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磁感应加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磁感应,感应,感应器,钢板,电磁,船用,压光机。
电磁感应加热论文文献综述
王玉忠,胡雪,魏敏,蒋明鸿,周聪[1](2019)在《电磁感应加热温度控制方法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感应加热以其绿色、高效、热逸散小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其加热过程的控制发展缓慢。PID控制与智能控制对非定常系统有较好的适应性,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在小样本数据下设计出适应性更强的控制器,表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鉴于此,对当前感应加热的温度控制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阐述与分析,将其划分为PID控制,PID优化控制和智能控制,并总结了其优势和缺点,最后对感应加热温度控制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机械研究与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张水明,柳存根,汪学锋,兰宏凯[2](2019)在《基于ANSYS的船用钢板移动电磁感应加热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带间隙双回路反向电流ODIG感应器为热源,基于ANSYS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方法,结合感应器及周围空气动态移动方法,建立了移动电磁-热交互耦合数值模型。分别研究了初始和稳定时刻的上表面、对称面和横截面的温度分布,讨论了上表面加热线方向(x轴)在6个时刻的温度曲线。在上下表面分别定义3个测温点,研究其温度历时曲线。结果表明,600℃以上温度云图为椭圆外形;上表面测温点为预热双峰曲线,下表面测温点为线性上升单峰曲线;上表面温度主要由集肤层的涡电流引起,下表面温度由热传导引起;前线圈能够实现预热,后线圈提高最大温度和加热深度;感应器对称面正下方的温度最高,沿着感应器长度方向温度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21期)
窦群[3](2019)在《塑料加工中电磁感应加热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阐述了电磁感应加热技术的原理、特征以及在节能方面的优势。总结了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在不同塑料加工中的应用、技术革新和经济价值。(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9年10期)
张红州[4](2019)在《电磁感应加热式道岔融雪系统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新型道岔融雪系统,它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直接加热钢轨,有效减少外部热传导环节,很大程度节约了能源,克服了既有道岔融雪设备热损率大、温升慢、耗能高等不足,减少了维修成本和维修量。(本文来源于《铁道通信信号》期刊2019年08期)
赵佳龙,郑甲红,毛廷廷,霍启新,刘杰林[5](2019)在《压光机电磁感应加热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外置式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对压光机加热辊的加热情况,选取(加热)功率、(加热辊辊面与加热装置的)间距、(辊面)线速度3个对直径为300 mm的加热辊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功率和间距对加热温度的影响较大,线速度对加热温度的影响不显着;随着功率的增大或间距的减小,加热辊温度变化加快,最终温度较高;当功率为8 kW、间距为10 mm、线速度为49.00 m/min时,加热速率最大。(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期刊2019年08期)
袁清晨[6](2019)在《电磁感应加热锅炉电源设计与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绿色发展的理念引起国家高度关注。感应加热技术作为一种节能环保技术,它具有加热速度快、效率高、控制精度高的优点,这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相符,可以取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加热和电加热,减少环境污染。随着电力电子与逻辑器件的不断发展,感应加热技术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但是它距人们的要求、应用的价值还有一定距离。电源的体积、效率、抗干扰能力、电磁兼容性以及控制精度等都需要针对特定的工作要求做研究,因此对感应加热技术中的器件、材料以及电源的拓扑结构和控制方案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本论文对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研究,对整流逆变等部分的结构选型进行详细分析,同时对感应加热电源的几种调功方式进行介绍,最终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整体的设计方案并计算了相应的结构参数;针对感应加热电源与锅炉的控制问题,本文以STM32CBT6为核心搭建中频感应电源的控制系统,如IGBT的驱动、过压过流保护以及功率调节等,并设计了电源的启动方式;为了能够实时监测控制设备外部信息,采用S7-200Smart对锅炉的温度和压力等信息进行采集和控制,同时控制电源的功率输出;选取MCGS组态环境与PLC建立通信,设计了系统和输入输出的监控界面,实时显示系统的运行信息,该系统可以有效地保护电源的运行,并快速地达到加热要求。最后针对电源控制中PID控制的参数整定问题,本论文采用灰狼算法对PID的参数进行优化,同时采用竞争策略对算法进行改进,通过仿真分析证明了改进方案可以提高算法的寻优速度和精度,并有效减少局部最优的情况,同时使用改进的算法对PID的参数进行优化,并与遗传算法相比较,仿真结果说明改进灰狼算法对PID参数的优化效果是优于遗传算法的;针对中频感应加热电源逆变部分的频率跟踪问题,本论文用改进PID控制改善逆变电路的频率跟踪,并通过Matlab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改进PID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逆变电路的频率跟踪效果。(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大学》期刊2019-06-30)
刘延斌[7](2019)在《电磁感应加热装置解决冷轧铝板带边紧肋松板形缺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铝板带轧制过程中,带材容易出现"边紧肋松"的问题,根据电磁加热原理,设计了电磁加热装置。该装置与板形控制系统有效结合,使板形测量值更加接近于设定值。经过现场测试和工业验证,该装置有效缓解带材边紧肋松的状况,达到了改善板形质量的目的。(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铝加工产业年度大会暨中国(邹平)铝加工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6-18)
饶志鹏,何亮,李冠男,詹程阳,索志斌[8](2019)在《沥青材料电磁感应加热自修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促进电磁感应加热自修复技术在中国道路工程领域中的发展与应用,综合国内外沥青材料感应热自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针对感应热自修复机理、导电材料设计、感应热自修复影响因素及其对路面常见病害的修复能力情况进行了详细剖析。分析结果表明:感应热自修复技术较其他修复技术(微胶囊、光修复、微波及红外加热)具有多次修复、高效快速、节能环保等优势;导电材料(掺量、几何尺寸及拌和工艺)与感应热自修复效率及沥青材料其他技术性能密切相关;沥青材料性能(老化、拌和温度及空隙率等)、环境因素(温度与加热时间、水分、线圈距离)及仪器参数(功率、频率)均对感应热自修复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感应加热修复路面初始微裂缝、飞散、坑槽病害均可以取得较好效果,但对疲劳损伤及水损害引起的永久变形修复非常有限。最后指出了在感应热自修复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沥青混凝土路面自修复技术的研究工作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9年06期)
黄达望,柳存根,张水明,汪学峰[9](2019)在《基于ANSYS的船用钢板往复式电磁感应加热成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磁感应加热过程中集肤层效应所引起的加热深度过低等问题,提出往复式加热方法。基于ANSYS软件建立了船用钢板移动电磁感应加热叁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模型,进行了往复式加热和单次加热的数值模拟试验,分析对比了不同加热方法对成形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单次加热,往复式加热获得的角变形更小而横向收缩量更大,适用于需要获得更大的横向收缩量的加工情形。(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10期)
张水明,柳存根,汪学锋,兰宏凯[10](2019)在《船用钢板移动电磁感应加热温度及变形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带间隙双回路反向电流(ODIG)感应器作为热源,基于ANSYS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结合感应器及周围空气动态移动方法,建立移动式电磁-热交互耦合数值模拟模型。将获得的瞬态温度作为载荷,进行热-弹塑性数值分析,研究船用钢板移动电磁感应加热温度分布和变形分布。分析不同工艺参数(感应器与钢板间隙g、钢板厚度H、电流频率F、电流峰值I_(peak)和移动速度v)对热成形(最高温度T_(um)、宽度b和厚度h)和变形(横向收缩δ_z和横向角变形θ_z)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云图为带预热的双椭圆外形;影响热成形特性的主要因素为I_(peak)、v和g;影响变形最主要的因素是I_(peak)和H。(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电磁感应加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带间隙双回路反向电流ODIG感应器为热源,基于ANSYS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方法,结合感应器及周围空气动态移动方法,建立了移动电磁-热交互耦合数值模型。分别研究了初始和稳定时刻的上表面、对称面和横截面的温度分布,讨论了上表面加热线方向(x轴)在6个时刻的温度曲线。在上下表面分别定义3个测温点,研究其温度历时曲线。结果表明,600℃以上温度云图为椭圆外形;上表面测温点为预热双峰曲线,下表面测温点为线性上升单峰曲线;上表面温度主要由集肤层的涡电流引起,下表面温度由热传导引起;前线圈能够实现预热,后线圈提高最大温度和加热深度;感应器对称面正下方的温度最高,沿着感应器长度方向温度逐渐减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磁感应加热论文参考文献
[1].王玉忠,胡雪,魏敏,蒋明鸿,周聪.电磁感应加热温度控制方法研究综述[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9
[2].张水明,柳存根,汪学锋,兰宏凯.基于ANSYS的船用钢板移动电磁感应加热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9
[3].窦群.塑料加工中电磁感应加热技术研究[J].塑料工业.2019
[4].张红州.电磁感应加热式道岔融雪系统方案研究[J].铁道通信信号.2019
[5].赵佳龙,郑甲红,毛廷廷,霍启新,刘杰林.压光机电磁感应加热的实验研究[J].中国造纸.2019
[6].袁清晨.电磁感应加热锅炉电源设计与控制研究[D].湖北民族大学.2019
[7].刘延斌.电磁感应加热装置解决冷轧铝板带边紧肋松板形缺陷[C].2019年中国铝加工产业年度大会暨中国(邹平)铝加工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2019
[8].饶志鹏,何亮,李冠男,詹程阳,索志斌.沥青材料电磁感应加热自修复技术研究[J].公路.2019
[9].黄达望,柳存根,张水明,汪学峰.基于ANSYS的船用钢板往复式电磁感应加热成形性能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9
[10].张水明,柳存根,汪学锋,兰宏凯.船用钢板移动电磁感应加热温度及变形特性[J].船舶工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