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治[1]2003年在《水性涂料高分子分散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几种不同的丙烯酸系高分子分散剂。经过对反应工艺的优化调整,实现了对聚合产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控制,考察了引发剂、链转移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整链转移剂、引发剂的添加量、滴加速度和反应温度等方法可以得到不同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产物。丙烯酸均聚反应在引发剂加入量约2%(占单体量),反应温度在68℃左右时可以得到适宜分子量的产物。鉴于国内普遍采用的链转移剂巯基乙酸的非环保性,共聚反应采用了异丙醇作为链转移剂,设计了利用水—低分子醇共沸体系控制反应温度,单体混合液与引发剂水溶液双滴加的方法,结果显示加入4%~12%(占单体量)引发剂,85℃左右(共沸点)反应,可以得到中低分子量的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分散性能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选用钛白粉作为无机颜料,用高速混合机制备了一系列分散颜料浆。通过旋转粘度考察了不同分散剂对颜料浆的降粘分散作用,选用相差显微镜观察了颜料浆的微观分散状态,并利用分散度的概念对分散状态进行表征。选用氢氧化钠、乙醇胺、2-氨基丁醇和二乙醇胺作为聚丙烯酸的中和剂,研究了不同反离子对分散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二乙醇胺作为中和剂可以使聚丙烯酸与钛白粉粒子表面基团迅速牢固的结合,使颜料获得较好的分散。使用氢氧化钠对聚丙烯酸不同程度的中和,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了羧基的中和程度,考察了羧基中和程度对分散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酸中羧基的中和比例越大,分散性能越好。当pH≈9.0时,羧基达到最大中和,分散效果最好。研究了单体配比和分子量对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分散体系分散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共聚物中丙烯酸/丙烯酸甲酯比例的增加,颜料浆的分散性逐渐好转。当丙烯酸:丙烯酸甲酯≈5:1时,分散性能最好,比例的进一步加大分散性能变化不大;随着引发剂的增加共聚物的分子量呈减小的<WP=3>趋势,但当引发剂加入量大于8%后,继续添加引发剂对于产物的分子量影响已经不大;当共聚物分子量≈6200时,颜料浆的粘度、微观分散相、分散度和沉降时间表现的均较为出色。对比了均聚物与共聚物分散性能的差异。在中低含固量时(≤50%),均聚物分散剂与共聚物分散剂的性能几乎相同;但当含固量进一步增加时,共聚物分散剂可以取得比均聚物分散剂更为优秀的分散效果。将合成的共聚型高分子分散剂与一些国外产品在相同条件下配制成涂料,进行了分散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实验合成的分散剂在应用水平上已经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品。
李宏颖[2]2013年在《聚甲基丙烯酸盐分散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要求的提高,水性环保涂料成为建筑装饰领域的新宠。但水的表面张力要比有机溶剂大很多,就需要添加一些助剂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增强对颜料颗粒的润湿作用,使颜料颗粒在液相中稳定的分散。而高分子分散剂既能够降低这种表面张力,又能够牢固的吸附在颜料粒子表面,使颜料粒子稳定的悬浮在水溶剂中,达到最佳的分散效果。高分子分散剂凭借独特的性能,被广泛用于水性涂料中。本论文以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盐高分子分散剂,并利用端基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通过对链转移剂、引发剂、单体浓度的优化调整,有效控制了聚合产物分子量大小。通过二氧化钛悬浮颗粒沉降稳定性评价最终确定了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聚合反应温度为70℃,链转移剂浓度为2%,引发剂浓度为0.05%,单体浓度为10%的条件下合成了适宜分子量为1000左右的分散剂,分散力约为94%;当分散剂浓度为0.2%时,分散效果最佳。研究了氢氧化钠、乙醇胺、二乙醇胺叁种中和剂中和后的分散剂对二氧化钛、铁红、炭黑颜料进行分散稳定性。结果表明,分散剂对叁种颜料的吸附作用不只是简单的物理吸附,还发生了化学吸附。探索了分散剂中和程度对分散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及SEM分析结果,揭示了分散体系的结构与分散性的关系。分散剂在乳胶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色浆沉降稳定60天后仍无明显沉降现象,表明本文所制备的分散剂在颜料色浆中具有极佳的分散稳定性。
刁丽[3]2012年在《SMA系列分散剂的合成及其在水性涂料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分子分散剂是指分子量超过一定数值,并且具有表面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与传统的无机小分子分散剂相比,新开发出来的高分子分散剂对颜料粒子的分散效果显着,对颜料的应用性能有较大的改善。羧酸盐型高分子分散剂是其中的一种,其对钛白粉、碳酸钙、硫酸钡等具有良好的分散效果。水性涂料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因而是涂料未来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高分子分散剂在水性涂料体系中的运用,能够使水性涂料的应用性能得到改善。采用溶液聚合法,以乙酸乙酯为溶剂,马来酸酐、乙醇胺、苯乙烯、丙烯酸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合成了马来酸酐-乙醇胺-苯乙烯高分子分散剂和马来酸酐-乙醇胺-丙烯酸高分子分散剂。并用红外光谱法(FT-IR)、粘度法等方法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聚合反应温度和时间、引发剂用量和单体配比对特性黏数和对粉体TiO2悬浮率的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反应条件:n(马来酸酐):n(乙醇胺):n(苯乙烯)=1:1:0.8、反应时间75℃、引发剂用量占单体总质量的2%、聚合时间5h。在此条件下合成马来酸酐-乙醇胺-苯乙烯分散特性黏数为3.36dL/g,当其用量为2.5g/L时,对TiO2的分散效果最佳,TiO2颗粒的悬浮率达到97.42%。n(马来酸酐):n(乙醇胺):n(丙烯酸)=1:1:1.4、反应时间70℃、引发剂用量占单体总质量的3.5%、聚合时间4h。在此条件下合成马来酸酐-乙醇胺-丙烯酸分散特性黏数为4.12dL/g,当其用量为3.3g/L时,对TiO2的分散效果最佳,TiO2颗粒的悬浮率达到97.81%。本项目的研究,有利于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叁者的统一,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意义。
季兴宏[4]2018年在《新型高分子分散剂的合成技术及其在水性涂料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对水性涂料用分散剂的种类及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比较,对新型高分子聚合物类分散剂的受控合成技术及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介绍了分散剂的常用表征手段以及在涂料中的性能测试方法。
葛媛[5]2010年在《涂料印花色浆的制备及其印花牢度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涂料印花是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纺织品加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图案轮廓清晰、纤维适用性广等优点,而且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小,节能环保,因此涂料印花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涂料印花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突出的是摩擦、水洗等牢度较低,远远达不到高质量的要求。本文首先选取国内外不同厂家生产的几支印花用颜料色浆和粘合剂,测试和分析了颜料色浆、粘合剂的各种基本性能指标,并在大量印花实验和牢度测试的基础上,分析了颜料色浆、粘合剂各基本性能指标与涂料印花产品牢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其影响程度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制约纺织品涂料印花牢度问题的原因及其相关机理,分析涂料印花牢度与其它印花性能如手感、鲜艳度之间的平衡关系。利用QM-1SP04型行星球磨机制备颜料色浆,以装球填充率、磨球大小和级配、球料比、转速为研究对象进行球磨工艺的研究,考察了各因素对颜料色浆的粒径及分布的影响,确定出最优工艺。选取国内外不同厂家生产的几支印花用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剂,通过最优球磨工艺对颜料红F4R-261进行超细化和分散处理,考察pH值、分散剂用量、球磨时间等因素对色浆分散性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类型高分子分散剂的分散效率和印花效果,初步探索高分子分散剂的结构机理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将其与常规阴离子型分散剂的分散效果和印花性能进行比较。针对水性体系高分子分散剂的结构要求,设计并合成了水性聚氨酯类嵌段共聚物—DZP系列,用作有机颜料的高分子分散剂。经上述研究表明,涂料印花的牢度与颜料色浆、粘合剂的性能有关。颜料色浆粒径大小对其贮存稳定性和印花牢度影响很大,粒径越小,贮存稳定性越好,印花生产的重现性和可靠性越高;而粒径对牢度的影响并不成简单的比例关系,当粒径小于100nm时,印花织物的干湿摩擦牢度显着提高,但是粒径为673.6nm时,同样具有优异的印花牢度,当粒径处于100~300nm时,印花牢度差异不明显。粘合剂的含固量和吸水性对干摩擦牢度的影响不大,但是湿摩擦牢度因吸水性的升高而降低。选用高分子分散剂制备颜料色浆需考虑分散剂用量、球磨时间、球料比、转速等因素的影响。与分散剂木质素磺酸盐相比,添加高分子分散剂的颜料色浆不但能够达到更高的印花牢度,还能够提高印花织物的颜色深度和鲜艳度,而且非离子高分子分散剂的效果要优于阴离子高分子分散剂。经测试证明,DZP系列水性聚氨酯用作颜料色浆的分散剂,能够对颜料色浆进行有效地分散,并且可以提高印花织物的深度和鲜艳度,得到较高的印花牢度。
岳斌[6]2006年在《水性防锈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金属材料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基础,而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金属腐蚀也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研究金属的腐蚀防护方法以控制金属的腐蚀,从而减少腐蚀造成的损失,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各种防腐技术中,涂料防腐蚀技术应用最广泛,因为它具有许多独特的优越性。据日本腐蚀和防腐蚀协会调查表明,在涂料、金属表面处理耐腐蚀材料、防锈油、缓蚀剂、电化学保护、腐蚀研究等七大防腐技术投资中,涂料防腐蚀投资的经费占62.15%,由此可见涂料防腐的重要地位和研究开发的活跃程度。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是一种性能优良、应用广泛的表面活性剂。其具有优良的润湿性、洗净性、增溶性、抗静电性、乳化性、缓蚀防锈等特性,其易生物降解,刺激性比较低,尤其热稳定性、耐碱和耐电解质、抗静电性均优于一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化纤、纺织、塑料、造纸、皮革和日用化学品等领域。以P_2O_5为磷酸化试剂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特殊设备,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鉴于此,本文以P_2O_5作磷酸化试剂合成一种含有活性磷酸根离子的单体,采用加水反应和水解工艺,以求在不增加设备投入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酯化产物的酯化率,满足应用要求。本文同时对投料方式及配比、酯化温度和时间、水解加水量和水解温度、水解时间进行研究探讨,总结出含有活性磷酸根离子单体最佳合成条件:低温强烈搅拌下分批投料,n(ROH):n(P_2O_5)=2:1,酯化温度60~70℃,酯化时间3.0~3.5h;水解时加水量4%(g/g),水解温度70~80℃,水解时间1.5~2.0h。在上述条件下合成产品酯化率大于91%。利用上述含有活性离子的单体和丙烯酸酯类单体及含氟单体经过自由基聚和制备一种水乳化型或者水分散体型树脂,这种树脂不仅可以成膜,而且可以将活性的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反应而转化成对涂膜无害的物质。为此,我们研制以水作为分散介质,集化锈,钝化,磷化缓蚀于一体,目的就是使之形成钝化覆盖层的水性带锈防锈涂料。同时我们对于防腐涂料作用原理、影响乳液聚合的各种因素: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乳化剂配比及用量进行探讨,总结出最佳反应条件:最佳反应温度为80℃,最佳乳化剂配比为阴离子型:非离子型=2:1;最佳乳化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4%;引发剂的使用量为单体质量含量的0.2%时,凝胶含量最低。防锈涂料的性能既取决于所选用的防锈颜料,也取决于它在涂料中的分散效果。分散是涂料生产中最耗费能源和工时,并最影响涂料质量的一道工序,因此分散剂是涂料配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颜料。大多水性防锈带锈涂料以添加功能颜料(如:铁红、磷酸锌)或加入磷酸的方法。我们制备具有防锈带锈功能的可聚合乳化剂使得制备水性防锈带锈涂料时不必添加铁红等功能颜料。并且对于生产这种可聚合乳化剂的最佳工艺进行探讨,包括引发剂用量、链转移剂用量、反应温度和聚合时间等方面。
刘斐[7]2007年在《新型颜料用分散剂的合成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印刷工艺不断更新与发展以及高速印刷的出现,对其着色剂的应用性能提出相应的特定要求,如高的颜料浓度、良好的流变性、高的着色强度等。为获得符合要求的涂料、油墨产品,具有特定应用性能的多功能分散剂成为开发热点。本论文提出了脂肪胺类衍生物颜料分散剂和聚醚伯胺衍生物颜料分散剂的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曼尼希反应是本实验中用到的基本反应。对于脂肪伯胺衍生物分散剂而言,母体为2,3酸(2-羟基-3-萘甲酸),脂肪伯胺为含有8-20个碳原子的直链脂肪烷基,其制备过程包括脂肪烷基伯胺与多聚甲醛和2,3酸反应,从而制得相应的2,3酸胺甲基化产物。聚醚伯胺衍生物颜料分散剂的母体为DMSS(丁二酰丁二酸二烷基酯),聚醚伯胺长链是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其制备过程包括:选择冰醋酸作为催化剂,聚醚伯胺与多聚甲醛以及DMSS反应,从而制得相应的DMSS胺甲基化产物。合成出的产物分别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表征。着色强度是一种表征油墨中颜料分散性能的指标,同等条件下,高的着色强度,表明颜料颗粒细小,分散性能优良。本实验进行了相关的应用测试。把制得的脂肪胺类衍生物分散剂应用到由颜料红57:1和颜料黄13调制成的平版油墨中,把聚醚伯胺衍生物颜料分散剂应用于颜料红57:1水性墨水中和由颜料黄83制备成的溶剂型油墨中,通过优化分散剂用量,实验结果表明:脂肪胺类衍生物颜料分散剂能够显着改善高松香含量的颜料在平版油墨体系中的分散性,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颜料的着色强度,但油墨的粘度有所增加。测试数据表明,聚醚伯胺衍生物颜料分散剂可以通过聚醚链的选择,分别适用于水性体系和溶剂型体系油墨,能够明显提高颜料的着色强度,从而改善其分散性。市面上伯胺类的颜料衍生物(联苯胺类,酞菁类衍生物)都有颜色,并且只适用于结构相似的同类颜料,适用范围比较单一。而本论文中提出的分散剂在分散介质的冲淡下没有颜色,适用范围广泛。
王伟[8]2008年在《聚丙烯酸酯型超分散剂的制备及其对纳米微粒的改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纳米粉体的分散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与常规块状材料相比,纳米粉体具有一系列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表界面特性,使用时可以取得超常的效果。但是由于纳米粉体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表面能,颗粒之间极易产生自发团聚现象,从而严重阻碍了纳米粉体优势的充分发挥。针对这一问题,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能用于水相体系中的高效超分散剂,这种超分散剂能使纳米粉体较长时间稳定地分散于水溶液中,有利于提高纳米粉体的质量。主要结果如下:1.综合考虑了纳米颗粒的表面性质、超分散剂的分子结构特点、作用机理以及锚固基团和溶剂化链等因素,采用以马来酸酐、正丁醇、丙烯酸甲酯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通过先酯化后共聚的方法,制备出了具有合适相对分子质量、锚固基团为-COO~-、溶剂化链为聚丙烯酸甲酯的水溶性超分散剂。通过红外光谱(FT-IR)分析证明了-COOH的存在,并且大部分反应物已聚合,基本无单体存在。2.采用均匀设计法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产品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选取单体配比(MA:MAH)、引发剂用量以及酯化度作为自变量,选用均匀设计表U_5(5~3),共进行5次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单体配比度越高,酯化度越大,相对分子质量就越大:而引发剂用量的增大不利于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其中尤以引发剂的用量对相对分子质量影响最大。另外,再将这五组实验产品运用于纳米CaCO_3粒子的分散,找出相对分子质量对纳米微粒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相对分子质量在约2450时,其分散效果最佳。此外体系黏度测试的结果与分散性结果吻合,当相对分子质量在约2450时,能使分散体系的黏度值降到最低,并且当超分散剂的含量在1.0%-1.5%的范围内,能使体系有效分散。3.将合成出的超分散剂运用到纳米TiO_2悬浮液中,对纳米TiO_2进行表面改性,并用FT-IR、紫外(UV)、扫描电镜(SEM)、沉降实验、黏度测试等方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超分散剂能有效地包覆于纳米TiO_2粒子表面,使纳米粒子基本无团聚现象,平均粒径小于100 nm,能使纳米TiO_2较好地分散于水溶液中,完全沉降时间达到了1152 h以上,分散性能较改性前有明显改善。经改性后的纳米TiO_2粒子,在pH为9时,其紫外可见光谱上表现出最大的吸收峰。
程亚娟[9]2011年在《纳米铟复合氧化物透明隔热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透明隔热材料因其能对光线选择性透过又起到隔热效果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铟锡氧化物(ITO)是一种理想的透明隔热材料,如何提高其隔热性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同时,ITO中In是稀有金属,其昂贵的价格限制了ITO的应用前景,如果能找到一种成本较低的材料来替代它,将会扩大透明隔热材料的应用。而掺铟氧化锌(ZIO)同样能阻隔红外线并对可见光有较高的透过率,其成本较低,制备工艺简单,是替代ITO的理想材料。为了提高ITO透明隔热材料的隔热性能,本文从源头着手,采用更加优良的制备方法溶剂热-煅烧法来制备高性能的ITO纳米粒子。同时,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本文将ITO纳米粒子分散在水中制备ITO浆料和涂料,之后提拉镀膜。研究了溶剂热反应温度和时间对ITO粉体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学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溶剂热反应温度的升高,粉体的形貌先由截角八面体形状微小颗粒转变为由小粒子组装成的空心管状结构,之后再逐渐转变为由小粒子组装的棒状结构;随着溶剂热反应时间的延长,粉体的形貌则从多孔纳米片向纳米棒转变。粉体形貌随溶剂热温度和时间转变的反应机理也进行了探讨。同时,还研究了溶剂热反应温度对制备的涂层的光学性能和隔热性能的影响,并将溶剂热-煅烧法对应的涂层和沉淀法对应的涂层的光学性能和隔热性能作比较。发现与以沉淀法制备的ITO粉体为颜填料的ITO纳米复合涂层相比,大部分溶剂热-煅烧法对应的涂层的可见光透过率高,而红外透过率低,隔热效果好。在各溶剂热温度中,120℃对应的涂层的平均可见光透光率为70%,红外透过率最低,在整个红外光范围内的透光率都在10%以内,隔热效果最好,是溶剂热温度的最佳值。为了降低透明隔热材料的成本,本文研究了成本较低的ZIO透明隔热涂层。研究表明用提拉法制备的不同In掺杂量的ZIO涂层中,当以NaOH和氨水为沉淀剂制备粉体时,In掺杂量为1%的涂层的平均可见光透过率最高,分别为87%和84%,红外透过率最低,都在70%以内,隔热性能最好;而以尿素为沉淀剂时In掺杂量为3%的涂层的平均可见光透过率最高,达75%,红外透过率最低,在全部波长范围内都小于50%,隔热性能最好。尿素浓度同样对涂层的光学性能和隔热性能有影响,尿素浓度为2mol/L对应的涂层的透明性和隔热性能最优。与ITO涂层相比,在本文所获得的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的ZIO涂层可见光透过率与ITO涂层相差不大,均在75%左右,而阻隔红外线性能稍差,前者为50%,而后者为10%,但隔热性能稍好,最后达到的平衡温度前者比后者低1.5℃左右,而其成本却远远低于ITO,因此ZIO涂层是替代ITO透明隔热涂层的理想材料。
李成林[10]2009年在《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合成及水性含氟分散剂的制备》文中认为聚合物材料表面性能主要与其表面化学组成、分子链在表面的排列堆积以及分子链的末端基团等因素有关。众所周知,含氟聚合物材料具有极低的表面能、良好的拒水拒油和自清洁性、优异的耐热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等,在功能涂层、织物整理、生物医用、航空航天以及微电子等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有关含氟聚合物的合成以及聚合物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高分子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因此含氟高分子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利用含磷单体和含氟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固含量约为47.5%的防锈氟碳乳液,我们对于影响乳液聚合的各种因素:反应温度、吸水率、接触角、盐水腐蚀等进行了研究,总结出最佳反应条件:最佳反应温度为80℃,吸水率减少到5.84%,最大接触角为108度,耐盐水腐蚀15天。使用光电子能谱(XPS)、红外(FT-IR)、透射电镜(TEM)、接触角测试仪等表征了共聚物的表面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涂膜接触角与共聚物膜表面含氟基团的密集程度有直接的联系,膜的防水性能随着表面含氟基团含量的增大而增大,膜表面的氟组分含量远大于共聚物的氟组分含量,在共聚物的成膜过程中,共聚物的含氟基团有迁移到膜-空气界面的趋势,含氟侧链在膜的表面向空气中伸展,可以明显提高涂膜的表面水接触角。该乳液成膜后对水的接触角达到108度左右,具有较好的疏水性,从而大大增加了共聚物的防水性能和防腐性能,阻止了腐蚀介质对底材的腐蚀。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含有疏水性基团-CF3低表面能氟硅乳液。研究了聚合工艺条件和有机氟硅单体对涂膜表面疏水性能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TEM)、红外(FT-IR)、热重(TGA)、差示扫描(DSC)、XPS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乳液及乳液膜和涂层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氟硅改性的丙烯酸酯乳液粒子成圆球状,表面光滑圆润,在涂膜中含氟组分有明显向表面迁移的现象,在加少量KH-570后,该乳液膜的热稳定性明显增加,疏水性能增强接触角到达85度左右。采用自由基共聚法制备的环境友好型含氟丙烯酸酯分散剂,通过FT-IR、UV、DSC、斯托默黏度计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面聚合温度为78oC,分散剂的最佳添加量随聚合物中氟含量的增加而减少,钛白浆的粘度随氟含量的增加而减少。
参考文献:
[1]. 水性涂料高分子分散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马立治. 北京化工大学. 2003
[2]. 聚甲基丙烯酸盐分散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 李宏颖. 大连海事大学. 2013
[3]. SMA系列分散剂的合成及其在水性涂料中的应用[D]. 刁丽. 大连工业大学. 2012
[4]. 新型高分子分散剂的合成技术及其在水性涂料中的应用[J]. 季兴宏. 中国涂料. 2018
[5]. 涂料印花色浆的制备及其印花牢度性能的研究[D]. 葛媛. 东华大学. 2010
[6]. 水性防锈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岳斌. 西北师范大学. 2006
[7]. 新型颜料用分散剂的合成及应用[D]. 刘斐. 东华大学. 2007
[8]. 聚丙烯酸酯型超分散剂的制备及其对纳米微粒的改性[D]. 王伟. 南京师范大学. 2008
[9]. 纳米铟复合氧化物透明隔热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程亚娟. 中南大学. 2011
[10].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合成及水性含氟分散剂的制备[D]. 李成林.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标签:一般化学工业论文; 水性色浆论文; 印花材料论文; 纳米涂层论文; 溶剂化作用论文; 纳米粒子论文; 涂料论文; 颜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