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新广(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仁风镇中心小学山东济阳251400)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改变传统“独白式”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而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所以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加高效地学习,就需要课堂教学更加多样化,引起学生的探求欲望,让他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学习,使数学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眼里不仅仅是枯燥的符号。
关键词: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6-170-01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最终要落实到学科课堂教学之中。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个很有乐趣的学科,只有让孩子们充分的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才会变成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兴趣的培养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中也是不可或缺的。而一道数学题需要脑筋的开动,有些相对难一点的题目需要认真地去思考才能得出答案,这一过程就需要孩子们的耐心。所以说,兴趣与心态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必修课。
首先,即使是小孩子,教师也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不是机器,不能动辄打骂,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更需要耐心细心的教导,而不是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或者是简单的题目总出错而去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有的时候鼓励才是一剂良药。总是严厉的批评会让学生对数学慢慢的产生一种抵触的情绪,不利于兴趣的培养。老师和家长都要为孩子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小学的数学教育应该提早就给学生树立一个强大的心理心态,做题时的耐心与细心,灵活地开动脑筋,这都是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应该一起牢抓的地方。
二、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来自于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教学数学概念,将生活原型数学化,知识的获得能从感知上升为理性,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时,可由一个故事引入:“小明、小刚和小芳三人各带同样长的线去广场放风筝,小明把线放出3/5,小刚放出2/5,小芳放出2/7,他们三人谁的风筝放的高?”学生们会积极的想解决问题,但却不会解答,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只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会解决了?”引导学生将生活实例转化为数学问题――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由于学生具有好奇的心里,故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教学概念,易刺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且情境刺激可形成深刻鲜明的表象,对概念的巩固也起着重要作用。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作如下设计:
(1)判断下列各数能不能被3整除。87、126、963、1408、5322(学生用笔演算,逐一找出答案。)
(2)不计算,由学生随意提问一些数,老师回答哪些数能被3整除,并且让学生演算验证。
(3)老师告诉学生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不用做除法就能很快知道哪些数能被3整除,并做一些练习。
(4)引出新概念: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告诉学生,老师就是根据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来判断的。这种设计,给学生一种神秘感,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标。
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激活学生参与机制,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学习活动中,叫学校效果太会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建筑师生活实际内容,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阴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促进主席在参与中发展。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依赖性,小学生更是如此。在教学工作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分析、比较、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从知识的殿堂收获东西。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没有克服问题的经历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思维的提高,在学生学习中,我们既要注意不让其减少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让他们做只会背书的“书呆子”。甚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做出错误讲解让学生发现、纠正错误,提高他们的质疑观念。
四、课堂问题设计指向明确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而目前课堂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两种现象:一是“师问生答、师讲生练”。诚然,这种活动形式是传统教学活动的改良,是对过去单一讲授式教学的挑战,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如果深层次地剖析“师问”,不难发现,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教学活动的素材多数属于记忆性的问题,学生只需打开记忆库便可找到完美的答案。这种问题不会引发学生的思考,更谈不上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的探究过程。同样,“生练”在多数情况下,也摆脱不了简单模仿和按程序解题的模式,冷落和贬低发现与探究。长此以往,必将会窒息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遏制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掩盖了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二是教学活动中的另类“一言堂”现象。这里所指的“一言堂”不是针对教师而言的,而是指在组织教学活动中,由教师的“一言堂”演变成的学生“一言堂”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常见于“师问生答”和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前者就不必赘述。针对后者,首先应该肯定教师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所做的有效尝试,但遗憾的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意义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合作学习没能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同时,合作交流又缺乏对小组中所有成员的关注,使得交流活动成了小组中学习成绩优良者的“独脚戏”,即所谓的学生“一言堂”。这样的教学活动,“合作”成了“独做”,交流形同虚设,未能真正意义地面向全体学生,其结果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因此活动效果只能是低效的。
譬如在数学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时,要时刻以增加了需要家长帮助的作业,让家长参与进来。在学生,作业过程中,而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情况,家长给自己的孩子进行点拨和评价,在活动中加入了家长对数学作业的认识。教师的作业如下,找一张,从家中找出六个符合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式样的东西,分别指出他们各是什么形状。量一量,在家长的帮助下用长度工具,来计算他们的面积大小。查一查,为什么有些东西要设计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样的作业也有利于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学习,学生也能更好地了解什么是梯形,什么是平行四边形,提高学生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