳控制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接纳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各种接纳控制技术在MPLS网络中的应用及其实现方式,并预测了MPLS接纳控制技术未来研究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热点问题。

吴亮,王玮[10](2008)在《一种基于测量的动态公平接纳控制算法》文中研究指明接纳控制算法是接纳控制的核心,在基于参数和基于测量的这两类接纳控制算法中,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无需知道应用的流量模型,其次它能动态适应网络的负载变化,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仅仅追求高接纳率的接纳控制算法会造成对不同带宽QoS需求的连接的接纳非公平性,并且历经多跳的流更不易被接纳;文章的目的是解决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算法的非公平性问题,文中分析了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的基本思想和非公平性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和实现了一种基于测量的HR接纳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以降低很小的接纳率的代价下,能有效地克服基于测量类接纳控制算法的非公平性问题。

二、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下一代WLAN中面向QoS/QoE的多址接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WLAN标准概述
        1.1.2 IEEE 802.11标准物理层演进
        1.1.3 IEEE 802.11标准MAC层简介
        1.1.4 下一代WLAN的标准IEEE 802.11ax
        1.1.5 中国对下一代WLAN标准的贡献
    1.2 下一代WLAN中的多址接入协议
        1.2.1 基于AP调度的多用户接入
        1.2.2 基于分布式的多用户接入
        1.2.3 下一代WLAN中分布式的多用户接入框架
    1.3 WLAN中的QoS和QoE研究现状
        1.3.1 IEEE 802.11标准中的QoS机制
        1.3.2 WLAN中QoS研究现状
        1.3.3 WLAN中QoE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面向上行业务QoS的OFDMA多址接入协议
    2.1 系统模型
        2.1.1 网络场景
        2.1.2 问题分析
    2.2 协议具体描述
        2.2.1 竞争阶段
        2.2.2 资源分配阶段
        2.2.3 传输阶段
        2.2.4 帧结构设计
    2.3 理论分析
    2.4 仿真设计与分析
        2.4.1 仿真平台介绍
        2.4.2 仿真设计
        2.4.3 仿真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上行业务QoS的信道绑定多址接入协议
    3.1 系统模型
        3.1.1 网络场景
        3.1.2 问题分析
    3.2 协议具体描述
        3.2.1 信道绑定建立机制
        3.2.2 网络接入机制
        3.2.3 QoS保障机制
        3.2.4 协议总流程
        3.2.5 帧结构设计
    3.3 仿真设计与分析
        3.3.1 仿真设计
        3.3.2 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WLAN中下行视频流业务QoE评估与分析
    4.1 系统模型
        4.1.1 网络场景
        4.1.2 问题分析
    4.2 视频流业务QoE评估方法研究
        4.2.1 视频流业务的网络传输与用户播放
        4.2.2 HTTP视频流业务QoE客观评估
    4.3 播放流畅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4.4 多址接入协议对播放流畅度的影响
    4.5 仿真设计与分析
        4.5.1 仿真设计
        4.5.2 仿真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下行业务QoE的两级资源分配算法
    5.1 系统模型
        5.1.1 网络场景
        5.1.2 问题分析
    5.2 两级资源分配算法
        5.2.1 缓冲区状态反馈机制
        5.2.2 第一级资源分配算法
        5.2.3 第二级资源分配算法
        5.2.4 两级资源分配算法工作流程
        5.2.5 帧结构设计
    5.3 仿真设计与分析
        5.3.1 仿真设计
        5.3.2 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面向下行业务QoE的接纳控制和资源分配算法
    6.1 系统模型
        6.1.1 网络场景
        6.1.2 问题分析
    6.2 接纳控制和资源分配算法
        6.2.1 播放流畅度期望与吞吐量期望统一化
        6.2.2 接纳控制定理
        6.2.3 接纳控制和资源分配算法工作流程
        6.2.4 帧结构设计
    6.3 仿真设计与分析
        6.3.1 仿真设计
        6.3.2 仿真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本文研究成果总结
    7.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

(2)视频会议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QoS保障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视频会议
    1.2 QoS 保障方案
    1.3 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系统相关关键技术
    2.1 QoS 保障技术
    2.2 SIP 协议
    2.3 CalDAV
    2.4 Quartz
    2.5 RabbitMQ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视频会议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 QoS 保障系统设计
    3.1 视频会议系统总体结构
    3.2 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 QoS 保障系统总体设计
    3.3 QoS 保障系统的通信与消息解析
        3.3.1 通信协议设计
        3.3.2 消息解析设计
        3.3.3 消息队列设计
    3.4 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
        3.4.1 接纳控制的测量算法
        3.4.2 接纳控制的准入算法
    3.5 QoS 保障系统的会议质量管理
        3.5.1 资源管理模块设计
        3.5.2 网络测量模块设计
        3.5.3 会议监控模块设计
        3.5.4 会议控制模块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视频会议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 QoS 保障系统实现
    4.1 通信与消息处理模块实现
    4.2 网络测量模块实现
    4.3 资源管理模块实现
    4.4 会议监控模块实现
    4.5 会议控制模块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QoS 保障系统的测试
    5.1 测试环境
    5.2 功能测试
        5.2.1 通信与消息处理
        5.2.2 会议控制
        5.2.3 网络测量
    5.3 性能测试
        5.3.1 消息处理效率
        5.3.2 资源控制效率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VANET接纳控制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和意义
    1.2 主要研究状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移动 Ad Hoc 网络和 VANET
    2.1 移动 Ad Hoc 网络
        2.1.1 移动 Ad Hoc 网络的定义
        2.1.2 移动 Ad Hoc 网络的发展历史
        2.1.3 移动 Ad Hoc 网络的特点
        2.1.4 移动 Ad Hoc 网络的应用
    2.2 车载自组织网络
        2.2.1 VANET 的概述
        2.2.2 VANET 的体系结构
        2.2.3 VANET 的特点
        2.2.4 VANET 的应用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传统接纳控制算法
    3.1 背景介绍
    3.2 接纳控制介绍
        3.2.1 接纳控制结构框图
        3.2.2 接纳控制的体系结构
    3.3 传统的接纳控制
        3.3.1 基于参数的接纳控制
        3.3.2 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
        3.3.3 基于探测的接纳控制
        3.3.4 基于策略的接纳控制
        3.3.5 基于拥塞的接纳控制
        3.3.6 基于带宽代理的接纳控制
    3.4 无线网络接纳控制的难点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VANET 接纳控制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4.1 VANET 研究问题
    4.2 现有的 VANET 网络的通信服务支持方式
    4.3 现有的 VANET 接纳控制分析
    4.4 VANET 接纳控制算法的设计
        4.4.1 算法的简介
        4.4.2 接纳控制算法流程
        4.4.3 数学模型的建立
        4.4.4 接纳控制规则的设定
    4.5 VANET 接纳控制的实现
第5章 实验结果分析
    5.1 同背景流量不同优先级的丢包率比较
    5.2 同背景流优先级所占比率不同的丢包率比较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前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接纳控制及其在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Introduction)
2 接纳控制技术 (Admission control tech-nique)
    2.1 基于参数的接纳控制
    2.2 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
        2.2.1 测量方法和决策算法[3-4]
        2.2.2 基于探测包的接纳控制及其特点
    2.3 其它型的接纳控制
3 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在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MBAC’s application to networkedcontrol systems)
    3.1 网络控制系统的质量与面临的挑战
    3.2 网络控制环境下的接纳控制特点与发展状况
        (1) 负载测量
        (2) 采样周期和时延要求
        (3) 优先级
    3.3 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与采样周期实时调整策略的比较
4 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发展方向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BAC)

(6)IP网端到端接纳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确定型接纳控制
2 统计型接纳控制
    2.1 基于参数的接纳控制
    2.2 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
    2.3 端点接纳控制
        2.3.1 路由器调度机制问题
        2.3.2 端点探测算法问题
3 其他接纳控制模型
4 接纳控制面临的挑战
5 结束语

(7)网络拥塞控制中的接纳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网络拥塞控制相关技术研究
    2.1 拥塞控制概述
        2.1.1 网络拥塞的含义及成因
        2.1.2 拥塞控制的有效性评价
    2.2 端系统的TCP/IP 拥塞控制技术研究
        2.2.1 主要TCP 版本的拥塞控制机制
        2.2.2 TCP 拥塞控制的研究进展
        2.2.3 端系统拥塞控制机制的评估
    2.3 网关节点上的拥塞控制技术研究
        2.3.1 路由器主动队列管理技术AQM
        2.3.2 路由器队列调度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拥塞控制中的接纳控制技术
    3.1 接纳控制概述
        3.1.1 接纳控制在拥塞控制中的定义
        3.1.2 接纳控制算法的评估
    3.2 接纳控制机制在边缘网关上的部署
    3.3 几类接纳控制机制的研究
    3.4 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机制
        3.4.1 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的基本原理
        3.4.2 测量策略和接纳准则的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测量的自适应接纳控制模型设计
    4.1 系统部署位置及应用领域
    4.2 自适应接纳控制模型体系架构
    4.3 时间窗口测量策略的评估和改进
    4.4 基于敏感度的高带宽流的测量
    4.5 自适应接纳控制机制的设计
        4.5.1 接纳准则的实现机制
        4.5.2 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数
    4.6 二元拥塞信号流量控制机制的设计
    4.8 本章小结
5 Netfilter 下接纳控制原型系统实现
    5.1 Linux 内核模块和 Netfilter 架构
        5.1.1 Linux 内核模块原理和实现
        5.1.2 Netfilter 框架结构
        5.1.3 Netfilter 处理流程
    5.2 系统平台的构建
    5.3 原型系统实现
        5.3.1 可变时间窗口计算模块实现
        5.3.2 基于敏感度的拥塞检测模块实现
        5.3.3 自适应接纳控制模块实现
        5.3.4 流量控制模块实现
    5.4 系统测试
        5.4.1 测试环境
        5.4.2 系统测试过程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束语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8)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接纳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2 接纳控制主要算法
    2.1 基于参数的接纳控制算法
    2.2 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算法
        2.2.1 Measured Sum算法
        2.2.2 Acceptance Region算法
        2.2.3 Equivalent Bandwidth算法
3 基于测量的算法优势与研究分析
    3.1 基于参数与基于测量的算法比较
    3.2 基于测量中的探测与端点研究
        3.2.1基于探测的CAC研究(PBAC)
        3.2.2 基于端点的CAC研究(EBAC)
4 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未来研究趋势
5 结束语

(9)MPLS接纳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MPLS QoS对CAC的要求
3 接纳控制技术在MPLS中的应用
    3.1 接纳控制分类
    3.2 基于参数 (模型) 的接纳控制应用
        (1) 接纳控制方法。
        (2) 优缺点。
        (3) 在MPLS中的应用。
    3.3 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及应用
        3.3.1 MBAC
        (1) 接纳控制方法。
        (2) 优缺点。
        (3) 在MPLS接纳控制中的应用。
        3.3.2 PBAC
        (1) 接纳控制方法。
        (2) 优缺点。
        (3) 在MPLS接纳控制中的应用。
        3.3.3 端点接纳控制 (EPAC)
        (1) 接纳控制方法。
        (2) 优缺点。
        (3) 在MPLS接纳控制中的应用。
    3.4 基于BB的CAC及其在MPLS网络中的应用
        (1) 接纳控制方法。
        (2) 优缺点。
        (3) 在MPLS中的应用。
    3.5 基于令牌的CAC及其在MPLS网络中的应用
        (1) 接纳控制方法。
        (2) 优缺点。
        (3) 在MPLS中的应用。
    3.6 基于策略的CAC及其在MPLS网络中的应用
        (1) 接纳控制方法。
        (2) 优缺点。
        (3) 在MPLS中的应用。
4 MPLS CAC主要研究方向
    4.1 基于LSP的CAC研究
    4.2 基于TE的CAC研究
    4.3 控制平面数据平面分离的GMPLS CAC研究
    4.4 基于流量自相似特性的MPLS CAC研究
5 结束语

(10)一种基于测量的动态公平接纳控制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算法及其非公平性问题的描述
    1.1 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算法的思想
    1.2 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算法的非公平性问题的提出
2 HReserve算法
    2.1 Q1Q2算法设计
    2.2 HReserve算法
    2.3 HR算法具有的特点
        (1) 容忍性:
        (2) 动态性:
        (3) 均衡性:
3 仿真分析
    3.1 平均接纳率比较
    3.2 不同QoS需求的连接的接纳公平性的仿真结果
4 结论

四、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下一代WLAN中面向QoS/QoE的多址接入技术研究[D]. 周虎. 西北工业大学, 2016(05)
  • [2]视频会议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QoS保障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邓俊睿.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1)
  • [3]加权负载求导预测的流媒体接纳控制研究[J]. 卢为,金士尧,毛羽刚,张冬松.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2(11)
  • [4]VANET接纳控制算法研究[D]. 李勇. 吉林大学, 2012(09)
  • [5]接纳控制及其在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 徐湘元. 信息与控制, 2010(04)
  • [6]IP网端到端接纳控制策略研究[J]. 汪淑娟,梁满贵.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0(08)
  • [7]网络拥塞控制中的接纳控制技术研究[D]. 汤赟. 重庆大学, 2010(03)
  • [8]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算法研究[J]. 杨莹. 数字通信, 2010(02)
  • [9]MPLS接纳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 张光胜,徐振阳,窦文华.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8(07)
  • [10]一种基于测量的动态公平接纳控制算法[J]. 吴亮,王玮.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08(03)

标签:;  ;  ;  ;  ;  

基于测量的准入控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