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民歌钢琴改编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民歌,钢琴,编曲,陕北,左权,音乐创作,特色。
民歌钢琴改编曲论文文献综述
陈文学[1](2019)在《民歌元素在中国钢琴改编曲中的融合与运用——以《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的乐器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在我国传统民间乐器中并没有钢琴,但钢琴传入我国后就在我国音乐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传统音乐为素材的钢琴改编曲中,如何将这种外来乐器与我国传统民歌完美融合在一起,通过钢琴来弹奏出中华民族的独特韵味?如何用钢琴这种新颖的演奏手段来使我国传统音乐得到创新和重生?这是我国所有钢琴音乐家所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将以王建中老师创作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例,对民歌元素在中国钢琴改编曲中的融合和应用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把握钢琴演奏在我国传统民歌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参花(上)》期刊2019年05期)
白茹棋[2](2019)在《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改编曲多种复调技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相关学术研究资料进行思考,发现音乐在横向流动的过程中会出现歌曲改编的行为。作曲家们会通过复调的应用将多种民歌改编成不同的钢琴曲,提升艺术表达的丰富性。当前,作曲家主要是借助对比复调以及支声复调等技法进行钢琴曲的改编,对旋律进行线条形式的润饰,这样能形成不同的旋律。为此,本文主要分析作曲家在将民歌改编为的钢琴曲的过程中常用的复调技法,对这些复调技法进行思考,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9年04期)
张冰凌[3](2019)在《中国民歌钢琴改编作品创作与研究现状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钢琴音乐从早期构思简单、曲式短小,到新中国成立后钢琴改编作品的大量涌现,再到改革开放后钢琴音乐创作的多元化繁荣,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钢琴改编作品,特别是根据中国民歌创作改编的钢琴作品,数目多、涵盖广、区域性强、色(本文来源于《音乐生活》期刊2019年03期)
梁旋程,冯豆[4](2019)在《四首民歌钢琴改编曲《闹元宵》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歌真实地反映了民间的风土人情,有着永恒的艺术生命力。本文选取了四位作曲家根据同名民歌改编的钢琴曲《闹元宵》,从曲式结构及调式调性、主题旋律及发展手法、和弦结构及织体特征、演奏速度及力度变化上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中国民歌钢琴改编曲的技法特点,分析其现存的问题,期望引起人们对民歌钢琴改编曲创作的重视。(本文来源于《音乐创作》期刊2019年01期)
李莹[5](2018)在《王建中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乐曲分析及演奏处理——《军民大生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王建中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中的《军民大生产》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该曲的创作背景,着重在其素材来源、曲式结构及演奏要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归纳总结出王建中先生如何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单声线性旋律与钢琴多声思维相融合,创造出符合中国群众审美情趣的作品。(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8年20期)
郑程程[6](2018)在《郭志鸿钢琴改编曲《云南民歌五首》的创作与演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郭志鸿在中国钢琴教学,作曲等领域都有极高的地位。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数不胜数,其中包含有钢琴曲,协奏曲,钢琴合唱交响诗等等。他的钢琴作品来源于民间音乐,风格体裁多样化,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这首《云南民歌五首》是他在保留原民歌调式调性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作曲技法于中国传统五声调式相结合的手法,根据云南各地方的少数民族音乐片段而改编的一套钢琴曲,包含了五首乐曲:《比谁都美丽》、《夜林》、《栀子开花》、《春舞》、《催眠歌》,各个乐曲风格不尽相同,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本文通过对《云南民歌五首》作品进行了解和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对比,在原本的理论依据上对这首乐曲的作品来源、曲式结构、音乐分析及演奏部分加入了自己的观点,从而个性化的诠释了这套以民歌曲调为蓝本,以钢琴演奏为载体的民歌钢琴套曲。(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8-06-15)
刘屹昕[7](2018)在《福建民歌《采茶扑蝶》钢琴改编曲的音乐风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在历史车轮下历久弥新,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色,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新时期改编之后获得了新的活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传播和发扬。以《采茶扑蝶》为例,这一传统福建民歌是以《采茶灯》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统舞蹈为基础改编而成的,整个作品都极具民族特色。《采茶扑蝶》编曲具有东方因素,曲调极具特色,内容也别具一格,是以劳动人民采茶为背景创作而成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茶文化。钢琴别具一格的音色和音质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在编曲的创意下制造出独特的化学反应,《采茶扑蝶》这一作品由此形成,并成为了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般的存在。笔者旨在对钢琴曲《采茶扑蝶》在改编后的音乐风格进行专业上的探讨,分析其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内涵,对茶文化与钢琴曲的融合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为之后中华音乐的发展提供借鉴思路。(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18年07期)
任艳[8](2018)在《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的演奏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我国以民歌作为素材改编而来的钢琴作品,其中听众最为熟悉的便是由陕北民歌改编的钢琴曲,陕北民歌曲味和钢琴曲有机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韵味,充分展现了陕北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在众多钢琴改编的陕北民歌中,以王建中先生的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最具代表性,本文就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的演奏艺术进行了简单探讨。(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8年05期)
马婷[9](2017)在《键盘上的左权民歌——以钢琴改编小品《小看花》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民间音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每一个地域都有自身的音乐特征,然后围绕这一特征,产生一系列别具特色又个性鲜明的音乐作品。左权民歌便是中国民间艺术宝库的重要财富,对于左权民歌的研究与探索,就是发掘我国民间音乐艺术的过程。用键盘来传播左权民歌,是在挖掘左权民歌艺术内涵的同时,在把握其审美特征的基础上,运用一种较为新颖的形式,发掘其文化的多元特征。因此,无论在艺术内容的深化上,还是在审美特征的把握和多元性的挖掘上,这种钢琴改编小品都具有较为重要的艺术意义。(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7年23期)
魏耀珍[10](2017)在《中国民歌钢琴改编曲创作特征探析——以陕北民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民歌钢琴改编曲创作特征是在保留原曲音乐旋律主题样态的情况下,在和声编配、织体衬托、结构段落拓展等方面融入了西方作曲技术,使作品获得"线"与"面"立体化结合的丰富多彩音效。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是上世纪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创作早期较为成熟的经典作品。以陕北民歌钢琴经典改编曲为例,研究其创作特征即可窥视中国民歌钢琴改编曲创作早期的基本概貌。(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民歌钢琴改编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相关学术研究资料进行思考,发现音乐在横向流动的过程中会出现歌曲改编的行为。作曲家们会通过复调的应用将多种民歌改编成不同的钢琴曲,提升艺术表达的丰富性。当前,作曲家主要是借助对比复调以及支声复调等技法进行钢琴曲的改编,对旋律进行线条形式的润饰,这样能形成不同的旋律。为此,本文主要分析作曲家在将民歌改编为的钢琴曲的过程中常用的复调技法,对这些复调技法进行思考,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歌钢琴改编曲论文参考文献
[1].陈文学.民歌元素在中国钢琴改编曲中的融合与运用——以《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例[J].参花(上).2019
[2].白茹棋.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改编曲多种复调技法研究[J].黄河之声.2019
[3].张冰凌.中国民歌钢琴改编作品创作与研究现状评述[J].音乐生活.2019
[4].梁旋程,冯豆.四首民歌钢琴改编曲《闹元宵》的比较研究[J].音乐创作.2019
[5].李莹.王建中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乐曲分析及演奏处理——《军民大生产》[J].艺术评鉴.2018
[6].郑程程.郭志鸿钢琴改编曲《云南民歌五首》的创作与演奏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8
[7].刘屹昕.福建民歌《采茶扑蝶》钢琴改编曲的音乐风格探讨[J].福建茶叶.2018
[8].任艳.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的演奏艺术[J].艺术评鉴.2018
[9].马婷.键盘上的左权民歌——以钢琴改编小品《小看花》为例[J].艺术评鉴.2017
[10].魏耀珍.中国民歌钢琴改编曲创作特征探析——以陕北民歌为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