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破坏模式论文_张清华,李俊,郭亚文,袁道云,卜一之

导读:本文包含了疲劳破坏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疲劳,预应力,寿命,薄板,碳纤维,模式,正交。

疲劳破坏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张清华,李俊,郭亚文,袁道云,卜一之[1](2019)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体系的疲劳破坏模式和抗力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问题属于包含多疲劳破坏模式的结构体系疲劳问题。基于这一本质特性,以典型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体系为研究对象,由结构体系的主导疲劳破坏模式出发,提出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体系疲劳抗力评估的新方法。以纵肋与顶板焊接细节和纵肋与横隔板交叉构造细节为主要研究对象,设计8个足尺节段模型,主要包括传统纵肋与顶板焊接细节、新型镦边纵肋与顶板焊接细节和纵肋与横隔板交叉构造细节,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两类重要构造细节的主导疲劳破坏模式和实际疲劳抗力,在此基础上结合切口应力评估方法探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构造细节切口应力S-N曲线方程、结构体系的主导疲劳破坏模式等关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纵肋与顶板焊接细节和新型镦边纵肋与顶板焊接细节的主导疲劳破坏模式均为疲劳裂纹萌生于焊根并沿顶板厚度方向扩展,二者的实际疲劳抗力基本相同;纵肋与横隔板交叉构造细节的疲劳破坏模式为焊趾开裂沿纵肋腹板方向扩展;对于研究对象而言,萌生于纵肋与顶板焊接细节焊根并沿顶板厚度方向扩展的疲劳破坏模式为控制结构体系疲劳抗力的主导疲劳破坏模式。(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潘桂梅,郭馨艳,黄培彦[2](2012)在《预应力CFL增强RC梁疲劳破坏模式及其寿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预应力碳纤维片材(CFRP)粘贴到需要补强的RC梁上,可以有效地改善结构的力学性能,提高加固效率。本文以预应力碳纤维薄板(CFL)增强RC梁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抗弯疲劳实验,发现预应力CFL增强RC梁的破坏模式主要有受压区混凝土疲劳压碎、钢筋疲劳断裂以及界面疲劳剥离。本文针对不同的疲劳破坏模式,推导了预应力CFL增强RC梁弯曲疲劳寿命模型,并将计算值与抗弯疲劳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07-01)

周昊,黄培彦,郭馨艳[3](2011)在《预应力碳纤维薄板增强钢筋混凝土梁疲劳破坏模式及疲劳寿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预应力碳纤维片材粘贴到需要补强的钢筋混凝土梁上,可有效改善结构力学性能,提高加固效率。以预应力碳纤维薄板增强钢筋混凝土梁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抗弯疲劳试验,发现预应力碳纤维薄板增强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模式主要有受压区混凝土疲劳压碎、钢筋疲劳断裂以及界面疲劳剥离。针对不同的疲劳破坏模式,推导预应力碳纤维薄板增强钢筋混凝土梁弯曲疲劳寿命模型,并将计算值与抗弯疲劳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技术》期刊2011年01期)

卢复昌,黄培彦,郭馨艳,谢建和[4](2009)在《预应力CFL增强RC梁疲劳破坏模式及其寿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预应力碳纤维薄板(CFL)增强RC梁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抗弯疲劳实验,发现预应力CFL增强RC梁的破坏模式主要有受压区混凝土疲劳压碎、钢筋疲劳断裂以及界面疲劳剥离。针对不同的疲劳破坏模式,提出了预应力CFL增强RC梁弯曲疲劳寿命和加载水平之间(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08-24)

卢复昌,郭馨艳,黄培彦,谢建和[5](2009)在《预应力CFL加固RC梁疲劳破坏模式及其寿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预应力碳纤维薄板(CFL)加固RC梁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抗弯疲劳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CFL加固RC梁的疲劳破坏模式主要有3种:(1)受压区混凝土压碎;(2)钢筋疲劳断裂;(3)预应力CFL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剥离破坏。(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08-24)

疲劳破坏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预应力碳纤维片材(CFRP)粘贴到需要补强的RC梁上,可以有效地改善结构的力学性能,提高加固效率。本文以预应力碳纤维薄板(CFL)增强RC梁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抗弯疲劳实验,发现预应力CFL增强RC梁的破坏模式主要有受压区混凝土疲劳压碎、钢筋疲劳断裂以及界面疲劳剥离。本文针对不同的疲劳破坏模式,推导了预应力CFL增强RC梁弯曲疲劳寿命模型,并将计算值与抗弯疲劳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吻合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疲劳破坏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张清华,李俊,郭亚文,袁道云,卜一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体系的疲劳破坏模式和抗力评估[J].土木工程学报.2019

[2].潘桂梅,郭馨艳,黄培彦.预应力CFL增强RC梁疲劳破坏模式及其寿命分析[C].第十叁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2

[3].周昊,黄培彦,郭馨艳.预应力碳纤维薄板增强钢筋混凝土梁疲劳破坏模式及疲劳寿命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1

[4].卢复昌,黄培彦,郭馨艳,谢建和.预应力CFL增强RC梁疲劳破坏模式及其寿命分析[C].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2009

[5].卢复昌,郭馨艳,黄培彦,谢建和.预应力CFL加固RC梁疲劳破坏模式及其寿命分析[C].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2009

论文知识图

疲劳破坏模式4 界面疲劳破坏模式和D2易损细节主导疲劳破坏模式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典型疲劳破坏模式焊趾处疲劳破坏模式9D1和D2易损细节疲劳破坏模式

标签:;  ;  ;  ;  ;  ;  ;  

疲劳破坏模式论文_张清华,李俊,郭亚文,袁道云,卜一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