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七年级数学趣味教学
黄宗华
摘要: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数学的心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探索新教材的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趣味教学
作者简介:黄宗华,男,1968年生,江苏省常熟市淼泉中学副教导,中学一级教师。2004年9月被评为“常熟市教学能手”,有10多篇论文在全国、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
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一直以来,教师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懈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面对新教材,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实验中可以设计问题: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那样,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门学科。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此,笔者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
如在讲授七(上)2.11“有理数的乘方”一课时,笔者拿了一张纸进入课堂说:“这张纸厚约0.1毫米,现在对折3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要对折30次,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厚度为多少?”学生纷纷做出估计,有的说30毫米,有的说60毫米,有的说10米,还有胆子大一点的说有教学楼的高度,同学们互相争论。最后笔者说“经过计算,这厚度等于107374.1824米,将超过12座珠穆朗玛峰叠起来的高度。计算的方法就是乘方的应用”。同学们都惊讶不已,纷纷要求教会他们计算方法。这堂课气氛和谐热烈,教学效果很好。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七年级(下)9.1“生活中的轴对称”一节时,教师先把一张方纸对折,再用剪刀随意剪一个图形,然后展开方纸,这时一个轴对称的图形就呈现在学生面前,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于是要求学生仿照笔者的做法动手“做一做”。实践证明,尽管大家剪的图形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共同的对称特征。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出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同学们对其抽象的概念和性质自然印象深刻了。
3.科学地选取和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富有情趣、幽默、诱导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各种教学方法都不同程度地有其独特的优点,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科学地选取教学方法。教科书还增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容,因此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活动方式,把学生的各种感觉和运动知觉都调动起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使课堂教学取得最高效率。如数学七年级(上)4.3“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可充分利用教师用书后面附带的光盘,光盘中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各种立体图形表面展开图,直观、形象、生动,学生兴趣盎然地观看立体图形动画展开过程,也就很自然、牢固掌握了所学的内容。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阅读效果;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如七年级(下)8.1“瓷砖的铺设”,笔者收集并剪贴了一些建筑装潢的地板图案及一些工艺美术品的图案,用以激发兴趣。发动学生动手用硬纸片剪一些任意三角形、四边形,在课桌面上拼一拼,通过实践活动猜想规律,并提出问题:“如果三角形、四边形换成多边形呢?”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最后总结出规律:“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成360°时,就能拼成一个平面图形”。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七年级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
教材是凝固的文字,教学则是富有情感的活动。让我们用科学深思的目光、追求真理的激情去感染学生,用聪明智慧的火花点燃每个学生的数学之光。
参考文献:
[1]刘宏艳.浅谈数学趣味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3).
[2]贺继康.论数学的趣味性与快乐教学[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7(3).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淼泉中学
邮政编码:215515
OnMathematicsInterestingnessTeachinginGradeThreeofJuniorHighSchool
HuangZonghua
Abstract:Mathematicsteachingintheinitialstageofgradethreeofjuniorhighschoolemphasizesparticularlyoneliminatingstudents’psychologyoffearingmathematics,improvingstudents’learninginterestandaffectingstudentswiththeinterestingnessofmathematicsandtheartofteaching.Probingintoteachingreformonnewtextbookandimprovingtheeffectivenessofclassroomteachingarethedecisivefactorinlearningmathematicswell.
Keywords:gradethreeofjuniorhighschool;mathematics;interestingness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