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沟施肥论文_侯慧芝,张绪成,尹嘉德,王红丽,方彦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垄沟施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垄沟,玉米,产量,土壤,水分,籽粒,地膜。

垄沟施肥论文文献综述

侯慧芝,张绪成,尹嘉德,王红丽,方彦杰[1](2019)在《旱地全膜微垄沟播冬小麦高效施肥技术规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范围、术语和定义、节肥增效指标及生产管理措施中的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施肥(包括基肥、追肥时间、追肥量和追肥方式)、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清除残膜等方面规范了旱地全膜微垄沟播冬小麦高效施肥技术。(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崔云玲,张立勤,车宗贤[2](2018)在《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注灌施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榆中县试验观察了不同注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注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产量构成、商品性及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80%NW(N 120.0 kg/hm2、P2O590.0 kg/hm2、K2O 60.0 kg/hm2,初花期和盛花期各注水30 m3/hm2)处理下马铃薯块茎折合产量最高,为36 285 kg/hm2,马铃薯期初花期-盛花期0~60 cm土层含水量各处理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高,2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低,且相互间无明显差异。在水分不成为限制因素的条件下注水对水分利用率没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孙亚丽[3](2018)在《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配方施肥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中的最佳施肥比例,筛选出适宜于天水市全膜玉米生长的最佳氮磷施肥量,切实解决施肥问题,开展了不同氮磷配方比例试验,获得了合理的氮磷配方施肥技术,为玉米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8年03期)

王意满,戴飞,余斌,张克平,张雪坤[4](2018)在《玉米全膜双垄沟直插式液态施肥机的设计及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解决我国西北地区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在大喇叭口和抽雄时期传统追肥存在劳动强度大、不易吸收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直插式液态施肥机.【方法】采用凸轮-曲柄连杆机构组合式设计,利用反转法根据顶杆的运动规律设计了凸轮的轮廓曲线.借助ADAMS软件对施肥针运动进行模拟,得到施肥针速度-时间关系曲线和运动轨迹.【结果】机具行驶速度为0.53 m/s时,喷肥针入土和出土时水平分速度为0.53 m/s,施肥间距为300mm,最大施肥深度为115mm,施肥轨迹符合实际工况.【结论】该施肥机可实现直插施肥,满足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施(追)肥作业的农艺技术要求.(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孙亚丽[5](2018)在《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最佳氮磷配方施肥量试验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配方施肥是天水市近年来的一项重点农业项目,在天水市农业生产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天水市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之一。为了探索氮肥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中的最佳配比,切实解决合理施肥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玉米生产对肥料的要求,解决玉米生产中肥料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实现农业生产的节本增效,降低生产成本。天水市积极开展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配方施肥试验,为天水市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示范推广解决了肥料使用不合理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8年01期)

戴飞,赵武云,孙步功,杨杰,唐学鹏[6](2018)在《“一膜两年用”玉米全膜双垄沟扎穴施肥装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膜两年用"玉米全膜双垄沟田间基肥无法及时准确施入,种植作物需要不同生长阶段的膜下追肥、施肥问题,设计了携有近等速补偿机构的"一膜两年用"玉米全膜双垄沟扎穴施肥装置。通过应用Adams/View和Solid Works Motion虚拟仿真方法,揭示了膜下近似垂直扎穴施肥装置的工作原理,获得施肥穴距为330 mm时近等速补偿机构的最优组合变量,即:L_(AB)长度为60 mm、L_(BC)长度为151 mm、LDE长度为49.035 mm。通过对影响施肥穴距的近等速补偿机构参数进行分析,获得甘肃典型地区不同施肥穴距(200 mm、250 mm和300 mm)下近等速补偿机构所对应的作业参数。(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李科,韩萍[7](2017)在《不同施肥条件下双垄沟地膜覆盖对旱地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双垄沟地膜覆盖条件下平衡施肥对旱地玉米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水分利用率二者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70;处理24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最高,籽粒产量为801.34kg/亩,较CK增加18.43%,水分利用率为2.56Kg/亩·mm,较CK提高26.06%,为最佳施肥组合,其N∶P_2O_5∶K_2O∶有机质为1∶0.65∶0.25∶6.52。(本文来源于《陇东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莫非[8](2016)在《垄沟覆盖下品种熟性与施肥量对东非高原玉米生产力的影响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候变化下东非高原雨养农业区粮食生产能力与天然降雨利用能力的严重不足是备受国际关注的现实问题。在中国西部半干旱区业已大面积推广的玉米垄沟覆盖栽培系统能否在东非高原适用并取得增产增效?品种熟性与施肥量对其影响多大?其生理生态机理如何?等不仅是基础科学问题,也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大需求。本研究在课题组过去多年的国内研究基础上,以垄沟覆盖系统为核心,包括垄沟透明地膜覆盖(RFT)、垄沟黑色地膜覆盖(RFB)、垄沟禾草覆盖(RFS)和垄沟无覆盖种植(CK),开展了大田试验及技术验证。研究首先于2012-2013年在肯尼亚半干旱雨养农业区KARI-Katumani试验站开展了两个相对独立却又紧密联系的大田试验,具体包括:1)上述四种垄沟覆盖栽培下叁个不同熟性(早熟、中熟和晚熟)玉米品种的比较研究和2)上述叁种垄沟覆盖栽培(RFT、RFB和CK)下不同施肥量(施加复合肥,高施肥率F2、正常水平施肥率F1和不施肥F0)的对比研究。通过对土壤剖面水分动态、土壤温度、作物水分利用、土壤有机碳、酶活性、作物物候特征、生长参数及生物量分配模式、产量及形成因子、繁殖效率、籽粒养分吸收、水分利用效率等参数的系统收集和分析,以及根据当地市场行情测算的经济收益,首先揭示了垄沟地膜覆盖技术在改善东非高原旱地玉米生产力和农户生计方面的农艺、生态机理。其次,为进一步验证技术路线并评估其高效性,于2014年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农业区石头沟试验站开展了平行验证试验,全面分析了土壤水分、养分平衡、物候格局、繁殖效率和产量经济输出等指标,同时与肯尼亚试验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以期为将来不断深化垄沟覆盖系统在东非高原的有效革新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继续完善探明潜在方向。得出如下主要结果:一)垄沟覆盖条件下东非高原玉米增产增效机理的分析1.垄沟地膜覆盖在时间上延长土壤水分有效性,空间上优化水分垂直分布,从而形成了匹配作物耗水特征的蒸散量变化特征。RFT和RFB较对照分别提高生长季表层土壤贮水量48.9%和49.9%,增加了中层水分的前期积累和后期消耗,并促进了玉米生长后期对深层水分的获取。RFT和RFB显着减小了玉米前期蒸散量分别为18.8 mm和19.0 mm,然而增加了中后期以作物蒸腾为主玉米蒸散量,分别高于对照21.2mm和19.1mm。2.利用覆盖材料类型的选择性应用能够实现对土壤热量平衡的季节性主动调控。在生长季热量相对较低的2012长雨季,rft平均增加10cm地温1.3℃,增温效应主要体现在生长前期的白天高温时段和生长后期的夜间低温时段。相反,rfb能够在相对高温的2013季发挥降温效应,平均达到0.5℃,对生长后期的高温胁迫具有积极的衰减作用。3.垄沟地膜覆盖体现了对土壤有机碳(soc)平衡的中性调节和土壤酶活性的增强机制。rft和rfb增加了生长季内对soc的消耗,高于对照0.7gkg~(-1)、0.8gkg~(-1),并趋向于更大幅度地实现休耕季soc的恢复。rft和rfb较对照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增幅依次为:6.6mlg~(-1)和7.8mlg~(-1)、47.0mgkg~(-1)和51.4mgkg~(-1)、1.0mgg~(-1)和0.9mgg~(-1)。4.垄沟地膜覆盖塑造了快速完成营养生长并延长繁殖持续的作物物候格局。相较对照,rft和rfb显着提前了玉米出苗,并提高出苗率8.1%和7.8%。rft和rfb分别缩短了播种到抽穗的时间长度,分别为11.2天和9.4天,然而,两者显着延长了繁殖持续分别达5.6、5.3天。5.垄沟地膜覆盖促进幼苗建立并增加活力,增加了生物量积累,并优化了繁殖分配和效率。rft和rfb增加了玉米茎干纵向生长和横向扩展能力,叶面积指数显着增加,最终地上、地下生物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56.6%和63.6%、37.2%和45.1%。同时,rft和rfb提高了穗部大小在地上生物量中的分配比重,高于对照12.1%和14.5%。6.垄沟地膜覆盖优化了穗部结构、促进了繁殖成功并增加了籽粒输出和收获指数。rft和rfb显着改善了产量构成因子,穗长、穗粗、穗粒数、穗粒重、籽粒氮含量和磷含量分别增加了16.1%和19.6%、11.0%和12.7%、13.9%和16.8%、56.8%和51.8%、34.3%和31.8%、36.8%和27.3%,并降低了籽粒败育率6.4%和6.3%。最终,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在rft和rfb分别增加了69.9%和78.5%,0.095和0.067。7.垄沟地膜覆盖维持了包括水、肥在内的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位运行,并提升了经济效益水平。与对照相比,rft和rfb显着增加水分利用效率98.4%和99.7%,增加了经济效应47.3%和39.2%。8.因垄沟地膜覆盖而改善的土壤水分有效性支撑了晚熟品种在生长中期对中层土壤水分的更多摄取(高于早、中熟品种11.7%和4.0%),以及生育后期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分别高于早、中熟品种7.2%和5.1%),从而支撑其更大的季内水分消耗(高于早、中熟品种11.3%和9.4%)。晚熟品种趋于增加soc在休耕季的提升,可归结于更大的地下生物量对土壤soc的输入。晚熟品种能够进一步扩大繁殖延长的物候优势,同时显示了显着高的生物量积累能力。然而,籽粒最终输出的品种效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由于产量因子、繁殖投入和效率优化幅度的季节性差异。具体地,在水热条件相对适宜的长雨季,晚熟品种显着改善了产量因子、增加了繁殖体分配比例(较早、中熟品种分别增加了9.2%和2.3%)、维持了较低的籽粒败育率和相对延迟的叶片衰老,最终形成了最高的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相反,在高温、干旱胁迫相对严重的短雨季,早熟品种因更早地完成繁殖而降低了籽粒败育率并能够增加繁殖效率,从而获得了最高的籽粒输出、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9.垄沟地膜覆盖下,增加的施肥促进了玉米繁殖阶段对中层水分的利用(F2较F1、F0分别高出8.6%和5.5%)。增加的施肥水平衰减了生长季内SOC的消耗,F2和F1在生长季结束时的SOC平均高于对照13.2%和9.7%。增加的施肥量有助于SOC在休耕季的提升,F2、F1和F0中SOC在休耕季结束时的增加量平均分别为1.2、0.7、0.3 g kg~(-1)。增加的施肥不仅缓解了玉米叶片的早衰,同时促进了光合产物向穗部转移。高施肥率能够在长雨季充分利用季内水热条件显着提升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但其优势在资源相对限制的短雨季与中等施肥率间差异不显着,归结于生育后期干旱、高温导致的生长不足、作物早衰和繁殖限制,进而降低了肥料摄取和利用。10.基于上述对不同品种、施肥量在垄沟覆盖系统下水热调控、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差异响应的结果分析,我们因而提出:长雨季晚熟品种、高施肥率与垄沟透明膜覆盖的结合,而早熟品种、中等施肥量与垄沟黑膜覆盖在短雨季的组合是值得推荐的、具季节特异性的最佳高产高效栽培管理途径。二)垄沟覆盖系统在东非高原的高效性验证:平行的对比验证试验进一步评估了垄沟地膜覆盖系统从黄土高原到东非高原引进过程可能面临的挑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与黄土高原相比,土壤水分贮存能力要显着低24.6%;生长季玉米水分消耗降低了34.7%;水分利用效率的增加幅度显着低51.4%;土壤有机碳库表现为活跃的生长季内快速减小和休耕季的恢复趋势,整体土壤有机碳平衡波动较大;更加严重的早衰现象,且繁殖分配降低4.1%,籽粒败育程度明显更高,导致产量稳定性不足;对于增产潜力更大的晚熟品种,其实际的增产潜力有限;投产比和经济收益的改善幅度受产量输出水平的限制还有待更大的提升。因此,为不断完善垄沟覆盖系统在东非高原应用的高效性,针对上述不足开展更多的相关研究是必要且重要的。(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6-10-01)

陈彩霞[9](2016)在《施肥量对会宁县全膜双垄沟播二茬玉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品种吉祥1号为指示品种,在旱作农业区会宁县太平乡大山川村试验观察了全膜双垄沟播二茬种植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 300 kg/hm~2、P_2O_5225 kg/hm~2、K_2O 60 kg/hm~2为当地全膜双垄沟播二茬膜栽培玉米的最佳施肥量,其折合籽粒产量最高,为10 879.63 kg/hm~2,较当地传统施肥水平(对照)增产8.80%;产值最高,为20 671.3元/hm~2,较对照增加1 442.6元/hm~2;收益最好,达17 798.8元/hm~2,较对照增加437.6元/hm~2。(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6年04期)

边丽梅,张丽妍,霍剑锋,孟繁盛,慈艳华[10](2016)在《不同施肥处理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郑单958玉米为材料,在全膜双垄沟播的基础上,对缓释肥、复合肥一次性施入和常规施肥方法进行比较试验,研究其对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后降,沃夫特控释肥600 kg/hm2一次性施入的玉米产量和纯收益最高,为最佳施肥处理。(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6年02期)

垄沟施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榆中县试验观察了不同注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注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产量构成、商品性及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80%NW(N 120.0 kg/hm2、P2O590.0 kg/hm2、K2O 60.0 kg/hm2,初花期和盛花期各注水30 m3/hm2)处理下马铃薯块茎折合产量最高,为36 285 kg/hm2,马铃薯期初花期-盛花期0~60 cm土层含水量各处理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高,2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低,且相互间无明显差异。在水分不成为限制因素的条件下注水对水分利用率没有显着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垄沟施肥论文参考文献

[1].侯慧芝,张绪成,尹嘉德,王红丽,方彦杰.旱地全膜微垄沟播冬小麦高效施肥技术规程[J].甘肃农业科技.2019

[2].崔云玲,张立勤,车宗贤.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注灌施肥技术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18

[3].孙亚丽.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配方施肥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

[4].王意满,戴飞,余斌,张克平,张雪坤.玉米全膜双垄沟直插式液态施肥机的设计及仿真[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8

[5].孙亚丽.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最佳氮磷配方施肥量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

[6].戴飞,赵武云,孙步功,杨杰,唐学鹏.“一膜两年用”玉米全膜双垄沟扎穴施肥装置设计[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8

[7].李科,韩萍.不同施肥条件下双垄沟地膜覆盖对旱地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陇东学院学报.2017

[8].莫非.垄沟覆盖下品种熟性与施肥量对东非高原玉米生产力的影响及机理[D].兰州大学.2016

[9].陈彩霞.施肥量对会宁县全膜双垄沟播二茬玉米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6

[10].边丽梅,张丽妍,霍剑锋,孟繁盛,慈艳华.不同施肥处理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6

论文知识图

同步开沟起垄施肥水稻精量穴直播机Fi...同步开沟起垄喷施水稻精量穴直播机Fi...水稻精量穴直播机Fig.1-6Precisionri...水稻精量穴直播原理垄沟施肥方式下土壤NH4+-N再分布...同步开沟起垄施肥水稻精量旱穴直播机总...

标签:;  ;  ;  ;  ;  ;  ;  

垄沟施肥论文_侯慧芝,张绪成,尹嘉德,王红丽,方彦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