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尤马马杜拉放线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放线菌,马马,染色体,霉素,形态,论文,马杜拉。
尤马马杜拉放线菌论文文献综述
夏海洋,林开春,杨长举,覃重军[1](2007)在《尤马马杜拉放线菌染色体复制区的克隆及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尤马马杜拉放线菌(Actinomadura yumaensis)NRRL12515产生马杜拉霉素,用于防治禽类球虫病。试验以放线菌dnaA与dnaN基因保守区设计的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了包含尤马马杜拉放线菌的染色体复制区oriC的片段,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和复制功能的研究。尤马马杜拉放线菌染色体的oriC全长为919碱基对,含有14个DnaA盒子和2个AT富含区,DnaA盒子的保守序列是(T/C)(T/C)GTCC(A/C)CA,与已发表的3个属的放线菌染色体oriC的序列特征不同。携带该oriC片段的大肠杆菌质粒可以在天蓝色链霉菌中复制并以低拷贝方式遗传,表明这是一段有复制功能的序列。比较来自放线菌4个属的oriC,发现以oriC序列和以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进化树十分相似,表明oriC序列也可以体现放线菌物种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朱辉[2](2003)在《尤马马杜拉放线菌产素不稳定性研究及高产菌株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尤马马杜拉放线菌(Actinomadura yumaense)是马杜霉素(Maduramicin)的产生菌,有明显的产素不稳定性,影响工业生产。我们对尤马马杜拉放线菌的产素不稳定性进行研究,同时进行马杜霉素高产菌株的选育和发酵工艺的改良。 由尤马马杜拉放线菌S-1菌株经平板划线分离获得突变株FS-11、FS-12、FS-13、FS-18、FS-19和SS-1,并且对它们的生活周期和菌落生长特征进行了观察,S-1菌株具有典型的尤马马杜拉放线菌分化过程;确定了各突变株在形态上的差异和分化阻断发生的时期;通过摇瓶发酵实验,掌握了各菌株的发酵基本特性和产马杜霉素的能力,发现FS-11、FS-12为高产突变菌株,而FS-18、FS-19为完全丧失产素能力的突变株;对S-1、FS-11、FS-13、FS-19、SS-1各菌株的抗生素抗性进行测定发现,尤马马杜拉放线菌对氯霉素和红霉素较为敏感,而对青霉素和马杜霉素有明显抗性,对链霉素也有抗性,产素能力越高的突变菌株对链霉素的抗性越强,结果表明尤马马杜拉放线菌各突变株产素能力与其对链霉素抗性呈正相关;对各菌株的抑菌活性进行检测,发现各产马杜霉素菌株对G~+菌有很强的抑菌活性,而对不产马杜霉素的突变株无任何抗菌活性,说明其没有新的抗菌物质产生;对不产马杜霉素的FS-19菌株的产抗能力的恢复性实验,结果表明无法通过实验恢复其产素能力;通过以上这些实验初步了解了与尤马马杜拉放线菌产素不稳定性相关的特征,但尚未搞清其产素不稳定性的直接原因。 出发菌株尤马马杜拉放线菌S-1,经过链霉素抗性筛选,挑取223个菌株,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7株菌株马杜霉素的产量高于出发菌株,其中3个菌株S1-007、S1-123和S1-018的产素量与出发菌株的6236 ug/ml相比有较大提高,分别为8020ug/ml,8254 ug/ml和9175 ug/ml,尤其是突变菌株S1-018的产量比出发菌株高47%。经5次传代,筛选所得的叁个菌株保持了较好的高产稳定性。 经5L,20L和80L发酵罐发酵实验,在确定不改变初始糖浓度的情况下,通过补糖保持发酵液中糖浓度不低于1%,结合发酵后期补糖方案,可比常规发酵的产量提高近40%。(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3-05-22)
尤马马杜拉放线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尤马马杜拉放线菌(Actinomadura yumaense)是马杜霉素(Maduramicin)的产生菌,有明显的产素不稳定性,影响工业生产。我们对尤马马杜拉放线菌的产素不稳定性进行研究,同时进行马杜霉素高产菌株的选育和发酵工艺的改良。 由尤马马杜拉放线菌S-1菌株经平板划线分离获得突变株FS-11、FS-12、FS-13、FS-18、FS-19和SS-1,并且对它们的生活周期和菌落生长特征进行了观察,S-1菌株具有典型的尤马马杜拉放线菌分化过程;确定了各突变株在形态上的差异和分化阻断发生的时期;通过摇瓶发酵实验,掌握了各菌株的发酵基本特性和产马杜霉素的能力,发现FS-11、FS-12为高产突变菌株,而FS-18、FS-19为完全丧失产素能力的突变株;对S-1、FS-11、FS-13、FS-19、SS-1各菌株的抗生素抗性进行测定发现,尤马马杜拉放线菌对氯霉素和红霉素较为敏感,而对青霉素和马杜霉素有明显抗性,对链霉素也有抗性,产素能力越高的突变菌株对链霉素的抗性越强,结果表明尤马马杜拉放线菌各突变株产素能力与其对链霉素抗性呈正相关;对各菌株的抑菌活性进行检测,发现各产马杜霉素菌株对G~+菌有很强的抑菌活性,而对不产马杜霉素的突变株无任何抗菌活性,说明其没有新的抗菌物质产生;对不产马杜霉素的FS-19菌株的产抗能力的恢复性实验,结果表明无法通过实验恢复其产素能力;通过以上这些实验初步了解了与尤马马杜拉放线菌产素不稳定性相关的特征,但尚未搞清其产素不稳定性的直接原因。 出发菌株尤马马杜拉放线菌S-1,经过链霉素抗性筛选,挑取223个菌株,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7株菌株马杜霉素的产量高于出发菌株,其中3个菌株S1-007、S1-123和S1-018的产素量与出发菌株的6236 ug/ml相比有较大提高,分别为8020ug/ml,8254 ug/ml和9175 ug/ml,尤其是突变菌株S1-018的产量比出发菌株高47%。经5次传代,筛选所得的叁个菌株保持了较好的高产稳定性。 经5L,20L和80L发酵罐发酵实验,在确定不改变初始糖浓度的情况下,通过补糖保持发酵液中糖浓度不低于1%,结合发酵后期补糖方案,可比常规发酵的产量提高近4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尤马马杜拉放线菌论文参考文献
[1].夏海洋,林开春,杨长举,覃重军.尤马马杜拉放线菌染色体复制区的克隆及功能分析[J].微生物学报.2007
[2].朱辉.尤马马杜拉放线菌产素不稳定性研究及高产菌株选育[D].华中农业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