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介质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介质,模型,环境,小海,农药,前景,沉积物。
多介质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莫俊超,舒耀皋,董晶,郭丹丹,范宾[1](2015)在《预测沉积物-水微宇宙系统中化学品浓度变化的多介质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积物-水微宇宙系统是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颁布的化学品测试准则中推荐的试验系统之一,可用来测试化学品对底栖生物的慢性毒性。为了在试验前对化学品的浓度变化进行预测,进而确定试验方法,以摇蚊慢性毒性试验系统为例,采用环境多介质模型的建模方法,构建了一种可通过化学品理化性质和试验系统参数,对化学品在沉积物-水试验系统中浓度变化进行预测的模型。结合试验数据和文献资料,给出了模型中试验系统参数的推荐取值,并使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工具对模型进行编程和求解。以此模型为基础,给出了模型在3个方面的应用,即预测蓄积时间、预测平衡时间以及拟合试验数据。对80种已有或假想化学品的蓄积时间和平衡时间进行了计算,得出的范围分别为<1~204 d和<1~73 d。此外,适当修改模型结构和模型参数,也可将其应用于其他暴露场景中。但使用模型对化学品浓度进行预测时发现,模型仅对沉积物中化学品浓度的预测结果较为准确,而对水中化学品浓度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相差1~2个数量级。模型对浓度的预测精度未来仍需进一步提高。上述研究结果完善了沉积物-水微宇宙系统试验方法。(本文来源于《生态毒理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王翔,董玉瑛,邹学军,金惠英,张振东[2](2015)在《环境多介质模型构建方法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多介质模型可用于综合描述化合物在实际环境中的分配和迁移过程,预测污染物在多介质环境中的归趋,是环境风险评价的有效工具。介绍了环境多介质模型的类型,概述了环境多介质模型的结构和建模方法,进一步展望了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随着环境多介质模型向更加综合、广泛和通用的方向发展,未来将能更加强化和突出其在预测污染物残留、了解环境容量和制定环境标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大连民族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黄瑾辉,李飞,曾光明,袁兴中,梁婕[3](2012)在《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中多介质模型的优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考虑了参数不确定性、模型不确定性对风险评价结果可信度的影响差异和国内实际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中对已有模型的不当选择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提出相对于参数不确定性的控制,针对目标情景的适当模型选择应成为提高风险评价结果可信度的更重要环节.本研究选取了模型理论架构上符合案例情景的美国环境保护署研发的3MRA、MMSOILS和美国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研发的CalTOX 3个被广泛使用的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多介质模型,并与蒙特卡洛模拟相结合,载入污染厂址案例,并对特定受体进行了风险评价,由此定量分析了参数不确定性和模型选择不确定对评价结果可信度的影响程度,并通过对比3个模型的内在架构分析了不确定性的可能来源,最后总结提出了"6步综合评价模式",该模式能有效提高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的可信度及经济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2年03期)
莫俊超,张海生,薛斌,刘小涯,张海娜[4](2011)在《多介质模型在海湾突发性有机污染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弥补海洋环境监测能力不足,利用受潮汐动力控制海湾中的多介质模型,预测突发性污染发生后海洋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变化信息,并对突发性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进行了计算。模型中使用逸度方法和质量平衡算法,预测非挥发性有机物在水、沉积物和鱼中的浓度。在象山港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快速地给出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中的浓度变化信息,为环境监测和管理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期刊2011年04期)
温汉辉,祁士华,李杰[5](2009)在《利用多介质模型研究有机氯农药的环境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Ⅲ级多介质逸度环境模型研究了研究区3种有机氯农药p,p-’DDT、p,p-’DDE、p,p-’DDD的多介质行为。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大气、水和沉积物中p,p-’DDT的浓度分别为0.019 8g/m3、0.016 8ng/L0、.313ng/g;p,p-’DDE的浓度分别为0.019 9g/m30、.001 65ng/L、0.124ng/g;p,p-’DDD的浓度分别为0.001 98g/m3、0.004 68ng/L、0.083 2ng/g。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占环境中有机氯农药总滞留量的99%以上,是有机氯农药的最主要的汇。然后计算了3种有机氯农药在环境中的相间迁移通量,其中水-沉积物迁移和沉积物-水迁移是最重要的迁移过程。(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09年06期)
杨萍,董路,王琪[6](2008)在《单合成衬层填埋场渗漏检测的多介质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填埋场渗漏检测高压直流电法模型,将单衬层填埋场看作水平方向为无穷大的3层均匀介质,上层为垃圾层,中间层为人工合成衬层,下层为土壤层;漏洞电流视为电流流入端的负电流源和电流流出端的正电流源;介质中任意检测点的感应电势是膜上漏洞面电流源和膜下漏洞面电流源以及膜上供电电极电流源在该点感应电势的迭加.漏洞电流与供电回路电流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流经漏洞的电流(I0)占总电流(Is)的比例(f0)随着填埋场底部面积的增加而减小,当填埋场底部面积≤3600m2时,I0占Is的90%以上,而当场底面积增为105m2时,I0仅占Is的55%.根据独立作用原理,分析了多漏洞情况下各层介质中的电势分布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08年01期)
段宁,程胜高,吴克明[7](2007)在《基于输入数据的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价多介质模型的选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基于输入数据的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价多介质模型的选择。重点介绍了目前最常用的2种多介质模型:Mackay模型和EUSES模型。Mackay模型可代表化学物质在通用环境中的行为,提供了每种介质中化学物质的分配和浓度的准确估算,为许多其他模型奠定了基础。EUSES模型是在TGD(欧盟各国的技术指导性文件)框架内用于获取化学物质信息的几种模型,可估算局部范围、区域范围、全球范围化学物质的环境风险。最后分析了多介质模型对于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价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7年34期)
姚曦,汤锋,吴存兵[8](2006)在《农药在环境中的多介质模型及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农药在环境中的归趋过程,并介绍了多介质模型及其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6年20期)
董玉瑛,雷炳莉[9](2005)在《综合多介质模型的发展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多介质模型能够反映化合物在实际环境介质中发生的稀释、扩散、降解等一系列变化信息,是评价化合物环境行为的有效工具。在介绍了多介质模型分类情况的基础上,概述了综合多介质模型发展历程,并对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作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05年09期)
刘信安,吴昊,Charles,Q,Jia[10](2004)在《湖泊和水库中甲基汞行为的多介质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QWASI模型为例 ,简介了多介质环境数学模型 ,并运用模型对氯化甲基汞的行为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 ,在环境条件满足一定要求的情况下 ,空气是水体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相 ,与文献报道一致。证实了多介质环境模型在湖泊和水库体系汞行为模拟中的适用性。通过对多个模型输入参数进行敏感度分析 ,发现污染物在空气中的背景浓度、水体流域面积、水中溶解度、年降雨量等较为重要。针对现有QWASI模型研究水体中汞行为的局限 ,探讨了改进模型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04年06期)
多介质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环境多介质模型可用于综合描述化合物在实际环境中的分配和迁移过程,预测污染物在多介质环境中的归趋,是环境风险评价的有效工具。介绍了环境多介质模型的类型,概述了环境多介质模型的结构和建模方法,进一步展望了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随着环境多介质模型向更加综合、广泛和通用的方向发展,未来将能更加强化和突出其在预测污染物残留、了解环境容量和制定环境标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介质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莫俊超,舒耀皋,董晶,郭丹丹,范宾.预测沉积物-水微宇宙系统中化学品浓度变化的多介质模型[J].生态毒理学报.2015
[2].王翔,董玉瑛,邹学军,金惠英,张振东.环境多介质模型构建方法与应用[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5
[3].黄瑾辉,李飞,曾光明,袁兴中,梁婕.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中多介质模型的优选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2
[4].莫俊超,张海生,薛斌,刘小涯,张海娜.多介质模型在海湾突发性有机污染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
[5].温汉辉,祁士华,李杰.利用多介质模型研究有机氯农药的环境行为[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9
[6].杨萍,董路,王琪.单合成衬层填埋场渗漏检测的多介质模型[J].中国环境科学.2008
[7].段宁,程胜高,吴克明.基于输入数据的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价多介质模型的选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
[8].姚曦,汤锋,吴存兵.农药在环境中的多介质模型及其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
[9].董玉瑛,雷炳莉.综合多介质模型的发展概述[J].化学世界.2005
[10].刘信安,吴昊,Charles,Q,Jia.湖泊和水库中甲基汞行为的多介质模型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