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废弃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混凝土,骨料,纤维,玻璃粉,微结构,氢氧化钙,抗压强度。
废弃混凝土论文文献综述
周静海,康天蓓,王凤池[1](2019)在《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细观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及扫描电镜(SEM)从多尺度角度研究了再生粗骨料和废弃纤维的掺入对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强度性能的影响情况。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在宏观上表现为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减小,细观上表现为再生混凝土的多界面性、骨料和水泥基体的裂缝。废弃纤维体积掺入量对抗压强度影响不大,最优体积掺量为0.12%。而由于废弃纤维的加入,劈裂抗拉强度增长较多,细观上表现为废弃纤维的桥接作用。(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9年11期)
李贺,刘天舒,丁向群,罗超,米建军[2](2019)在《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干湿循环的试验方法,研究了再生骨料取代率、水灰比、废弃纤维掺量等因素对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规律,测试了经历不同次数的干湿循环后混凝土的耐蚀系数和质量损失,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特征。研究表明,随着干湿循环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加,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硫酸盐侵蚀初期,再生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得到改善,再生骨料取代率越大,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越差。适当减小水灰比、掺入0.02%~0.04%的废弃纤维可以改善再生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提高密实度,有效提升再生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9年10期)
陈宣东,黄达,刘光焰,王晓峰[3](2019)在《废弃玻璃在混凝土中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玻璃在混凝土中运用引起广泛的关注,废弃玻璃在混凝土的应用,总结了玻璃作为粗骨料、细骨料、辅助胶凝材料的制备方法、不同类型玻璃混凝土的性能以及玻璃混凝土全寿命期经济环保等方面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玻璃混凝土未来的研究热点,并对现阶段玻璃混凝土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9年10期)
冯琪[4](2019)在《废弃混凝土碳化再生砖的初步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的碳化养护时间对碳化后的氢氧化钙试块的抗压强度有着显着影响。文章通过试验改变二氧化碳的养护时间来研究氢氧化钙试块的碳化性能。试验结果显示:随着养护时间的延长,碳化试块的抗压强度不断提高;但是当养护时间超过24h时,试块的抗压强度有下降趋势。经分析,抗压强度的提高一方面是由于碳化时间的延长,氢氧化钙不断地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盐胶凝材料(碳酸钙)及体积膨胀填充微小孔隙;另一方面是由于随着碳化时间延长,碳化生成的碳酸钙逐渐由不稳定晶型向稳定晶型发生转变,这样也使得试块的抗压强度提高。而碳化时间过长,试块内部由于膨胀产生了原始微裂缝,这样导致了碳化试块的抗压强度呈降低趋势。(本文来源于《西部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陈新疆,余甲锋,丁小龙,刘品德[5](2019)在《利用废弃加气混凝土制备蒸压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改变废弃加气混凝土的掺加量,同时结合生产和应用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设计叁个系列试验,确定废弃加气混凝土的掺量和蒸压砖的应用地区,为此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供一种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砖瓦》期刊2019年09期)
吴自强,满高鹏,张蕊,谢一飞[6](2019)在《用废弃混凝土生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应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再生技术对废弃混凝土进行破碎加工和筛选,制成再生混凝土骨料,并用于生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结果表明,采用30%再生骨料替代天然碎石骨料时,生产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力学性能可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9年09期)
刘数华,巫美强,高志扬[7](2019)在《废弃玻璃粉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是一种具有超高强度、韧性及耐久性的新型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由于RPC的水胶比很低,导致大量水泥不能得到充分水化,只是作为活性填充料使用。采用废弃玻璃粉部分取代水泥制备RPC,研究玻璃粉掺量和水胶比对RPC抗压强度和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具有一定细度的废弃玻璃粉作为矿物掺合料替代部分水泥配制RPC,可提高RPC的强度;随着玻璃粉掺量的增加,RPC抗压强度提高,特别是玻璃粉掺量不超过20%时。玻璃粉在胶凝体系中发挥了较强的火山灰效应和填充效应,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水化硅酸钙等水化产物,进而改善浆体的微结构,提高RPC的强度。(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9年07期)
罗飞[8](2019)在《废弃混凝土在多孔陶瓷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建的迅猛发展,建筑废弃物的产量与日俱增。建筑废弃混凝土处理比较困难,堆放与填埋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对废弃混凝土的组成、烧结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多孔陶瓷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佛山陶瓷》期刊2019年07期)
彭术,陈浩,水中和,余睿,王鑫鹏[9](2019)在《废弃混凝土再生粉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基体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废弃混凝土再生粉取代水泥(0、10%、20%、30%、40%、50%取代)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性能的影响,验证使用废弃混凝土再生粉制备UHPC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再生粉取代水泥降低了UHPC基体的工作性能和抗折强度,但使用50%的再生粉取代水泥制备的UHPC基体28 d抗压强度与基准组相当;使用废弃混凝土再生粉制备UHPC基体具有较好的抗渗性能;随再生粉取代量的增加,UHPC基体的早期自收缩下降; XRD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废弃混凝土再生粉取代水泥并不改变水化产物的种类;但掺加废弃混凝土再生粉能明显缩短UHPC基体的水化诱导期,降低累积释放热。除此之外,使用废弃混凝土再生粉制备的UHPC基体能耗显着降低。(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07期)
王建超,张晓芳,周静海,梅长周,王新栋[10](2019)在《基于分形理论的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再生混凝土由于骨料自身缺陷产生的性能不稳定,通过掺入废弃聚丙烯纤维的方式探讨其对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同时将分形理论引入到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孔隙结构的评价体系中,为定性或定量评定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孔结构的复杂性及孔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系开辟新的思路。通过快速碳化试验,以再生骨料掺入量、废弃纤维掺入量、水灰比等为影响因素,结合分形理论对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碳化深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灰比、再生骨料掺入量的减小及纤维掺入量的增大均会减小碳化深度;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孔隙体积分形维数越小,碳化深度越大。利用孔隙体积分形维数与碳化深度的关系,建立了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13期)
废弃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干湿循环的试验方法,研究了再生骨料取代率、水灰比、废弃纤维掺量等因素对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规律,测试了经历不同次数的干湿循环后混凝土的耐蚀系数和质量损失,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特征。研究表明,随着干湿循环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加,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硫酸盐侵蚀初期,再生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得到改善,再生骨料取代率越大,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越差。适当减小水灰比、掺入0.02%~0.04%的废弃纤维可以改善再生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提高密实度,有效提升再生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废弃混凝土论文参考文献
[1].周静海,康天蓓,王凤池.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细观结构研究[J].混凝土.2019
[2].李贺,刘天舒,丁向群,罗超,米建军.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研究[J].混凝土.2019
[3].陈宣东,黄达,刘光焰,王晓峰.废弃玻璃在混凝土中应用进展[J].混凝土.2019
[4].冯琪.废弃混凝土碳化再生砖的初步探索[J].西部交通科技.2019
[5].陈新疆,余甲锋,丁小龙,刘品德.利用废弃加气混凝土制备蒸压砖[J].砖瓦.2019
[6].吴自强,满高鹏,张蕊,谢一飞.用废弃混凝土生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应用技术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9
[7].刘数华,巫美强,高志扬.废弃玻璃粉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J].混凝土.2019
[8].罗飞.废弃混凝土在多孔陶瓷中的应用研究[J].佛山陶瓷.2019
[9].彭术,陈浩,水中和,余睿,王鑫鹏.废弃混凝土再生粉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基体的性能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9
[10].王建超,张晓芳,周静海,梅长周,王新栋.基于分形理论的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模型[J].建筑结构.2019