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医院261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20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名儿童。其中对照组儿童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儿童在传统护理模式基础上给予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最后通过数据分析两组儿童在预防接种后,其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家长对工作人员护理满意度间的差异。结果:在预防接种中心,对前来接种的儿童实施传统模式外加安全管理照护模式,其临床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预防接种中心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儿童接种的成功率、加强了儿童配合度,同时也提高了家长对接种中心的护理效果满意度。
关键词: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效果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各种服务需求都在不断增加。儿童又是一个家庭的重心,家长的关怀程度一直都围绕在孩子的各方面,预防接种是每位儿童都必须要进行的疾病预防项目。家长一般就接种中心比较关心的问题有,疫苗是否安全、接种时间和接种种类、是否接种成功等。良好的接种环境和接种效果可以让儿童和家长配合的更好,从而提高接种成功率和减低不良反应[1-2]。也可以提高家长对接种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接种中心接种工作更加优质有效的完成。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预防接种的儿童中,从中抽取200例儿童作此次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儿童60例,女性儿童40例,年龄0.3岁-4.9岁,平均年龄(1.78+1.06)岁;观察组男性儿童55例,女性儿童45例,年龄0.2岁-5.5岁,平均年龄(1.56+1.11)岁;两组预防接种儿童均无严重脏器疾病,无严重精神疾病等。通过比较两组儿童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预防接种儿童实施不同的护理模式,其中对照组儿童实施传统护理模式,主要包括:对前来接种的儿童做简单的介绍,包括接种目的、接种种类、接种时间等;接种前做好登记工作,等待接种等相关注意事项的告知;接种结束之后进行简单健康教育,并告知下次接种时间。观察组儿童在此模式基础上给予安全管理模式,主要内容有:1)健康知识宣讲:对前来需要接种的儿童进行接种前的健康宣讲,可以采用统一宣讲方式进行,如让接种中心工作人员组织儿童家长在宣教室进行,工作人员采用幻灯片、卡片、提问等方式对知识进行讲解。讲解内容主要包括,接种意义和必要性、接种前准备工作、接种时的注意事项等。对于有疑问的家长,及时回答其问题。对于家长比较在意的接种不良反应、接种后观察事项等进行详细讲解。2)特殊情况安全预防工作:对于前来接种的儿童,详细询问这段时间的身体情况,如有无感冒发烧、有无进行其他方面治疗等,对于处于疾病发作期的儿童,应指导家长不应进行此次接种,安排下次接种时间。对于有些家长过分在意自身状况而影响接种的情况进行误区解读,如儿童有些轻微的不舒服,也不前来接种疫苗,从而导致接种时间推后。针对这些情况,工作人员做好解释讲解工作,让家长真正了解接种的相关知识。3)心理护理:儿童对医院医务人员会存在恐惧心理,抗拒接种、不配合医务人员工作,从而影响接种结果和成功率。工作人员应做好耐心解释和心理疏导,与儿童建立良好关系,取得其信任,配合接种工作。也可在接种中心设立儿童游乐区、多摆放一些儿童比较喜欢的图片等,消除其对医院的白色恐惧。在接种过程中,对于排斥、哭闹的儿童,不应强行接种,应和家长一起对儿童进行疏导工作,待其情绪稳定后开始疫苗接种。对于接种结束后的儿童,工作人员做好积极教育指导,缓解其接种带来的不良反应,与儿童进行互动,为下次接种奠定良好基础。
1.3临床指标观察
对所有接种的儿童,在其接种过程中和结束后,积极观察儿童的一般情况,如儿童配合度、接种成功例数、产生不良反应例数,并做好登记记录工作。对于家长的满意度调查,采用接种中心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结果分析,给予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并指导其如何填写,最后收回问卷,进行结果的数据统计。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主要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四个方面。
对两组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儿童预防接种效果度分析,主要分析其接种成功率和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儿童的接种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观察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两组结果数据均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儿童家长对接种工作人员满意度分析,实验组家长的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89%的满意度,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预防接种中心也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人员管理等,如接种中心的外部、内部环境,接种室的消毒管理等,都在逐步加强。对于接种中心工作人员,也在积极做好管理培训工作等,主要为了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度和工作素养,为接种工作做好充分准备[2]。也为接种后的儿童做好接种后的指导工作,对于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提前告知并如何做好应对处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文主要通过对前来接种的儿童实施安全管理模式,主要在健康知识宣讲、特殊情况的讲解和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临床调查。针对儿童家长存在的接种误区进行详细讲解,消除其错误观念,树立正确接种知识,为儿童健康提供更好的家庭护理。让家长对接种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也有很大的提升,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综上所述,对接种中心的接种工作,实施安全管理模式可以提升儿童及家长的配合度,提高接种的成功率,降低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同时提高家长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此种管理模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春玉,赵华澜.探讨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对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v.18(33):237+239.
[2]冀东明.关于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护理干预路径的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7):148-149.
[3]于书春.儿童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措施的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