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聚反应论文_王颖,陈咏,董振峰,朱志国,王锐

导读:本文包含了缩聚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硅油,聚酰胺,酚醛树脂,聚碳酸酯,官能,线形,动力学。

缩聚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王颖,陈咏,董振峰,朱志国,王锐[1](2019)在《耐熔滴性阻燃聚酯的固相缩聚反应及纺丝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基于叁(2-羟乙基)异氰尿酸酯自制得到的膨胀型阻燃剂(T-IFR)、含氟元素助剂(FA)熔滴抑制剂与含磷阻燃改性聚酯(FRPET)熔融共混挤出,得到耐熔滴性阻燃聚酯(N-PET),并进行性能测试和纺丝成型研究。采用乌氏黏度计、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失重仪、极限氧指数仪、水平燃烧测试仪和单丝强力仪对N-PET系列共混物的黏度、热性能、阻燃性能及纤维性能等进行表征分析。研究表明:2种添加剂(T-IFR和FA)能够在熔滴抑制方面表现出较好的协同效应,并且FA对熔滴的抑制效果更明显;当二者比例约为1∶2(T-IFR/FA的质量比)时,共混物(编号为:N-PET2)抑熔滴的效果较好;但是添加5%的助剂(T-IFR和FA),熔融挤出后,N-PET的特性黏度下降较明显,无法成功纺丝成型;经过15 h的固相缩聚后,N-PET的特性黏度明显得到提升,具备可纺性,但得到的N-PET纤维强度仍较低。(本文来源于《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王茜茜,戴璐,介素云,李伯耿[2](2019)在《长链脂肪族二元酸的合成及其在缩聚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长链脂肪族二元酸一般是指含有10个或以上碳原子的饱和直链二元酸,其两端带有羧基官能团,可用于合成香料、特种尼龙工程塑料、热熔胶、涂料、增塑剂、高级润滑油等众多化工产品;由于其链段中含有长烷烃链段,具有优于短链二元酸的性质,使得相应的合成材料具有优越的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国防、汽车工业、工程材料等领域;同时,还可用于开发新的聚合物产品。长链脂肪族二元酸在自然界中不单独存在,目前工业上主要通过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发酵法生产。本文主要对长链脂肪族二元酸的合成方法进行综述,包括传统有机合成、生物技术转化、烯烃复分解、异构化-氢氧羰基化及聚乙烯端基功能化等,并简要概述长链脂肪族二元酸在缩聚反应(聚酯和聚酰胺)中的应用。最后,对合成方法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9年01期)

吕弘晖[3](2018)在《缩聚反应聚合度计算中Carothers方程的讨论与拓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缩聚反应数均聚合度计算时涉及到的2个重要物理量——反应程度、平均官能度进行了重新定义,并推导和拓展了Carothers方程,明确了公式的适用条件。(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8年20期)

左传鹏[4](2018)在《例谈四步模型法书写缩聚反应方程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近几年高考有机化学试题,常以热点新闻信息、新药物和新材料的合成等为背景,以常见有机化合物的转化为载体,考查学生的信息素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缩聚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因素材广、陌生度大、书写细节较多而体现出较高的区分度和较好的选拔功能,备受命题人的青睐。一、缩聚反应的概念和特点缩合聚合反应,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有(本文来源于《教学考试》期刊2018年23期)

黄文润[5](2018)在《线形氯化磷腈催化端羟基二甲基硅氧烷低聚物的缩聚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线形氯化磷腈的分子结构、合成及应用;主要介绍了[Cl_3P—(N=PCl_2)_nCl]~+·PCl_6~-的合成及在二甲基硅油、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制备中的应用;Y—PCl=N—(PCl_2=N)_n—PCl_2O(包含PCl_3=N—PCl_2=N—PCl_2O的合成及在二甲基硅油制备中的应用;HO—PCl_2=N—PCl_2=N—PCl_2O的合成及在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制备中的应用;PCl_3=N—(PCl_2=N)_3—PCl_2O的合成及在α,ω-二(乙烯基二甲基硅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制备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材料》期刊2018年S1期)

刘静[6](2017)在《PPTA缩聚反应过程的Monte Carlo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芳纶1414是一种以高强度、高模量、高耐热性为特征的重要高性能材料,是已经工业化生产的高性能增强纤维中唯一的有机纤维。芳纶纤维的制备流程较长、影响因素较多,包括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喷头牵伸比、纺丝液浓度、纺丝液温度等,但是决定芳纶纤维强度的根本因素在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及其分布。因此,制备高分子量、窄分布、无支化交联的PPTA树脂是制备高质量芳纶纤维的重要前提。PPTA的缩聚反应具有反应活性大、反应速率快和反应热高的特点,较难实现对PPTA缩聚反应过程的在线观察。并且具有刚性分子结构的PPTA在聚合过程中由于分子链之间相互作用的迭加形成聚集体后析出,得到的产物分子量低、分子量分布宽。因此,研究PPTA缩聚反应动力学、聚集行为和凝聚态结构的形成过程是制备高分子量PPTA树脂的重要途径。虽然已有工作中对PPTA缩聚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和反应条件有了较多研究,但是其主要专注于实验条件的筛选,并没有从机理上对反应过程进行分析。另外,PPTA缩聚反应条件多且难以精确控制,反应较为复杂,对反应条件的筛选需要较长时间、成本较高,因而需要新的方法来认识和研究聚合反应过程,研究反应动力学和相变对聚合产物性能的影响,弥补实验研究的不足。计算机模拟已经成为除理论和实验之外的第叁种重要的研究手段,通过计算机模拟真实体系的结构与行为的方法也已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分子模拟”,其中具有独特随机特性的Monte Carlo模拟方法由于与高分子链的运动行为相似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这一新的手段研究聚合反应能够很好地控制反应条件,随时监测反应过程,研究聚合反应中同时发生的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基于以上背景,本课题采用Monte Carlo方法对缩聚反应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实现对PPTA树脂制备过程的分子水平的监测。论文首先在格子空间中对单个分子和链状分子进行模拟,建立了完善的可模拟聚合反应动力学过程的分子模拟模型,包括模拟使用的分子模型、基本原理、抽样方法、能量参数等。我们采用离散的立方格子空间对单个分子和链状分子进行模拟。高分子的微观运动是以单格点跳跃和沿着链的滑移来实现的。引入平行排列相互作用参数E_p作为高分子结晶的驱动力,相邻两键的非共线相互作用参数E_c来反映分子链的柔性,混合相互作用参数B代表两相分离的驱动力。模拟过程中的抽样方法采用Metropolis抽样方法,通过满足细致平衡的马尔科夫迭代过程实现由初始态向平衡态的状态演化进程。以蒙特卡罗循环(1 MCC)作为反应时间单位描述反应的动力学过程。模型中引入微观反应几率k_(MC)表示聚合过程的反应速率,使研究聚合反应过程与其他物理现象的动力学竞争成为可能;其次,我们基于标度分析提出了聚合反应后期及快聚合反应时的动力学描述,给出了由反应控制向扩散控制转变的临界点,并通过分子模拟验证了理论的可靠性;然后,我们首次从分子水平研究了聚合反应中的结晶现象,解释了非均相体系中的复杂表观动力学行为及结晶诱导聚合加速现象;最后,研究了共缩聚反应过程中的反应条件与分子链序列结构、聚合物凝聚态结构的关系,提出了利用共聚合反应控制聚合反应进程并调节凝聚态结构的新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1、建立了研究缩聚反应动力学的分子模拟模型,首先将模拟结果与经典的Flory聚合理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型符合经典的二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对缩聚反应过程实现了很好地再现。通过增加聚合体系的浓度或加快反应速率考察了聚合反应后期或快反应速率下扩散效应对聚合反应过程的影响,基于标度分析得到了描述扩散控制过程的最简洁的聚合反应动力学表达式,以及由反应控制向扩散控制转变的分界点,并通过分子模拟验证了所提出理论的可靠性。该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了PPTA的缩聚反应过程,弥补了实验中由于反应速率快等因素导致的无法在线观察的不足,为研究PPTA缩聚反应动力学提供了新的方法,提出的动力学表述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反应工程的设计及实验室反应条件的控制。2、研究了含有结晶的非均相缩聚反应动力学及结晶行为的分子模拟模型。通过对比发生结晶和不发生结晶的聚合反应,考察了不同反应速率下结晶行为对聚合过程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含有结晶相变的低速率聚合反应中,结晶可以有效减少链端基之间的距离,增加反应几率,并可以通过溶液中的聚合过程、晶核形成过程中的聚合、晶体生长过程中的聚合和完全结晶后的聚合四个步骤加速聚合反应速率并最终得到晶体厚度较薄且规整性好的高分子量聚合产物。而在含有结晶相变的高速率聚合反应中,由于在聚合早期就会形成长分子链,因此晶体的成核和生长特征完全符合长链高分子的结晶理论,使加速效应消失。因此,通过严格控制非均相聚合反应的温度、速率,适当降低单体反应活性,可以有效推迟结晶的发生、减缓晶体生长,直接在溶液聚合中得到高分子量聚合产物。依据此规律,我们获得了比浓对数粘度高达9.2dl/g的PPTA树脂,并将其与通用级树脂混合后纺丝,制备了机械性能较好的共混纤维。3、建立了研究共缩聚反应制备线性高分子的模拟方法,首先研究了共缩聚过程中的单体活性比、反应投料比与分子链序列结构形成过程之间的关系;然后,研究了共缩聚产物分子链序列结构及多链形成的聚集态结构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当加入单体的反应活性相同时,模拟结果与理论模型基本吻合,基本不会受投料比影响,这说明“基于活性中心组成恒定假设的理论”主要适用于添加的共聚单体反应活性与基体单体反应活性相近的体系或体系中链段中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的情形,如微量共聚体系中,但是当预测具有较高浓度共聚单体或共聚单体活性与基体单体活性相差较大的体系存在巨大偏差。在添加少量低活性共聚单体的反应体系中,两嵌段的平均序列长度及其比值与共聚单体的反应活性无关,而是由投料比控制;在添加少量高活性共聚单体的反应体系中,两嵌段的平均序列长度随着共聚单体反应活性的增加而增加;在添加大量共聚单体的反应体系中,无论共聚单体活性如何,其形成的嵌段的平均序列长度均随共聚单体活性的增加而增加。由获得产物的结构可以看到,生成的聚合物是由反应活性较低的组份封端的,而共聚单元反应活性的不同会显着影响产物的分子链结构,当加入较低活性共聚单体易得到交替共聚物,而加入高活性共聚单体时易形成多嵌段共聚物,当单体活性相同时,形成的是无规共聚物。4、通过此模型研究了不同序列长度共缩聚高分子的序列结构对聚合物的结晶行为和晶体形貌的影响。当共聚单体含量较少时,共聚单体形成的非晶嵌段长度较短,无法限制晶体生长,溶液中形成的是大量稳定而无关的晶体。当共聚单体含量增加时,由共聚单体组成的非晶嵌段富集在晶体表面,充分限制了晶体的生长,使结晶起始温度和结晶度均下降,同时不可结晶的共聚单体形成的嵌段将各个晶体中相互连接,得到了类似物理凝胶网络状的凝聚态结构。而当共聚单体和基体单体含量相同时,增加共聚单体的反应活性可以同时增加两嵌段的长度,产物由交替共聚物逐渐转变为长嵌段共聚物,非晶嵌段对晶体的生长阻碍更加显着。5、研究了共聚单元对共缩聚反应过程中聚集行为的影响,通过研究其中的聚合反应动力学和结晶行为发现,微量添加非晶共聚单体可以显着地抑制晶体的成核和生长,获得厚度较薄、晶体端表面的非晶层较厚、聚合度较低的共缩聚产物。随着共聚单体含量增加,晶体厚度减小,表面存在大量松散折迭,表面能增加。当共聚单体的添加含量更大时,其结晶行为得到显着抑制,获得的是分散在溶液中且表面具有大量松散折迭结构小晶粒,溶解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共聚有3’4-ODA的共聚PPTA树脂可以直接通过湿法纺丝制备芳纶。(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7-09-01)

曹明[7](2017)在《酚醛树脂及苯酚-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合成反应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酚醛树脂作为重要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被用于诸多的行业领域。从上世纪中叶到最近几年,一些学者对PF合成反应机理进行了动力学研究来理解PF树脂结构形成机理。但研究结果存在明显的分歧。这是因为酚醛树脂反应体系较为复杂,在酚醛树脂的合成过程中,体系中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基元反应,而树脂结构的最终形成正是由于各基元反应的选择性和竞争性决定的。因此,要想阐明酚醛树脂树脂结构形成的机理,就要探究反应条件对各种基元反应微观历程、反应动力学以及热力学的影响。本文采用量子化学理论方法对酚醛树脂和苯酚-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的合成反应机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计算与分析。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成功阐明了酚醛树脂不同介质条件下的合成反应机理,揭示了基元反应间的竞争关系,很好的解释了实验结果。本文的研究成果完善了酚醛树脂的合成理论体系,对实验上实现树脂结构控制和优化提供理论参考。将量子化学方法引入酚醛树脂合成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了树脂合成反应的研究方法。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酚醛树脂合成反应体系(1)在中性条件下,苯酚和甲醛体系羟甲基化反应机理通过GGA-PW91/DNP+COSMO方法在理论上研究了水溶液中苯酚-甲醛体系的加成反应机理。研究发现:水分子可以催化质子从碳到氧的转移,并且也能大幅降低能垒。反应表现为协同反应机理,但亲核进攻与质子转移过程不同步。C-C键的加成早于质子转移,水分子的质子向羟甲基氧上的转移要优先于水分子从苯环上抽取质子。对位反应能垒低于邻位。(2)酸性条件下酚醛树脂反应体系通过理论计算结合实验结果方法研究了酸性条件下反应合成机理。结果表明:对羟甲基酚更易生成。苄基碳正离子形成有两条路径,一种为苯环碳上的质子直接转移到羟甲基氧上形成质子化的羟甲基,进一步脱水后形成苄基碳正离子中间体,这一过程反应能垒较高,水分子离去过程所需能量较低,反应机理为SN1反应;另一种机理是借助水分子催化质子转移给羟甲基(WCP)反应机理,由于水分子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反应的能垒,但水分子的离去能垒较高为决速步,反应机理也为SN1反应。无论是在生成桥键还是醚键的反应中,缩聚反应能垒都很低,有些甚至为负值,远远小于苯酚和甲醛的羟甲基化,因此苯酚和甲醛的羟甲基化反应速率远远小于缩聚反应速率。在强酸性条件下对位反应活性较高,在缩聚反应时,树脂体系中优先以酚羟基的对位反应,构成大量邻位-对位结构连接形式进行分子链的增长。(3)碱性条件下酚醛树脂反应体系通过使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苯酚-甲醛树脂合成中碱催化的缩合反应的机理。获得中间体的结构和过渡态,以及所涉及的反应的势能势垒。理论上确定亚甲基醌(QM)形成的假说。确定QM形成的两种机理,即E1cb(消除单分子共轭碱)和水辅助分子内水消除。后者在能量上更有利,并且第一次提出。基于QM机理,由于离子化物质(离解的酚或羟甲基苯酚)与QM之间缩聚反应较快,缩合应该是单分子反应。与QM机理相比,SN2缩聚机理有一个较高的能垒,因此不具有竞争性。还发现中性苯酚或羟甲基苯酚与QM之间的缩聚反应是可能的。该反应的能量势垒接近或高于QM形成的势垒。因此,如果引入这种反应,则整个缩聚反应可能呈现双分子反应特征。理论计算结果成功解释了以前的动力学研究实验结果的差异性。(4)叁乙酸甘油酯-酚醛树脂反应体系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13)C核磁共振(~(13)C-NMR)和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方法,研究了常温碱性条件下叁乙酸甘油酯对酚醛(PF)树脂固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叁乙酸甘油酯的加入,增加了PF树脂固化反应放热峰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树脂的固化;第1个放热峰出现在150~160℃,且随着叁乙酸甘油酯添加量的增加,放热峰逐渐提前,放热量增大;第2个放热峰的温度高于纯PF树脂的放热峰,且随着叁乙酸甘油酯添加量增加,第2个放热峰逐渐提前;证明了酚羟基醚化反应的存在。(2)证明了亚甲基醌结构的存在,提出亚甲基醌是一种反应产物而非活性中间体;推测亚甲基醌在酚醛树脂中可能的反应机理,并指出叁乙酸甘油酯仅参与了亚甲基醌结构生成的过程,并不参与酚醛树脂的缩聚反应。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苄酯生成亚甲基醌的中间体的能垒远远低于羟甲基酚,苄酯促进了亚甲基醌中间体的形成。2、苯酚-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合成反应体系采用~(13)C-NMR方法对碱性、弱酸和强酸环境下二羟甲基脲(UF_2)和苯酚的反应体系和PUF共缩聚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以UF和PF单体间的自缩聚为主,共缩聚反应程度十分有限,体系中由尿素、羟甲基脲以及苯酚生成的活性中间体参与共缩聚反应的活性低于自缩聚反应活性;在弱酸条件下,以UF单体间的自缩聚反应为主,没有观测到PF的自缩聚结构存在,并且共缩反应没有发生;在强酸条件下,共缩聚反应与自缩聚反应形成明显竞争。这主要是由于体系中羟甲基酚产生的碳正离子对尿素或羟甲基脲上氮原子的亲电反应活性高于对苯环上碳的活性,共缩聚反应更为有利。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羟甲基脲碳正离子与尿素比与羟甲基酚或苯酚的反应产物更为稳定,这说明由羟甲基脲生成的碳正离子对苯酚上碳的亲电反应活性远低于对尿素氮的活性。当羟甲基脲碳正离子作为反应中间体参与共缩聚反应时,体系中反应以尿素或苯酚的自缩聚反应为主。在对羟甲基酚碳正离子和尿素的反应中,其反应物到产物的相对能量变化较大,说明其反应物相对能量较高,稳定性差,在两种中间体参与的体系中羟甲基酚碳正离子和尿素共缩聚反应更易发生,这与实验结果相一致。(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孙玮,徐菲,成卫国,孙剑,宁国庆[8](2017)在《季铵类离子液体催化熔融缩聚反应合成异山梨醇基聚碳酸酯(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碳酸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透明性、绝缘性及无毒性等优点.目前实现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是双酚A型聚碳酸酯,但是其生产原料双酚A具有毒性,限制了其应用.异山梨醇是一种生物基可再生单体,具有无毒、手性和刚性等特性,是双酚A的理想替代品.但是异山梨醇亲水性强,且羟基的活性低,导致碳酸二苯酯和异山梨醇通过熔融缩聚反应合成异山梨醇基聚碳酸酯(PIC)困难,因此选用合适的催化剂成为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报道的效果较好的催化剂是无机碱催化剂,这类催化剂催化活性差,容易引发副反应,在产品中残留影响产品质量.离子液体具有环境友好和阴阳离子可设计等优点,是无机碱催化剂的良好替代品.本文设计合成了六种季铵类的碱性离子液体(四乙铵二氰胺盐、四乙铵咪唑盐、四乙铵乳酸盐、四乙铵-1,2,4-叁氮唑盐、四乙铵苯甲酸盐和四乙铵乙酸盐),用于催化熔融缩聚反应合成PIC.用核磁共振表征了PIC的结构,用凝胶色谱测定了PIC的分子量,通过对比PIC的重均分子量(Mw)和异山梨醇的转化率,研究了离子液体阴离子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发现催化活性不仅与离子液体的碱性强弱有关,还与离子液体阴离子的配位强度有关,催化效果最好的离子液体为四乙铵咪唑盐(TEAI).以TEAI为催化剂对合成PIC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的最优条件为:催化剂与异山梨醇的摩尔比为5×10~(-4),缩聚时间为5 h,缩聚温度为240 ℃.合成PIC的Mw为25600 g/mol,异山梨醇的转化率为92%.由于均聚物PIC分子链刚性大,导致PIC熔体粘度大,不利于聚合,为了降低PIC的刚性和提高分子量,在分子链中引入了柔性基团(脂肪族二醇)来合成共聚碳酸酯(PAIC).以TEAI为催化剂,异山梨醇和脂肪族二醇投料摩尔比为1:1,通过熔融缩聚反应合成了PAICs.利用~1H NMR和~(13)C NMR详细表征了PAICs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发现不同脂肪族二醇的羟基活性不同,合成的PAICs分子链中异山梨醇和脂肪族二醇的比例与投料比有所差异,得到的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此外,对PAICs进行了凝胶色谱测试,发现PAICs的Mw与PIC相比均有所提高.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对PIC和PAICs进行了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直链二醇制备的PAICs,随着二醇链中亚甲基数量的增加,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_g)逐渐降低,但热稳定性逐渐提高;而对于用1,4-环己烷二甲醇合成的PCIC,其Tg值和热稳定性明显高于直链脂肪族二醇共聚物.这些性能为共聚碳酸酯用作高性能聚合材料提供了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王晓波[9](2017)在《有机高分子反应之缩聚》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子化合物反应类型颇多,然而高中学习阶段的重难点是缩合聚合反应,现就缩聚反应进行详细而全面的阐述,望各位同仁给予批评指正.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反应就是缩聚反应.缩合聚合反应是许多相同或不同的单体,相互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同时还生成小分子(如水、氨、氯化氢等)的反应,其能顺利进行要具备:合成高聚物的单体分子至少含有两个官能团,它可能是由一种单体缩合聚合反应得到的(本文来源于《数理化解题研究》期刊2017年13期)

叶家顺[10](2017)在《加氢尾油热缩聚反应调控与中间相沥青形成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加氢尾油为原料,采用直接热缩聚的方法制备了中间相沥青,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对中间相沥青产品性能的表征,研究了中间相结构的形成过程。为了制备性能更加优越的中间相沥青产品,拓宽原料的加工路径,进一步研究了两段法和共炭化法制备中间相沥青,并对中间相沥青的生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以加氢尾油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455℃、反应时间为10 h、反应压力为6 MPa的条件下,通过直接热缩聚法制备了性能优良的中间相沥青,所制备的中间相沥青的光学结构为大流域型,软化点为213℃。中间相沥青的反应历程遵循自由基连续反应机理,且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热反应温度和时间对体系的反应速率,以及所生成中间相沥青产品的光学结构和软化点影响很大,并对中间相沥青的生成过程产生影响。中间相沥青的生成过程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平面芳烃大分子的积聚→球体晶核的生成→球体的生长→球体的融并→体中间相的生成→体中间相的生长。反应过程中原料亚组分的变化过程为:HS→HI-TS→TI。采用两段法工艺制备了中间相沥青,在第一段反应温度为470℃、反应时间为2 h、反应压力为6 MPa,第二段反应温度为455℃、反应时间为6 h、反应压力为6 MPa下,制备出的中间相沥青光学结构呈大流域型,软化点较直接热缩聚产品高。通过对不同条件产品的结构进行表征,发现预缩聚可以有效加速系统的反应,减少中间相沥青产品中烷基的数量。在适宜的温度和时间范围内,随着预处理温度的升高和预处理时间的延长,热缩聚反应加剧,体系的平均分子量增加,促使产品的软化点、残炭值升高。以环烷基馏分油(DAO)为共炭化剂,采用共炭化的方法制备了中间相沥青。在共炭化剂添加量为5 wt%、反应温度为455℃、反应时间为8 h、反应压力为6 MPa的条件下,所制备的中间相沥青产品中间相含量为100 vol%,软化点为194℃。结构族组成分析表明,共炭化剂DAO中的烷基侧链长度和数量都比原料加氢尾油多。DAO的加入使得中间相沥青产品中的烷基取代基数量增加,平均分子层间距d_(002)增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7-05-01)

缩聚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长链脂肪族二元酸一般是指含有10个或以上碳原子的饱和直链二元酸,其两端带有羧基官能团,可用于合成香料、特种尼龙工程塑料、热熔胶、涂料、增塑剂、高级润滑油等众多化工产品;由于其链段中含有长烷烃链段,具有优于短链二元酸的性质,使得相应的合成材料具有优越的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国防、汽车工业、工程材料等领域;同时,还可用于开发新的聚合物产品。长链脂肪族二元酸在自然界中不单独存在,目前工业上主要通过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发酵法生产。本文主要对长链脂肪族二元酸的合成方法进行综述,包括传统有机合成、生物技术转化、烯烃复分解、异构化-氢氧羰基化及聚乙烯端基功能化等,并简要概述长链脂肪族二元酸在缩聚反应(聚酯和聚酰胺)中的应用。最后,对合成方法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缩聚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王颖,陈咏,董振峰,朱志国,王锐.耐熔滴性阻燃聚酯的固相缩聚反应及纺丝研究[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王茜茜,戴璐,介素云,李伯耿.长链脂肪族二元酸的合成及其在缩聚反应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9

[3].吕弘晖.缩聚反应聚合度计算中Carothers方程的讨论与拓展[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

[4].左传鹏.例谈四步模型法书写缩聚反应方程式[J].教学考试.2018

[5].黄文润.线形氯化磷腈催化端羟基二甲基硅氧烷低聚物的缩聚反应[J].有机硅材料.2018

[6].刘静.PPTA缩聚反应过程的MonteCarlo模拟研究[D].东华大学.2017

[7].曹明.酚醛树脂及苯酚-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合成反应机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7

[8].孙玮,徐菲,成卫国,孙剑,宁国庆.季铵类离子液体催化熔融缩聚反应合成异山梨醇基聚碳酸酯(英文)[J].催化学报.2017

[9].王晓波.有机高分子反应之缩聚[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

[10].叶家顺.加氢尾油热缩聚反应调控与中间相沥青形成过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

论文知识图

(a)KH550改性Cu粉的FT-IR光谱,(b)经...液晶模板机理示意图铝凝胶老化和正硅酸乙酯浸泡时发生的...凝胶的表面形貌(a)60μlB...在70Co,100mg催化剂,乙醇为溶剂的心...基于LiCl-MCM-48湿敏元件的复阻抗曲...

标签:;  ;  ;  ;  ;  ;  ;  

缩聚反应论文_王颖,陈咏,董振峰,朱志国,王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