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型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慢病毒载体,猪瘟,口蹄疫,乳腺生物反应器
型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魏彪[1](2018)在《猪瘟和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转基因奶山羊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猪瘟和口蹄疫分别感染猪和偶蹄动物,传播范围广,危害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当前主要采用病毒弱毒苗和灭活苗防控,但是两者都有一定的缺陷,所以研发一种抗猪瘟和口蹄疫病毒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十分必要。研究发现,猪瘟病毒结构蛋白E0、E2和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中的VP1蛋白能够诱导动物体内产生针对病毒的中和抗体。因此,本实验利用慢病毒转基因技术,制备猪瘟和口蹄疫病毒重要结构蛋白奶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构建了猪瘟病毒结构蛋白E0、E2和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蛋白)外源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包装病毒颗粒,转染山羊乳腺上皮细胞验证猪瘟病毒结构蛋白E0、E2和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蛋白)在宿主细胞内的表达;用慢病毒感染胚胎,制备转基因羊,获得如下结果:1.利用PCR技术克隆了CSFV-E0、CSFV-E2、AFMDV-VP1、OFMDV-VP1目的基因,并在5’端加His-Flag标签;克隆两个乳腺特异性的BLG启动子,分别为BLG5和BLG11;利用上述元件构建出乳腺特异性的慢病毒载体PCDH-BP5/11-CSFV-E2、PCDH-BP5/11-CSFV-E0、PCDH-BP5/11-AFMDV-VP1、PCDH-BP5/11-OFMDV-VP1双酶切鉴定验证了载体构建成功。2.将慢病毒包装质粒PMD2G、PSPAX和慢病毒载体质粒PCDH-BP5/11-CSFV-E2、PCDH-BP5/11-CSFV-E0、PCDH-BP5/11-AFMDV-VP1、PCDH-BP5/11-OFMDV-VP1共转293T细胞,得到了带有目的基因的慢病毒,感染乳腺上皮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乳腺上皮细胞上清中有CSFV-E2、CSFV-E0、AFMDV-VP1和OFMDV-VP1的表达。3.利用超数排卵技术,获得山羊受精卵180枚,将病毒液注射到受精卵透明带间隙,选择存活的胚胎149枚,移植受体50只,获得后代35只,经PCR鉴定,获得PCDH-BP5/11-AFMDV-VP1转基因羊4只,PCDH-BP5/11-OFMDV-VP1转基因羊6只,PCDH-BP5/11-CSFV-E0转基因羊3只,PCDH-BP5/11-CSFV-E2转基因羊3只。(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曹丽娟[2](2015)在《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2B、3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干扰3D基因对病毒抑制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原引发的主要侵害偶蹄动物组织的一种动物传染性疾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之一,有7种血清型,含有超过70多个亚型,几乎所有的类型间缺乏保护性免疫,因此给口蹄疫的防控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近几年在口蹄疫病毒的复制、细胞识别、病毒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对病毒的致病机理仍然不是很清楚。针对口蹄疫病毒感染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的研究在国内外相对较少。为了防治口蹄疫病毒的暴发,人们已经开始着力培育抗病毒转基因动物模型,我们实验室也先后培育出了5头抗O型口蹄疫病毒的转基因猪。为验证其抗病毒能力,在细胞水平上对抗口蹄疫病毒的效率进行评价。1.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2B、3A的表达活性验证: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按照基因库中提供的FMDV非结构蛋白2B、3A全长序列设计引物,提口蹄疫病毒总RNA,反转录成c DNA,以c DNA作为PCR扩增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2B、3A基因的DNA序列。将回收产物连接至克隆载体上,测序验证准确后,再将含有目的基因3A、2B的克隆载体用双酶切切割后,连接至真核表达载体p EGFP-N1中,经序列测定和双酶切验证得到重组质粒p EGFP-N1-3A、p EGFP-N1-2B。用该质粒进行转染仓鼠肾细胞(BHK),分别提取转染48h后正常组细胞、p EGFP-N1和实验组组细胞,加入蛋白裂解液进行裂解,裂解充分后收集蛋白上清,进行蛋白印记验证及电泳分析。实验表明:在转染24小时后的细胞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发出绿色荧光,说明该质粒转染成功。经Western blotting验证,在41KD处可见一条亮带,证明了融合蛋白3A-EGFP、2B-EGFP在仓鼠肾细胞中可以成功表达。2.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对感染细胞凋亡的影响:用细胞流式仪检测3A-EGFP、2B-EGFP融合蛋白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转染24h后的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绿色荧光,经过流式检测仪显示:3A-EGFP融合蛋白对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1)。而融合蛋白2B-EGFP对细胞产生的凋亡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3.转基因猪成纤维细胞的分离以及抗口蹄疫病毒(FMDV)的效应研究:干扰片段Si RNA在抗口蹄疫病毒的转基因猪体细胞内的抗病毒效果,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和动物组织块法两种分离细胞的方法,成功获得了抗病毒的转基因猪成纤维细胞,提取细胞基因组DNA,对含有sh RNA片段的基因序列进行PCR验证。检测出在400bp处有亮条带的出现,正常猪却没有亮条带出现,测序结果表明:转基因猪体内含有一段外源的抗FMDV的3D的Si RNA片段。并在分离出的两种成纤维细胞上接种了定量的口蹄疫病毒。通过产生的细胞病理变化(CPE)以及实时定量PCR计算出了病毒在细胞中的含量,结果表明:接种相同剂量的病毒原液,抗口蹄疫病毒的转基因猪和同日龄的正常猪成纤维细胞在抵抗病毒的效率有明显的差异,转基因猪的成纤维细胞发生病变的时间要比正常猪发生病变的时间长,而且通过对两种细胞进行病毒含量的检测,在18h时,病毒在转基因猪成纤维细胞的拷贝数要低于正常猪成纤维细胞的,说明该靶向FMDV干扰片段有良好的抗病毒能力。(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5-06-01)
张小丽,卢曾军,马小军,曹轶梅,付元芳[3](2011)在《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2C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口蹄疫病毒(FMDV)非结构蛋白(NSP)2C在区分灭活疫苗免疫动物与自然感染动物方面的意义。本研究将FMDV NSP 2C基因,克隆到穿梭载体pFast-bac-HT-B,将其转入含骨架载体Bacmid的DH10Bac,经蓝白斑筛选得到重组骨架质粒Bacmid-2C。将Bacmid-2C转染昆虫细胞Sf9,鉴定正确后,经3次增殖获得高滴度的P-3代病毒后,在High Five细胞中进行目的蛋白的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在High Five细胞中得到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8.93ku的目的蛋白2C,Western blotting及Dot-ELISA结果显示,该表达产物对FMDV感染动物阳性血清有良好的反应性。以电泳纯化的2C蛋白为抗原建立间接ELISA,检测健康非免疫动物、免疫动物及FM-DV试验感染动物血清,结果表明2C-ELISA不但能区分免疫动物和感染动物的血清,而且还能检测FMDV感染早期动物血清中的2C抗体。说明昆虫细胞表达的2C蛋白可作为FMDV疫苗免疫动物与自然感染动物鉴别诊断的良好抗原。2C基因在Bac-to-Bac系统中的成功表达为建立通过检测几种NSP抗体,筛查感染及隐性带毒动物,净化畜群的方法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1年12期)
娄慧,张中旺,陈启伟,张永光[4](2011)在《口蹄疫病毒A/WH/09株结构蛋白P1基因的克隆及其B细胞抗原表位的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口蹄疫病毒(FMDV)A/WH/09株P1结构蛋白基因进行了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结果显示,FMDV A/WH/09株P1基因长2 208bp,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736个氨基酸,其中VP1长636bp,编码212个氨基酸;VP2长654bp,编码218个氨基酸;VP3长663bp,编码221个氨基酸;VP4长255bp,编码85个氨基酸。采用DNAStar Protean软件对P1蛋白的二级结构、可塑性、亲水性、表面可及性及抗原指数等参数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预测其B细胞的抗原表位分布。结果表明,VP1、VP2和VP3上均有多个区域为B细胞抗原优势表位,VP4上也有少量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与已鉴定的B细胞抗原表位相比,本试验所用方法预测的结果有较高的准确度,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表位研究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学》期刊2011年03期)
王若[5](2010)在《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4基因的真核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 virus, FMDV)感染偶蹄动物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传播极为迅速的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家畜的生产力和畜产品质量,不仅给畜牧业生产和进出口贸易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直接威胁人类的食品安全、国际贸易和国家形象,因而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并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普遍关注。目前,针对预防口蹄疫疾病的爆发和流行,多数发展中国家主要采用注射灭活口蹄疫病毒疫苗的方法。但灭活疫苗存在灭活不彻底和保护期短等缺点。因此,新型口蹄疫疫苗及免疫策略的研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口蹄疫病毒衣壳由4种结构蛋白VP1, VP2, VP3, VP4各60个拷贝组成,一种抗Asia I型口蹄疫病毒的多肽疫苗,其特征在于由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VP1和VP4上B细胞表位、T细胞表位氨基酸的DNA序列串联单独编码表位蛋白,或与载体大分子相连编码表位融合蛋白而获得,其中B细胞表位采用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 80~101、133~160和200~213位氨基酸,T细胞表位包括AsiaⅠ型VP4 20~34位氨基酸或VP1 20~34和35~48位氨基酸。本实验以质粒pUC57-VP4为模板,经过EcoRI和BamHI双酶切鉴定和基因序列测定得到FMDV的VP4基因,对目的基因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分别以相同的限制性酶EcoRI和BamHI消化后,经T4连接酶连接构建重组质粒,转化宿主菌大肠杆菌DH5α后得到重组质粒pcDNA3.1-VP4,经酶切鉴定正确后,对重组质粒pcDNA3.1-VP4进行测序。结果表明,VP4基因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cDNA3.1中。将VP4基因与GenBank发表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证明本研究所用毒株与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O isolate O/NYOO基因编码序列(NCBI登录号分别为AY333431.1)同源性最高,可达100%。结果证明pcDNA3.1-VP4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为鉴定pcDNA3.1-VP4基因能否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本研究用重组质粒pcDNA3.1-VP4转染HeLa细胞,同时用空载体转染HeLa细胞作为阴性对照。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在分子量约为8 kD处有一条明显的蛋白条带,而空载体在相应位置未见蛋白条带。结果证明质粒构建成功并可在体外表达VP4蛋白,这为进一步用VP4作为结构蛋白疫苗抗原研究、以及探索可能的疫苗抗原修饰和佐剂筛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0-11-29)
张先锋[6](2010)在《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3ABC、3AB、3A的克隆表达及3A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猪、牛、羊等偶蹄类动物。该病传播速度快、宿主范围广、发病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多数发展中国家通过注射疫苗的办法来控制该病的流行,因此如何区分自然感染动物和注射疫苗动物是该病防控中迫切解决的问题。FMDV感染动物既能产生结构蛋白(SP)抗体也能产生非结构蛋白(NSP)抗体,而现行灭活疫苗在生产过程中大多数去除了非结构蛋白,因此,动物在接种FMDV灭活疫苗后,主要产生结构蛋白抗体,很少或者不产生NSP抗体。所以,以NSP为抗原,检测动物体内NSP抗体是一种很好的区分自然感染动物和疫苗免疫动物的诊断方法。本文以亚洲Ⅰ型口蹄疫病毒为研究对象,通过逆转录并进行PCR扩增得到非结构蛋白3ABC基因,然后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重组质粒pET-32a-3ABC转化宿主菌BL21和rosetta,并经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表达产物经SDS-PAGE检测,证明重组蛋白PET-32a-3ABC成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量较少,经过对3ABC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含有的稀有密码子较多,约占总数的30%,可能影响蛋白的表达。以构建的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质粒pET-32a-3ABC为模板,设计特异性的引物,然后进行PCR扩增得到非结构蛋白3AB、3A基因,然后分别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pET-41a两种载体上,将重组质粒转化宿主菌BL21,并经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表达产物经SDS-PAGE检测,证明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分析具有免疫原性。本文用纯化3A蛋白作为抗原,建立了检测FMD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确定了ELISA最佳工作条件。此项研究为以FMDV非结构蛋白为抗原,建立鉴别诊断动物自然感染和免疫的间接ELISA方法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10-06-01)
张先锋,易忠,魏玉荣,胡尔玛西,符子华[7](2010)在《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3A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构建的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质粒pGEM-T-3ABC为模板,设计了特异性的引物,进行RT-PCR扩增得到非结构蛋白3AB、3A基因,然后分别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pET-41a载体上,将重组质粒转化宿主菌BL21,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明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张先锋,易忠,魏玉荣,符子华,胡尔玛西[8](2010)在《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亚洲Ⅰ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为研究对象,通过逆转录并进行PCR扩增得到非结构蛋白3ABC基因,然后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重组质粒PET-3abc转化宿主菌BL21,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表达产物经SDS-PAGE检测,证明重组蛋白PET-32a-3ABC成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以表达产物作为抗原,为鉴别诊断自然感染和免疫动物的方法提供了技术条件。(本文来源于《草食家畜》期刊2010年01期)
刘涛,周广青,马军武,林密,祁淑芸[9](2009)在《口蹄疫病毒单链抗体基因的构建及其推导蛋白叁维结构的分子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口蹄疫病毒(FMDV)Asia1/JS/China/2005株灭活抗原免疫家兔,从兔脾细胞中提取RNA作为模板,通过PCR及重迭PCR方法构建出FMDV的单链抗体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序列中有重链可变区(VH)及轻链可变区(VL)基因,经Blast比较,发现VH、VL的相似性最高分别可达81.0%和93.0%,且在序列中有连接VH及VL的柔性接头(Gly4Ser)3。用EXPASY软件包预测了推导蛋白的特性。运用Swiss-pdb viewer软件的SWISS-Model处理器对构建的单链抗体基因推导的蛋白序列进行了叁维结构的分子模拟。拉马钱德兰图证明,所模拟的单链抗体的叁维结构较为合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学》期刊2009年12期)
孙靖,向华,靳野,蔡建平,王贵平[10](2009)在《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基因的表达及反应原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基因的表达及反应原性鉴定。[方法]以含有FMDV 3ABC基因的质粒为模板,应用RT-PCR技术扩增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将3AB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选取阳性克隆转化BL21感受态用IPTG诱导表达,并进行SDS-PAGE鉴定与W estern-bolt检测分析。[结果]经SDS-PAGE和W estern-bolt分析表明,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3AB蛋白,表达的目的蛋白能与FMD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该项研究为应用以重组FMDV非结构蛋白为抗原建立感染和免疫动物的鉴别诊断方法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14期)
型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原引发的主要侵害偶蹄动物组织的一种动物传染性疾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之一,有7种血清型,含有超过70多个亚型,几乎所有的类型间缺乏保护性免疫,因此给口蹄疫的防控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近几年在口蹄疫病毒的复制、细胞识别、病毒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对病毒的致病机理仍然不是很清楚。针对口蹄疫病毒感染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的研究在国内外相对较少。为了防治口蹄疫病毒的暴发,人们已经开始着力培育抗病毒转基因动物模型,我们实验室也先后培育出了5头抗O型口蹄疫病毒的转基因猪。为验证其抗病毒能力,在细胞水平上对抗口蹄疫病毒的效率进行评价。1.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2B、3A的表达活性验证: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按照基因库中提供的FMDV非结构蛋白2B、3A全长序列设计引物,提口蹄疫病毒总RNA,反转录成c DNA,以c DNA作为PCR扩增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2B、3A基因的DNA序列。将回收产物连接至克隆载体上,测序验证准确后,再将含有目的基因3A、2B的克隆载体用双酶切切割后,连接至真核表达载体p EGFP-N1中,经序列测定和双酶切验证得到重组质粒p EGFP-N1-3A、p EGFP-N1-2B。用该质粒进行转染仓鼠肾细胞(BHK),分别提取转染48h后正常组细胞、p EGFP-N1和实验组组细胞,加入蛋白裂解液进行裂解,裂解充分后收集蛋白上清,进行蛋白印记验证及电泳分析。实验表明:在转染24小时后的细胞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发出绿色荧光,说明该质粒转染成功。经Western blotting验证,在41KD处可见一条亮带,证明了融合蛋白3A-EGFP、2B-EGFP在仓鼠肾细胞中可以成功表达。2.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对感染细胞凋亡的影响:用细胞流式仪检测3A-EGFP、2B-EGFP融合蛋白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转染24h后的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绿色荧光,经过流式检测仪显示:3A-EGFP融合蛋白对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1)。而融合蛋白2B-EGFP对细胞产生的凋亡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3.转基因猪成纤维细胞的分离以及抗口蹄疫病毒(FMDV)的效应研究:干扰片段Si RNA在抗口蹄疫病毒的转基因猪体细胞内的抗病毒效果,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和动物组织块法两种分离细胞的方法,成功获得了抗病毒的转基因猪成纤维细胞,提取细胞基因组DNA,对含有sh RNA片段的基因序列进行PCR验证。检测出在400bp处有亮条带的出现,正常猪却没有亮条带出现,测序结果表明:转基因猪体内含有一段外源的抗FMDV的3D的Si RNA片段。并在分离出的两种成纤维细胞上接种了定量的口蹄疫病毒。通过产生的细胞病理变化(CPE)以及实时定量PCR计算出了病毒在细胞中的含量,结果表明:接种相同剂量的病毒原液,抗口蹄疫病毒的转基因猪和同日龄的正常猪成纤维细胞在抵抗病毒的效率有明显的差异,转基因猪的成纤维细胞发生病变的时间要比正常猪发生病变的时间长,而且通过对两种细胞进行病毒含量的检测,在18h时,病毒在转基因猪成纤维细胞的拷贝数要低于正常猪成纤维细胞的,说明该靶向FMDV干扰片段有良好的抗病毒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型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魏彪.猪瘟和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转基因奶山羊的制备[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2].曹丽娟.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2B、3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干扰3D基因对病毒抑制的观察[D].石河子大学.2015
[3].张小丽,卢曾军,马小军,曹轶梅,付元芳.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2C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应用[J].畜牧兽医学报.2011
[4].娄慧,张中旺,陈启伟,张永光.口蹄疫病毒A/WH/09株结构蛋白P1基因的克隆及其B细胞抗原表位的预测[J].中国兽医科学.2011
[5].王若.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4基因的真核表达[D].河北农业大学.2010
[6].张先锋.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3ABC、3AB、3A的克隆表达及3A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D].新疆农业大学.2010
[7].张先锋,易忠,魏玉荣,胡尔玛西,符子华.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3A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0
[8].张先锋,易忠,魏玉荣,符子华,胡尔玛西.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J].草食家畜.2010
[9].刘涛,周广青,马军武,林密,祁淑芸.口蹄疫病毒单链抗体基因的构建及其推导蛋白叁维结构的分子模拟[J].中国兽医科学.2009
[10].孙靖,向华,靳野,蔡建平,王贵平.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基因的表达及反应原性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