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蔓蒂武警政治学院新闻传播教研室200070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播心理学中的说服效应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本文简要介绍了威信效应、情境效应、趋同效应、警示效应等已经证明确有其效的几种效应原理,并对它们在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嫁接运用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威信效应情境效应趋同效应警示效应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人的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官兵的成长发展规律,把官兵的思想行为特点和合理需求作为做好工作的依据,增强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是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法,使人们的认知,情感,行为发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所期待的那种变化,这同传播心理学领域中的“说服”概念:通过接受他人的信息产生态度的变化,是一脉相承的。将传播学研究证明确有其效的几种说服效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官兵的成长发展规律”指示的贯彻和落实,为“创造官兵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手段”提供了理论规律的支撑和思维方法的启迪,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有益尝试。
一、威信效应
(一)威信效应的作用机理
威信效应,又称权威暗示效应,是传播者的威望、信誉所产生的权威力量来改变受众态度、影响受众行为的效应。上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研究社会交往以及态度和新年改变的先驱卡尔·霍夫兰在做了一些列的“说服者的条件”实验以后,发现“一个人对某问题享有声誉的人总比无声誉的人更能引起更多人的态度改变”。这种基于对思想政治工作者声望,名誉和知名度尊重,信赖、爱戴、崇敬而产生的认同感,信赖感,归属感,对教育效果有很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威信来源于权力和地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权力和地位,对人们有着广泛的影响。特别是那些经过战争的烽火硝烟考验,为国家和人民作出重大贡献,更是受到人们的敬重和信赖。
威信来源于资历和威望。资历和威望的影响力形成于人们传统的和习惯的认知惯性,植根于特定的思想体系,世袭行为和历史遗风。
威信产生于品德和操守。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官德人品高尚,人格魅力强烈,刚正不阿,不徇私情,激浊扬清,具有骨气的传播也能赢得人们的青睐。
威信还产生于智慧、才能、专业特长。传播学实验发现,人们对来自专家的信息的信任度为27%,对来自普通人的信息的信任度则只有7%。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威信效应的运用
运用威信效应,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依靠真理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重大战略思想等是科学的真理,自身具有无穷的力量,但还必须依靠思想政治工作者满腔热情的口播笔耕,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人格的魅力就弥足珍贵。政工干部自身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知识渊博,敬业乐群,就能产生强烈的威信效应,就有许多“粉丝”。当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是榜样,是楷模,他的影响就会滋润、侵染、熏陶别人,就会有很强的感召力和亲和力。事实证明,让有理想的人讲道理,有道德人讲道德、有纪律的人讲纪律,最能服人。
运用威信效应,还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标杆引路作用。英雄模范人物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旗帜,是弘扬正气,传播文明的号角,也是激浊扬清,革故鼎新的明镜,充分发挥这些典型人物的行为示范、精神激励,情绪调节,风貌展示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十分重要。
二、情境效应
(一)情境效应的作用机理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外界信息经过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等,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全方位的接受,经过审视和判断,调动人的记忆,思维、联想等功能,触发人脑中相关印象,就会唤醒过去的情感体验,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
情境效应,即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设置能够有机唤起受教者情感体验的环境氛围,达到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的和谐一致,达到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物我化一的境界。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情境效应的运用
要强化现地教育、参观见学等情境教学模式。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身临其境时,环境、氛围和情感、认知迅速地有机融合在一起,给人们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
要充分运用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建设军味浓郁,兼具时代、地域、和任务特点的警营文化环境,努力打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化环境育人平台,使官兵在静态恒久的情境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感染、激励。
要重视发挥仪式教育强大的激励效果。每个军人都知道,军旅生涯经历许多终生难忘的仪式、庆典。比如入伍仪式、入党仪式,参战和执行急难险重任务前的誓师仪式等,这些仪式、庆典都有逼真的环境和浓烈的氛围,都使人泪流满面,血脉贲张,情境效应彰显得十分明显。
三、趋同效应
(一)趋同效应的作用机理
趋同效应,又称为“自己人效应”,或“情感共鸣”效应,教育者强调与被教育者具有某种同一性或相似性,那么,被宣传者就会把宣传者看作是“自己人”,从而更容易接受宣传者的观点。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信仰、民族、籍贯、专业、个性、情趣、地域上与受教育对象有相通之处,就能受到认同和欢迎,继而与受教对象产生认同感,信赖感和归属感。
我军战争时期便已形成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其核心正是这种“自己人”效应。正如毛主席在谈到“军民一致”原则所说,“军队必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趋同效应的运用
运用趋同效应,要善于从籍贯、民族、信仰、专业、个性等多角度多方面地寻找与受教对象的趋同点,以此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要强化团队精神,树立牢固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战斗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强大的战斗合力。
四、警示效应
(一)警示效应的作用机理
警示效应,来源于传播学中的称作“诉诸恐惧”技巧,即强化事件的负面效果,让人产生恐惧进而采取某些抵抗恐惧的措施、或接受某些信念,发生态度的改变。恐惧是一种人类最原始的情感之一,也是人类生存的一种直觉反应,正由于这种天性,诉诸恐惧是最常被宣传者使用的技巧之一,而且十分有效。
警示效应不仅体现在对错误行为规范的警示,它更在道德教育,特别是廉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孟子说:“廉耻之心,人皆有之”。“知荣明耻”,才能坚守道德底线。运用警示效应,就是在人生征途中不断敲响警钟,激发良知,知耻而向善。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警示效应的运用
运用警示效应,要经常组织部队观看警示片,警示图片展等。俗话说:“知耻近乎勇”。我们部队在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廉政教育、法纪教育中,经常组织大家观看警示片,听取犯罪份子的忏悔讲话,从反面受到深刻教育。此外,要根据部队实际设置警示教育室,或者警示栏等专门开展警示教育的场所,特别是紧密联系部队当前任务集中开展主题警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